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蔚蓝色的涌动

yangguangbaodao 2010-12-13 17:07:28 杨 应 总第002期 放大 缩小

在中国绵延万里的海岸线上,连云港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18000公里海岸线的脐部。与上海、青岛南北遥想呼应,她一头连着韩日,一头连着中西部。

连云港古称海州,曾名新海连市、新海市、连云市,原属山东省,1953年划归江苏省,1961年以港口名称更名为连云港市。

早在五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活动,锦屏山南麓的桃花涧,是旧、新石器时代遗址。如今,连云港旧貌换新颜,经济发展明显加快,经济国际化水平已居江苏前列。

连云港港南依云台山,北观连岛,取“连岛”与“云台山”首字为港名,1933年7月正式开港。伟大的先驱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提出在此建设东方大港。经过战火的洗礼,连云港从1949年仅有5.6万吨吞吐量的小港,发展为今日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中西部地区最便捷出海口和长三角地区主要深水海港。
Image

陇海铁路和连霍高速公路横亘中国大陆东西。连云港港是它的东端起点,即将建成纵贯南北的沿海铁路以及横穿东西、纵贯南北的连霍、同三两条高速公路同陇海铁路线,在连云港打了一个硕大的“中国结”。“两横两纵”的铁路与公路主骨架的结点,使连云港作为海陆空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愈加凸显,独特的区位优势为连云港提供了广阔纵深的腹地。陇海铁路线向西又与兰新铁路线相连,延伸出境外便构成了新亚欧大陆桥,连云港向东的辐射面为500海里的日、韩等东南亚国家,向西的辐射面为以陇海、兰新铁路为轴线的广大中西部地区,乃至中亚诸国,连云港港在国际、国内贸易运输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建设一流大港

然而,毋庸讳言的是,连云港市产业规划和历次十年计划,都将建设大港口、发展大工业、建设大城市作为追求目标,并根据港口城市的基本定位多方寻求城市、港口、工业的结合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培育了食品、化工、建材、纺织等支柱产业,区域产业特色显现,但连云港体现港口、海洋、资源优势、带动力和集聚效应强的优势特色产业,即临海、临港产业发展还明显不足,产业的集约化和集聚化程度还不够高,没有形成新的“生长点”,成了遏制连云港整体发展的“瓶颈”。这不仅跟整体规划、资源整合有关,也是城市发展如何定位以及如何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连云港城市源起于海州,随着海岸线的东移和港口的变迁,城市空间向西向东形成一条“海州-新浦-大浦一连云”的演化轨迹。港口与城市的关系,经历了多次变动,在不同时期形成了港口与城市的不同组合。城市曾随着港口的兴旺而繁荣,也曾随着港口的衰落而徘徊停滞不前。

连云港是一个海滨城市,但又不像一个海滨城市。在地理意义上位于海滨,并不意味着城市空间上具有了海滨城市的形象。由于岸线资源的限制,港口优先占据了海滨岸线,旅游和生活岸线被限制在有限的地段,城市生活性用地尤其是公共空间的布局,没有很好的滨海景观资源相结合,与国内青岛、大连等海滨城市相比,海滨形象差之甚远。“无城不通,无埠不港,港为城用,城以港兴”,这是港口城市形成发展的客观规律。改革开放以来,连云港虽然一直在提“以港兴市”,但是由于对“以港兴市”的认识过于片面,二十多年来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差距反而被拉大,经分析主要是港城一体化建设发展意识不强、港城孤立平行发展,功能互补性不强,出现条块分割,难以形成有效合力。

为重新整合城市发展空间,明确城市发展思路,贯彻江苏经济国际化、区域共同发展和城市化发展战略,实施“科技兴市、开放兴市、以港兴市”三大战略,2005年,连云港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审时夺势,顺应发展潮流,呼应全省沿海开发和沿东陇海产业带开发大势,作出了建设国际性的海滨城市、现代化的港口工业城市、山海相拥的知名旅游城市的战略定位,提出了“一体两翼”的组合港建设、一纵一横“T”型产业骨架、一心三级组团递进城市发展构想等目标。

