遵义市经济区划与区域经济发展
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北抵西部惟一的直辖市重庆,南同贵阳城镇经济圈相连,西与四川省的酒产业基地相邻,东部和铜仁地区接壤。资源优势突出,经济和文化基础相对较好。为了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统筹发展,立足于遵义市经济区划与区域发展,探索其区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济区经济是指在一个自然区域内,不同行政区域以相同或互补禀赋要素为基础,以共同发展目标为纽带的区域经济共同体。经济区的发展往往会突破既定行政区划的框架,最终形成更符合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新型区域格局,同一经济区内的经济一体化势在必然。从遵义市的发展趋势看,从行政区经济走向经济区经济也势在必然。
遵义市经济区划可以概括为“一圈二区一带”的区域经济格局。即以红花岗区、汇川区为核心,以遵义县、绥阳县和桐梓县等环形的“中心城区经济圈”;以仁怀市为核心,以赤水市和习水县为带状的“赤水河经济带”;以正安县为中心,以道真、务川等自治县为依托的“芙蓉江经济区”,以湄潭县为中心,以余庆、凤冈等县为依托的“湄潭经济区”。
中心城区经济圈是遵义市区域经济布局中最具活力的经济高速增长区。中心城区经济圈的发展要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驱动,以产业结构高度化、经济发展集约化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战略。地区经济布局将形成合理分工和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以两城区为中心,以黔渝铁路、黔渝公路210国道为轴线进行经济布局,并发挥其城市中心的功能,凭借其经济、科技、金融、流通、信息、文化等优势,对黔北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示范带动作用和有力的推动作用。
赤水河经济带要以赤水市和仁怀市为经济发展的联结点,以赤水河干流的开发为经济布局的轴线,以旅游业的发展为重点,扩大优势资源开发的规模,加快工业化进程,推动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素质的提高。
快速发展中的遵义
遵义市地处省会贵阳市和全国最大城市重庆市之间,经济、文化开发较早,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贵州省经济和文化相对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遵义的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174.27亿元,工农业总产值247.38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35.80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85亿元。
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现已探明有60多种矿产,其中锰、硫铁矿、硅石、镍、钼钡为优势矿产,储量居全省或全国领先地位,具有很高的工业开采价值。全区可供开发的水能资源为428万千瓦,现已开发的水电站装机容量70.58万千瓦,总储量预计193.5亿吨。
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具有一定优势,农业开发前景广阔。遵义市素有“黔北粮仓”之称,各种家产品占全省比重大致是:粮食25%、茶叶30%、肉类30%、蚕桑30%。遵义市是全国四大优质烟区之一。1996年烟叶产量达330万担。此外,还盛产名贵中药材。其中:杜仲、黄连、天麻、黄柏、吴萸为贵州五大著名药材,油桐、乌桕、毛竹等经济林木以及五倍子均为贵州的产品。
工业体系比较完整,有一批知名度较高的企业和优势产品。全市拥有各类工业企业2000多户,已初步形成以烟酒为支柱,融冶金、电力、煤炭、机械、化工、建材、电子仪器、汽车制造、酿酒、纺织、食品加工、造纸等为一体的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已初步形成以遵义城区(红花岗区)为中心、邻近县为扩散点的工业经济区;一批企业在国内、省内已有较高知名度,在同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遵义冶金厂为全国最大的集采、选、冶为一体的锰系列合金生产企业,贵州钢绳厂是全国最大钢丝绳专业生产厂,遵义钛厂是全国最大并唯一具备全流程工艺的海绵钛生产厂,长征电器公司是全国五大低压电器生产基地之一,遵义二化厂是全国最大的五倍子系列化工产品生产厂,赤水天然所化肥厂是国家引进的十三套大型合成氨成套设备厂家之一。此外,市内还拥有科研、设备、人才力量在全省名列前茅的军工生产基地----江南航天工业总公司,军转民的主要产品有航天牌汽车、风华电冰箱等,到“九五”期未,将形成轻型汽车年产10万辆的生产能力。中外驰名的茅台酒、董酒和习酒、湄窖、珍酒等国家名优酒,以及习水大曲、鸭溪窖酒等20多个部优、省优酒,为遵义市赢得了“名酒之乡”的美称。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全市13个县区市均已开通程控电话,年内均可开通移动电话;福杭、贵成光缆通信工程遵义段300多公里已顺利建成,为遵义市增加4000条出省通讯线路,极大地改善了通讯条件。咱黔电所化铁路贯穿全市南北,市内公路通车里程达6000多公里,内河通航里程可达441公里,赤水河、乌江河可直通长江。贵阳至遵义的高等级公路已全线建成通车。
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文化、艺术独具特色。全市拥有一个国家级和四个省级风景名胜区,近千处文物点,其中,有遵义会议会址和被称为“西南古代雕刻艺术宝库”的杨粲墓两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被子称为“生物活化石”的国家级桫椤自然保护区,有被誉为“神州又一奇观”的赤水十丈洞瀑布。遵义开发较早,历史悠久,文化比较发达,目前,全市拥有5所大专院校,11所中等专业学校,有37个自然科学研究所。
改革开放以来,遵义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根据地情实际,提出了“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富民富县上来”的指导思想和“放开、搞活、富民”的指导原则,制定了“让利于民,不搞保护政策;让利于外,不搞地区封锁;让利于基层,不搞活经济以权取利”的基本政策。在立足于自身条件,量力而行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自愿、平等、互利、实效”为前提,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以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为基础,以真诚合作、相互支持为准则,以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目标,大力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并制定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工们热忱欢迎各界有识之士来遵义观光旅游和投资经商办企业。
