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共赢之路是这样走出来的

yangguangjingpin 2010-12-13 17:07:28 万袆 李丽 总第007期 放大 缩小

1000亿斤,一个写满丰收和喜悦的数字,一个历史记录再次被刷新。

2006年河南突破粮食总产1000亿斤的历史性关口,粮食总产实现3年丰产丰收;连续登上900亿斤和1000亿斤两个新台阶,新增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增产总量的1/4;小麦生产总量连续7年居全国第一。“捷报频传”是2006年大家对河南的共同印象。

河南是我国农产品主产区之一,作为中国人口最多,农业最发达的省份,河南不负众望,为全国粮食生产实现恢复性增长,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5年全省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843亿元,比上年增长7.5%;粮棉油肉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均居全国前列。粮食总产量达到4582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9.5%,已连续6年居全国第1位,其中夏粮产量2609.21万吨,约占全国的1/4。粮食平均亩产333.7公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4.2公斤;人均粮食占有量470.3公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7%。棉花总产量67.70万吨,油料总产量449.60万吨,分别占全国的11.9%、14.6%,居全国第3位、第1位。烟叶、蔬菜、肉类、禽蛋、牛奶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漂亮的成绩单背后浓缩的是河南政府和人民在发展农业上做出的实实在在的努力——从政府政策对农民的扶持,投入大量的经费加大科技在农业中所占的比重,到农业产业化的步伐不断加快等等措施都是保证河南省农业更快更好发展的有力保障,也使河南作为中国农业大省的地位得到不断的巩固和加强,走在其他省市的前列。

政策的阳光照耀农村

“让公共财政的阳光照耀农村”,是河南去年以来喊得较响的一句话,这背后透漏出的信息是,“三农”发展中属于政府职责的事务要逐步纳入各级财政支出范围。

2004年底,包括河南在内的全国多个省市先后宣布取消农业税,专家普遍把此举解读为:这表明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今后要转变财政分配、资源配置向城市倾斜的政策,将施惠重点转向农村,加大对农村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比重。

谈及根本上,农业的发展问题归根究底还是农民问题。农民的积极性上去了,农业的成果成效自然就有了。在调动农民积极性上,国家可是下了一番功夫,出台了有利于农民的相关政策来支持农业的发展,保护农民的利益。国家支农惠粮政策把农民种粮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作为人口最多,全国最大的一个农业强省河南,在落实国家政策方面也是不遗余力,有些方面,可以说是走在了全国同行的前列。

一、免农业税得民心

早在2002年,河南省就全面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全省农业税税率降低到7个百分点;2003年,河南省除保留收购环节的烟叶特产税外,在全国率先取消了非农业税计税土地上的特产税;2004年,河南省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全省降低农业税税率3个百分点,加上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全省农民实际减负增收34.24亿元; 如今,又将彻底免征其余4个百分点的农业税。至此,农业税在河南成为历史。

如此大规模的降低农业税,效果很快体现出来。2006年,仅免除农业税一项,就使河南农民减负增收20多亿元,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7项补贴资金总额达到30.45亿元,比上年增加14.72亿元。据省统计局预计,2004年河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2550元,比上年增长14%,8年来首次实现两位数增长。2005年省“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去年全省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财政支出达197亿元,比上年增加41亿元。全省农民实际减负增收34.24亿元。取消、免征、降低15项涉农行政事业性收费。

二、“两免一补”资助特困学生农村公益事业蹒跚起步

由于长期投入不足,河南省农村教育、卫生等公益事业一度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这方面的欠账也一直制约着社会的公平发展。2004年以来,河南省的财政支农账上,新增了十几个农村公益事业项目。据了解,河南省新增的教育、文化、卫生事业财政支出中,有73%被用在了农村。

2006年,河南省在财政投入上继续向农村教育等公共事业倾斜。2005年1月25日,河南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 ,省财政厅厅长赵江涛在《关于河南省2004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0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中提出:31县农村中小学生上学实施“双免一补”。从2005年秋季新学年起,全省31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内父母均为农民、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农村中小学生,全部免缴课本费和杂费,适当补助寄宿制学生生活费,不让农村少年儿童因贫辍学。据介绍,这项举措是在全国率先试行的。

