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中国经济、军事、外交、民生大脉络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世界大势风云变幻之时,龙乘时变化,犹如中国和平崛起、纵横四海。曾几何时,中国奉行“韬光隐晦”的国策,犹龙之潜于波涛;2007,中国“乘时变化”,开始在多个领域频频出击,经济、军事、外交、民生等方面的一系列成就震撼世界!一个和平、负责任的大国开始在世界舞台上展示其崭新的形象!07中国,风虎云龙,大风起兮云飞扬!
第一部分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2007中国经济金融盘点
2007,世界经济迭宕起伏,2007,中国经济大潮汹涌。中国在对宏观调控的崭新认识中,实现了新目标;在对科学发展观的成功探索中,驶向了新航程。
2007,中国经济进一步与世界经济激荡交融,同风雨共患难。到中流击水,成了摆在中国经济面前更大的课题!中流有广阔天地,有更大的自由,有更宽广的视野,有更多可利用的资源。中流有漩涡深沟,有更多的风浪,有更新的考验,需要我们抖擞精神,集中精力,迎接更大的挑战!
07中国,击水中流,浪遏飞舟!
政府持续宏观调控,经济保持高速增长
2007年,在持续的宏观调控下,中国国民经济呈现出积极变化,经济增长速度较快、增长环境相对宽松、经济效益明显改善、结构性调整初显成效。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也取得积极进展,初步形成了三大需求共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为未来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预计全年GDP增长11.5%,中国经济仍然处于上一个经济周期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
与此同时,中国的经济发展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货币投入过多的“三过”及高能耗高污染的“两高”等问题仍然存在;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正在逐步积累,通货膨胀的威胁也在进一步增大,物价上涨正由食品领域向非食品领域扩散蔓延,CPI正由需求拉动型向需求拉动型和成本推动型并重转变;未来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还可能导致我国经济的大起大落;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等也可能威胁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上述这些问题应该引起中国政府与民众的高度重视。
信贷增幅有所回落,投资仍将高速增长
2007年信贷投资持续高增长,并呈现出一些值得关注的特点:一是贷款继续沿续长期化的趋势,中长期贷款占比持续上升;二是贷款主要投入房地产、工业和有价证券等平均净利润增长率高的行业;三是贷款一改往年“前高后低”的特征,在下半年增长依然强劲;四是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虽有所回落,但反弹压力仍然存在;五是地方项目仍然是固定资产投资的主体,且增幅明显快于中央项目;六是在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所占比重较小,且份额一直处于下降过程中。
应理性认识当前信贷投资的高增长。当前对持续高增长的信贷投资持批评态度人的居多,批评的理由是,信贷投资的高增长会导致社会资金短缺和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加,并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但现实情况是,目前我国不但没有出现资金短缺,而且总体上是流动性过剩。另外,近年来,在商业银行改制上市之后,随着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扩张,上市银行的不良资产率和不良贷款规模是处于下降的态势。最后,我国目前核心CPI还处在较低水平,未见明显全面通货膨胀迹象。因此,在国内消费没有大规模实质性启动之前、且外需增长又面临不确定性之时,维持投资的高增长率是保持经济高增长所必需的。为了保证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的较快发展并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差距,保持较高的投资率和投资增长率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国际收支双顺差可能变局
2007年我国国际收支失衡问题仍在持续,双顺差规模继续扩大。虽然出口增速有所回落,进口增速有所上升,但出口增长速度仍明显快于进口,导致外贸顺差持续扩大;由于对外投资规模和速度仍落后于资金流入,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规模比上年度明显扩大;外汇储备增长的势头强劲,外汇储蓄新增规模大于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这表明在人民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大量国际短期资本流入我国寻求套利机会;2007年以来,虽然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在加速,但对欧元和日元却是相对贬值,导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不升反降。