“九五”以来,在发挥农业优势的基础上,以乡镇企业为主体,主攻二、三产业。当前,遵义市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全面转型时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建设一个富裕文明的新遵义。#p#副标题#e#
遵义:打造中路经济带
“中路经济带在遵义市经济发展进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撑起了黔北经济的大半壁河山。抓住了中路经济带就抓住了全市经济发展的牛鼻子。”
记者近日在遵义市采访时了解到,遵义的中路经济带是指贵遵、遵崇高速公路沿线一带,包括红花岗区、汇川区、遵义县和桐梓县等区域。
这一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资源和经济技术、人才等优势。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中路经济带已成为遵义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生产总值占全市的77.8%,地方财政收入占42.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占89.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68.8%。
为了把中路经济带建成西南地区工业经济走廊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遵义依托区位优势,按照“适度集中、规模经营、连片发展”的思路,在川黔铁路、贵遵及遵崇高速公路沿线规划和建设了一批工业示范区和商业贸易区,加强工业示范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投资环境,发展信息咨询、律师、会计、公证、金融、保险等中介机构,增强示范区的整体服务功能。
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抓好海尔冰箱、长征电器、遵义烟厂和航天集团等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格局,使中路经济带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示范基地。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建设五大工业基地。围绕鸭溪火电厂、桐梓火电厂和遵义电厂异地技改,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煤炭资源转化率和利用率,着力建设能源工业基地和煤化工业基地;加速发展以铝、钛、镁、铁合金为主的冶金工业,建设原材料基地;以电器、钢绳、汽车配件为主建设机电工业基地。在此基础上,遵义还规范发展以新型材料为主的建材工业,做大做强制药工业和食品工业,形成了以高科技产业为龙头,传统支柱产业为骨干,特色产业协助发展的工业经济新格局。
把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走农业工业化路子作为重中之重。近年来,该区域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动力,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推进农产品的区域化、优质化和产业化,同时围绕服务中心城镇,发展无公害蔬菜、水果、养殖等特色农业,重点培育了一批规模大、起点高、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并依托龙头企业发展特色产业,逐步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
准确定位、科学规划,加速推进城镇化进程。中路经济带以两城区(红花岗区、汇川区)和两县城(桐梓县、遵义县)为中心,以贵遵、遵崇高速公路为轴线,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建设一批规划科学、功能完善、特色鲜明、带动力强的卫星城镇,构建了100万人口的城市框架。据预测,到2010年,这一经济带的城镇化水平将达50%以上。
遵义着力调整优化产品结构,发展外贸出口,引导各种生产要素向中心区域流动;支持优势产业和重点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扶持机械、电子、电器、名酒、新型材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积极发展商品流通,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多式联营等服务方式,促进中心城区传统流通链向现代物流升级,为扩大消费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以教育、文化、体育、通信、金融、保险、信息、房地产、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呈高速增长的态势。该区域建设了一批大中商品批发市场、专业市场、特色市场,形成了市场网络,辐射功能和带动功能大大增强。
在商贸国企改革、市场规划布局、物流等方面加强与成(都)渝(重庆)经济区、泛珠江三角合作,通过引进外地大型商贸企业的资金、技术、人才与营销方式,对商贸、物流资源进行优化重组,实现经济贸易交流与成渝经济区和泛珠三角洲经济贸易一体化。
以创建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做大旅游产业,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年来,与四川、重庆、昆明、贵阳联手,资源共享,联合包装开发,构建了西南地区旅游“金三角”。在加强旅游规划和景区建设中,着力打造遵义红色旅游品牌,重点搞好以遵义会议会址为核心的红色旅游景点开发以及娄山关战斗遗址、海龙囤古军事城堡、金鼎山佛教圣地、沙滩文化等项目的开发,形成了“一馆、一关、一囤、一山、一滩”的旅游开发布局。#p#副标题#e#
百川争流汇大海
——遵义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纪实
走进黔北大地,原野一片秋色。在人们对丰收的憧憬中,一幅收获画卷正徐徐展开———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崛起。
春华秋实,收获来自遵义市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纳入规划、出台优惠政策、扶持资金倾斜,近5年,市级财政年均挤出2500万元资金扶持非公有制企业,使这枝春花结出丰硕之果。
1979年,遵义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到0.5%。到去年底,遵义市拥有私营企业5166户,从业人员23.29万人,注册资金78.21亿元;个体工商户85717户,从业人员14.26万人,注册资金12.05亿元。全市非公有制经济总量达155.8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2.7%;创税12.85亿元,占全市税收总收入的26.8%。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市“三化”建设中举足轻重,与公有经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它已成为全市县域经济的主体。以规模工业产值为例,去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304户,其中非公有制企业214户,占70.39%;总产值105.16亿元,非公有制企业完成77.33亿元,占73.54%;完成增加值31.45亿元,非公有制企业完成23.49亿元,占74.21%。
