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8年底,“农民工返乡潮”一时间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去年底,人保部完成的一份《金融危机对就业影响最新数据调查报告》显示:截至11月底,四川、河南等10个劳动力输出大省农民工返乡数据总计有485万名,占 2008年9月底外出务工人员的5.4%。人保部有官员曾指出,就业的真正挑战将在春节之后到来,“那个时候到底有多少人还会出来打工,才是一个关键性的指标。”农民工大量返乡之后的出路在哪?对当前的基层公共治理提出了哪些新的挑战?将对我国的经济社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诸如此类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
农民工返乡带来的社会压力不容忽视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于建嵘:随着美国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经济衰退在中国的表现也愈发明显,按照当前的经济形势预测,返乡农民工还会不断增多,而且春节后有更多的农民工不能出来打工,因为受金融危机波及的城市里适合他们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少。
多年来,我们一直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当宏观经济发展良好的时候,大量的农民被吸引到城市里来;而当宏观经济一旦恶化,最先遭受打击的就是农民工,大批农民工被迫回到农村。让农村成为城市经济荣枯的蓄水池,对农村和农民而言是不公平的。
这一次农民工返乡带回来的不仅是就业压力,可能更多的是潜在的社会压力。农民工返乡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农民收入的减少,由于农民工没有失业保险,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社会保障都没有,所以还要在“一亩三分地”上讨生活。虽然大部分农民工在家乡多少还有一点土地,短期内他们的基本生计不会出现太大问题,但是如果较长时期内经济和社会状况没有得到改观的话,对输出地的社会稳定和发展可能将是一种挑战。
这些农民工虽然还不至于成为“新流民 ”,但是其中的一部分成为“新闲民”是肯定的,闲下来,没有工作,没有事做,总有人会自己琢磨点别的事做,尤其是对一些失去土地的返乡农民工,他们已经脱离土地多年,如果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生活保障,可能会对当地的社会稳定造成潜在的威胁。此外,农民工返乡过程中,滞留在城市的一部分人也是需要注意的社会不稳定因素,他们已经习惯了城市生活,很多人宁可在城市失业也不回农村去。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农民工返乡只是把问题带回了农村,而没有真正解决掉,这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更是个社会政治问题。
「返乡流」是否成为社会问题,还有待观察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高级经济师朱敏:追根溯源,本次“回流”可以说是经济周期性回调及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双因素叠加的必然结果。首先是经济周期性调整:前几年增长非常快,带动了对农民工的需求,近几年外部需求降低,用工需求下降。其次,中国在工业化初期是粗放型发展模式,近年来在资源瓶颈约束之下,要求企业节能减排,并需要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由此带来的可能是结构性失业,本次农民工回流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结构性失业的结果。
具体今年春节之后情况怎样,还是应当从导致农民工返乡的原因上去寻找:将来世界经济能否有效复苏,中国经济体发展前景怎么样,都直接影响着农民工的就业情况。因为根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农民工有70%—80%集中在沿海地区,而这些地方产业的特点是以外向型经济为主,以出口为导向,用工需求和国内经济周期关系不大,反而和国际经济周期有很大关系。所以明年的农民工能否回流,直接受到国际经济因素的影响。不过总体来说,农民工返乡是否成为一项重大社会性问题,还有待于观察。
防止出现「盲目流动」
河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李昌平:笔者认为2009年也许是一个转折年,这些转变是:由“民工荒” 转向“民工难”;由通胀转向通缩;由出口拉动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向内需拉动型增长方式。
“盲流”曾经是中国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说的是农民没有任何目标的流向城市找工作,在各大城市之间“盲目流动”。2009年,“盲流”这个词也许重新出现在各大媒体之上。
主要的理由如下:首先,每年新增劳动力在1000万左右;其次,沿海出口企业至少会稀出农民工1000万以上;第三,全国大学毕业生历年积累的待业生至少有500万;第四,农机具补贴政策导致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农业劳动力会进一步稀出。
今年春节过后,9亿农民为了生存和发展,一定会有更多的农民涌入城市寻找工作,这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农民工 ”供过于求是很难避免的。找不到工作的农民和待业大学生会在各大城市之间“盲流”,部分劳动力在花光盘存后,最终会选择返回农村。
这就对政府产生了严峻考验,笔者认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防止出现大面积的“盲流”,将是政府未来几年的重要任务之一。
扩大农民就业要有新思路、大思路。从短期而言,权宜之计是进一步提高粮食价格,增加农民在农村农业的就业弹性,也增加农民收入。但大幅提高粮食价格的空间有限,副作用也比较大——不仅会加重城市贫困居民的生活负担,也会带动农民工工资增长,抑止出口型加工业发展,压缩农民工的就业机会。因此,在国际粮食价格没有大幅上涨之前,大幅提高粮食价格的权宜之计是应该谨慎使用的。
长期而言,增加农民就业和扩大内需,必须要有新思路——农民变城市市民和乡镇居民。为什么农民变市民和居民就可以扩大内需和增加农民就业呢?因为一个农民的消费不到一个城市市民或乡镇居民的1/4。所以,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就是城市化和城镇化。
农民市民化,就是农民工变为城市市民,不仅要在城市有自己的住房,还要有平等的市民待遇。农民居民化,就是农民要集中居住到中心镇和中心村,中心镇和中心村的基本公共服务要和城市均等化。未来30年,中国每年会有1000多万人进入城市,同时也会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工返回乡村。这就需要统筹好农民进城和农民工返乡,即以农民市民化和居民化为中心,城市政府以建设“新工人”(农民工)公社为重点——农民工市民化,乡镇政府以建设中心镇和中心村为重点——吸纳返乡农民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