观念一变天地宽,随着战略性规划思路的逐步明晰,产业发展布局迅速拉开,重点建设工程的加快推进,连云港大地上掀起了一股大开发、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热潮。今年8月上旬,记者在连云港港口采访了解到,在距离连云港港池外20多公里的海面上,中交集团南京长江航道工程局、上海航道局和广州航道局的工作人员操作着6艘疏浚船昼夜24小时不停作业,进行15万吨级深水航道疏浚。与此同时,连云港港建设亿吨大港的其他工程庙三突堤集装箱码头、墟沟港区新建4个5万吨级泊位、墟沟港区5万吨级航道、南疏港通道等16个港口建设项目全面展开。30平方公里的港湾,从航道到码头,从场地到集疏运,全面展开新一轮建设高潮。 面对着2008年建成亿吨大港的目标压力,连云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高级工程师宋天德告诉记者:他们已将今年定为港口功能的提升年,投入24亿元全面推进项目建设,从规划项目的报批、合资方的寻求、建设资金的筹措、抛填石料的组织、征地拆迁等诸多环节入手齐步推进。目前,连云港港15万吨级航道已疏浚到平均水深-13.5米,正在加快航糟和边坡疏浚,使航道分层浚深,逐步拓宽。与航道疏浚相配套的北港区围堰也同步推进,一天有700辆车2万多吨的石料抛入大海,总长近9000米的围堤已经完成了75%。北港区通过围堰吹填疏浚航道的淤泥,最终可形成多达400万平方米的陆域。

连云港市委书记王建华告诉记者:连云港市委在第九届六次全会时就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化的港口工业城市,必须依托港口的资源配置功能,提升港口对城市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步形成以港口为中心、以港口城市为载体、以港口相关产业为支撑、以海陆腹地为依托的城市经济发展格局,从而拉开了“一体两翼”的组合港布局。“港口是一种综合性的资源,依托港口的物流中心功能,港口城市可以发展临港产业、加速工业化进程,逐步形成‘城以港兴、港为城用,增强城市经济综合竞争力。连云港港口一头连着国内、一头连着国外,联接着国内外两种资源’的发展新格局,港口既是远洋运输的起点也是终点,在物流体系中也处于核心与枢纽的地位。”因此,“城市东进,拥抱大海”这一新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将使连云港港口实现跨越式的发展。

东方桥头堡

新亚欧大陆桥东起中国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全长10900公里(其中中国境内4131公里),以中国、中亚、欧洲铁路为陆上桥梁,横贯亚洲、欧洲大陆,辐射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有日本、韩国、香港、俄罗斯、德国、美国等十四个国家和地区参与了新亚欧大陆桥的国际运输。

新亚欧大陆桥,比西伯利亚陆桥运距离缩短2700多公里。自1992年12月1日正式开通以来,连云港港承担了整个陆桥90%以上的国际过境箱量,新亚欧大陆桥运输的优势被国际许多客商看好。从1992年到1997年5年间,新亚欧大陆桥运输的呈现递增态势,1997年过境集装箱量达到30016标箱的最高峰。之后,由于受西伯利亚大陆桥运输的竞争,新亚欧大陆桥年运量处在1万标箱左右徘徊,为加快发展新亚欧大陆桥年运输,中国出台了《关于新亚欧大陆桥国际集装箱过境运箱管理试行办法》,先后开通了连云港至我国新疆的阿拉山口,哈萨克斯坦的阿拉木图集装箱过境运输“五定”班列(定时、定点、定线、定车次、定运价),使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4131公里运输时间由原来的15天减少为5.13天。

在国家发改委的牵头下,建立了新亚欧大陆桥协调机制,并建立新亚欧大陆桥国际运输和物流发展协调机制,切实解决了新亚欧大陆桥国际运输中机制协调、信息跟踪、运价降低、过境效率、关税标准等问题。中国、韩国、日本与中亚、欧洲之间每年有150万箱进出口集装箱量。

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的连云港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他们科学调整港口发展战略,加快构筑以集装箱运输为特色的亿吨大港,在上海与青岛之间打造又一集装箱干线港,2008年集装箱年运量达到300万标箱。目前,连云港港已经成为中国华东地区集装箱运输外贸基本港和内贸中转港。连云港港相继开通了连云港港至日本、韩国、东南亚、中东、北美、欧洲、地中海和中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沿海港口航线30多条,月航班达200个,已有法国达飞、以色列以星、中远、中海、中外运、阳明、万海等20多家世界知名班轮公司加盟连云港集装箱运输,开通航线航班。

2005年期间连云港港集装箱运量实现100.5万标箱,迈入江苏港口第一、全国港口前10强和全球港口前100强,连云港港计划用3-5年时间运量达到300万标箱。在新建了庙三顺岸2个第五代集装箱码头基础上,连云港港又加快建设年运能力为200万标箱的庙岭港区三期突堤工程项目,大型集装箱专用码头建设,并浚深15万吨级航道,大力发展集装箱海铁联运,不断开通新航线,增开新班轮,在优化海上运输线的同时,连云港港还设法优化陆地运输线。

