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岁末年初,元旦、春节和元宵让中国人进入了休整期,这是典型的农业国家的生活方式。在这段日子里,人们总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娱乐放松。在以前,看戏是一种传统,到了现在,人们的这一喜好没有改变,只不过台上的戏变成了银幕上的电影,于是“贺岁片”便适时地出现了。
所谓贺岁片,是指在元旦、春节期间上映的电影。寻求欢乐和放松,是观众在逢年过节、尤其是春节期间普遍的心理需求,这就决定了贺岁片的风格:轻松,幽默,具有强烈的观赏性和娱乐性,因此其题材多与百姓节日期间喜庆、祝福的生活与习俗相关,形式多是娱乐性、消遣性较强的喜剧片和动作片。
贺岁片看的是戏,不热闹不成戏,在电影中,热闹好看是贺岁片的标准之一,而喜剧片,功夫片便成为了贺岁片的主流。2009年的贺岁档热闹得不同寻常,各部贺岁片上映日期一改再改,黄道吉日一择再择。继最先挑起改期风波的《梅兰芳》后,跟着《女人不坏》、《叶问》、《非诚勿扰》等2009年贺岁片也纷纷改期,贺岁档大片战国风云,好不热闹。
香港传承热闹贺岁
香港的贺岁片一直备受华人的关注,其原因是剧情够热闹,明星够多,情节够笑料。这是典型的对梨园式贺岁的借鉴。在梨园行当中,年底与第二年初有“封箱戏”与“开箱戏”之分,但都讲究的是热闹与喜庆。于是,香港的贺岁片大多以喜庆为主,例如《八星报喜》,《大富之家》《花田喜事》《满汉全席》《东成西就》等等,这些影片不但从片名上便透着一种喜庆,影片的拍摄手法也绝对喜庆,不但色彩上往往是以大红大绿为主色调,剧情以及演员阵容更是以热闹为主,当然,影片最后必然是一个绝对的大团圆结局。香港贺岁片从故事到形式都颇为夸张地透着喜庆意味,这也符合了广大观众的心理要求。这些影片一般都有较好的票房,从而成为华人电影界一道独特的风景。
大陆成龙功夫贺岁
最早为大陆引入贺岁片概念的人自然就是成龙。成龙电影是一样标签,但对于内陆观众来说,对成龙的认识还大多来自于录像带。1995年底,《红蕃区》作为首部贺岁片被引进到大陆市场,依靠着成龙的知名度,这部影片创下了全国8000万的票房,这无疑对于当时正处于低迷状态的大陆电影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于是,成龙的成功不但引起了大陆电影人的注意,同时也让大陆的观众头一次对贺岁电影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
可以说成龙为大陆的电影人们结结实实地上了一课,他无疑是大陆贺岁片的启蒙老师。在接下来的两年,成龙电影继续打着“贺岁片”的旗号占领中国内地市场,《白金龙》与《义胆厨星》分别于1996年底及1997年底在大陆上映,并且都取得了相当不错的票房。
但是,由于中国观众对成龙电影的录相带情结十分严重,加上成龙前往好莱坞拍片多少失去了一些华人的味道,所以很快的,成龙的功夫贺岁便倒在了大陆冯小刚的电影之下。
冯氏平民喜剧贺岁
经过成龙的启蒙,大陆导演终于意识到了贺岁档期的重要性,于是冯小刚电影便横空出世了。在提及冯小刚的时候必须要谈及葛优,可以说若没有葛优,冯小刚恐怕也无法取得那些骄人的成绩。
自从《编辑部的故事》之后,葛优便是以一种平民喜剧明星的形象被广大观众所牢记,而国产喜剧在经历了王朔电影的现代意识影响下已经形成了最具有观众缘的模式,那就是都市平民喜剧,葛优无疑是这类喜剧的代表人物之一。
于是,冯小刚于1997年底推出了《甲方乙方》。这部讲述梦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影片恰恰符合了绝大多数观众的心理要求,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喜剧这种夸张的表现形式也利于贺岁档的上映。于是,影片立即获得了高票房的回报,以1100万北京票房打败了成龙《我是谁》的700万北京票房。《甲方乙方》的成功不但为国产贺岁片开辟了一个道路,更是为冯小刚创立下了贺岁品牌,同时也宣告了成龙贺岁片地位的终结,所以一般来说,大陆的贺岁影片应该从1997年底算起。
冯小刚的成功立即引起了许多大陆导演的效仿,于是1998年底到1999年初的贺岁影片便达到了十余部,包括《没事偷着乐》《男妇女主任》等,但最终拿下冠军宝座的依旧是冯小刚的电影《不见不散》,这更加巩固了冯氏贺岁片的地位。紧接着,冯氏贺岁片的第三部《没完没了》成为1999年底到2000年国产片票房的大赢家。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年的贺岁档竞争十分激烈,国产影片虽然没有人能够撼动冯小刚的地位,但几部美国大片的引入无疑对冯小刚的电影市场占有率造成了极大冲击。
