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之称。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它承担着东西经济互补,南北经济流通的重要枢纽作用,河南交通的发展关系到国家交通和经济发展的全局。
交通建设 快速发展
近几年来,河南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发展的战略决策,抢抓机遇,全力加快交通建设,取得了较快发展。
据悉,继2001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首次突破100亿元后,2003、2004、2005年河南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分别跨越200、300、400亿元大关,分别达到246亿元、334亿元和406亿元。“十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331亿元,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0.1%,为“九五”期间369亿元的3.6倍,年均增长29.6%,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保持了较高速度和较高质量。截至2005年底,全省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 7.95万公里,公路密度达到47.6公里/百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纵贯南北、连接东西、辐射八方的公路交通网络。河南部分主要干道上过境车辆达到60%以上,为全国交通做出了重要贡献。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也有效带动了运输生产的较快增长,“十五”期间,全省公路运输完成客运量42亿人次,客运周转量1942亿人公里,货运量29亿吨,货运周转量2069亿吨公里,公路运输的基础性地位更加巩固,公路客运量、货运量在全省综合运输体系中分别占94.1%和81.2%。截至2006年11月底,全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到473亿元。
高速公路突飞猛进
河南省委、省政府把高速公路建设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来抓,将2007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000公里列入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并作为本届政府确定的五项重要目标之一,采取各种措施全力加快高速公路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十五”期间,河南累计完成高速公路建设投资732亿元,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171公里,通车总里程由“九五”末的507公里增长到2678公里,居全国第四位,全面实现了“十五”末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00公里以上的目标,18个省辖市和60%以上的县(市)通达高速公路,建成出省通道7条、省界出口10个,高速公路主骨干网初步形成。同时,全省已通车高速公路全部实现联网收费,成为全国最大的 “一网相连”的高速公路收费网络,实现了省内高速公路“一卡通”。
2006年,河南在建高速公路项目达到42个,总里程2214公里,在建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截至2006年11月底,随着国家重点项目大广高速公路濮阳至周口段正式建成通车,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3000公里,到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3439公里。
干线公路稳步延伸
为了对全省的国省干线公路实施大规模的升级改造,并将6400公里的重要县道调整升级为省道,河南采取“统一贷款,分责偿还”政策。2003年以来,为了减轻债务负担,他们重点解决了2002年前已开工的续建项目和计划已安排的项目。五年来,全省累计完成干线公路投资355亿元,是“九五”期间105亿元的3.38倍;新改建干线公路里程7599公里,为“九五”期间4295公里的1.77倍。至“十五”末,全省一般干线公路总里程已达18231公里,其中,二级以上公路里程达到14485公里,居全国第2位,所占比例达到79.5%,比“九五”末提高了21.4个百分点,使整个河南干线路网的通行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村村通”工程通村村
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三农”问题比较突出。省委、省政府按照交通部“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的要求,明确提出了一手抓高速公路、一手抓农村公路建设的“两手抓”思想,把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提高到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高度来实施,研究制定了一系列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措施和办法,并逐年提高了“村村通”工程的补助标准,由2002年的每公里补助1.52万元,提高到2003年的58万元,2005年再次提高到810万元。2006年,省委书记徐光春代表省委、省政府把“筹措60亿元改造乡村公路,改善农民出行条件”列为当年为民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向全省做出郑重承诺;李成玉省长亲自在信阳主持召开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会议,对全省农村公路建设进行全面安排部署。
