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土”的,情人节是“洋”的;春节热闹而祥和,情人节静谧而浪漫;他们都是红色的,春节是“中国红”,红包、红灯笼、红爆竹;情人节是“玫瑰红”,红花红酒,还有姑娘脸上的一抹羞涩的绯红。
每年的春节和情人节都隔得很近,而且情人节一般都在春节之后的几天里,所以两者之间要有个取舍的辩争,对于大多的都市男女来说,这两个离得很近而风格迥异的节日,都是浪漫和欢乐的时刻。 而今年大年初一“巧遇”情人节,那么是要春节的饺子还是情人节的花呢?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提起春节,便想起上亿的中国人在这片土地上做着地球上最繁忙的迁徙,天南地北的游子怀着思乡浓绪,拖家带小,匆忙而红火地赶车、回家,而后与家人围坐在热气腾腾的饭桌旁,吃的是饺子和象征团圆的各种食品。那种对团圆的渴望,不时地激励着在外打拼的人。
从小我们便薰陶于春节温馨热闹的氛围,煮饺子的蒸汽充盈着整个房间,丰盛的菜一道道地满满地塞了一桌,喧杂声此起彼状,老人们都说菜既使吃不了那么多也得多做点,而且叮嘱筷子、汤勺也得多放几个。
在我们热热乎乎地过年时,外国人也正热情洋溢地迎来了情人节。毕竟是舶来之物,所以一提起眼前便能浮现欧洲的某条小街,最好是在巴黎(虽说浪漫得都有点俗了),一对装扮入时的男女透过小店的窗户看着漫天雪花、喝着咖啡、执一玫瑰与情人卿我。或许是文化的差异性,感觉外国人不像中国人那样爱热闹、那样不辞劳苦地热衷于过年。不知是外国人特别想表达自己心中的爱意还是不善于表白而借助于火红玫瑰来传递那满腔的情思,总之这个日子虽然寒风凛冽,那皑皑白雪却总是在那一团火红的火焰里融化。
现在,情人节早已不是西方人的专利,它在百姓眼中特别是年轻人心中的分量与日俱增,当爱之曲悄然奏响,当红玫瑰点燃情人婉约的视野,当激烈的拥吻和祈福逐一降临,我们也只能慨叹:它们对爱情最经典的诠释方式之一,它的香艳与浓情恰似爱神的双翼,托起了一对对颤抖、凝望、灼热的心魂!当它以如此优雅、缠绵的恣态靠近我们,曾经爱过、正痴痴恋爱着、或期盼着被爱的人们,能不被它俘获和打动吗?
可是,暂且不论春节是否敌不敌得过西洋情人节,在那受热捧的的情人节后冷清的还有我们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不仅仅是汉族,壮族、满族、朝鲜族等也有过“七夕节”的习俗。不过,随着西方“情人节”流入中土,“七夕节”渐又被人称为中国的“情人节”。然而她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却远不及每年阳历2月14日的西方“情人节”。
其实,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节日是老百姓自己选择的,是千百年来自然形成的。西方的情人节风俗是在他们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他们的婚姻比较自由,他们的节日里有很多依托的东西,这些依托的东西却并不多符合我们传统文化。传统的节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东西,是一个民族共同创造的共同享受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会自然形成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在里面,再有附加其上的审美情感、趣味,它的精神影响力是巨大的。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就是因为有这些东西来包装着我们,如果我们舍弃我们的文化精髓而选择其他民族的文化寄托,那我们也就算不上一个完整的中国人了。
所以我们不能轻视节日文化的内涵,不应该漠视节日文化的衰落,应该很好的保护它。但是传统和现代并不是矛盾的,因为我们现在是信息社会,国外的文化很快就传到我们这里,这就是一个选择,跟着这个潮流,去送巧克力、送玫瑰,也是很正常的现象,不要把它看成异类,说这些人忘掉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好的东西别人也代替不了,中国人还是在用我们的方式生活,另外再吸收西方文化的一些东西,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更加美好有什么不好的?如果我们的社会让人觉得是高度现代化的,同时也是很传统的,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生活,你会觉得很舒服,要现代的有现代的,要传统的有传统,一个民族的自尊和自信都得以保持。
话说回来,今年的春节还是终究跟情人节在一起,有情人的团圆和家人的团圆也都是我们心中的幸福所在。一位于热恋中的朋友说,他将在今年情人节这天,将自己钟情的爱人带回家,与家人团聚,他要过一个中西合璧的节日。
所以当春节遇上情人节,那也是没得选择,饺子照吃,玫瑰花照送。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