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奏响创新的主旋律

yangguangbaodao 2010-12-13 17:07:28 秦清运 万袆 总第002期 放大 缩小

济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中国原始部落著名首领舜(约公元前22世纪)就诞生与生活在济南一带。济南东郊的城子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龙山文化的发现地。济南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有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等。

济南山灵水秀,人才辈出,历代文人墨客多聚于此,唐代著名诗人曾在这里写下了“济南名士多”的佳句。

济南自然风光秀丽,自古素有“泉城”之美称。尤以趵突泉、黑虎泉、五龙潭、珍珠泉四大名泉久负盛名,自古享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之誉,这些泉,纵横分布,错落有致,众泉汇流成的大明湖与周围青山叠翠构成了“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独特风光。

济南今日气象更新,昔日文化大观园,已经发展为山东半岛经济政治文化,创新发展的聚集地。济南,这颗半岛明珠在齐鲁大地所独有的历史文化氛围中,突显出独特的大气和沉着。新的经济发展需求下,济南将要奏响怎样的主旋律,为此,记者一行走进济南市政府大楼,采访了济南市市长鲍志强。“一个城市要建好,不是靠说,而是靠实干,靠多为百姓做实事、做出来的”。低调实干的鲍志强指出,“发展创新型城市,济南潜力巨大。”

创新:经济战场的利剑

发展是硬道理,经济搞不上去,城市发展就没有基础。作为城市发展的指挥官,鲍志强指出,发展经济必须结合城市的自身特点,有的放矢。

目前,国家倡导各个城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着重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创建“创新型城市”。对此,鲍市长对济南的发展潜力充满信心,他表示:“在建设创新型城市方面,济南还是有一定优势的。济南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济南市科技人才优势十分突出。各类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重点实验室在此云集;二是科技综合竞争力呈蓬勃发展的态势;三是济南是一个老工业城市,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进步的舞台。有了三大法宝,济南的发展自不在话下。这就好象,上阵作战,利剑在手,勇从胸中生,自信驰疆场。

济南非常重视科技在发展工业经济中的作用,坚持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济南近年连获科技创新奖项连续两次荣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首批“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科技在济南这片古老的大地上蓬勃发展,城市也开始焕发出不一样的风貌来。截止到2005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676.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0.12%;有6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一大批知名企业的涌现也让外界看到济南的发展势头。在这其中有以服务器而著称的浪潮、以软件出口见长的中创、以及福瑞达、法因数控等一大批创新企业典型。在科技发展方面,济南交出一张漂亮的答卷。

创新:牵一发而动全局

在理解中央关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思想,在落实国家政策方面,济南市委市政府表现出了高度的关注。建设“创新型国家”对我们国家的长期发展,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可以说,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决定。然而,创新型城市建设是一项关系久远的庞大工程,涉及城市发展方方面面。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局”,这就需要政府不仅要有打硬仗的决心,更要有一套科学而又有效的方法。

济南在这方面有自己的做法,鲍志强介绍道:“抓好这项工作,对一个地区实现快速、协调、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所以济南在落实国家和省的决策方面,态度是非常严肃认真的,济南现有的这一套体系方法也是经过认真研究的,为了贯彻好国家科技大会精神,前后准备了一年多时间。在这一年中,为了搞好创新型城市规划,我们聘请了一些专门机构,做了一些专题报告,还找了相关专家进行了论证,由省里的相关机构进行审查和把关。”

Image 鲍志强谈到“与此同时,济南市政府还出台了配套政策。除了国家出台的、省里出台的、我们还出台了几十条相关的政策。”为了把这些政策搞好,也是下了很大的工夫,这些政策涉及到市里的70多个部门,市长亲自主持召开了预备会议。发动这70多个部门根据国家关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要求,提出政策性的建议。“推进委员会成立以后,我们召开了第一次会议,会议强调了6个体系的建设问题。因为这项决策关系长远,不是只抓一阵子的事情。”

“总的来讲,国家做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性决策,我认为是非常正确的非常重要的,这对于我们国家可持续性发展,真正自立于世界经济之林具有重大的意义。同时也对于济南落实科学发展观,又快又好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效益。对于国家这项长远大计,济南要系统地研究、认真地落实。”