2008年贸易顺差增长率可能下降,双顺差格局将有所改变。我国出口增长仍将维持在高位,但增速会有所放缓,进口增速则将有所上升,贸易顺差增长率可能下降,但经常项目顺差的格局不会改变。由于“政府投出去、企业走出去、个人流出去”系列措施的实施,我国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规模扩大的持续性不强,资本与金融项目顺差规模可能缩小,未来甚至还可能出现逆差。双顺差格局的改变有助于改善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状况,同时将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抑制国内流动性过快增长的作用。
资产价格高温不止,震荡加大
两大资产价格快速上涨,市场风险迅速加大。2007年1-5月,我国股票市场几乎呈单边上扬的走势,个股大幅上涨,储蓄资金连续数月大量流入股市。上证指数5月29日达到4335点的历史最高点,比年初上涨60%,出现较为明显的局部泡沫。5月30日,财政部突然出台交易印花税由1‰上调至3‰的措施,带动沪深股市大幅跳水。在经过6月份和7月份的剧烈震荡之后股票市场又逐渐反弹。国庆长假之后,在大盘蓝筹股的带动下,沪深股市再度高开高走,双双创下历史新高,登上6000点大关。从6月初的3400多点,上证综指一度冲高到历史高位6124点,一方面得益于国内GDP的高速增长及上市公司业绩的高增长;另一方面,市场资金充裕,股市短期需求非常强劲,支持了股市的上涨。另外,市场普遍预计股指期货将在第四季度推出,机构对大盘蓝筹的抢筹行为导致大盘成份股的大幅上涨,从而推高指数的攀升。然而,股指上涨过快,局部泡沫的存在,加大了指数回调的压力,调整之势在所难免。
房地产市场方面,自进入2007年以来,我国国房景气指数和房地产开发投资指数持续攀升,房地产市场在经过一年多的短暂调整之后又重抬升势。全国众多大中城市的房价在2007年出现了连续大幅上涨的现象,虽然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措施不断,但房价上涨的趋势并没有改变。预计只要宏观经济景气周期没有逆转,2008年商品房需求和房价上涨趋势不会改变。但在政策因素作用下,2008年房地产市场的波动性将大于往年。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廉租住房建设,改进和规范加强经济适用房制度,将成为2008年政府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的有力举措。
宏观调控进一步强化、货币政策从紧
由流动性过剩导致的经济过热以及物价、资产等价格上涨过快已经成为当前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官方表述已从“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强化为“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从“防止”到“遏制”,表明对于经济过热威胁的判断和政策力度选择发生了重要变化。为收缩市场上过多的流动性,2007年,国家密集出台了各种宏观调控政策,包括高频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存贷款利率;发行特别国债、调整股票印花税、调整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出口退税政策等,配套运用多种政策工具,收到了较明显的效果。
当前,不仅国内宏观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并未解决,而且如何控制物价上涨趋势从而使中国经济不至于陷入全面通货膨胀的境地,更成为目前中国宏观调控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从现实来看,现行汇率制度使得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独立性受到影响,财政政策的一些政策举措也同样存在两难的选择,使得中国的宏观调控面临着前有未有的艰难局面:一是在内外经济失衡格局没有出现根本性扭转的局面下,特别是在汇率升值预期继续、资产价格上涨幅度较快、物价压力不减的情况下,中国的利率政策面临着两难的选择。二是流动性过剩的持续,不仅会加剧通胀压力,并可能导致资产价格的虚高,导致国内经济失衡,使汇率改革陷入两难困境。三是在通货膨胀与经济过热的阴影笼罩下,资源税改革出现了新的目标冲突。
第二部分 金戈铁马 气吞万里如虎
2007中国军事成就斐然
