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的小姑娘爱心涌动,一次捐了10万元
张倩玉自小心比天高,思维异于常人,毕业后在家族工厂打工,从小工做起,从流水线做到管理层。花样年华19岁,正是享受生活、穿衣打扮的豆蔻年华,98年的那场洪水灾害,改变了一个小姑娘的人生观。
“1998年江西九江洪水灾害,全国掀起了共同救灾的热潮,当年我19岁,深深地被这热潮感动了,当时我没有想太多,只知道我应该为灾区人民出点力。于是我捐助了10万元人民币,这是我第一次做慈善。事后的我心境开阔,激情久不能平静。此事让我深刻感觉到我长大了。我也可以为社会出一份力了。从那一刻起我定下了自己的人生目标——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次带有冲动性质的捐助让张倩玉成熟了,让她的人格高尚了,让她的人生目标明确了。“施比受更崇高”,张倩玉选择了“施”。当然,她放弃了同龄人应有的物质享受,个人生活变得简朴单纯。合法赚钱,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受丛飞启发,慈善之路越走越宽
“爱心天使、感动中国”人物丛飞用他近乎痴迷的爱心感染了很多人,除了感动之外,一些人还选择了走他一样的爱心之路。张倩玉算是其中一个。丛飞泉下有知,当欣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粮”,爱的种子已洒遍华夏大地。
“他比我大很多,像大哥一样地引导我如何做慈善工作,在他的组织下我们慰问了深圳市龙岗区荷坳养老院,我捐助10万元人民币。”张倩玉自今对丛飞心存感激,她决心像丛飞那样做一个不遗余力去帮助他人的人。尽管社会上有些非议,有人认为太傻太天真,有人居然认为是做秀、博出位、博名利,小小年龄的张倩玉管不了那么多,当看到受助者感激的泪花她认为值了,她还认为自己做得远远不够,离丛飞大哥差远了。
从此,她用心打理公司的事,在她聪慧的管理下,公司业务蒸蒸日上,她成立了“深圳市大众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专门从事文化事业和公益事业。父亲和大哥看到她志存高远,“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就放心地由着她去折腾。
范宝俊会长引导她 将慈善事业作为终身事业
人们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啥人学啥样。真正改变张倩玉,坚定她将慈善事业作为终身事业的人,还有一个,那就是中华慈善总会的范宝俊会长。
随着张倩玉事业的扩大,她的捐助之路也越走越宽广。2002年捐助15万元给东北大学张学良“汉卿会馆”奠基活动,2002年捐资60万元给全国政协京昆室主办的“庆祝国庆京剧晚会”,2003年由高士其老师组织,张倩玉捐资30万元创办“高士其(碧玉)科普小学”,2003年捐资20万元承办由中华慈善总会、中国女企业家协会主办的华夏巾帼论坛,被授予“华夏巾帼爱心使者”荣誉称号。
这期间其它捐助还有很多,只要受助者需要,只要她能拿得出来,她都会大大方方地捐出来,不需要瞻前顾后。她捐得越多,活得就越简单,越快乐。
一个20多岁的女孩子,义无反顾地把真金白银捐出去,不为自己留退路,这一切,引起了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的高度关注,他从这个年轻的女孩子身上看到了新一代企业家的闪光点,看到了慈善事业的前仆后继。2004年1月由中华慈善总会主办的大型慈善公益晚会“巨龙颂”,张倩玉独家捐助了370万元人民币,挽救了一个又一个白血病儿童。
范宝俊会长高度评价了张倩玉的善举,并鼓励和指引她如何正确看待现代的慈善事业,如何端正赚钱与施舍之间的关系。来自各级领导的肯定,来自社会的荣誉,来自受助者的感激,来自家庭的支持,更坚定了张倩玉的慈善之路。
“我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但我的生命是属于大众的,我愿为慈善事业而奋斗终生”,张倩玉坚定地说。
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如今,张倩玉成立了大众慈善基金会,她担任了中华慈善总会的副会长,她将公司的具体事务交给公司高层人士管理,她则专心从事慈善事业,一心一意去帮助更多需要她帮助的人。在她的理解中,慈善事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个人的行善只是杯水车薪,慈善事业需要全社会来做,需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章程地去做,需要事前考察、落实执行,事后评估,持续不断地跟进。她成立的大众慈善基金会,就是按照国际化的惯例运作,把单纯的捐赠向更深次延伸,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和不幸个人。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