“十五”期间,全省共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208.7亿元,是“九五”的2.5倍;实施了6000多公里县道升二级改造工程和8000多公里县乡公路国债项目改造工程,新、改建农村公路6.5万多公里。到“十五”末,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2.6万公里,100%的乡(镇)通水泥(油)路,98%的行政村通公路,村村通水泥(油)路率达63.5%,有效改善了农民的出行条件,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放手改革 成效初现
在交通事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针对省内交通工作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河南率先推行了交通建设管理体制、高速公路投融资体制、干线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交通规费征收管理体制、道路运输场站管理体制等一系列改革,努力从体制机制上解决制约交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改革形成多元投资格局
为进一步加快高速公路建设步伐,该省全面放开了高速公路建设投融资市场,项目法人采取公开竞标选择,使各类社会投资主体以平等的身份、在同等条件下进入河南高速公路建设市场,有效调动了社会资金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河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实现了过去主要靠政府投资高速公路向社会投资的战略性转变,形成了多元化投资新格局,有力地促进了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
养护公路责任到人
为解决长期以来在干线公路养护体制上存在的弊端,提高干线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养护质量和养护效率,他们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干线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强力推进了干线公路养护体制改革。
1.事企分离
各级公路管理部门所属的生产性事业单位进行转制或股份制改造,全部变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企业法人,有近6万名人员实行事企身份转换,走向市场。
2.管养分离
凡属招标范围内的公路养护工程,全部实行公开招投标,逐步实现社会化养护,引入竞争机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养护运行机制。
3.分级管理,分级负责
把干线公路大、中、小修养护费用切块到市,一包5年,充分调动各市加强公路养护的积极性,提高养护质量和养护效率。#p#副标题#e#
四票合一 联网收费
为进一步加强交通规费征收管理,提高征管水平,切实解决交通规费征稽机构不统一、管理体制不顺、稽查手段不力,以及存在的混征、漏征、多头征和以罚代征等问题,他们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交通规费征收管理改革的意见》,按照“精简、规范、高效、便民”的原则,理顺交通规费征收管理体制,改革管理方式,加强征收监督和稽查。
1.统一征稽机构,将原来分散的四个征收机构合并为一个,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交通规费征收“四票合一、联网收费”,避免了混征、漏征、多头征和以罚代征现象;并精简了机构,大幅压缩了人员,征稽人员由2.3万人精简到9300人。
2.调整免征范围,取消了按费率征收方式,保护缴费义务人的合法权益,建立了公平的运输市场竞争秩序。
3.整合征稽业务,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方便人民群众,提高工作效率。
4.强化交通规费超收资金管理,规定超收部分省市按三七比例分配,有效调动了各市的积极性,交通规费征收额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
抓住机遇,建成全国公路交通枢纽中心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中部崛起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决策部署,2006年11月29日,交通部与河南省政府签署了《关于加快河南交通发展的会谈纪要》。“十一五”期间,交通部将把河南作为支持中部崛起的重点,从投资力度、扶持范围、技术进步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支持,与河南省政府一道,努力把河南建成全国公路交通枢纽中心。这为加快交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注入了强大的动力,河南政府和人民都深受鼓舞和振奋!
“十一五”是河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将以交通部重点支持河南为契机,继续把交通列为优先发展的行业,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交通发展全局,坚持把发展作为交通工作的第一要务,坚定不移地加快交通发展;坚持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坚持改革创新,不断增强交通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坚持建管并重,全面提升交通管理和服务水平,在新的起点和更高层次上,推进河南交通事业更快更好发展。依据上述思路,“十一五”河南把以下几点作为未来发展河南交通的工作重点:
全力加快公路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国家及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按照“科学发展、适度超前”的原则,河南省“十一五”高速公路发展规划、干线公路发展规划和农村公路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到“十一五”末,全省公路总里程要达到9.95万公里,建成四通八达、网络完善、技术先进、服务优质的公路交通运输网络,基本适应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在高速公路建设上,按照“整体成网、中部加密、周边连通”的思路,在主框架已基本形成的情况下,把完善网络作为工作的重点。“十一五”期间,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线路河南境全部建成,省规划的省际高速通道全部建成,在空间和功能上实现与周边省份和全国交通网的有效衔接;实施京港澳、连霍国道主干线河南境主要路段扩容改造工程,提高技术标准,完善服务功能。到2007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4000公里;到“十一五”末,全省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5000公里以上,五年增加230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密度达到3公里/百平方公里,95%的县(市)平均30分钟内可抵达高速路网,与周边6省将有25个出口连接。同时,加大高速公路设计、建设和管理理念的创新,全面提高网络化、智能化、规范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在干线路网建设上,把全面提高技术等级作为工作的重点。“十一五”期间,对重要国省干线进行一级公路改造,加大中原城市群的一级公路密度;对三级以下国省道进行二级路改造,消除四级、等外公路和断头路。到“十一五”末,全省二级及以上公路里程达1.85万公里,五年增加4000公里,力争平原区干线公路全部达到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重山区全部达到三级及三级以上公路,二级以上公路占全省干线公路比例达到95%以上,全省所有相邻县、市之间基本实现二级公路连接。同时,加强安保工程和危桥改造,基本消除“道路行车事故黑色点”。
在农村公路建设上,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历史机遇,全力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不断提高公路密度和等级,形成以县道为局域骨干、乡村公路为基础的干支相连、布局合理、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农村公路网。“十一五”期间,全省将新改建农村公路8.96万公里,五年增加3.4万公里。到“十一五”末,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要达16万公里,全面实现行政村“村村通水泥路(油路)”,相当一部分自然村通水泥路(油路),全省商品粮基地、鲜活农产品基地、旅游景区等农村公路基本形成网络,基本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积极推进公路运输场站建设
按照客运快速化、物流现代化、管理智能化的要求,“十一五”期间,将依托中部地区交通发展的区位优势,加快以公路主枢纽为重点的场站体系建设,建成与国家、省干线公路主骨架相匹配,与现代物流和快速客运发展相适应,与其它运输方式相衔接,设施配套完善、装备先进、管理科学、信息灵通、功能齐全的现代公路客货运输站场服务体系。同时,按照“路、站、运一体化”原则,加强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做到路线与站点同步规划、同步审批、同步建设,完成全省乡镇站和行政村招呼站的建设,实现“路通、车通、站成”。 “十一五”期间,计划完成客运站130个,其中新建市级站43个,改(扩)建9个,新建县级站55个,改(扩)建23个;完成货运站113个,其中新建枢纽型物流中心19个、市级货运场站27个、县级货运场站及交易市场44个,改(扩)建县级货运站23个。
加快内河航运基础设施建设
“十一五”期间,将开发建设沱浍河(河南段)、涡河(玄武至省界)、淮河淮滨以下至省界等航运工程,基本形成通过沙颍河和涡河直接通达长三角地区的两条水上通道,全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570公里,港口吞吐能力达到货运1200万吨、客运400万人次。完善河南主要库区港航、安全监督设施建设;力争完成全省河流渡口、库区码头(小港站)改善工作;基本建成比较完善、快速反应的综合水上交通搜救指挥系统。
大力实施科教兴交、人才强交战略,初步建立适应交通现代化要求、符合交通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系和人力资源支撑体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交通人才队伍;建立统一、高效的交通信息网络平台,建成体系完整、结构合理、互联互通、覆盖全省的交通电子网络系统,完善交通规费和高速公路联网收费、通信、监控信息系统,实现全省各级交通部门之间政务信息化。
交通建设将进一步具体深化
为了保持交通事业良好的发展态势,将进一步加强改革力度:
一是深化干线公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分级负责、权责明确”的管理体制,明确省、市对干线公路建设的职责,按照“谁决策、谁投资、谁收益、积极进取、量力而行”的原则,进一步放开公路建设市场,多渠道筹集公路建设资金,充分调动各市和社会资金参与建设、管理的积极性,增强干线公路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是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及养护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和完善建管养体制,明确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建立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来源,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生产组织形式,努力实现农村公路建管养工作的正常化和规范化。
三是加大交通国有运输企业改革力度,加快股份制改造,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四是扩大交通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试点范围,逐步在全省建立起职能配置合理、运作协调、执法规范的交通综合执法体制和运行机制。
(详细资料由河南省交通厅提供)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