它已成为全市财政税收的重要来源。去年全市税收48.39亿元,其中非公有制经济纳税12.85亿元(除国有、集体和股份有限公司外),占税收总量的28.16%。在一些市区县,非公有制企业纳税占税收总收入比例更大,2004年赤水市占71.6%;汇川区占80%;红花岗区占79%。
它已成为全市招商引资的主要对象。去年全市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亿元,几乎全部来自非公有制经济。
它已成为全市吸纳和安置大中专毕业生和城镇就业再就业人员的主要渠道。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非公有制经济解决就业人员达就业总数的80%以上。
非公有制经济不仅有效地激活了县域经济,支撑了工业发展,活跃了城乡流通,加快了集镇、集贸市场的建设,而且还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全市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1979年全地区城镇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不到5000人,去年底已达到37.55万人,是1979年的75倍,同时,非公经济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城镇化进程,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0.4%,比1979年提高了20个百分点。涌现了一批以本地资源为主,从事农副产品加工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6户,其中国家级2户,省级11户,市级18户。据2003年统计,全市就业于外资、民营经济的劳动者年人均收入9451元,而同期全市城镇居民人年均可支配收入6546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1919元。
在遵义市的非公有制企业中,有一批经营理念老道,懂科学管理,善经营的行家。贵州遵义东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硕士研究生白世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经过10年的艰苦创业,现已发展成为集房地产、百货零售、教育、制药、酒店、物业管理于一体的多元化企业,下属东方百货、清华中学、万才药业、东方酒店、东方物业等5家全资子公司,是贵州发展较快的民营企业。其中东方实业、东方百货、清华中学已成为遵义知名品牌。
据白世明介绍:公司员工从4人发展到现在700多人,其中下岗人员工占60%,公司管理人员仅15人。置业资金从150万元到现在的2.8亿元,年销售收入从当初年300万元增至2004年的8000多万元,创税由当年的50万元上升到近3年的年均450万元,在全省民营企业中名列前10位,在当地名列前茅。目前推出遵义规模最大的“东方建国商务公寓”,高25层,投入1.4亿元,已封顶。企业发展反哺社会,该公司仅今年就为社会捐赠了价值130万元的药品和50余万元的营业房。
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中高手云集,贵州百花医药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黄文荣说:“‘百花医药,品质成就未来’是企业的理念。”组建于2004年3月的贵州百花医药集团,是集科研、药品生产、药品批发、医疗、药材种植、投资咨询、物流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集团,注册资本为1亿元人民币。集团核心企业由10家企业组成,共有员工1000多人,其中有316名农村退伍军人,200多名城镇待业人员100多名下岗人员。
该集团始终致力于中药现代化,年需用原材料3000吨,其中有2500吨来自于遵义市农村为农民创收2500万元。今年1至7月,集团产值达7300万元,销售额5000多万元,创税上百万元。荣获全省首届50家“民营诚信企业”称号。
贵州海尔电器有限公司是青岛海尔集团于1997年底与中国科工集团061基地风华机器厂合资组建成立的西南海尔冰箱生产基地。
贵州海尔成立7年来,按照本土化设计、本土化制造、本土化营销的原则,以创新为核心,坚持走创名牌战略之路。7年间冰箱产销量达250万台,实现产值50亿元,7年累计纳税1亿多元,成为当地纳税大户。这个不同地域、不同所有制、不同文化背景结合而成的企业,被誉为东西部成功合作的典范、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贵州省的样板企业。
遵义经济驶入快车道
访贵州省遵义市市长卢守祥
历史名城、贵州省第二大城市遵义,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国家西部开发的主战场、西电东送的能源基地、西南通江达海的要道以及外资西进的枢纽。
经济增长速度创新高
据遵义市卢守祥市长介绍,近年来,遵义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加快推进‘三化’进程,经济增长速度创近十年历史新高,高于全国、贵州省平均水平,在贵州省排名中,生产总值增幅名列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列第2位,规模工业增幅列第4位,财政总收入增幅列第位。
推动遵义跨越式发展
卢守祥市长告诉记者,面对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浪潮,要实现遵义跨越式发展,就要不断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遵义在新的层面快速发展。使今年的生产总值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0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104亿元,财政总收入60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6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
他说,为实现上述目标,遵义将以重点项目为依托,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把扩大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和关键环节,尽快建设习水二郎火电厂、桐梓火电厂、青坑至茅台高速公路、遵义县80万吨氧化铝等重大项目;并拓宽投资渠道,吸引粤港澳等地更多的投资商赴遵义考察投资,保持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势头。
全力打造旅游精品工程
