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枣庄:老煤城的新跨越

yangguangshehui 2010-12-13 17:07:28 王烨 王迩宾 总第013期 放大 缩小

2006年,枣庄全市GDP完成758亿元,是2002年的2.41倍,年均增长16%,人均GDP首次突破2万元;境内财政总收入75.98亿元,增长36.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7亿元,是2002年的2.74倍,年均增长28.6%,增幅居全省第5位,人均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000元。

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1.1亿元,是2002年的3.83倍,年均增长39.9%;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0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87元,分别是2002年的1.7倍和1.5倍。

……

五年来,枣庄市委、市政府在山东省八次党代会精神的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不断解放思想,破解难题,抢抓机遇,实现了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发展。

在省第九次党代会召开前夕,记者在4500平方公里的枣庄大地上采访,真切感受到这座城市发展的强劲脉动。在许多人的印象中,枣庄是煤城,污染一定很严重,然而,在枣庄随处可见的却是蓝天碧水、绿树红花。

又好又快科学发展来自枣庄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思路:牢固树立“三个一”的执政理念,即培植一批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好项目,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群众公认、有能力、有事业心、能带领群众干事创业的好干部,培育一个在各级领导班子内部、上下级之间、社会各个层面之间团结和谐、心齐气顺、风正气足、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风气,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和谐发展。

坚持“工业强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低水平重复建设发展工业的思维方式,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赢得发展的主动权,创造发展的新优势,使枣庄的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良性循环轨道。据统计,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已达1107家,比去年净增162家;资产已达721.76亿元,增长23.7%;实现增加值393.8亿元、利税170.3亿元、利润93.2亿元,分别增长24.8%、36.8%和40.4%。今年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72.8亿元,增长19.8%;1--4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55.35亿元、利润30.34亿元,分别增长26%和31.3%。

枣庄是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在计划经济时代,曾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由于对资源型产业的过分依赖,致使经济结构单一,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竞争力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近年来,枣庄市委、市政府牢牢抓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这条主线,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优化。抓住目前煤炭行情较好的有利形势,大力发展煤炭深加工和非煤产业,拉长煤炭产业链,提高煤炭附加值,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竞争优势。立足现有基础,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重点抓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高附加值、高回报率的项目。去年,全市三次产业比例达到了9:63.8:27.2。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布局的优化,全市形成了以枣矿集团煤炭,兖矿鲁南化肥厂和国泰煤化工,山亭北新建材和峄城榴园,丰源旋窑水泥集聚群的能源、建材、煤化工三大特色产业基地。

“谁拥有了大项目、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经济效益好的项目,谁就有了发展的后劲!”枣庄市委书记刘玉祥在一次市委领导会议上说。枣庄市坚定不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抓大项目,上好项目,已成为各级领导班子的自觉行动。“竣工投产一批,开工建设一批,论证储备一批”,列入了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

走进枣庄高新技术开发区以及五区一市的经济开发区,八一赛轮子午线轮胎、国泰醋酸、新源热电、北新建材等一批大项目,令人目不暇接。

在发展大项目中,枣庄市坚决摈弃低层次、低水平、能源消耗高的项目,坚持有保有压、有所为有所不为,凡是不属于国家产业政策允许范围内的项目,坚决关闭停建;凡是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项目,投资数额再大,也要坚决挡在门外。对于无污染、能耗低、附加值高的项目,则千方百计建成投产。一批规模优势明显、科技含量高、投资回报率高、资源消耗低、无污染的大项目在枣庄落地开花。据统计,今年1--5月,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3亿元,增长25.4%。

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注重提高招商质量和效益。枣庄市注重搞好招商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投资强度论证,千方百计引进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发展后劲足、带动力强的项目。今年1--5月,通过招商引资,全市在建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74个,到位外来固定资产43.36亿元,其中新建76个;在建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92个,其中新建34个,到位外来固定资产22.9亿元。

