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慧、毛泽东和毛岸英
1950年5月初夏,一队年青的解放军士兵匆匆地离开北京,辗转千里风尘仆仆地来到湖南长沙县板仓乡棉花坡山包上的一座坟前。在满山的苍绿和松涛声中,他们在坟前肃立,摘下军帽,默哀良 久,为首那位高个、一脸英气的青年军官眼含泪水在坟前说:“妈妈,我回到板仓了,您老人家要做的事情现在基本上都已经实现了,人民翻身站起来了,您老人家的汗没有白出,您老人家的血没有白流……”
这队年青的士兵,在板仓住了3天,然后离开长沙和湖南,回到北京,5个月后,那位高挑身材、相貌英俊的年青军官,就在朝鲜战场上冲天的大火中壮烈牺牲,他们母子二人先后在中国革命的洪流中捐躯,前后仅仅相隔20年!而那一次故乡奠母之行,也就成了他生前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站在他母亲的坟前。假如真有天国,那么他一定在那里找到了他如此热爱的母亲,母子重逢,而且这一次他们将永不分离!只是他们的生离死别,为人间留下了多少后人的热泪和叹息,更使一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英雄肝肠寸断。
那位在烈士母亲的坟前一洒热泪,5个月后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青年军人,是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而长眠在板仓乡山头的是他的母亲毛泽东的妻子杨开慧。当她1930年11月14日牺牲在敌人刑场时,是3个年幼孩子的母亲,时年29岁。杨开慧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继北大的缪伯英后全国第二个女党员,当时湖南长沙地下党负责人之一。
杨开慧,号霞,字云锦,被家乡人亲切称为“霞姑”,其父杨昌济,为民国早期教育界名人,曾留学日本、英国。在清末民初,杨昌济那一代人是最先向外放眼的中国人,同时又是有最忧国忧民之心的中国人。杨昌济回国后,曾先后在湖南高等师范、第一师范和北京大学任教,杨开慧的母亲向振熙,是一位忠厚善良、相夫教子、勤俭持家的女性。
生长在这样一个既得风气之先,又有中国传统教化的湖南书香人家,杨开慧可谓生活在一个幸福的环境中。由于父母的开明,杨开慧有幸成为“戊戌变法”实行新政现代教育的第一批女学生,7岁时既破例入长沙第四十初级小学。今天杨开慧给我们留下的手迹中仍有当年她手书的小楷书信,其字端庄清秀有大家风范,被认为功力在以狂草而成为中国书法大家的毛泽东的楷书之上。
1913年的春天,杨开慧跟随母亲陪伴从国外留学回湘的父亲到长沙居住,正是在这段时间,杨开慧第一次见到她生命中至关重要、后来与她生死相依的毛泽东,那时毛泽东是杨开慧父亲杨昌济先生的学生,而且是杨昌济最赞赏的学生。杨昌济当时就已经意识到毛泽东将来会成为中国历史上成就大业的栋梁之才,对他欣赏和教授得格外用心。按当时的师生之礼,毛泽东常去杨昌济家,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后来成为他妻子,成为他3个儿子母亲的杨开慧,而那时,她还是一个13岁的少女。能看见自己爱的人从少女长成亭亭玉立的美人,然后在她生命的春天,用心去追寻、然后获得那份少女纯情,不是每一个男人一生中都能得到的幸福,而毛泽东就是一个有这份幸福的男人。
1918年,25岁的毛泽东来到北京,在当时的北大图书馆暂任职员。在他的记忆中,北京的生活曾是那样的清贫,他许多年后对美国记者斯诺回忆说,当时他一度住在北京一个叫三眼井的地方,为了省钱晚上和许多人睡一铺大炕,彼此间如此拥挤,以至于夜间翻身都要警告身边的同伴以免被压着。而毛泽东对古都北京却有无比美好的回忆:“在公园里和故宫广场上,我却看到了北方的早春。当北海仍然结着冰的时候,我看到白梅花盛开。我看到北海的垂柳,枝头悬挂着晶莹的冰柱,因而想起唐朝诗人岑参咏雪后披上冬装的树木之诗句‘千树万树梨花开’。北京数不尽的树木引起了我的惊叹和赞美。”
经历了人生的大爱大悲许多年后我才明白,在我们人生的旅途上,哪里有爱情,哪里就是我们的故乡。毛泽东正是在北京遇见了他人生的挚爱,而爱盈于他的胸怀和脑海,流溢在北京的湖畔、高墙和青砖胡同间,这一次在北京,他爱的是一别经年、已经出落成花季少女,而意志和内心情感都另有新天地的恩师的女儿杨开慧。
杨开慧在北京重逢毛泽东那年是18岁,在少女灿烂如花的岁月里,她遇到了一位有大情大爱、胸怀天下、中国历史上后来最伟大的人物毛泽东。如此绚丽的爱情,将因为汇入了中国历史的巨澜、命中注定将会是惊天动地,而这一切在11年后当杨开慧因为挚爱毛泽东而舍身抛子走上刑场时,最终成为沉重的现实。而那时的杨开慧会不会想起那些她和毛泽东一起走过的北京的青砖胡同和垂柳的湖畔呢?