卢市长告诉记者,遵义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机遇下,将加快景区、景点的开发和建设进度,打造精品工程,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提升遵义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并以此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增强泛珠合作角色地位
在谈到与泛珠区域合作时,卢守祥市长说,遵义作为泛珠三角合作的重要城市,与泛珠三角地区的交流源远流长,长期保持着经贸往来,特别是近年来,遵义同泛珠三角各省市交流合作的渠道不断增加,领域不断拓宽,规模不断扩大。他相信遵义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以国酒茅台为代表的支柱产业,以赤天化为代表的化工工业,以铝、钛为代表的冶金工业,机电工业及电力工业和区位优势,遵义会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至关重要。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 .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7%和1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城镇登记失业率和人口自增率分别控制在4.6%和6.7‰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2006年着重抓好八项工作:
一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粮食产量完成320万吨,烟叶收购174万担,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深入开展“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二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着力培育壮大优势支柱产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煤、电、油、运等生产要素的协调调度,确保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 18%以上。
三是加快城镇化进程。完成中心城区市政、生态建设投资10亿元,小城镇建设投资22亿元,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
四是继续保持投资增长的强劲态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0亿元;续建和开工建设公路3000公里,完成交通建设投资30亿元。
五是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启动“八个一”工程,培育壮大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确保旅游综合收入达20亿元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6%以上。
六是在更高的层面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力争重点领域的改革有新突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0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20%以上。七是加快构建“和谐遵义”。八是切实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和建设。
认真办好十件实事。
1、实施数字电视整体平移工程,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2060座;建设遵义博物馆和13个县、区(市)文化馆或图书馆;
2、新增“四在农家”创建点800个以上,让14万农户、65万农民受益;
3、新建小水窖10万口,改善14万农民生活用水,完成6万口生态沼气池建设;
4、完成3个县计生指导站和30个乡镇计生服务站的新建改造,完成53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在赤水市、仁怀市、遵义县、余庆县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惠及200万农民;
5、完成40所寄宿制学校建设,从2006年起,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收杂费,继续落实好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政策;
6、完成农村万户危房改造一期工程;
7、全面完成中心城区小街小巷环境整治,建成1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住房;
8、完成5个县城和茅台城区供水管网改造;
9、建设通乡油路518公里、通村公路1000公里和57个乡镇客运站;
10、新增城镇就业3.24万人,其中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0.86万人。
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对各级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是要加强学习。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继续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加强理论武装和知识更新,创建学习型政府,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
二是要解放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进一步树立积极进取、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和开明开放的意识,以新的机制、新的理念、新的办法,实现经济社会的超常规发展。
三是要狠抓落实。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进一步深入实际,转变作风,集中精力谋发展、抓大事、办实事、解难事。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深入重点部位,抓住关键环节,突破薄弱环节,确保各项工作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地推进。#p#副标题#e#
遵义经济状况扫描
“十一五”时期遵义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平均保持在18%以上,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保持在...初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和竞争优势的核心产品、核心技术、核心市场。工业经济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力量...