一方面,开通了江苏省境内公路集装箱运输“绿色通道”;另一方面,倾力与铁路部门合作,开通多条集装箱运输“五定班列”,把新亚欧大陆桥打造成内陆通向东部沿海-连云港港最经济、最便捷黄金通道,为西部大开发,区域经济振兴提供有力的支撑。连云港港拥有先进的EDI中心、网络控制平台,装卸流程采用无线终端控制技术,实现了码头现场全天候、全过程网络化操作;科学先进的装卸,高效可靠的作业,每小时单桥作业量达到35自然箱,最高可达60自然箱,可以提供每小时高达350标准箱的单船装卸效率。2004年年底新开通的中国连云港至韩国仁川的客货班轮,为中国同韩国经济贸易往来开辟了一条便捷的海上通道。

新经济增长点

陇海线是国家连通东中西部的一条铁路大动脉。连云港作为这条线的东端起点,成为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最便捷的出海口和重要通道,辐射人口接近3亿。

“连云港处在我国万里海疆的脐部,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中国经济的精华在沿海地带,弱在陇海兰新线。连云港处于这两个地带的交会点上。连云港发展得好,就能带动苏北和陇海兰新地带。”市委书记王建华这样分析连云港对苏北地区乃至我国中西部地区应有的龙头带动作用。

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2006年年初到连云港调研时,明确提出:江苏省区域共同发展的“三个优先”,即优先支持苏北的发展,优先支持连云港的发展,并且通过连云港的优先发展,带动整个苏北的发展,使连云港成为“苏北振兴的第一增长极”。应该说前两个优先是再次重申省委省政府对苏北以及连云港加快发展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而后一个优先则是代表省委省政府对连云港在苏北振兴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给予充分肯定。

不均衡增长理论认为,在经济起飞初期由于存在较大的区域差距,此时完全靠市场的作用并不能消除区域差距,必须进行政府干预,而经济发展到成熟期时,产业基础和资源条件给平衡增长创造了条件,市场机制最终消除区域差异,这实质上是一种有时间变量的不平衡发展理论,它将均衡成长与不均衡成长统一于同一过程,并通过扩展效果和滞后效果的互动实现。根据梯度推移理论,其梯度形成原因在于区域间的收入差距,换言之,区域经济发展从区域差距开始,经过不同的发展阶段,最终又将消除梯度差异,按照江苏的发展阶段和区域经济状况,目前正处于区域差异较大,而且随着经济发展正在不断扩大的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政府继续保持对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干预,制定合理的区域政策来实现区域间协调发展,为经济走向成熟期奠定基础。因此,此时提出经济发展的“三个优先”原则,把握的时机十分准确。连云港能否成为苏北振兴的第一增长极并没有也不一定非要设定一个什么样的指标,或者非要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得设定的指标达到苏北第一,成为苏北振兴的第一增长极应该是一个通过完成分阶段目标来体现的发展实践,市委市政府“一班人”非常清醒的认识到这一点。

有学者指出,中国实施的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使得沿海发展资本走向发生转折,沿长江和新亚欧大陆桥的双横轴与沿海纵轴构成的“T”型布局形成当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走势。作为陇海兰新地带进出口最便捷、最经济的主要口岸,在东中西部协调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凸显,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国加入WTO的新时空背景中,作为腹地型港口和外贸运输为主的港口,连云港港特点鲜明,优势显著,连云港港吞吐量中60%的货物来自中西部地区。西部大开发、大发展需要连云港港加快发展,作为以外贸运输为主的港口,外贸吞吐量占港口总量的60%以上,比重居沿海主要港口前列。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运输往来的增加,为连云港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连云港港成为西部大开发和中国加入WTO两大历史性机遇的最佳结合点。

正因为如此,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反映在连云港港上,就是货物吞吐量的快速增长,2005年货物吞吐量实现了6016万吨,自1999年来,7年间连云港港吞吐量增长了4000万吨,打破了65年间徘徊在2000万吨以下的局面,充分表明了中西部地区与连云港港密切相连。

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连云港区位优势。李鹏同志任总理期间,到连云港视察时指出:“连云港这个港与别的港不一样,她不仅是江苏的也是内陆省区的……”连云港与中西部地区发展息息相关。连云港港最突出的特点和优势在于面临经济蓬勃发展的亚太经济区,背依西部千里开发热土,而新亚欧大陆桥通过连云港港这个节点将这二者有机地连在了一起,在亚太经济贸易自由化的格局中,连云港港将逐步实现交通部和江苏省给予它“全国水运主通道、公路主骨架的重要节点和沿海主枢纽港,发挥亚欧大陆之间水陆联运中转港的重要作用。”国家实行沿海、沿线、沿江、沿边全方位开放政策,新亚欧大陆桥区域经济在中国境内为陇海、兰新经济带,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突破口之一。河南出口的小麦、山西出口的煤炭、四川出口的长虹电器、甘肃进口的氧化铝都选择从连云港进出,连云港港接卸的煤炭、氧化铝、化肥、粮食等8大类散杂货成为全国沿海港口中知名品牌货种。连云港港积极参与支持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港口服务正进一步向着全方位、多功能、高效率方向发展,优惠的价格、宽松的环境,竭诚让中西部地区客商在连云港港真正感受到价格上的经济,时间上的快捷、手续上的简便,效果上的满意。