杨开慧自小显示出一种女性的温柔,内向而又沉静的心理特征。童年的杨开慧身体羸弱,性情内向,并不爱动,因此与一般的孩子将大量时间投放在玩耍上不同,童年幼齿的杨开慧,已经有时间去思考人生的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很长一段时间内,杨开慧都生活在死亡的阴影之下,在杨开慧后来被人发现的自传体回忆录《从六岁到二十八岁》一文中,杨开慧涉及到最多的内心世界之一就是她短暂一生中始终感觉到死亡的影子,而她已经千百遍的思考过人生和死亡的意义了。
在杨开慧生命很长一段时间内,她内心始终有自己将死亡的念头,而帮助它对抗这个始终萦绕着她幼小心灵的黑色阴影的是她对母亲和家人的爱:“我总舍不得我的母亲去受那样的痛苦——看见我死的痛苦——不是有这一个人有力的牵伴,那我简直没法生活下来的可能了!”这是后来她自传回忆录中的一段话,是在认识毛泽东之前的想法。
随着年龄的增大,随着和毛泽东的相识、相知和相交,情窦初开的杨开慧对于死亡的认识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起源她的思想观和人生观发生的根本转变。这种转变应该追溯到1917年,或者更早:“我很想寻出一个信仰来!后来我决定了我的态度,尽我的心,尽我的力,只要做到一个‘尽’字,其余就不是我的责任了。我安心要把身体弄强健——这个方针定了。不久我就到了北京,那时是十六岁的光景。我清早起来洗冷水澡,行体操,我只穿一件旧棉袄过冬天。那时现出我的意志力来!我简直相信人的寿命可以由意志力去延长它的。”最能体现杨开慧思想变化是她父亲的去世。1920年11月17日,杨昌济先生在北京逝世,这一年,杨开慧不满十九岁,她目睹了父亲死亡的过程。她在手稿中写到:“我知道人是要死的。父亲死了!我对于他有深爱的父亲死了!当然我不免难过,但我认为父亲得到了解脱,因此,我并不十分悲伤。”
我们今天已经知道,只有对世界有大慈悲、对人世有最深眷恋、对亲人有感激之情、内心又格外细腻多情的人,才会时时担心自己生命的羸弱,才会比平凡人更多地感受到死亡的阴影。这是一种命中注定的大彻大悟,是理智已经提前穿透时间和肉体,而预先规划自己生命时的倜怅,是只有人类中最敏感和最高贵的年青的心才有的特殊现象。杨开慧从一开头就不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她敏锐的内心世界从一开始就在替自己规划未来人生最重大的抉择:生与死的意义。#p#副标题#e#
人间挚情杨开慧
毛泽东和杨开慧相爱,其历程同样是曲折蜿蜒,但最终两个骄傲但又互相深爱的人最终走到了一起。在杨开慧的自传中她写道:
“不料我也有这样的幸运,得到了一个恋人,我是十分的爱他。自从听到他许多的事,看见了他的许多文章、日记,我就爱了他。不过,我没有希望过会同他结婚(因为我不要女人家的被动爱,我虽然爱他,却决不表示……我早已决定独身一世的),一直到他有许多信给我,表示他的爱意,我还不敢相信我有这样的幸运。”“自从我完全了解了他对我的真意,从此我有一个新意识,我觉得我在为母亲而生之外,是为他而生的。我想象着,假如一天他死去了,那时母亲也不在了,我一定要跟着他去死。假如他被人捉着去杀,我一定要同他去共这一个命运!”
