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官场卧底”出书曝潜规则

guandaobaijian 2010-12-13 17:07:29 □ 本刊记者 李璇 总第083期 放大 缩小

现年41岁的姜宗福,当过记者,当过岳阳市旅游局下属的所长,然后是副市长,现在是湖南民族职业学院的院长助理。因连续在网上实名发帖,炮轰时弊,成为网络名人,且不听当地主要领导的规劝,出任副市仅一周后,就被调离临湘,成了一位在官场“潜伏”了一回,再被撵了出来的“卧底”。

他对自己这番经历,感受最深的是:“很遗憾,我没能够改变临湘;很庆幸,临湘没能够改变我。”透露了对现今官场生态的深深忧思。

戴乌纱帽的网络红人

今年1月至4月间,姜宗福先后两次在网上实名发帖,炮轰张艺谋和高房价。

姜宗福解释,他讨伐张艺谋,并不是否定旅游景区上演出项目,而文化与旅游经济的结合乃“正道”,关键是要因地制宜,不要一窝蜂不惜成本地复制。

题为《房地产商“绑架”政府,当心经济“撕票”》的帖子,发表在湖南红网论坛。姜宗福在帖子中称,什么导致房价越打压越攀升呢?经济学家负有一定的责任,“他们明明知道税收是最好的杠杆,为何不建议政府动用这一武器,而总是鼓吹调金(银行准备金率),调息?”
  
他认为很多经济学家受利益驱使,在影响国家政策。另外,姜宗福还认为,房改政策促成了“囤房时代”,而城市化大跃进减少了耕地,拉大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分配,这些都促成了房价的上涨。

 因为两次炮轰,姜宗福被一些媒体称为“炮轰市长”。了解姜宗福性情的人,对于他的“炮轰”并不会因此觉得意外。

这位敢于独树一帜的官员,5年前刚到临湘任职时,曾将他的手机号码在岳阳一家报纸上公布,对临湘官场而言可谓开创先河。

“被迫自愿”逐出官场

尽管这两次炮轰让姜宗福一下子成了名人,但他承认,“炮轰让我很受伤”。临湘市委领导先后动员宣传部长、纪委领导找他做工作,最后,临湘市委领导亲自出面劝说,希望他不要再到网上发帖。

“最近老弟在网上发帖炒得蛮红,作为老兄我劝老弟一句,莫再发了,没得好处。当官的人人想进步,但不是发帖就能够发得上去的……”一位官员这样告诫他。

听领导这样一劝,姜宗福的牛劲上来了:“网上发帖是我的个人行为,我上网发帖谈的是宏观经济,与临湘毫不相干,还为临湘做了宣传,有什么不好?”

领导被他一连串的质问搞得有些手足无措,支吾了半天道:“你用的是副市长的身份,不就代表了临湘市人民政府?”

一个星期之后,组织部门找姜宗福谈话,告知其调任湖南民族职业学院任院长助理。谈话之后,姜宗福就在考虑卸任之前,应该对他的同僚们讲一句什么样的临别感言。

“很可惜,感言想好了,市委领导却没给我发言的机会。迫于上级压力,我还得解释‘这是本人的意愿’。”姜宗福说,没有话别,更没有合影,在一个虽已入夏却乍暖还寒的日子,组织部长闪电般地和岳阳市委组织部取得联系,以最快的速度把他送离了临湘。

其实,姜宗福想说的临别感言是,“很遗憾,我没能够改变临湘;很庆幸,临湘没能够改变我。”

姜宗福说,作为中部地区资源丰富、土地肥沃、区位独特、气候适宜、经济却不发达的县级市,临湘是一个活的标本,当今社会所有的毛病在它身上都有体现。他曾经努力尝试着去改变它,还一件件地开出药方,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提出他的“意见”。遗憾的是,至今也没什么改变。


“官样年华”曝潜规则

离开官场后,姜宗福到医院做了一次手术,在病床上写成了《我的官样年华:一位挂职副市长“卧底”官场的原生态生活纪实》。写完后,他感觉自己好像一个官场“卧底”。

姜宗福说:“我写这本书写了3个月。目的有三个,一是让大家知道官场也有‘弱势群体’,希望大家不要仇官。二是把基层的真实情况做全景式的呈现。三是带个头,希望一些官员少讲‘官话’,多讲真话。我产生这种想法的缘由很简单,就是想解剖临湘这个标本,为中国的改革提供参考。”

写作中最让姜宗福感觉到比较棘手的是,官场那些潜规则,甚至不能回避的正在任的那些同僚。

姜宗福说:“在这本书中,我的角色还是一个副市长,既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全景写真式的官场纪实报告文学,无法避免我的上司、同僚和下级们不出现在我的书里。与领导意见相左的冲突写起来比较棘手。比如,我喜欢发帖,遭到了市委领导的反对。市委领导主动到岳阳市组织部请求让我离开临湘。”

姜宗福表示,自己在机关工作有12年,潜规则涉及到方方面面。举几个例子:比如领导签字。如果字是横着签的,意思是“可以搁着不办”;如果是竖着签的,则要“一办到底”;如果在“同意”后面是一个实心句号,说明这件事必须“全心全意”办成;如果点的是一个空心句号,百分之百办不成,拿领导的话说是“签了字也是空的”。字怎么签?原来是早有约定的。”