2007年,解放军武器装备和军队作战能力在迈向现代化的征程中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一个日渐强大的军队在保卫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陆军正在实现从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中大展手脚;海军和空军已具备了超视距打击能力;标志着国家综合国力水平提高的航空母舰和大飞机项目已列入议事日程;大批先进武器装备投入现役。使中国的军队建设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日益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日益显著。逐渐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2007年,国内外媒体的报道大量涉及中国的新型装备,一时震惊世界。分析人士认为:“这既是中国军事外交战略上的重大调整,也是中国军事实力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结果。”
07中国,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突飞猛进的海空实力
2007年1月初,中国歼-10高调亮相,各大媒体竞相予以报道。2月份,中国改进型轰-6K面世。该机安装了动力更加强劲的发动机,机下有六个挂架,作战半径延伸到3000公里,被媒体誉为“航母杀手”。
2007年,中国第一代空中加油机也完成升级。美国《空军时代》报道称:“中国新的空中加油设备系统将具有为隐身战斗机执行加油的特殊能力。”中国的新一代空中加油机与已经试飞成功的空中预警机共同组成了飞机性能倍增器平台,大大提高了中国空军作战指挥水平,扩大了中国空军的作战范围。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和格局的变化对解放军军事航空运输提出了新的要求。2007年,中国运九型运输机定型交付。运九采用新型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可一次空运不超过20吨的集装箱散装货物,可搭载106名武装士兵,可实现双路跳伞,性能堪比美国的“大力神”,为扩大我空降兵的规模提供了基础。
据美国的《国防新闻周刊》透露,中国正在加大马力全面开工,三种最新式的驱逐舰正处在紧锣密鼓的建造过程中。这三种驱逐舰上面的尖端技术,包括垂直的防空系统,据信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007年3月份,有外媒称中国071船坞登陆舰下水,该舰排水量2万吨,可搭载4艘大型气垫船,也可搭载一个营的军队及武器装备和战斗车辆。4月,022导弹快艇开始服役。这种高速且具有一定隐身性能的快艇,能够胜任快速突击任务,不仅对敌方大型舰只构成威胁,也能用来牵制敌方导弹快艇。
俄罗斯《独立军事评论》周刊认为,中国海军已经启动远程战略计划,正力图突破美日为封堵中国构筑的“第二岛链”。
无法拦截的中国导弹
2007年,让美、俄惊愕的中国产某新型高速反辐射导弹面世。有报道说,该型反辐射导弹性能不逊于AGM-88反辐射导弹。
反辐射导弹通常由飞机携带,用以攻击敌方雷达的导弹,它利用雷达辐射的电磁波发现跟踪雷达并将其摧毁。
据外媒报道,中国可能已部署新的洲际弹道导弹。此型导弹将装备核弹头,射程达一万公里以上。此外,中国还将陆续在新型战略核潜艇上部署新型潜射弹道导弹,这将进一步增强中国战略威慑力量。法国《国际观察》分析说,该洲际导弹是世界上除美俄导弹外最先进的核导弹,以前存在诸如精度不足、误差偏大等缺点,但是现在,它的精度达到美国同类导弹水平。
震惊世界的太空能力
2007年1月份,美国媒体大肆炒作称,中国成功地用一枚载有“拦截器”的中程弹道导弹摧毁了距地球表面537英里的一颗报废气象卫星,成为继美国和原苏联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卫星杀手”的国家。
国外媒体认为,2007年中国投入大量资源开发“反卫星”武器,其能力已超越俄罗斯,甚至可能已跟美国平起平坐。
据美国权威军事杂志《国防新闻》报道,中国在过去几年内曾多次使用高性能激光武器,在美国卫星飞越中国上空时,从地面进行攻击性干扰,试图扰乱卫星正常运作。报道还煞有介事地称美国国防部已证实确有此项消息。分析人士认为:“中国不但能够,而且已经拥有多种途径摧毁敌方卫星的能力。”
中国有了自己的“心”
长期以来,中国发动机行业不仅技术基础薄弱,而且材料和工艺相对落后,这成了长期困扰中国军事装备发展的“心病”。
2007年5月,据外电报道,中国已经能够批量生产航母用重型燃气轮机,功率11万千瓦,表明中国航母动力系统问题已经解决。
2007年3月15日,安装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动力系统的南海舰队新型军舰成功完成专项试验。这型动力系统其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被业内人士称为21世纪新型舰船的标志性技术之一。
2007年11月,据报道,中国航空航天发动机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推重比大幅提高。经过二十年的研究,具有中国独立知识产权的新一代航空航天发动机用材料耐高温、高性能、高铌钛铝合金材料研制成功,将进入产业化生产阶段。这种材料比先进国家正在使用的镍基铝合金材料有更高的使用温度,标志着中国飞机动力系统材料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国际分析人士认为,中国军队的动力系统已经彻底实现了国产化,中国军队有了自己的“中国心”!#p#副标题#e#
第三部分 纵横捭阖驭风云
2007中国外交底气十足