我们后人已经难以想象那些20世纪初,当时中国的满目悲创的岁月。当数千年的文明轰然倒下后,新的方向和新的光明尚未照耀进来之前的黑暗和窒息,在那个时代,所有最优秀和内心善良的中国人,都感到生命的压抑和沉重,于是有人奋斗、有人彷徨、有人投水、有人牺牲。杨开慧和毛泽东正是那些得风气之先,将生命的意义看透,将用生命为中国打出一方崭新天地的有情有义的三湘儿女。
1920年,毛泽东为传播马列主义,积极创办文化书社,杨开慧动员母亲,将亲友送来给父亲治丧的奠仪费拿出来支持毛泽东。1920年冬天,杨开慧不坐花轿、不备嫁妆,不作“俗人之举”,来到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与当时任该校主事的毛泽东举行了简朴的结婚仪式。
1921年,毛泽东赴上海出席中共一大后回到湖南,建立了中共湘区委员会,并担任书记。杨开慧就在这一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湖南最早的女党员之一,并担任湘区委员会的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承担了大量的机关日常事务,使毛泽东有充沛的精力考虑和处理大事。杨开慧还积极协助毛泽东发展党团组织和开展工人、农民、学生运动。毛泽东在韶山开展农民运动时,她曾是韶山20多所农民夜校的总负责人。毛泽东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期间,她对大量的调查资料作了选择和整理,为毛泽东写成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出了一臂之力。
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夫妻生活是离多聚少,性格坚强的毛泽东和杨开慧各自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境界,在革命的洪流中,毛泽东同样因为杨开慧而流露出儿女情长。1923年毛泽东告别新婚的杨开慧时曾填过一首词赠杨开慧:
贺新郎
挥手从兹去,
更那堪凄然相向,
苦情重诉。
眼角眉梢都似恨,
热泪欲零还往。
知误会前番书语,
过眼滔滔云共雾,
算人间知己吾和汝。
人有病,
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
照横塘半天残目,
凄清如许。
汽笛一声肠已断,
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
要似昆仑崩绝壁,
又恰象台风扫寰宇。
重比翼,
和云翥。
伟人的胸怀中的儿女情长和壮志豪情,都在这首词中向至亲的杨开慧展示,这是毛泽东一生中唯一一首以儿女之情示怀的诗词。#p#副标题#e#
1927年夏大革命失败后,杨开慧带着孩子回到长沙板仓。秘密潜回湖南的毛泽东日夜进行暴动的准备,杨开慧则照料着丈夫的生活。8月底,毛泽东去指挥秋收起义,行前嘱咐杨开慧照顾好孩子, 参加一些农民运动。杨开慧给丈夫带上草鞋,并叮嘱毛泽东最好扮成郎中。但谁也没有想到,此次话别,竟成夫妻之间的永诀!
在和毛泽东分离后,思念毛泽东的杨开慧曾写过一首五言诗,这首诗直到1983年才在杨开慧故居的墙缝里被发现,毛泽东生前没有看到过他的亡妻杨开慧写下的对他无限思念的这首诗:
念兹远行人,平波突起伏,
足疾已否痊,寒衣是否备?
孤眠谁爱护,是否也凄苦?
