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得中原者得天下。作为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的中州故土河南,今日已经是全新、开放、充满活力的热土。全省GDP突破万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正以承东启西、连贯南北的区位优势,低廉的土地、劳动力成本和丰沛的综合资源优势,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成为境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热点。
谋开放、思发展热潮涌动
开放,为河南带来了开阔的眼光和全新的思路。河南在开放中学习、在开放中发展、在开放中进步,书写了河南对外开放发展史上最厚重的篇章。
2001年河南省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第三次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决定》,无论从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创新和突破,成为近年来河南省扩大开放的一个纲领性文件。 2003年,省委、省政府又召开了高规格的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把开放带动作为加快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略,对外开放列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把手工程”,把对外开放提到了突出位置和战略高度。
2005年,省委、省政府又专门召开了全省优化投资环境、打造诚信社会电视电话会议,提出了发展开放型经济的“五子登科”新思路。省委书记徐光春高屋建瓴地指出:“开放度有多大,发展空间就有多大。”河南要发展,必须大力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2006年4月,《河南省加快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指导意见》出台,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及保障措施。谋开放、思开放、抓开放的良好氛围由上到下在全省形成,“开放才有机遇、开放才能发展”和“大开放、大发展,不开放、不发展”的观念已成为共识,省市县三级联动、竞相发展,全省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开放型经济对河南省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显现。
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
近年来,作为拉动该省经济全面增长三驾马车之一的对外贸易,其步伐明显加快。“十五”期间,河南省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251亿美元,是“九五”的2.6倍,其中出口164亿美元,年均递增27.9%。2005年,该省进出口总额历史性地突破了77.33亿美元,出口则突破了50亿美元。同样在2005年,外贸依存度提高到6.34%,较2000年上升了2.75个百分点。一批重点出口地区迈出大步,郑州、洛阳、焦作三市2005年的出口额均超过了5亿美元;2006年前十个月,郑州、洛阳、新乡、焦作等四个省辖市出口额均已超过5亿美元,尤其是郑州市出口已达9多美元,突破10亿美元已成定局。
一大批对外开放重点县(市)发展迅速。2005年16个重点县市出口超过2000万美元,伊川县、许昌县、巩义市、孟州市等4个开放重点县(市)的出口额也相继逾越了1亿美元大关。2006年前10个月已有18个重点县出口超过2000万美元,许昌、伊川、孟州、巩义4个重点县(市)提前2个月出口跃过1亿美元大关。
10个企业出口超过1亿美元。一批重点出口企业脱颖而出,金龙铜管、豫光金铅、河南轮胎、河南瑞贝卡、豫港龙泉、神马集团、新飞电器、洛阳一拖等逐步确立了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地位。
12种商品出口超过1亿美元,一批优势产业开始凸现,发制品、汽车及零配件、大型成套设备、大型农业机械等在国际市场上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
2006年前10个月,该省对外贸易总额实现78.59亿美元,其中出口53.51亿美元,同比增长27.2%。预计到2006年年底,全省进出口总额有望突破100亿美元,外贸进出口发展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河南省还大力实施全民外经贸战略,锯掉了进出口经营权“门槛”,在核发营业执照时,直接赋予企业对外贸易经营权。目前,该省拥有自主外贸经营权的企业数量突破1万家,在中西部第一,全国排名第六。在获权企业中,民营企业发展迅速,2005年出口14.77亿美元,增长39.8%,出口增量占总体出口增量的45.5%,成为最具活力的出口主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河南省省委、省政府早就指出,要想保持对外开放的强劲势头,形成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的长效机制,必须建立和完善政策促进体系。省商务厅、财政厅等部门积极贯彻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坚持做到有政策规定的,把政策用足、用活、用够、用好;没有政策规定的,只要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有利,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5年来,他们充分利用并积极兑现外贸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资金、外经贸发展促进资金等一系列政策性奖励资金,形成了一套长效促进机制。