从年初东盟峰会开始,中国展开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多边外交、元首外交、经济外交、文化外交,甚至环境外交。在世界外交舞台上,中国作为一个为世界和平、发展、合作而不懈努力的大国形象已日渐清晰。不少国际观察家预言,十七大后中国外交布局更重视多边舞台。实际上,这也是今年中国外交的一个特点。2007,中国积极参加各类多边会议,并以此为契机,全面运筹同西方国家、周边国家及发展中国家的关系,收效显著。
07中国,外交突围,纵横捭阖驭风云!
2007,国家主席胡锦涛坚定的声音在G8峰会和APEC会议上两次响起,向世界系统地阐述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并提出具体、务实的合作建议,“中国旋律”成为两次峰会中最响的曲调。
2007,温家宝总理在两次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上的微笑给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中国“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外交主张。金秋八月,上合组织比什凯克峰会签署了长期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六个成员国把“世代友好、永葆和平”的思想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并首次举行了联合反恐军演。这些,就是周边国家对这一主张认同的最好诠释。
在多边外交舞台上,中国国家领导人正用积极的外交姿态向世界表明,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重视协调与其他大国关系,愿意在南北对话上发挥桥梁作用;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愿意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
2007,中国与一些大国的双边关系也一路走晴。中美贸易摩擦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华盛顿闭幕,第三次战略经济对话即将召开。舆论普遍认为,正是通过这一沟通机制,两国经济关系保持了平稳发展。
2007,中日关系在邦交正常化三十五周年之际开始升温。温家宝的“融冰之旅”使双方确认建立战略互惠关系,照亮两国关系发展前景。中日首次经济高层对话在京举行。福田首相有望近期访华,胡锦涛确定明年访日。日中关系已走出“政冷经热”,呈现一幅“政热经热”景象。
2007,中国总理温家宝、欧洲理事会主席葡萄牙总理苏格拉底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三人叠手微笑的照片将成为中欧关系重要的历史瞬间。在刚刚结束的第十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中,双方同意明年三月份建立副总理级的经贸高层对话机制。而此前两天,法国总统萨科齐高调访华,促成并见证了中法企业约二百亿欧元合作项目的签署。
2007,中国与俄罗斯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本年度,胡锦涛主席与普京总统进行了四次会晤,两国元首在一年中如此频繁会见,在双边外交关系中并不多见。在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进入新的十年之际,双方相信将有新的惊喜。
中共十七大前夕,海外媒体惊呼,中国的外交政策已发生重大质的改变,中国已经从一个旁观者变为站在前沿的斡旋者。
2007,中国在国际冲突中的斡旋成就有目共睹。六方会谈解决了澳门汇业银行问题,发表了《落实共同声明第二阶段行动》的共同文件。国际媒体称,在国际社会化解朝核危机的双边及多边外交努力中,中国以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姿态和务实的外交立场深切参与其中,发挥出主要危机调停国的重要角色。
2007,在苏丹达尔富尔问题和伊朗核问题的外交努力中,中国积极斡旋的身影也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7,中国军队派遣了更多军人参加国际维和行动及上合组织的军事演习,担任了更重要位置的联合国旗下国际安全行动指挥官。
……
2007,中国外交在收获,也在播种。在这一年里,中国在世界各个角落播下了友谊的种子,浇灌信任的清泉,中国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与各国朋友一道,收获共赢的果实。
第四部分 太平世界 环球同此凉热
2007中国民生十件大事
这是异常热闹的一年,这是话题纷扰的一年。从“茶水发炎”到“亿元巨奖”,从“最牛钉子户”到“全民打虎”,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一个个新闻大片一个个媒介事件,掀起了一轮轮亢奋的舆论喧哗。
撇去舆论浅层那些话题泡沫,深入观察中国社会的大政经和大变革,深入分析公众真实的生活,你会发现,真正触动公众神经的,还是一个个具体实在的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深植于2007年中国的整体脉络中。岁末年初,我们梳理出这一年影响民生的大事。从这些民生变化,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中国改革的脉搏、发展的心跳。
实可谓: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