书信不可通,欲问无人语。
恨无双飞翮,飞去见兹人。
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
良朋尽如此,数亦何聊聊。
念我远方人,复及教良朋。
心怀长郁郁,何日重相逢。
这是我读过的中国历史上最美好的五言闺闱寄情诗,这是应该放在我们中小学语文课本里的经典中的经典之作。每一个后来的中国人,都可以从这首诗和它的背景中体会到什么是人间至情,体会到我们的前辈、尤其是那些为后人而牺牲的中国人,有着多么美好的内心情感世界。正是这样的性情中人,才是惊天地、泣鬼神、最忠诚的革命者。只有这样至情挚意的性情中人,才会为理想和挚爱献身。杨开慧一生的道路,让中国人那种达到最高境界的情谊和信念、以及海枯石烂而矢志不移的爱情变得如此清晰和光耀后人!#p#副标题#e#
开慧之死 百身莫赎
因关山远隔,音信不通,3年间杨开慧只能从国民党的报纸上看到屡“剿”“朱毛”却总不成功的消息,既受鼓舞又生牵挂。处境险恶的她曾写信给堂弟杨开明,嘱咐他在自己遇到不测时照顾好孩子和母亲,并把党的文件密封在一个蓝花瓷缸中,埋在叔叔的菜园里。杨开慧得知敌人正在抓捕她,但仍无畏地奔走于板仓方圆数十里的地方,顽强地坚持地下工作。1930年10月下旬,杨开慧被到处搜杀共产党人及其家属的军阀何键抓获。
杨开慧在深牢大狱里遭受过多次的肉刑逼供,当时的军阀急于从担任中共湖南省委要职的杨开慧嘴中得知湖南地下党其它成员的情况,杨开慧回答仅有三个字“不知道”。出身书香门第、举止温婉的杨开慧几乎每天都被提去过堂,遭到皮鞭、木棍的毒打,还被压杠子,被打昏后又用凉水泼醒。曾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叛徒卓宣向何键献策称:“杨开慧如能自首,胜过千万人自首。”于是,审讯官提出,杨开慧只要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关系即可自由。杨开慧则毅然回答:“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
杨开慧在面临着与3个幼小的儿子生离死别时,早就想过未来孩子们万一失掉母亲后的命运,而年幼的儿女离开母亲后之命运凄凉,也使她肝肠寸断。而难以割舍的儿女情却被更大的情愫所覆盖,所以她很早就已经为孩子们寻找当她死后能够托附自己3个儿子的亲人,她当时找的托附儿子的亲人是她的堂弟杨开明。
在她写给杨开明的信中,她说:“我好象已经看见了死神——唉!他那冷酷严肃的面孔。说到死,本来,我并不惧怕,只是我的母亲和我的小孩呵,我有点可怜他们,而且这个情绪缠扰得我非常厉害,前晚竟使我半睡半醒的闹了一晚,我决定把他们——小孩托付你们。”而能够被杨开慧信托的亲人杨开明,也是当年最早的共产党人,时任中共湖南省委的负责人之一,于杨开慧同年壮烈牺牲,他未能照顾毛泽东和杨开慧的3个儿子,他们后来流落上海街头,曾沦入社会低层,后被党组织营救。
杨开慧就义的时候,身边有3个至亲的儿子:毛岸英、毛岸龙、毛岸青,而毛岸英也被和杨开慧一起关进了大牢。骨肉之情乃人生第一大痛,人类的本性决定了在所有可以做出的牺牲中,生命是最宝贵的,但如果是为保护自己年幼的儿女,所有的母亲都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因为儿女本身就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所以牺牲自己保全幼小儿女是每一个做父母的生命本能。
作为母亲的杨开慧,在牢中仍在照顾也被抓进牢中的毛岸英,思念狱外的另外两个儿子,而能使杨开慧在几近绝望的为牢狱所困、为母性所困的处境中毅然决然地坚守自己的意志,不被死亡和对儿女深情所压倒的一定是一种比生命更强大的意志,这时候,也只有意志,才能使一个人决定毅然赴死。骨肉分离是为人父母者人生最大的痛苦,对芸芸众生来说,这是不可逾越的生命界限,杨开慧却越过了这一界限,并因此而得到了永生。柔弱文静的杨开慧心中到底是依托着什么而变得如此刚毅和视死如归?