在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该省还积极探索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新思路。围绕六大优势产业,积极培育扶持一批外向型优势产业和产品。积极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和机电产品出口推进计划,努力优化出口商品结构。2005年,工业制成品出口45亿美元,占比达到88.3%,是2000年的3.5倍;机电产品出口9.32亿美元,占比达到18.3%,是2000年的3.1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9.69亿美元,占比达到19%,是2000年的3.8倍。积极实施贸易方式多元化战略,2005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23.5亿美元,占比达到30.5%,是2000年的4.5倍。2004年以来,该省加工贸易跃居中西部首位,并跨入全国加工贸易前10名行列。
利用外资规模 实现历史性突破
近年来,河南省始终把扩大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开放型经济的重中之重和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的突破口,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2001年该省实际利用外资4.57亿美元,2003年达到6.39亿美元,2005年首次突破10亿美元,达到12.29亿美元,同比增长40.7%。“十五”期间,全省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788家,实际利用外资39亿美元,占全省累计实际利用外资的45.2%。2006年110月份,全省利用外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84家,合同利用外资23.33亿美元,增长33.8%;实际利用外资15.7亿美元,增长68.2%,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目标,全年有望突破18亿美元。
引进国内省外资金发展迅猛。2004年该省引进境内资金370亿元;2005年引进境内资金503.6亿元;3年共利用省外资金近1200亿元。2005年,全省签订省外合作项目3945个,合同引进省外资金1667.1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03.55亿元,同比增长36.22%。其中超亿元的大项目261个,合同资金853.2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37.58亿元。2006年110月,全省利用省外资金继续大幅增加,新签项目3870个,合同资金303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87亿元,增长81.9%。预计到2006年年底,全省利用省外资金实际到位可突破900亿元。
#p#副标题#e#引进战略投资 实现强强联合
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是河南省的又一成功举措。
——驻马店天方药业与日本住友商事株式会社战略合作,转让股权2100万美元,成为河南省上市公司引进国外战略投资者的首例。
——新飞集团向新加坡丰隆集团转让股权6000万美元,成为该省近年来国有资本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的典型事件。新飞集团又与法国萨基姆合作致力于税控机领域,实行业务转型。
——洛阳单晶硅公司与英国尚德公司合资兴建的太阳能电池项目总投资7亿元人民币,年产100MW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能力,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
——永煤集团积极与世界500强之一的国际能源巨头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实行战略重组,外方当年即一次性进资8602万美元,加强了铁矿、炼钢产业的联结纽带,成为我省近年来通过并购重组引进国外重要战略投资者的成功典范。
——中原内配股份有限公司与世界500强之一的英国GKN工业集团合资成立“中原吉凯恩气缸套有限责任公司”,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工艺先进、技术领先、品质优良、实力最强的气缸套生产基地。
——香港华润集团投资建设河南华润电力首阳山有限公司2×60万千瓦机组项目,总投资5.98亿美元,是我省单项投资最大的外资项目。目前华润集团在我省累计投资已达100多亿元人民币。
在服务业领域,2006年8月15日,郑州市西太康路的工地上,沃尔玛郑州旗舰店奠基。至此,世界零售业三大巨头家乐福、麦德龙、沃尔玛郑州聚首。此外,外商开始涌入该省的贸易、物流、汽车服务等新领域,服务业将成为该省利用外资的热点领域。
目前,河南省已引进36家世界500强企业。
这些“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流入,有效弥补了该省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资金缺口,对河南经济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引进境内外资金,推动了河南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得该省经济的外向度明显提高。1991年,该省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只有2574万美元,2005年则达到了8.5亿美元,15年增长了33倍。
引进境内外资金,促进了河南省生产要素市场的形成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还加快了该省县域经济的发展。原属国家级贫困县的伊川县,积极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坚持通过利用外资大上项目,上大项目,5年内累计利用外资达7600万美元,目前已发展为河南省重要的火电基地、铝工业基地,亚洲最大的金刚砂生产集散地,在县(市)综合经济实力的排序上由1997年的第75位上升到2005年的第19位。
