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香港爆出售客户隐私资料

gangaotai 2010-12-13 17:07:29 □本刊记者 温秀云 总第083期 放大 缩小

最近,香港金融管理局因应八达通转售客户个人资料风波,向25间银行发问卷,调查如何处理大量客户资料。

 8月12日,金管局在没有公布名字的情况下,透露了有6间零售银行涉及转移或售卖客户资料。至16日晚,富邦银行率先公开承认,曾为推广保险产品而转移客户资料。而汇丰、恒生、渣打、中银香港及星展等银行则均否认有出售客户资料给第三方机构。

此前,已传出香港八达通将其197万客户隐私资料,转售给第三方做商业推广,非法获利4400万港元,查出之后,八达通将全部所得捐给公益金作慈善用途。其行政总裁陈碧铧也受牵连,8月4日终为事件下台。

6银行泄60万客户隐私

金管局副总裁阮国恒8月12日在调查简布会表示,当局向全港25家零售银行进行客户资料私隐调查,结果发现在过去5年内,曾有6家银行,当中包括前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吴斌早前公布的两家银行在内,将逾60万名客户个人资料,包括姓名、部分身份证号码、联络方法、地址等转移或出售给非关连的第三者作商业推广用途,其中涉及包括4至5间保险公司。

阮国恒表示,除了为报酬而出售客户资料外,也有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独家经营产品,并外判推销工作而将资料转移。当中有5间银行从中赚钱,一间没有收钱;资料来源便是信用卡及储蓄户口等申请单;至于被外泄的资料数目,阮国恒表示,吴斌公布的两家银行分别涉及20万及10多万客户资料转移,而其余4家则共转移30万名客户资料。

他指,金管局过往聚焦处理保障个人私隐保安系统,而非资料转移,过往也无条例禁止有关的行动,但当社会上愈来愈多市民关注资料转移的问题,当局会考虑将此放入关注的焦点范围之内。

阮国恒称已向业界发通函,要求重新检视个人资料保障安排是否符合个人私隐专员公署发出的中期检讨标准,包括毋须使用视力辅助器材下可清晰看到文件的内容,并要求银行在9月底前完成检讨,若发现不符合的地方需作修订。

据悉,这6家银行均向金管局强调,在转移资料前均有征询律师意见,并具有充足的法律依据,还认为在客户同意下将其资料转移并无法律问题,惟八达通事件反映公众的要求更高。
直到16日晚间,富邦银行率先公开坦承,曾为推广保险产品而转移客户资料。富邦银行表示,转移资料是银行与保险公司为扩大客户保险产品选择而达成的协议,现已停止所有为推广目的而向有关保险公司转移客户资料,并全面停止过往与保险公司之间的推广服务协议,但外判的失卡服务热线仍有继续转移客户资料,现与私隐专员合作以协助调查。

而汇丰、恒生、渣打、中银香港及星展5家银行,都否认有出售客户资料给第三方机构。恒生银行发言人指他们会遵守个人资料条例;渣打银行发言人指该行并没有出售客户资料作商业用途;而星展银行发言人则指他们一向重视保障客户的个人资料,客户的资料为该行的重要资产,该行没有售卖客户资料予任何机构。

对此,金管局副总裁阮国恒指,涉及的银行并非早前提及曾接触的大型零售银行,但基于《银行业条例》120条中的保密规定,不会就个别银行作评论。而相关的银行分别在两年前至今年7月已停止有关的转移,并指现时已再无银行出售客户资料,市民如果还担心,可向银行作查询。

私隐公署介入调查

除了金管局的调查外,香港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也表示,涉及资料转移的银行有8间,与金管局公布的6间有出入。

据了解,两家机构核对后,发现公署有误,因一宗涉及的机构不是金管局监管的机构或银行,另一宗则是投诉银行聘请街外的市场调查员做客户问卷调查,与转售客户私隐情况无关。因此,金管局认定,涉及转移客户资料的银行至今仍然只有6间。

