赌徒们歇斯底里地亵渎着绿茵场上的拼杀之美,纯真的球迷被愚弄欺骗为赌局的看客,这就是2006年8月19日广州医药5:1战胜山西陆虎这场中甲比赛的真实内容。挂角远射、停球打门、连过数 人,球员们如提线木偶般摆出一个个逼真的“pose”,令曾经的“精彩一幕”瞬间定格成足坛的假料黑幕。
当人们还停留在对赌球、假球认识含混模糊时,公安部近日就透露了“王鑫等人涉嫌利用商业贿赂操纵国内个别足球比赛结果”案件的初步情况,司法利剑终于刺破了赌球毒瘤,清晰而直观地剖解开病灶所在。病从何来,职业道德沦丧,监督制度缺失以及足球人对潜规则的集体顺从。
以本场比赛为例,单凭实力,广州医药凭借主场之利拿下山西陆虎似乎没有太大问题,但要“稳妥”地拿到晋级的三分,还是要下些“功夫”。20万可以打发山西陆虎,但如果面对的是同样具有冲超能力的球队,这个数目是不是就不够了?花钱的行情,花钱的门路怕是有规则吧。
面对赌球之风日盛,假球黑幕猖獗的现状,我们不得不审视足球职业化本身。在金钱强大诱惑面前,足球很难保持其纯粹性,即使欧洲足球发达国家,也不能杜绝赌球黑幕现象。“有钱能使鬼推磨”,在中国足球职业化蕴积了大量的商业价值、各势力各阶层为利益纠葛其中以及球员素质亟待提高的背景下,金钱的腐蚀性发挥得淋漓尽致,致使绿茵场成为潜规则的“重灾区”。在王鑫、王珀这样的蛀虫吞噬下,一些球员们的职业道德更是沦丧于大把的钞票面前。一场争冠无望、保级无忧的比赛,赢下来分的奖金不如卖一场球,只要输赢到位,财源便滚滚而来,况且只要“演”得像一点,蒙骗过球迷的眼睛不是件困难的事情。广州医药对山西陆虎这场“假球”不就为20万而踢吗,又有多少球迷能看出这是一场“假球”。职业化是把双刃剑,带来了足球激情,也同样开启了拜金黑幕。
曾经有人对中国足球的屡战屡败解释成,中国人体质不行,根本不是踢足球的料。这种解释令人费解,跟中国人差不多的韩国人、日本人足球踢得很不错,中国人的篮球、排球打得也不错,倘若中国足球存在的只是体质和技术问题,倒也罢了。但问题远非如此简单,也并非国足才有“病”,而是足球圈里池水很深、幕布很黑,弊端丛生,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赌球。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足球还有活路吗?球员即便跑断腿、教练员即便喊破嗓子,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怕也是“瞎子点灯白费蜡”。
中国足球有“病”,而且“病”得不轻,既有“新疾”,更有“老病”。这是明摆着的事实,是球迷呐喊声声、媒体议论纷纷的事实,也是圈里人心知肚明的事实。但声声呐喊、纷纷议论没有治好中国足球的“病”,心知肚明的更不愿治“病”,有人不是直言不讳“不赌球哪能来钱”吗?
出了问题,一定要从制度层面找原因。表面上看,“假球”的出现缘于王鑫、王珀这些人翻云覆雨的个人行为,但其实更应当拷问长期以来职业化足球监督和执法制度的缺失。职业化近20年了,到目前为止,中国足球的管理者没有出台一份明确的法规。制度制约的真空导致假球黑幕的滋生。而管理部门往往雷声大雨点小,喊的调子高,落的板子轻。2002年中国足坛也曾掀起过打黑扫假风暴,在证据确凿的情况下,中国足协仅仅处理一个“黑哨龚建平”便草草收场。不能深查到底就意味着姑息养奸。可以说,监督缺失和执法不严为今天“假赌黑”泛滥埋下隐患。
重典治乱,中国足球毒瘤渗出第一滴“脓”时,一场假球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假球的背后是金钱交易,而这种交易已经涉嫌“商业贿赂”罪,就应当严格依据法律予以惩罚。惟其如此,才能通过司法的力量还原足球的本真,挽救病入膏肓的中国足球。除恶务尽,希望司法部门通过这个案子,顺藤摸瓜,把利益交易链条上的每个环节都排查清楚,将这次司法介入向纵深推进,彻查中国足球,以肃清毒瘤,重建健康足球。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