河南之所以能有如此气魄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得益于自身经济实力的提升。2004年,河南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与之相应的是,全省GDP总量突破8000亿元,较上年增长13%以上,为近年最高增速。

农业与科技联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说法相信每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科技在农业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河南又作为农业大国中的一个农业大省,发展科技更是首当其冲的要务。

河南开展的科技增粮行动,通过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强化对农民培训等措施,大力推广普及关键技术措施,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科技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分别达到45%和40%左右。

优粮工程、农机购置补贴等项目的实施,也使得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了不断提升。目前,河南已经建成53个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45家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380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小麦耕、种、收等重要环节基本实现机械化。河南各种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到5000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一半左右。科技在河南农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过程中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优良品种出优良成绩

“只有优良的种子才能培育出优良的粮食”。河南对于选育推广的主要农作物和畜禽优良品种都相当花心思,无论数量还是品种种植面积都是层层甄选。国家每年选出50个后补助品种,河南都占1/5,“全国第一”当之无愧。据统计,“十五”期间,共有289个品种通过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有86个品种通过了国家审定,有36个新品种获得国家后补助。这使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良种覆盖率达到98%,显著提高了主要农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能力。今年,河南优质专用粮食品种种植面积达到8544万亩,占粮食播种面积的61.2%。

二、重大项目带来重大收益

“十五”期间,河南实施了一系列重大科技项目,解决了诸多技术问题,直接提升了相关行业并带来重大收益。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在河南实施,不但获得9项技术突破及21项标志性成果,还创造了15亩连片小麦平均单产683.4千克每亩、夏玉米1006.85千克每亩的历史最高纪录。项目区小麦、夏玉米两熟共增产粮食119.23万吨,共产生社会经济效益15.9亿元。另一个例子是“肉制品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新产品开发”项目,仅2006年新增销售收入就达60亿元,累计直接经济效益6.7亿元。

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当仁不让

国务院设立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2001年河南一年就通过了35项。后来科技部对项目数量给予控制,各主要农业省份只能申报17项。每年各省份少的只通过1-2项,多的也不过十几项,而河南省就16项,在各省份中名列前茅。特别是针对今年小麦条锈病、吸浆虫等多种病虫害偏重发生的严峻形势,河南省委、省政府组织动员一切力量,适时开展防治,打好了对病虫害重发区阻击战和歼灭战,全省共防治小麦各种病虫害面积2.75亿亩次,占发生面积的110%,挽回损失60亿斤。

农产品也可变成“摇钱树”

农业向来是一个国家的安身立命之本。从自给自足,传统农耕一路走来,在今天的市场经济浪潮下,如何把农业融入现代经济模式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经过河南的实践证明,打响本土品牌,加快粮食深加工产业工作的推进,打开粮食对外贸易的窗口等一系列手段都是行之有效的举措。

本土品牌叫响全国

随着三全、思念、天方、金苑等一批名牌产品在全国叫响,河南由产粮大省向粮食深加工大省转化的速度也在加快,越来越多的“河南造”饺子、汤圆、方便面等被端上全国各地居民乃至外国人的餐桌。

肉、蛋、奶制品、蔬菜所占比例的不断加重在悄然改变着中国人的餐桌,馒头、米饭等“主食”的地位也在发生改变。河南是产粮大省,如何让粮食生产担当起振兴地方经济的重任?实施粮食深加工,加速粮食产业化进程势在必行。

以“三全”食品公司为例,“三全”的掌门人陈泽民第一个抓住了商机。1989年,学医出身的陈泽民和妻子一道,由1.5万元起家,靠着河南郑州良好的创业环境和物美价廉的面粉、肉、蛋、油、菜等原材料,几年拼搏下来,企业由当初“三全凌汤圆”一个品种迅速扩展到以汤圆、饺子、粽子、面点、冰淇淋为主的5大系列数百个品种。接着,思念、胖哥等一批非公有制速冻食品企业也迅速崛起,以产粮大省而闻名的河南渐变为食品名牌大省:“三全”的汤圆、粽子叫响全国、走出国门;“思念”的饺子出口到美国、加拿大;“金苑”面粉因品质优良走进了中南海。据统计,三全、思念、胖哥等品牌在全国速冻面米食品市场的占有率在40%以上。