新任香港个人资料私隐专员专属蒋任宏表示,会和金管局紧密联系、深入调查。蒋任宏说,“我们公署也正在调查,12宗涉及银行处理个人资料时的个案,其中有5宗是涉及到直销活动的个案,这些个案会不会就是金管局提出的银行个案,我们会主动跟金融管理局合作调查。”

一份资料卖1.7次

早前,香港八达通因转售客户个人资料风波而掀起轩然大波。

据了解,香港八达通公司于2006年1月至今年6月,八达通奖赏及八达通广联,将197万名客户个人资料转售给6间公司进行商业推广,八达通则获佣金回赠。而商户平均联络每名客户1.7次,公司获利4400万港元,占公司期间的总收益的31%。

“八达通”是香港最重要的电子储值消费卡。作为一种非接触式的智能卡,八达通卡自1997年推出以来,至今已可以用于公共交通、超市、餐饮店、水电气等费用的支付。可以说,八达通卡已经成为香港市民的生活必需品。

然而,7月以来,八达通却被指参与“日日赏”优惠计划的客户个人资料提供给合作公司做直销用途。由于这一计划已吸收240万名客户加入,牵涉面较广,事件备受关注。特区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在8月初针对其是否违反私隐条例展开调查。

私隐专员公署曾展开聆讯,聆讯调查方向包括八达通收集了什么个人资料、哪些资料交给其他公司作促销用途等,将传召八达通及关联的两家保险公司应讯,率先作供的是八达通控股行政总裁陈碧铧。

陈碧铧在聆讯后首次承认,八达通与保险公司信诺环球存在合作协议,每年向对方提交一定数目的“日日赏”客户数据,包括姓名、电话、身份证首4个字、职业和收入等,让对方作推广之用,而信诺环球则须向八达通缴年费。如果客户落实购买推广的产品,八达通可获信诺回赠佣金,甚至可获得额外奖赏。不过,如果八达通未能符合合约要求提供一定数目的客户量,八达通公司的收入会受影响。此外,八达通与英国保险公司CPP也有类似协议。

陈碧铧重申,八达通与旗下子公司今后不会向参与商户提供客户数据用作市场推广,公司也正与两间合作商户商讨提前终止合作协议,现已停止相关的市场推广活动,以消除公众对个人资料处理的疑虑。

但在8月4日,行政总裁陈碧铧终为事件提交辞呈而下台。同时,八达通控股有限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决定将把转售客户资料而获得的4400万港元捐给公益金作慈善用途。

事件恐仍有余波

八达通公司出售客户私隐图利的丑闻扰攘一个月后,港6家银行又爆同样的事件。由此,立法会议员王国兴认为,相信问题只是冰山一角,因银行界目前很多也是透过将资料转送至同一集团之下的联营公司,借助条例的灰色地带,收集市民个人资料用作市场推广,私隐资料遭披露情况肯定更为严重。

他透露,近日再接获使用隧道自动缴费系统的驾驶人士投诉,指频频收到汽车保险公司的推广来电,打算稍后向新任私隐专员蒋任宏反映问题。他将在立法会提出动议,要求当局加强保障市民的个人资料。

而八达通当然是香港的品牌,从它有240万“日日赏”本地客户来看,当无争议。十余年顺风顺水,八达通被誉为是为创造更美好世界作出贡献的电子货币的发明。港人工作繁忙,生活节奏快速,每天都有各种更有趣的事件发生。但这样是否就可以让市民淡忘八达通这一品牌公司的丑闻呢?