官场四种煎熬

姜宗福说,在老百姓看来,官场看上去别提有多美:大权在握、前呼后拥、呼风唤雨。“然而,当我在官场中度过了整整1738天之后,改变了这种看法。如果我告诉您,在中部经济不发达地区,一个真正廉洁的县委领导工资还不足以养家,您信吗?“大部分官员的日子的确过得滋润。殊不知这些表面上的滋润并不值得羡慕,说不准哪天就被纪委请去‘喝咖啡’了。”

在临湘工作期间,姜宗福有时候也特别为自己担心,时时刻刻忐忑不安,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也会触犯法律。他说,很庆幸,正是这种时时刻刻的忐忑拯救了他,干干净净地离开了官场,“一日在官场,时时受煎熬”。

他总结了有四种煎熬。第一种煎熬是金钱的诱惑。他的收入很低,每月扣除几金打到卡上仅剩2600元,他老婆下岗,每月还房贷904.8元,女儿补课费1000元……但亲戚朋友以为他当了官不愁钱,找他借钱的,要他请客的,络绎不绝。老屋里的乡亲修路,续家谱第一个化缘的对象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就我所处的位置而言,只要稍加放松,来钱的确容易。我曾经分管过教育,只要从山村调一个老师进城,收个十万八万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但我不能那样做,我不能违背我的良心。”

第二种煎熬是美色的诱惑。他任职的地方尽管离家里不过40分钟车程,但为了节省油费,不得不周一上班周五回家,夫妻两地分居,为美色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

第三种煎熬是权力无限小,责任无限大。在普通人眼里,副市长的权力是很大的。其实不然。
第四种煎熬是难以保持独立的官场人格。姜宗福说,他虽然是一个小人物,但始终把自己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卧底”为炒作?

但也有媒体人提出疑问,已经成为网络名人的姜宗福,近日高调的接受媒体采访,大爆官场龌龊,有为他的新书《我的官样年华》造势之嫌,让读者看到官场潜规则的同时,同时也通过炒作潜规则来推销他的新书。但这样的贩卖官场潜规则行为,远远终结不了这套根深蒂固的潜规则。

所谓“潜规则”,说白了也是规则的一种。只不过不同于那些可以白纸黑字写出来的规矩,潜规则更多是约定俗成,但却“不足为外人道也”。某种程度上,官场潜规则和其他地方的潜规则其实并没有太多本质上的不同。但当一个小小的领导签字,竟然还隐藏有这么多的秘密和学问,官场潜规则还真是让咱长了见识,开了眼界,而这恐怕不过是诸多“官场潜规则”中无伤大雅的冰山一角罢了。

当然,仅靠原临湘副市长姜宗福这位官场另类的“卧底”的“曝丑”,或许可以撩开一些神秘的面纱,但假如寄望以此来撬动甚至改变官场潜规则,显然有些唐吉诃德式的异想天开。不仅如此,既然“不足为外人道也”从来都是潜规则的规则,如今却被拿出去乱说,潜规则的曝光搅局者恐怕也得为此承担不小的风险。

无论如何,另类的姜宗福其实不只是让“官场潜规则”见了光,而且或多或少对官场潜规则有所触动。如此官场潜规则,当然很吸引人。不知道姜宗福是为了宣传他即将出版的新书,还是因为离开官场对权力更加“无欲则刚”,反正,现在姜宗福对官场顾忌更少了,他甚至把那些潜规则当作消费品来贩卖,他写的《我的官样年华》最大卖点,就是正如他所说的,是以一个官场“卧底”的身份来对官场进行全景写真式的记录。或许,打着这种“官场卧底”的招牌,姜宗福会成为很有市场的官场作家。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以官场潜规则为卖点的图书越来越多。由姜宗福这类逐渐淡出权力场的“边缘人”来揭露官场潜规则,本身就是一种悲哀。现在对官员的要求是强调知识化、专业化。本来,让拥有很高文化素质的知识分子跻身官场,就是寄望他们能够挑战官场潜规则,来更好地在民主与法治语境下为公众提供服务。然而,现实之下,却有那么多的知识分子总是放弃精神独立,混迹于官场,他们对潜规则或是顺应,或是顺从。直到淡出官场后,他们才或是“老去填词”,或是把揭秘“官场隐私”当作卖点。

也就是说,所谓的“官场卧底作家”,只不过是因为无法再把权力资源控制在手上,才希望通过贩卖官场潜规则,来拥有更多的经济资源。当然,他们也许还希望通过写“官场小说”这种文化行为,来安抚一下失去权力资源后的心理不平衡。这一切,都意味着这种贩卖官场潜规则的行为,并不是出于一种笃定的公民精神与文化自醒,更不是在践行对权力的持续监督。这样的贩卖官场潜规则行为,远远终结不了这套根深蒂固的潜规则。在我们建设民主与法制社会的今天,治理官场潜规则最好的办法是,将行政体系运行透明、政务公开。只有官员权力运行在社会监督下,官场的潜规则就会无处遁形了。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