随着一批名牌食品的叫响,河南粮食的“含金量”也在提高。“郑州造”名牌食品的含金量还远不止这些,以“三全”为代表的一批非公有制企业在完成了由产品闯天下、品牌打天下后,现已转向资本运作。据悉,“三全”公司的上市辅导已顺利通过,择时将跃上中国资本市场,届时“三全”将成为河南速冻食品的“第一股”。

#p#副标题#e#

粮食加工企业初见成效

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农村改革之后,农民恢复了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每年除了向国家交售规定数量的粮食外,对剩余部分有着自主处理权。有专家认为,农民从种口粮向种工业原料的转化是当前世界发展的趋势。在中国,粮食属性的变化已使一系列事情发生连锁反应。

据悉,上个世纪最后几年中国出现订单农业,农户与食品加工企业有了直接订购交易。农户要根据食品加工企业的需求,选择粮食品种进行生产。企业则须向农民提供种植指导、稳定的价格和良好的收购服务。

定单农业的出现以及根据市场需求来发展农业,是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必然结果,也是工业原料生产发展中出现的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现象。

 河南漯河的双汇集团便是最好的例证。双汇原料供应仅有20%-30%来自自己的养殖场,缺口部分和外地厂主要依靠合同向养殖户收购,双汇则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收购服务,同时价格稳定,收购都是现款交易,保证了养殖户的利益。双汇集团的负责人称,到2005年,该集团已每年完成生猪屠宰2000万头。按照每头生猪100公斤计算,每头猪就价值二、三百元。那么,双汇2005年的总收购成本就近40亿。扣除双汇自己生产的30%,就要有28亿元流向全国的农村。这不仅是养殖户的收入,而且养殖户的饲料消耗也直接给饲料种植农业带来收入。

肉类深加工带动农业发展,拉动了农村经济的繁荣;农业的发展又为深加工产业提供原料,农村经济繁荣和农业加工产业为河南带来了新的生机。同时,企业不仅为自己创造了效益,也繁荣了当地经济。

目前,河南省有各类粮食加工企业2800家,加工能力达到3200万吨,其中有较大规模的企业90家,小麦粉年产量达到1100万吨。农产品这棵繁茂的大树上已摇出钱来。

粮食交易打开贸易大门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谷物生产国和消费国,应该拥有粮食定价的话语权,不受制于人,才能有利于我们的粮食生产和价格稳定。河南粮食交易中的代表——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便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郑州价格”成为世界粮油交易市场的重要参考之一,成为中国粮食价格的“晴雨表”。这是河南为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贡献的宝贵财富。

建成一批辐射力强、特色明显的粮食批发交易市场,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粮食市场体系,是河南农业发展的目标。近年来,河南省和农业部、国家粮食局还成功举办了三届郑州小麦交易会,合计成交小麦203.7万吨。郑州商品交易所、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已成为全国性的粮食交易中心。

特别是最近几年,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在国内创立了六大品牌:中国粮食价格的“晴雨表”——“郑州价格”,中国最大的粮食电子商务平台——中华粮网,全国惟一的粮食平面媒体——粮油市场报,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粮食品牌论坛中国粮食市场论坛,一年一卷的具有前瞻性的民间粮食市场研究成果——《中国粮食发展报告》,一年一度的联结生产和流通、产区和销区的全国性交易会——中国郑州小麦交易会。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以其实力、特色和贡献,先后被授予国家发改委“全国农产品信息化建设骨干批发市场”、农业部“全国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国家粮食局“重点联系粮食批发市场”。2005年11月,《中国商品专业市场竞争力报告》发布了全国最具竞争力的50家商品专业市场,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名列第38位,是全国粮食类惟一上榜市场。

河南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作为国务院批准建立的我国第一家规范化的现代粮食批发市场,成立16年来,一直稳步健康发展,走在我国粮食市场化的前列,累计成交各种现货粮油4330多万吨,成交金额600多亿元,位居全国粮食批发市场首位,形成了规范的交易规则、健全的运作机制、完善的服务功能和良好的市场形象,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为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河南粮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后记:

俗语说,河南熟,天下足。这句流传甚广的俗语就是对河南农业在全国重要地位的最好概括。《管子乘马篇》有言:“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勿近旱而水用足,下勿近水而沟防省。”山川水土是定都者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地处中华大地的中原地带,河南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充沛;土地资源肥沃;非常适宜农作物的生长;黄河、淮河、汉水、海河四大水系潺潺汤汤流经中原大地,使河南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造就了河南农业蓬勃的发展势头。

中国人重视农耕的传统由来已久,农业是一切的根本,只有农业发展了,经济建设、文化事业,乃至国家的安定团结才有牢靠的基础。河南农业的成就辉煌,为中国粮食生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些喜人的数字形象而有力地说明:有党的好政策,才能调动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立足科技兴农,才能达到粮食增产的目的;只有坚持自主创新,粮食生产才会后劲十足。

农业方面的“老大哥”河南的经验可说为其他兄弟省市提供了一个借鉴的榜样。我们也相信河南在农业发展上有着深厚的潜力和不可估量的实力,新世纪的河南借助农业的翅膀一定会像搏击长空的雄鹰可以飞得更高、更远。

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决不是一句空话。

※ 名特优产品 ※

(一)原阳大米

黄河北岸的原阳大米以无污染、无公害、无残毒、品质优良、晶莹剔透、软筋香甜而享有“中国第一米”之美誉。曾连续获得国家“七五”星火科技博览会金奖,两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和国际食品及加工技术博览会金奖。

(二)开封西瓜

史称“汴梁西瓜”。八百年前,已相当出名。主要特点是:花色品种多,皮薄,色鲜红,脆沙多汁,甘甜爽口,不空心,中心含糖12度,在国内享有“开封西瓜甜到皮”的美誉。

(三)中牟大蒜

中牟盛产大蒜,是重要的出口基地,在历史上享有盛名。中牟大蒜的特点主要是:瓣大茎粗、肉白皮薄、味道鲜美、质地纯正,蒜瓣只要不脱离,久放不坏。畅销国内外。

(四)驻马店小磨油

小磨香油以优质芝麻为原料精制而成。富含维生素E、B,芝麻林素、芝麻酚、亚油酸等营养成份。油质清纯,香味浓烈,持久,能抑制人体胆固醇和脂肪的形成。历年来畅销不衰。

(五)永城辣椒

群众称“秦椒”。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椒长、个大、皮色紫红、肉厚油多、辛辣适度,既是人们家常小菜,又系佐料佳品。

(六)淮阳黄花菜

又名金针菜,花蕾肥大,双层6瓣,有7根金针似的花蕊,馏晒后色泽金黄,菜条丰润,油份大,弹性强,久煮不烂,鲜嫩甜脆,品质之优良,居全国黄花菜之冠,并远销港、澳、日本及东南亚各国和地区。

(七)信阳毛尖

信阳茶叶,历史悠久。早在东周时期就开始种植,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茶叶品质上乘。全区茶叶种植面积已扩大到3万公顷,总产量7850吨。1915年获得巴拿马万 博览会金奖,1959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

(八)南召柞蚕

南召柞蚕,因地处南北气候的过渡地带,使柞蚕丝纤维,内含亲水的“氨基酸”、“羧基”均高于全国的同类产品。而且又不含“葡萄酸甙”和“龙胆酸氨”,其珠光宝气之色泽,又为同类“伙伴”所不及,故而成为当今纤维世界之“皇后”。

(九)西峡猕猴桃

西峡是猕猴桃的故乡,全县种植面积10533公顷,其中,人工栽培2000公顷,年产鲜果300万公斤。由于猕猴桃生殖集中,鲜果量大,品质优良,成为全国14个名优特商品基地之一。猕猴系列产汁、片、酱、罐头、果脯、酒已远销日本、西德、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十)洛阳牡丹

洛阳牡丹初植于1400多年前的隋朝,到了唐代,种植、观赏牡丹达到高潮。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赋诗:“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就是洛阳牡丹开花时节倾城观花盛况的生动描写。宋朝欧阳修感叹道:“是洛阳牡丹者天下第一也”。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