(一)1.5亿农村孩子学杂费免除,义务教育“实至名归”
[事件]2007年1月,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国家将免除全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农村1.5亿中小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将普遍减轻。不仅如此,今年政府还启动了免费师范生教育计划,并增加财政拨款140多亿元完善国家助学体系。
[点评]我国义务教育在经历多年“收费教育”后,终于彻底向全国农村孩子敞开“免费之门”。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政府更新教育观念,坚持教育公益性质,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深得民心。
(二)2亿多城镇居民受惠医保,梦想的阳光照进现实
[事件]7月1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在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主要解决城镇非从业人员,特别是中小学生、少年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看病就医问题,共惠及2亿多城镇居民。
[点评]三大制度构成中国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人人享有医疗保障”变得不再遥远。按照规划,国务院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首批79个城市参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到“十一五”末,我国将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全民医保,梦想的阳光正逐渐照进老百姓的现实生活。
(三)逾2000万农民纳入低保,城乡一体化再提速
[事件]7月11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要求将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稳定、持久、有效地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2007年我国将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目前纳入农村低保的人口超过2000万人。
[点评]城乡低保制度的全面建立,意味着长期以来城乡之间存在的又一道“二元结构”鸿沟被抹平,城乡一体化再次提速。除了实现农村低保全覆盖,一些地方还逐步提高了农村低保的标准,并形成了以农村低保制度为核心的农村社会救助体系。
(四)物权法施行,有恒产者有恒心
[事件]10月1日,物权法正式施行。这部在立法过程中多次刷新最高立法机关审议次数的法律,明确界定了公民私有财产权与国有、集体财产权的平等主体地位,意味着更多的人将更充分、更平等地享受财富阳光。
[点评]国外有句谚语:私人的茅草屋,“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物权法的施行对中国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提出了新课题。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将不能随意实施征收、征地等行为,一旦当事人对行政权的行使发生异议,还应当配以司法救济。物权观念的传播与普及,将为政府依法行政奠定扎实基础。
(五)“财产性收入”进入党代会报告,百姓进入理财新时代
[事件]10月中下旬,党的十七大召开,顺应中国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的时代趋势,党的代表大会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点评]让更多的家庭学会理财,拥有财产性收入,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为了增加中等收入者比重,使社会结构趋于“橄榄形”的合理分布,从而有利于社会和谐。2007年快速发展的股市给了人们关于财产性收入最直观的感受。随着股市从大牛市转向震荡调整,中国百姓对于如何提高财产性收入比重,还需要有更理性、更科学的考量。
(六)廉租房“高调”推出,低收入群体有望“住有所居”
[事件]8月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其中廉租房被摆在了显要位置。按照这一意见确定的时间表,2007年底前,所有设区城市要对符合规定住房困难条件、申请廉租房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2008年底前,所有县城要基本做到应保尽保。而到“十一五”末,全国廉租房制度保障范围要扩大到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
[点评]廉租房被如此“高调”推出,既体现了低收入群体对“住有所居”的要求,更体现了党和政府建立包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在内的住房保障制度的决心,同时也是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有效举措。