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走上刑场时,毛泽东正在赣西南苏区,准备与围剿的国民党大军决战,当时毛泽东已是中国革命武装斗争的领袖人物,在这之前,他已经历经过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党内斗争二起二落,古田建军和富田风波,尽管当时毛泽东还不是中共的最高领导人,但已经是当时国民党出最高价钱收买人头的中共领导人。毛泽东正在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注定将改变中国的历史,而毛泽东本人正在向他生命中的高峰——数年后成为中共最高领导人一步步接近。
1930年11月14日,冬云密布,细雨菲菲,杨开慧被提出大狱,这是敌人对她进行的最后一次审讯。主审官说,只要杨开慧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就马上恢复她的自由,被杨开慧断然拒绝。敌执行处长喊道:“杨开慧既不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关系,又死不自首,应立即处决。”
行刑是在1930年11月14日中午1点,是枪决,第一枪并未立即致命,流了很多血,剧痛,当时杨开慧双手紧紧抠入泥土,抠成了两个小坑。后来行刑队又补了一枪,当亲人们赶来为杨开慧殓尸时,她面容如生,双手紧握,指甲里塞满了黄土,年仅29岁。毛泽东是在十几天后的报纸上得知发妻开慧之死的,此时在江西指挥红军反“围剿”的毛泽东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寄信给杨家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20年后的1950年,当毛泽东、毛岸英父子俩聚首时,毛岸英说起当年在大狱中妈妈杨开慧常让他记住牢狱中的一切,将来见到爸爸时告诉他,可见她当年早已将生命置之度外,是毅然决然选择了牺牲的,伟人毛泽东热泪盈眶,他对毛岸英说,你妈妈是抛下年迈的母亲和3个孩子走向刑场的,这是常人多么不容易做到的事情啊!#p#副标题#e#
英灵常照后人心
生活在21世纪初年,已经行过万里路和开卷无数,每当想到杨开慧之死,我总是难以自持。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有过无数被旌表和昭忠祠烈的义女贞妇,各种正史野志中更有无数的历代烈女传奇,但求生的情由之强烈,舍生取义之坚决,死亡之壮烈,牺牲的意义之深远,杨开慧却是第一人!杨开慧的牺牲,是中国革命历程中最壮烈的一幕之一,因为杨开慧是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牺牲和痛 苦,这其中有她骨肉相连的、命运未卜的3个儿子,毅然决然走向刑场的。几十年后,我们仍被烈士的刚毅和所付出的巨大代价而震憾。
毛泽东不是仅凭自己个人的力量而成为千古伟人的,毛泽东的伟岸、毛泽东的壮烈、毛泽东的冷峻和毛泽东的深情,都有杨开慧的生命和情爱在其中。先有如此的英烈和柔情的杨开慧,后有成就天地宏业的毛泽东,然后才有全体中国人的拯救和全新的中国。而让后人心潮难平的是,毛泽东一生竟有如此之多的生离死别和骨肉分离。毛泽东一生中最挚爱的儿子毛岸英,那个眉眼中都让毛泽东依稀看见当年杨开慧的至亲骨肉,竟然在失散了多年后,仅仅和毛泽东一起生活了短短的数年,又象他英烈的母亲一样,成为中国革命历程中的一位烈士。“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坚毅和庄严如毛泽东,在想念杨开慧和毛岸英母子时,心中那份伤楚,我们同样能够感受到。
在世界历史上,所有成就了千秋大业的帝王和伟人,都付出过巨大的个人和家庭的代价和牺牲,所以中国的孟子说过:“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这样的千古名言,但在所有的历史巨人中,谁都没有像毛泽东这样,为了他所追求的千秋宏业,付出过如此多的骨肉至亲牺牲的代价:杨开慧与他的堂弟杨开明、外甥向钧、以及之子的直系亲属毛泽民、毛泽覃、毛泽建、毛楚雄、赵先桂(毛泽覃发妻)、陈芬(毛泽建丈夫)都是在中国革命最艰难的第一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牺牲于敌人的屠刀下。中国革命历程之艰辛、革命先烈流血牺牲之壮烈,仅从毛泽东亲属们牺牲的数量和悲壮中完全地被显示出来。仅仅从毛泽东为其信仰和事业所付出的个人和家庭代价的沉重和壮烈,我们可以想象那是怎样宏大和壮丽的事业。
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有无数英雄人物,他们都以自己的业绩、风范、牺牲、慈悲和对世人的关爱成为人类记忆中的丰碑。他中间有中国历史上的圣人舜尧、先师孔子、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有满怀慈悲以天下苍生为念的释加牟尼、耶酥基督,有开创人类新纪元的拿破仑、华盛顿、林肯,有人类历史上绝顶武功的亚历山大和成吉思汗,但这些所有英雄人物的伟业和奋斗的历程,无论是从事业的规模、奋斗的英勇还是牺牲的庄严上,没有任何人能够超过20世纪中国的毛泽东。毛泽东一生中经历了历史上任何帝王都未经历过的个人和家族的牺牲,杨开慧和她的3个孩子就是毛泽东巨大个人牺牲的一部分;也没有任何人象毛泽东一样,带领过比中国人口更庞大的人民,志在高远地进行过一场真正的革命。