开放:梧桐引凤建平台

建设创新型城市,企业是关键,是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主体,相当于一个人的心脏。济南在实践中央政策的同时,结合自身的实际,不把眼光仅仅局限在企业这一个方面,而是以海内外的各个高等院校、科研单位作为企业的支撑。使整个创新体系在有效发挥作用的同时,又具有牢固而又稳定的特点,这非常有利于自主创新的长远发展。

谈及济南在创新体系方面的成绩,鲍市长不禁神采飞扬,比着手势向我们讲述济南在这方面的经验:“从2004年开始,济南开始打造一个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展销会。我们邀请国内外科研机构,包括清华、北大这些知名院校。打造这个平台的目的呢,一是把大家请进来,二是把济南市内的一些企业组织起来,到展会去参观、洽谈。”

“以前技术转化存在两方面的难点,一方面的难点是:高校的技术找不到需求方,而企业的难处是找不到技术的研发方。现在政府起一个搭建桥梁的作用,把供需双方联系起来。第二个转化难点就是没有资金。现在政府拿出一部分“补助资金”,这项资金属于财政预算内的资金,政府每年有几千万的专项资金,这项资金主要用于调动企业转化的积极性。政府出资支持加速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这600多项成功转化的科技成果就是这么来的。”

“这样国内外的科研机构都成为我们创新体系中的一部分。现在看来,这个创新体系很好用。因为它充分发挥了市场配置资源的主体作用。现在我们所签订的科技成果都是经过市场认可的。” 鲍志强继续谈到,“今年科学技术成果展销会已经是第三届了,发展态势很好。今年科技成果转化直接投入10个亿,大部分是企业投入,政府在其中起一个引导作用。”从市长的表情可以看出,对于这样的结果,市长还是相当满意的。

经过实践检验出来的好方法,济南没有关起门来留给自己,济南更希望好的经验可以在全国推而广之,鲍志强说:“这给了大家一个启示。创新体系的关键,在于所有的科技成果都是经过市场检验的。济南经过3年的努力,我认为这个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了。以后这个体系会越来越好,这已成为国家级的平台之一。这个平台是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山东省科技厅,济南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

孵化: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自主创新不会凭空产生,一定要借助一定的载体。中央关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策中,就一再强调企业的主体地位。企业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石。只有稳固的基础才能构建出“高楼大厦”。一个城市发展自主创新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在这些条件中,又有三大元素必不可少技术、人才、经费。鲍志强认为这三大要素是孵化高新产品的基本条件。“到2010年,济南要形成300家具备这样条件的孵化器。”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对某个领域的专注是这个领域蓬勃发展的不二法门。正是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攻专”方面,济南是下了大力气,花了大功夫的。

首先一点就是专业技术基地的建立,比如单体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像古罗马角斗场一般壮丽辉煌的齐鲁软件园。据说,这是亚洲最大的一个环形建筑群;其次就是专业的人才了,济南在人才引进方面不遗余力,人才的引进不仅仅局限于让外面的技术人员到济南来工作,更重要的还是专业技术的引进。政府组织的科技成果展销会以及国际信息技术博览会正是这样的平台。

有了平台,有了技术,还要有专项经费来支持这些产业的发展。谈到这里,鲍志强向我们举了具体的例子:“济南市有一大批国家级、省级、市级技术中心,这些技术中心在自主创新方面有优势条件。他们有专业设备,有技术人才,有资金支持。有技术,有人才,有经费,这样就具备了孵化高新产品的基本条件,到2010年,要形成300家具有这样条件的孵化器,我认为这个至关重要,要好好抓。”

为了更好地激励企业自主研发的积极性,济南还有大力度的奖励措施,例如:对于新认定的国家级技术中心给予300万元的奖励;创立国家级的名牌给予100万元的奖励;企业制定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奖励300万元。专项资金的奖励范围主要集中在济南重点发展的几大支柱产业上,如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