在千禧之年,冯小刚并没有推出作品,于是几部影片分别打着贺岁的旗号登场了,包括《防守反击》《考试一家亲》等,但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张艺谋的贺岁电影《幸福时光》,这无疑是张导头一次进入贺岁档,小试了一把牛刀,虽然不太成功,但脉络却已经被他摸准了。
隔了一年以后,冯小刚卷土重来,《大腕》一片再次傲视群雄,成为2001年底到2002年初最卖座的国产贺岁影片。击败了当时包括《天下无双》《一见钟情》等十部贺岁电影。
五年的时间,冯小刚以四部影片成为贺岁档中最大的赢家,这个成绩是极具号召力的,也由此把冯小刚个人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完全可以与张艺谋,陈凯歌齐名,票房有时候真的和艺术没有什么关系。
武侠魔幻大片贺岁
自从李安的《卧虎藏龙》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之后,一直对奖项及票房抱有极大野心的张艺谋终于找到了通向鱼与熊掌能够兼得之路,于是《英雄》一片于2002年底隆重推出,直至现在,笔者还搞不清张艺谋到底是为了奥斯卡还是仅把奥斯卡当作一个宣传的噱头,但毫无疑问,经过了《幸福时光》的失利之后,《英雄》一举占领了国内贺岁片的头把交椅,而这也开启了武侠魔幻大片贺岁的时代。
其实真正的国产武侠魔幻大片并不是很多,大体上只有三部,分别是02年底的《英雄》,05年底的《无极》与06年底的《满城尽带黄金甲》。张艺谋与陈凯歌这两位号称中国最顶级的导演将贺岁片当成了验明证身的实验场,但这种心态是挺可怕的。香港贺岁片自从产生之时便抱着玩乐的态度,所有参演人员都心态极其平和,但大陆的这两位导演则不然,一个本来快乐的贺岁档令他们仿佛战前的誓师一般,大有一副悲壮的风啸之感。
不可否认,三部影片至少证明了导演的确是用心制作的,只是下场却十分类似,赢得了票房却输掉了口碑。从实际效果上来看,这的确符合贺岁的意味,不但高票房,还引起了全民的娱乐讨论,这也算是最具内陆特色的贺岁影片了。
内地香港合作贺岁
香港回归之后,香港电影处于一种迷茫期,许多影片一心想占领大陆市场但却陷入了找不到方向的窘境,这当然也包括贺岁片。但不可否认,香港电影作为一种文化,而贺岁片更是香港电影文化的代表,所以在这段时间内产生了许多合拍片,而这些合拍片一般来说都有着相当不错的票房。
《老鼠爱上猫》以及《天下无贼》都极具代表性,但又截然不同。《老鼠爱上猫》是典型的香港式贺岁影片,故事很烂,甚至根本不值得一提,但情节有趣,走得是轻喜剧的路线,刘德华(最新动态、个人档案、FLASHMV专辑)与张柏芝(最新动态、个人档案、FLASHMV专辑)又具有绝对的人气,所以影片虽然处于《英雄》之后的档期,但依然在内陆敛得了一千多万的票房,这无疑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成绩。这部合拍片走得是港氏的明星策略,制作班底也都是香港人,称为合拍片主要是由于长影制片厂的参与。
而《天下无贼》则以另一种姿态成为2004年底大陆最受欢迎的贺岁影片。该片导演冯小刚早已是贺岁片的金牌导演,而演员班底也十分强大,除了老搭挡葛优以外,更有刘德华与刘若英这些港台明星,所以从合拍的角度来说,《天下无贼》可以说是极完美的一种合作形式。冯小刚虽然脱离了一贯的小市民情结,但却令人眼前一亮,贺岁的水平没有丝毫降低,反而提升出了某种笑后的思考。
引进大片轰炸贺岁
毫无疑问,全球的电影市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好莱坞强势的影响,中国电影市场也不例外,西方的圣诞与新年档期延续到中国便成为了贺岁档,于是许多美国大片纷纷上映。除了成龙在美国制作的一些影片以外,还包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精灵鼠小弟》《拯救大兵瑞恩》等影片。这些大片无疑对国产贺岁片产生了强烈的冲击。随着入关电影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这种局面恐怕是无法改变的,所以刚刚尝到贺岁甜头的内陆电影人们不得不感叹“狼来得太早了!”
结语:
其实,所谓的贺岁片在电影业一直有一个争议,是题材问题还是档期问题呢?其实笔者认为这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岁末年初之时,忙碌了一年的观众需要一种放松的形式,电影便是可选项之一,无论是喜剧片还是其它片种,只要好看自然能够引起关注,也自然可以带来较高的票房回报。虽然这个“贺岁”的旗幌是次要的,但制作人若以一种悲壮的心态参与贺岁片的角逐多少便有些不伦不类了。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