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记者 唐芳)“2009年1~11月,全国住宅销售均价达到4600元/平方米,比2008年均价上涨了1000元/平方米,为住房制度改革以来涨幅最高的一年。其中,深圳、杭州、南京、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房价涨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日前在成都的“2010年经济政策解析及行业发展预测报告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作出上述表示。
关于房地产问题,2010年之所以被认为是最复杂的一年,余斌称主要是因为“两难”问题增多,如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与扩大就业的“两难”,在扩张性政策方面防止经济二次探底与通胀预期和金融风险之间的“两难”。其中最令人关注的“两难”,当属房地产快速发展与资产泡沫之间的“两难”。
“2009年三季度以来,房价持续上涨,泡沫日趋严重。前不久福布斯列举的2010年金融风险中,中国房地产被排在了第二位。”余斌说,“亚洲金融危机源于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的破裂,本次金融危机则是美国房地产和基于房地产抵押贷款的金融衍生品泡沫破裂而引发的。两次危机的危害程度有目共睹。一旦我国房地产和股市泡沫化,其危害同样难以估量。”
基于上述认识,余斌呼吁,政府应明确把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作为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把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有效增加土地和住房供给、缓解供求矛盾和平抑房价作为基本手段。他还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区别对待”:区别不同市场面临的矛盾,采取差异化政策;区别真实需求与投资需求;区别政府责任与企业责任。
据了解,1998年7月3日,随着“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国发[1998]23号,简称23号文)的公布实施,以取消福利分房为特征的中国住房制度改革从此拉开大幕。文件的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核心,就是“建立和完善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的住房供应体系”。整个23号文特别强调:“对不同收入家庭实行不同的住房供应政策。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住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济适用住房;其他收入高的家庭购买、租赁市场价商品住房”。按照23号文新给出的住房供应体系,城市80%以上的家庭应该是由政府向他们供应经济适用房,而不是开发商搞的商品房。文件的另一个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核心是,党政机关一律停止执行了40多年的实物分配福利房做法。央行随即颁布《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并安排了1000亿元的住房贷款指导性计划。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