4400万易赚,好信誉难得。如今“八达通”公司便因为多赚几千万而险些断送“前程”,对不起万千市民给予的一贯信任,实在是非常不明智。

新论坛的民意调查显示,逾85%市民对八达通泄露客户资料的事件表示愤怒,九成市民认为政府责无旁贷。实际上,对于私隐保护层面的推广,还需各方面通力合作才能成事。

查出售客户资料图利,并不只一间八达通公司,八达通事件之败露,是因为公司太过肆无忌惮,任由资料买家表露其身份,让公众知悉资料的源头。受到八达通公司今次的“教训”,市内惯于出售个人资料图利的公司必将格外小心,“保密”程度将会进一步加强,以免“丑事”被张扬,步八达通后尘。

内地同病相怜

有意思的是,这起原本与内地没有关连的事件,竟也引起内地极大兴趣。

原来,不止是香港,近年来大陆的个人资料泄密事件也常有发生。许多商业机构都要求消费者登记自己的个人资料,有些甚至还要求提供身份证号码和家庭状况。但同时,这些机构往往不说明要求消费者提供这些数据的目的,使消费者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受到侵害。

举一个例子,本刊记者也遭遇多次“被中奖”。8月19日上午收到一条来自联通号码发来的手机短信:“恭喜!您的手机号已被《非常6+1》栏目抽中幸运观众,获得6.8万和三星笔记本电脑一部,请登……”按照给出的验证码信息,我试着登录了,一切感觉像是真的一样。网页界面出现“CCTV 非常6+1场外活动火热举办中!”,除了李咏的照片,还有活动公证书。但等资料保存成功后,系统显示需要交纳2150元手续费后,才可以领取奖金。最后发现,对方根本就是骗子。

除了被这种类似“电视娱乐节目”“娱乐”了之外,老百姓的个人隐私,包括手机号码还常被地产、装潢等行业公司盗用。一朋友曾告知说:“早前我刚买了新房,一回到家,装修公司的电话就接踵而至,响个不停。”

再比如,上海有一位名叫王柏明的市民近日透露,曾在“赶集网”上发布其房屋出租信息,随后被某地产中介员工看到,并建立业务联系。“到6月上旬,电话非常多,最多时一天接到中介40多个电话,严重干扰我的工作和生活。”王柏明遂将该地产公司告上法庭,并索101元作为赔偿。该地产也因此成为内地首例因电话骚扰而被惹上官司的房产经纪公司。


港私隐公署可借鉴

在遇到上述类似现象后,内地民众的反应往往是“厌恶”,但也无可奈何。因为即使受骗上当后报警,警方也破了案,最多只拿骗子问罪,而很少会追究隐私泄露的根源。加上就大陆目前的法律,均无关于公民个人信息保护的明确规定。虽然《民法通则》第101条提及了相关个人隐私权保护条款,但这种模糊的规定,远远不能满足公民个人隐私保护的需要。

因此,当法治制度完善的香港爆出八达通转售客户隐私事件后,就会引起内地人的共鸣。

人们注意到,负责追查香港八达通、银行等责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政府部门——香港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据了解,该公署是亚洲唯一一家公营的、独立的隐私监管机构,其职能主要就是监察个人资料隐私而获得保障。

当然,还有政党参与,比如金融管理局此次的动作就很快,他们针对那些有机会出售个人资料图利的机构,避免了不必要的损失。所谓防范胜于治疗,催促相关机构把合约条文清晰化,杜绝他们继续把个人资料“合法”(或非法)图利的可能性,教导市民多些保护个人私隐的知识。

至于政府方面,也积极考虑为个人资料私隐专员公署这只“没有牙老虎”装上假牙,赋予他们检控的权力,使个人私隐得以保护。

当大陆民众知道了这个公署时,都不禁啧啧称赞,希望大陆政府也能够成立一个类似的部门。广东一家媒体8月6日发表社论指出,八达通事件,让大陆人知道香港不仅有雷厉风行的廉政公署,还有铜墙铁壁般的私隐专员公署。而这个机构的职能和角色,正是大陆,尤其是深圳可以借鉴之。

文章说:“深圳商业发达,经济活跃,侵犯个人隐私的现象时有发生,完全可以运用特区立法权,专门立法保障市民隐私。”

一直以来,香港特区政府都称,香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可以担当借镜的作用,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但有谁会想到,这次八达通、银行出售市民私隐的不幸事件,竟然也有大陆可以借鉴之处!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