我始终相信,人类事业的伟大要由为事业而牺牲的规模来决定。天下从来没有免费的收获,仅仅就因为中国革命流血之惨烈和前赴后继之英勇,中国革命就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变革,是最终将改变人类历史的最伟大的事件,我们目前还仅仅处于中国革命的早期,甚至未进入中期。与人类历史上已经发生过的无数次的帝王间的改朝换代、阶级之间利益和统治权的斗争不同,中国革命是真正的人民的革命,是千百年来在本土的礼义道德、忠信廉耻的统治者虚伪而残酷的秩序的绝望压迫之下,以及近代刀光血影、生灵涂炭的异族入侵之后,全体中国人民求生和追求光明的奋斗。而在这个奋斗过程中,中国人为之付出的代价之高昂,同样是人类历史上仅有绝无的,毛泽东和他的亲人的牺牲,杨开慧和她孩子的付出,就是这场革命代价的一部分。
又是杨花纷纷的春天,杨开慧离开人间已是76个年头,而30年前,毛泽东主席也离开了我们。今天每当我们感到人生不如意和社会的阴暗时,无数人都在想念毛泽东,每当我们遇到我们无法把握的时代风险和巨大的困难,很多人爱说的一句话是:如果毛主席活到今天……毛泽东已经真正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最高峰,是集天地君亲师一样的人物,更是所有社会底层人民永远怀念的救星。
毛泽东的伟大在于,他是真正集人类的良知、智慧、道德、毅力和勇气为一体的顶天立地的人物,而毛泽东也一如历史上所有的先贤和先圣,为大众的救赎,而付出了自己的牺牲,杨开慧、毛岸英、毛泽民、毛泽覃、毛楚雄……在中国革命的英烈榜上毛泽东亲属们的名字将标炳千秋,毛泽东和杨开慧这两个中国历史上最壮烈的家庭,是真正的满门忠烈!
行走在夏日的中国都市里,身边不经意而过的青年女性人人都妩媚而动人;生活在没有宗教传统和礼教已毁的新中国,生活在被中国革命摧枯拉朽而开创的崭新的社会,生活在日益富足的消费时代,中国青年女性从整体上显示出一种惊人的向美丽快速演变的趋势。我不止一次听到不同年龄的众人论说当下的女人一代比一代漂亮,而走过世界上许多地方的我的确相信,只要中国社会按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中国女性会进化为全球所有人种中最美丽的女性,因为一个社会的幸福、端庄丰裕和美好,会最先从女人和孩子的美容和身姿向外部展示。
按照中国人历史长河中顶级智慧“易”的解释,女性代表着厚德载物,上善如水的坤宁世界,中国女性总体上更加美丽和女性化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到了一个转折阶段,中国先贤们所憧憬的太平盛世已经降临中国大地,更美好的太平盛世正在被建设和创造中,而太平美好的盛世就是美丽和女性化的。
只是为了到达今天我们所看到的妩媚时代,我们的先辈中国人付出过无比沉重的代价,无数的生命在这期间流逝,只是一些消逝了的生命比另一些更伟大和更有意义。中国革命因为无数先烈的流血和牺牲,其中就包括毛泽东和杨开慧、毛岸英的奋斗和牺牲,而变得如此神圣、伟大的庄严。毛泽东、杨开慧和毛岸英、还有那些无数倒下去的英烈,那些源自无数中国农民家庭的儿女,在奋斗的途中、在倒下去的时候,胸怀的是对未来中国的信仰和为天下人谋幸福的信念,这一切,使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上其它的变革相比,有了全新的历史意义。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远远超过当今少数人的既得利益和金钱物质利益,无数革命先烈、包括杨开慧和毛岸英的牺牲,决不是为了在当代中国重新创造出一个中国历史上绵延不绝的统治者官僚既得利益和贪污共犯集团,中国革命,按照毛泽东、以及无数象杨开慧和毛岸英这样革命先烈的意愿,应该是为天下开创一个平等、富足、美好、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理想境界而不断奋斗的事业,而无数革命先烈、其中包括毛泽东的至亲杨开慧和毛岸英为之前赴后继的千秋大业,今天就在你我的手中和心中。
在灿烂如花的当代中国社会,我愿意永远铭记杨开慧,铭记她生活的年代和她的牺牲,铭记她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个女党员的身份,铭记她和所有的革命先辈、包括我最敬爱的毛泽东主席,对他们为之奋斗和牺牲的中国的梦想以及对我们这些后来人的期望,我只能满怀感恩和后来人的敬意和决心,在他们开创的宏伟事业中,尽心尽力的生活和奋斗。我坚信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人间正道,投身于此的有限生命将因此而永恒,而在奋斗的过程中,生活又是如此美好和充实,人生当如是!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