遵义经济位列贵州第二
遵义市位于贵州省北部,属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湖南丘陵地带过度的东斜坡北段,西北部与四川接壤,面积30753平方公里。
截至2004年末,遵义市的GDP达362.95亿元,财政总收入4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120元。全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目前遵义地区的经济状况已经位于贵州省的第二名。
2005年中心城区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9亿余元
遵义市2005年中心城区市政重点工程累计完成投资93974.12万元,比2004年增长了21.41%。同时,遵义小城镇建设呈现平稳发展趋势。据统计,2005年筹集“以奖代补”资金1278万元,比2004年的967.8万元增长32.05%。全市共启动小城镇建设项目673个,占计划启动项目697个的96.56%,完成投资22亿元,与2004年的18.5亿元相比,增长18.92%。全市城镇化率达到31.9%,比2004年的30.4%提高1.5个百分点。
2005年度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项目情况
根据贵州省商务厅、省财政厅审定通过的《贵州省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2005年度项目资金计划》,遵义市2005年度的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共获得个83个项目,共计264.6万余元。在今年的项目计划中,除了一些老的企业继续获得国家的支持外,今年新备案登记的遵义市几家企业如:贵州务川仡乡婆特色食品工公司、凤冈县新兴肉联厂、贵州彩阳电热毯厂、凤冈县民族床上用品厂、凤冈食物油脂厂等企业在产品宣传资料、产品认证、出国参展等项目上得到国家相当一部分资金的支持。 在今年批准的项目计划中,重点是支持企业参加境外展览会、博览会,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新兴国际市场,企业才能获得更快更好的长足发展。
民营企业家遵义行签约59个项目
2005年9月5日上午9时,2005中国民营企业家遵义行暨投资洽谈会签约仪式在遵义宾馆多功能厅举行。来自香港、澳门、深圳等地的企业与遵义市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当天,共签约59个项目,签约资金235.4亿元。 59个签约项目涉及遵义市工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等产业,签约仪式分五批进行,签约资金共计235.4亿元。
近年来,具有500多年种椒历史的遵义县依托全国四大辣椒专业市场之一的虾子辣椒市场,大力发展辣椒产业。今年,全县辣椒的种植面积达35万亩,约30万农民从事辣椒种植、加工、运输和服务等行业,火红的辣椒让遵义农民过上红火的日子。
2006年预计招商引资80亿元
2006年,遵义市将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招商引资项目库的建设,建立招商引资网络信息平台,加大与泛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成渝区域、江浙地区经济协作力度,借助举办“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系列活动”和承办“全国第五届青少年杂技比赛”的契机,做好新项目的洽谈和引资工作,确保完成到位资金80亿元的工作任务。 据了解,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共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7亿元,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招商引资任务,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据统计,2005年全市新增签约项目365个,合同引资1387493万元,实际到位资金467072万元,占全部到位资金的68.1%;续建项目124个,实际到位资金219104万元,占全部到位资金的31.9%。累计到位资金686176万元,为全年55亿元计划任务数的124.3%,同比增长73.1%,2005年招商引资的到位资金是2002年——2004年三年到位资金的总和。
着力抓好茅台酒用高梁有机原料基地建设
