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上,温家宝总理庄严宣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尊严的含义
“犀利哥”在万人围观中渐渐退场。事实证明,“犀利哥”并不“犀利”。在“犀利的眼神、沧桑的面容、坦荡的步履”的背后,自有一段悲凉。说到底,他只是一个患有精神疾病的乞丐,一个在 外流浪了10年回不了家的儿子,一个刚刚失去妻子的可怜人。3月7日上午,在网络上风靡一时的“犀利哥”程国荣跟随家人离开宁波,终于踏上返家的路程。
围观的看客退场了,但一个关于“尊严”的讨论同时也展开了。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上,温家宝总理庄严宣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这是温家宝总理第三次在公开场合强调“尊严”,也是“尊严论”首次进入政府工作报告。
随意取笑,万众围观,“犀利哥”尊严被践踏一地。那些认为犀利哥“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精神自由”的人,没有想到“犀利哥”也是有父母、有儿子的人,他们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儿子、父亲因为“神情恍惚,衣衫褴褛”而闻名中外。众人的围观,与其说在欣赏一个帅哥,不如说围观一种“伤痕”。围观“伤痕”,痛的不仅仅是“犀利哥”一家。在正常人面前,“犀利哥”没有尊严;在城管面前,菜农没有尊严;在城市人的面前,农民工没有尊严;在房子面前,蜗居者没有尊严;在权力面前,普通人没有尊严。
如蚁而生,如蜗而居,何来尊严?温家宝总理在两会前夕回答网友的提问时,曾解读过“尊严”的3个含义:第一,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自由和权利。无论是什么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第二,国家的发展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第三,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每个人的发展为前提,因此,我们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让他们的聪明才智竞相迸发。
从温饱到小康,再到尊严,这是一次提升,更是社会发展从物质领域向精神领域的跃迁。给予人民尊严凝聚了从上到下的改革共识与改革意志,注定会成为中国新一轮体制改革的先声。
要幸福,更要有尊严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温暖了亿万国人的心灵,彰显了国家对人的个体的尊重,也切合了国民生而为人的最大愿望。
今年2月12日,温家宝总理在春节团拜会上的800字讲话中,“尊严”的表述曾引起海内外的广泛热议。当月27日,温总理在与网友交流时,提及要想实现人的尊严必须做到三点:国家要保护每个人的自由和人权;国家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要给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本次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上,温家宝再次以此来阐释政府施政目标,标志着对个体的尊严的诉求和维护已经上升为国家意志。
回望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史,个人尊严受尊重的年代屈指可数。奴隶社会,奴隶像牲口一样被奴隶主买卖,是没有尊严的;封建社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大家都是皇帝的奴才;近现代以来,我们在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的旧中国的基础上矢志建设富强的新中国,大家关注的更多是物质生活的改善,国民被要求的更多的是维护国家尊严、民族尊严、法律尊严,鲜有提及个人的尊严。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国民的物质生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尽管我们中的不少人还在为了生活而四处奔波,沉浸于柴米油盐酱醋茶,沉浸于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沉浸于朝九晚五,沉浸于教育、住房、医疗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不可否认,我们的物质生活基本达到了小康标准。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人之所以为人,并不是仅仅为了物质而生存的。按照马斯洛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的需求层次排列理论,满足了生理需求的我们过上了幸福的物质生活,自然有了对个人尊严的追求。如果说幸福是物质层面上的,那么尊严就是精神层面上的,尊严比幸福更难以企及。我们希望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不必为生计而苦苦挣扎,不必担心上不起学,不必担心看不起病,不必担心找不到工作,不必担心老无所养,不必担心买不起房。哪怕是最近风靡网络的、号称最帅乞丐的“犀利哥”,他也希望能得到体面的救济,而不是廉价的施舍。
我们欣喜地看到,“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这个宏大目标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我们有理由相信,此后,在政府和民间的合力推动下,国民的幸福感和尊严感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衷心希望更多的人能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而不是像歌手赵传的那首《我是一只小小鸟》,不仅怎么飞也飞不高,还要每天拷问自己:“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哪个更重要?”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