而这些措施正很好地发挥着他们的作用,企业与科研单位有机的融合,再加上政策上有力的扶持,在这方面,济南人充满信心。

新农村:创新发展的前沿

关于农村问题,人们关心的无非是两大问题,一是农民现在的生活状况;二是城乡差距的问题。以前,一提起农村,人们脑海里浮现的就是“贫穷、落后、农民的生活水平低,生活条件差”这样的印象。总觉得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很大,无论是生活水平方面,还是基础设施方面。鲍志强指出“缩小城乡差距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大幅度增加农民的收入”。

面对外界对农村问题的种种质疑,济南的鲍志强对此并不回避:“落后是客观存在的,差距大也是客观存在的。但不是像有些人想像的那样。对于这个问题,我想济南还是有一定发言权的。”现如今,如果你亲自到村镇去走走看看,会发现农民的生活水准、精神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究竟是什么让这些村镇发生了这些变化呢?当然这是和国家的政策、地方切实的落实分不开的。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在于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城乡共同发展。正是基于政策的引导,济南市的财政5年要拿出20个亿无偿支持三农问题。其中最让农民受益的就是济南市开展的“村村通工程”。

村村通工程涉及到了农民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就是“村村通广播电视”,了解外面的世界,开阔眼界。现在济南所有的乡镇农民可以在自己家看上电视,农民也开始了解外面的世界,有了自己的精神生活,过去天黑就拉灯睡觉的原始生活状态一去不复返了。

要致富,先修路这个从上个世纪喊到今天的口号并不是没有道理的。济南的“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客车”工程正是解决农民出行的问题。济南现有乡镇中,有96%都通了柏油路。农民可以在家门口就坐上客车。

“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正给农民解决生活用水的问题,目前有70%的村镇都喝上了自来水,济南政府计划到2008年,所有村镇100%通上自来水。过去“人畜同池、洗衣做饭都是搅一团浑水”的落后景象再也见不到了。

为解决“农民看病难”,济南政府成立了县、乡、村的三级医疗网络,正在着力构建农村医疗体系。政府出资,在各乡镇建立标准化医院,购进先进的医疗设备供农民使用。

教育也是关系农民未来发展的重要问题。现在,济南各地在大力兴建小学、中学等基础教育设施,要彻底解决农村小孩上学难的问题。

正在规划实施中的还有“村村通沼气”等计划。这些计划让农民从实质上受益。农村的生活正在经历一场根本上的转变,即所谓的“后城市化”的改造过程,农村和城市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我们也要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与时俱进”,多多关心现在“新农村”的新变化。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跃

采访结束了,鲍志强以他开明的姿态,面对质疑毫不避讳的态度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19岁就下乡到辽宁凤城并在辽宁工作了近30年的市长,言辞之间流露出东北人豪爽的特点。鲍市长滔滔不绝地从国家政策谈到济南当地的发展,从企业建设谈到农村问题,从济南的过去谈到济南的今天。济南发展中的各种数字,鲍市长都能精确地信手拈来。的确,这些数字不仅仅是数字,它所代表的是济南经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变化,是济南政府和人民用自己的汗水换来的。正因为市长本身出色的表达和对济南方方面面了然于心的了解,才使得我们的整个采访进行得格外顺利。

“执政为民办实事!” 在刚刚上任屡新的时候,鲍志强曾对媒体谈到“我希望老百姓说起我的时候,说‘这是个为民办实事的市长’。” 他对媒体坦言,作为省会济南的政府班子带头人,压力不小。“我们的权力来自于人民,执政为民,理应是新一届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为民之策,多办为民之事,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把济南的事情办好,来回报全市人民对我们的信任和嘱托。我们将不辜负代表、人民的期望,扎扎实实地工作,从点点滴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让实践来证明人民的选择是正确的。”

在我们采访中,鲍志强始终微笑,干练而坚定的语言,让我们相信这位“求实真干”的市长一定能指挥好济南城市发展创新进取的主旋律。“十一五”是济南市加快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时期。鲍志强认为,济南市面临产业结构加快调整、消费结构加快升级、城镇化步伐加快推进、社会结构加快转型、体制机制加快完善以及承办十一届全运会等六大发展机遇。“实现新跨越,建设新泉城。”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