一是总结往年茅台酒用高梁有机原料基地建设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查缺补漏,确保茅台酒用高梁有机原料基地面积,为茅台酒原料供应打下好的基础。加强与茅台酒公司的沟通、衔接,继续完成基地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仁怀、习水高梁收购部门要继续高标准的完成有机高梁的收购,确保有足够的茅台酒生产原料供应。二是深化对茅台酒用高梁有机原料基地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牢固树立坚定不移建设茅台酒用有机原料基地的思想和建设好基地的信心。三是部署好2006年茅台酒用高梁有机原料基地建设任务,按照有机高梁种植的要求,科学规划。2006年30万亩基地的建设要选择好土地,做到相对集中连片。改变种植习惯,改夏播为春播。采用科学的种植方法,搞好种植模式的试验示范,探索新的种植模式。按照有机食品原料生产的要求,不施用化肥、农药。四是完善茅台酒用高梁有机原料基地建设的各项政策,确保基地建设的有序推进。完善投入政策,农业部门要加强与茅台酒公司勾通,做好茅台酒用高梁有机原料基地建设的实施方案及建设各期的预算,确保项目经费按期拨付。完善价格政策,建立同质同价的收购政策。抓好地力建设规划,行成机制。加强仓储管理,确保酒用高梁的质量。建立激励机制,形成制度。五是加强对茅台酒用高梁有机原料基地建设的领导,加大督促检查的力度和加强线条汇报,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逐步加大有机基地的认证力度,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完成50万亩有机高梁基地的建设目标。
遵义憧憬:新长征的故事
《遵义市规模工业重点行业增长变化直方图》清晰地显示,白酒、电力、卷烟、化工四大行业是遵义市的四大支柱性产业,经济结构十分单一。
在新的投资规划下到“十一五”期末,遵义市将建成“西电东送”的能源基地、特色鲜明的食品基地、矿冶结合的原材料基地、比较优势的机电基地、多元发展的化工基地,实现遵义工业的历史性再跨越,单纯依靠烟酒工业的格局将彻底被打破。
搭车“泛珠三角经济区”
2005年12月,中国第一条高等级、快速化的西南出海公路——重庆至湛江公路全线贯通,这为遵义搭车“泛珠三角经济区”带来了机遇。
目前遵义市为自己确立的经济发展战略是,推行“紧贴黔中经济圈,融入长江经济带,参与泛珠(三角)经济区”的总体思路。
重庆—湛江高速路开通后,遵义的区位优势立即得到释放和提升:占据西南出海通道,因直接与四川、重庆接壤,并在广义范围上可以连接云、桂、川、湘、黔、渝,有一定“六省通衢”想象空间。当地也因此选择了一个“依托贵阳,面向成渝经济区,挤入长江流域经济带,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区”的发展思路。
据了解,“十一五”期间遵义将为此投入280亿元建设一个“四纵三横三联二环线”的骨架公路网,建设854公里高速路,1200公里二级公路,以完善公路网络。
在产业布局上,遵义抛出了一个“以中部经济带为中心,两翼跟进”的蝴蝶型发展战略:中部地区经济带,重点做大做强能源、原材料产业,并发展冶金、机电、建材食品等支柱产业;赤水河流域经济带,重点发展壮大酿酒工业、能源工业、天然气化学工业,将其建成遵义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并与川渝合作打造川渝黔旅游“金三角”;东部特色经济带,重点发展农业,并依托水能资源及其他矿产资源,发展能源行业和矿产资源行业。
能源解困纲略
大力发展能源行业是遵义市“十一五”规划中的最大亮点之一。据悉,遵义市在“十一五”期间将使自己的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其中,已经实现装机204万千瓦,在建项目440万千瓦,拟规划实施381万千瓦,小水电资源的开发和整合108万千瓦。
按照规划,遵义将完成电力投资300亿~400亿元,占当地“十一五”规划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的1/4左右;电力销售收入将超过100亿元,其中火电收入80.8亿元,水电收入32.64亿元;总装机容量比“十五”期间翻四番以上。
资源主导工业凸起
资源性产业是遵义市“十一五”期间的另一大投资热点。
预计,遵义在此期间计划投资7亿元人民币,煤产量将提升至3500万吨。目前遵义新建和扩建煤炭项目165个,总规模2916万吨/年,拟计划实施的项目共17个。“十一五”期间贵州省计划产煤1.5亿吨,遵义将占其中的20%。目前遵义市的煤产量为1000万吨。
资源性产业中的另一投资重点是铝加工,遵义市目前正计划将自己建成贵州第二大铝业基地,目前正加快建设遵义80万吨/年氧化铝和务川40万吨/年氧化铝项目,计划到2010年实现铝行业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
目前遵义市还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对当地的竹资源、钛矿、锰矿、镁矿、煤矿进行新增投资,预计“十一五”期间在依托资源的产业化项目上将投入200亿~300亿元。
据介绍,“十一五”期间,工业将为遵义GDP提供1/3强的支撑,而资源加工项目约占工业项目的1/2强。
目前,遵义市正计划通过规划实施六大标志工程,培育六大百亿元行业(企业),建成工业化六大基地等,加快赶超、崛起的进程。但是,工业经济总量偏小,结构结构性矛盾突出,增长方式粗放,这些也是遵义亟待解决的问题。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