(七)食品价格上涨过快,政府频出调控之手
[事件]今年,以猪肉价格持续快速上涨为标志,食品价格居高不下,让人们特别是贫困家庭感受到了压力。受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今年前11个月CPI累计上涨4.6%,预计全年物价将出现自1996年以来的年度最高涨幅。为调控肉价,中央财政增加约18亿元,用于补助城镇低保户和大中专困难学生。国家同时加大扶持生猪养殖户,仅实施能繁母猪补贴等,各级财政就增加支出48亿多元。
[点评]一年来,“肉价”引出的民生问题就一直没有走出百姓和政府的视野。补贴困难群体需求,让政府的归政府;动用经济杠杆调控市场,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采取的调控措施收到了一定成效。但应该看到,此轮物价上涨有其复杂性,部分食品价格上涨带有恢复性质,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当前需要防止的是,物价由结构性上涨转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这应成为明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之一。
(八)“劝辞风潮”起波澜,劳动合同法梳理劳资关系
[事件]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劳动合同法。随后在北京、广东等地发生一些企业与工龄较长职工提前解除劳动合同或重新订立劳动合同的事件,最终形成一股“劝辞风潮”。而引发这股风潮的深层原因,正是即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合同法。
[点评]这部法律要求用人单位在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时必须依法支付经济补偿,并引导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长期的劳动合同。有关专家表示,劳动合同法将逐步改变中国不少企业“速招速裁”的用工方式,有利于劳动者更好地安排自己的职业规划,同时促使企业建立融洽的劳动关系和人才保留体系。
(九)太湖蓝藻事件暴发,催生“生态文明”新理念
[事件]5月29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饮用水危机,席卷了江苏无锡,罪魁祸首是太湖蓝藻。随后,滇池、巢湖蓝藻也相继暴发,高增长的中国进入“水污染密集暴发阶段”,凸显经济高速成长之痛。7月12日,国家环保总局宣布,中国将在太湖、巢湖、滇池流域制定更严格的环保标准,对违法排污者采取“高限处罚”措施,并进一步扩大“区域限批”范围。随后,国家有关部门频频动用财税杠杆,调控“两高一资”行业,遏制资源过度开发畸形出口,抑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投资反弹。
[点评]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新概念,将节能减排从行为实践推向了文明建设的高度。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单位产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双双下降,留给国人对青山绿水更多的畅想和期待。
(十)调整休假制度引发全民关注,带薪休假有了法律保障
[事件]12月1日,面向全民公开征求意见后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公布实施,将原有的“五一”7天假期缩短为3天,增设清明、端午、中秋三个假期。同步出台《职工带薪休假规定》,为全面落实职工休假权利提供法律保障,使广大职工可以更加人性化地安排家庭及个人休闲。
[点评]休假制度的调整,可谓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既有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节假日制度,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创造力和民族亲和力、凝聚力,同时又兼顾了交通、食宿等公共资源现实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对原有“黄金周”长假安排的一种合理化改进。
第五部分 希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纵观这一幕幕风云画卷,我们知道:这其中还有许许多多我们无法触及、更无法一一描摹的令人感动的细节。而我们所能做的只是勾画出其中的大脉络,略窥一斑而已。即便如此,却也还有遗珠,如举世瞩目的中共十七大的召开、嫦娥飞天的壮举。关于这些,我们在前几期中已作过比较详尽的报道,在此也就不再赘述了。在这一期杂志截稿时,2008的钟声已经敲响,中国,又打上了她历史中新一道的时间烙印!中国人历来的习俗就是在新年伊始时,表达对新一年的美好愿望,我们也未能免俗,同样对中国在2008的发展充满了信心与希望。这种希望在十七大奠定发展基调、北京奥运即将开幕的厚重背景下,显得犹为实在。毕竟,希望永在明天!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