枣庄市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清洁生产是循环经济在企业的具体实施手段,他们把大力推行清洁生产作为建立循环型企业的着力点和基础,市政府成立了清洁生产指导中心,出台了激励政策,并结合《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贯彻实施,广泛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和清洁能源,降低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水耗及污染物排放量,提高能源的梯级利用和废物的循环利用,建立循环经济型企业。目前,已有19家企业的清洁生产通过了省环保局的绩效考核,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枣矿集团八一煤矿认真落实清洁生产审核方案,把原煤加工成清洁产品,建设水煤浆发电厂,使原煤附加值提高了20%,能源利用率提高了15%,污染物排放降低了30%,走出了一条规模化生态工业发展的路子。

枣庄市华电国际十里泉电厂开展清洁生产以来,大力实施洁净发电战略,采取了节水措施,加大水循环改造,每年可节约水资源费用250万元;投资8000余万元对5#机组进行掺烧秸秆改造,年消耗秸秆10余万吨,发电煤耗降低15g/kwh,在全国百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中第一个实现了全部机组灰渣、粉煤灰、废水三个“零排放”。这是枣庄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经济转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例证。

构建和谐社会,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5年来,枣庄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枣薛中心城区哑铃型组群式城市框架已现雏形,市级行政中心已于2004年6月底搬迁至靠近京沪铁路和京福高速公路的薛城区,市政建设主要靠市场化运作,已累计完成投资30亿元,建成区面积达3.5平方公里。东城区改造步伐不断加快,2002年以来累计完成投资67亿元。区(市)驻地、中心城镇建设管理不断加强,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先后完成了光明大道、店韩路、枣曹路、枣台复线等拓宽改造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市到区(市)之间一级以上高等级公路互连互通,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客车。

关注民生,为民解忧,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枣庄市委、市政府围绕解决城镇下岗人员再就业,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完善城乡群众社会保障体制,实现村村通路、通电、通自来水,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消除农村中小学危房,改建敬老院、农村卫生院,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城乡群众创造安全、稳定的生产生活环境等民生问题,持续不断地为群众办实事。截至目前,全市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已达149.63万人,已占到农业人口的59.42%。不断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城市低保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月143元,提高到163元;农村低保标准由原来的每人每年600元,提高到700元。目前,全市有6.2万城镇居民和3.2万农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全市新建、扩建敬老院20多处,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已达60%。通过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新增自来水受益村1034个,83.61万农民吃上了洁净的自来水,自来水通水村已达74%。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9万人。全市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发案率和安全生产事故率,均有大幅下降,平安枣庄让市民安居乐业。

科学发展未有穷期。在今年3月26日召开的枣庄市第九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刘玉祥作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新枣庄而努力奋斗》的报告,明确了牢固树立“三个一”的执政理念、切实把握好六个方向性问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构建和谐社会、干部作风建设、抢抓机遇、加快工业化步伐、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坚定不移地抓好九项重点工作、加强党的建设的五项要求(理论武装、队伍建设、反腐倡廉、基层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尤其是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令人倍受鼓舞:到2011年,全市GDP达到1500亿元,年均增长15%,比2006年翻一番,人均达到5000美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85亿元,年均增长18%,比2006年翻一番以上,人均占有2200元,使全市人民过上物质更加丰富、精神更加充实、环境更加优美、发展更加全面、社会更加和谐的小康生活。

要完成这个目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市委书记刘玉祥指出今后五年必须切实抓好九个方面的工作:坚定不移地做好“三农”工作,坚定不移地推动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坚定不移地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益,坚定不移地抓好县域济发展,坚定不移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坚定不移地加快城市化进程,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搞好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定不多地维护社会稳定和谐。

宏伟的蓝图已经绘就,尽管前面会有艰难险阻,但是枣庄市委市政府发展的决心十分坚定,坚实的脚步加上具有前瞻性的眼光,这些都保证了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新枣庄目标,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实现!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