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为了向圣哲先贤求一剂教育良方,我从先秦的诸子百家,问到了明清的江湖术士;从正统的典谟训诰,读到了民间的村语凡篇。一路通读下来,大有裨益。尤其是王安石写的《伤仲永》,令我感慨良多。
方仲永出生于一个“世隶耕”的家庭,他没有见过笔,也没有看过书,却可以提笔作诗,出口成章。父亲便带着他四处炫耀,认为既然是神童,就不必要让他再学习。过了几年,仲永已十二三岁,王 安石去看望仲永,并叫他当场作一首诗,却发现文采与辞藻都已经大不如前。又过七年后,仲永已经变得与普通人一样了。这样一个天才儿童,落得结果居然是“泯然众人矣”,实在可悲。
这不仅给家长敲了一记警钟,同样也给教育敲了一记警钟!当然,现在的家长,少有仲永之父的无知之举,但比照当下父母在教育问题上的揠苗助长,却可等量齐观了。
君不见,大街小巷满处都是神童班招生的宣传,就连“智商门诊”都火爆异常。为了孩子的“天分”,每一个家长都使尽浑身解数,要么花钱无数去培养孩子的“天分”,要么耗资金费心血去证实孩子的“天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人之常情。只要不做得过份,望一望还是无可非议的,说不定,不期然间就望出了惊喜。但如若一根筋走到底,或走火入魔,则有可能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不是有句名言,始终影响着更激励着我们吗: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想,作为父母任谁都无法拒绝天才的诱惑,但我们往往只对培养天才有兴趣,对自己的孩子能否成为天才,往往信心不足又心有不甘,所以往往变得变本加厉。
在这里,我想以《伤仲永》的另一面为蓝本,也就是过犹不及,来告诫“神童”的家长们,不要忽略了孩子的爱好,也不要一味地为让孩子们“成名”而把他们“捆”在急功近利的巢穴之中。让孩子们从被动的学习中走出来,从束缚的生活中走出来,去领略大自然,领略人生奋斗之乐趣!
期望《伤仲永》现代版的痼疾,能在如日中天的教育改革中得到祛除和根治,让每一个“方仲永”能够成其人,更能够成其才。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