在利用境内外资金设立新企业、改造嫁接老企业的过程中,河南省培育了一大批龙头企业。据统计,全省百户重点企业中三分之一以上的企业有外资成分。例如,建设改造培育了安玻电子、新飞电器、洛阳易初、郑州日产、平高东芝、许继日立、中原内配等一批大中型骨干企业,这些企业已成为河南省工业经济的支柱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伴随着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壮大,河南省涉外税收也连年增加,“十五”期间,该省涉外税收累计完成233.85亿元,占同期财政收入的12.51%,涉外税收已逐渐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这些资金和项目能落户河南,与该省良好的投资环境分不开。近年来,河南省始终把优化投资环境,特别是优化投资软环境作为加快对外开放和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组织开展了几次大规模的投资环境问卷调查、投资环境整治评价活动,并从治理企业经营环境、加强外商投诉处理工作、加大外商投诉案件查处力度等几个方面,先后出台了《河南省外商投诉处理办法》、《河南省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责任追究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和规定;召开了全省优化投资环境、打造诚信社会电视电话会议;建立完善了领导包案制、外商投诉案件处理分级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零投诉”责任制和限期解决重大久拖不决案件责任制等制度,加大外商投诉案件协调处理力度。2005年省里直接督办了37个外商投诉重点案件,在媒体上公布了10个典型案件,将7个外商投诉案件列入省政府督查范围,将8个已进入司法程序的案件移交省监察厅(纪委)查处。经过近两年的积极努力,全省新发生外商投诉案件每年减少近30%,办结率提高5%左右,投资环境明显好转。
近年来,该省还通过持续不断地简政放权,在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方面走出了一条路子。今年,该省在全国率先推出了省一级的外商投资项目无偿代理制,得到了外商的广泛认可和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在全国也都引起了关注,各大媒体纷纷报道。近期,该省商务厅等6个部门又联合推出了投资便利化措施,进一步为外来投资者提供方便。
“走出去”步伐日益加快
在大力发展对外贸易和积极吸引境内外资金的同时,鼓励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国门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直接地参与国际竞争成了必然选择。为使河南省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健康有序地发展,该省遵循了循序渐进、重点突破、带动发展、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的“走出去”原则。各项外经事业发展迅速。“十五”期间,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同总额累计完成12.6亿美元,外派劳务总数达到3.3万人次,设立境外直接投资企业75家,中方投资6865万美元。2005年,全省外经各项指标均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及劳务合同额6.29亿美元,完成营业额4.99亿美元,外派劳务1.05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24.0%、84.2%和72.9%,均居中西部地区前列。新设立境外投资企业33家,中方投资3491万美元。
2006年1-10月份,该省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同额达7.97亿美元,同比增长83.9%;营业额6.89亿美元,同比增长115.7%;直接外派劳务1.31万人次,同比增长133.7%;设立境外企业35家,中方协议投资3091.9万美元。
在“走出去”的历程中,该省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路子不仅越走越宽,而且精彩纷呈,仅2005年,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500万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就超过了10个。并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外经企业,中原石油勘探局、中国河南国际合作集团公司已跻身世界跨国承包工程企业225强行列,成为河南省开拓国际承包工程市场的主力军。
外派劳务结构逐步向多元化和高层次转化。在2005年派出的劳务人员中,工程、设计人员占总派出人数的40%以上,派往发达国家的劳务人员占总派出人数的35%左右。
“走出去”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凸现多元化趋势。2005年,三门峡金渠集团在柬埔寨投资1550万美元,成为该省对外直接投资规模最大的境外资源开发企业;郑州方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美国投资设立了境外研发中心,借用国外人力资源,从事高科技生物制剂的开发、研究;洛阳大禹公司在新西兰投资经营30多公顷肉牛牧场,将农业生产扩展到了境外。
据该省有关领导介绍,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和机遇意识,以开放带动主战略统领开放型经济发展,以利用外资和扩大出口为重点,“引进来”与“走出去”、扩大规模与提高水平相结合,积极承接“两个转移”,以开放促进观念更新、环境优化和改革创新,推动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是该省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笔者相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潜力巨大、开放势头良好的河南一定能再创新辉煌。
(详细资料由河南省商务厅提供)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