国际物流中心

在全力推进国家“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2006年长三角港口工作座谈会及港口发展研讨会,在风光秀丽的港口城市连云港举行。这是长三角港口群立足东部沿海率先发展、服务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的新起点,也是长三角港口群合作共赢、互补发展,更好地参与国际航运竞争的标志。国家有关部委已经明确连云港港作为能源南下通道的基本输出港。今年四月在天津召开的“首届中国港口城市市长高峰论坛”上,交通部李盛霖部长明确提出到2010年,将连云港港纳入长江三角洲港口群重点加快建设:即“以上海、宁波舟山、苏州港为重点,由南京、连云港等港组成的集装箱运输系统,增加能力超过3000万标准箱;以宁波舟山,连云港为重点,相应发展上海、南通、苏州、镇江和南京等港的进口矿石、原油接卸及中转系统,新增矿石接卸能力9000万吨,原油接卸能力2500万吨。”从港口布局与规划角度,连云港已经融入了长三角沿海港口群,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连云港融入长三角,从2003年就对铁矿砂、煤炭等大宗散货开始海进江中转运输。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加快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和提升,也有利于连云港区位优势的发挥和更好地参与国际航运中心的合作与分工。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中西部地区最经济便捷出海口,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连云港已经成为初具规模、大中小泊位配套、散杂货并举、运输功能齐全、以外贸运输为主的综合性国际贸易枢纽港,可以更好地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布局和功能,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原料供给港和产品输出港。目前,连云港港在货物运输、航线中转、港航合作、码头建设、物流信息等方面已经与长三角港口群开展日益密切的合作。据统计,去年港口与上海之间的货物运输已达900多万吨,占港口吞吐量的15%,经上海中转的集装箱达到10万标箱,占港口集装箱运量的10%,呈逐年递增态势。

在中国沿海港口群中,珠三角港口群主要依托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粤港联手,意义深远;环渤海港口群,以大连、天津、青岛三大港口为核心,气势磅礴,潜力巨大;连云港融入长三角港口群,将会使原有的长江口海岸线向北延伸近1000公里,在我国沿海的中部构成面向韩国、日本和东北亚环太平洋经济带,与釜山、高雄、香港、新加坡等西太平洋主力港口构成近乎等距离的扇形海运网络,在空间上扩大了对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的开放,将更加有利于长三角沿海的生产力布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移,有利于中部沿海整体服务于中部的崛起和西部开发,对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也将具有全局意义。

今年初,交通部出台了中国首个区域交通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陆交通规划纲要》。连云港港与上海港、宁波港、温州港、南京港、镇江港、南通港、苏州港、舟山港9个港口列为长三角主要港口,将优先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干线港,加快建设包括连云港港在内的规模化集装箱码头,使长三角在2010年形成4700万标准箱的吞吐能力,1.05亿吨铁矿石接卸能力,5700万吨的原油接卸能力,扩大5万吨级以上煤炭接卸能力。《长三角洲地区现代化交通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形成以上海为中心、浙江宁波港和江苏苏州港及长江干线南京以下港口(包括海港――连云港)岸线资源,形成外贸大宗散货海进江中转运输系统和江海物资转运系统。

港口从交通部下放地方管理,江苏省和连云港市把连云港港作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优势资源。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省长梁保华今年到连云港港调研时,要求“尽早把连云港建成亿吨大港,成为江苏远洋出海大通道,服务江苏于江苏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连云港港服务长江三角洲,服务江苏“两个率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进一步增强,重新构架以集装箱运输为特色的新型海港,加速港口建设步伐,尽快把连云港港建设成为能够体现江苏作为沿海大省、外贸大省实力与水平的国际性港口,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成为承接长三角地区资本扩张和制造业的转移物流大平台。目前,连云港港与长三角地区的内贸集装箱运输,煤炭、焦炭、矿石海进中转运输日趋火热。

至2020年,连云港港将建成由“一体”、“两翼”多个港区组成的组合大港,拥有大中小泊位近百个,综合通过能力超2亿吨。成为以外贸运输和能源配送为主,以临港工业为重要内容,商贸港与工业港、客运与货运相结合,功能齐全、管理科学、环境优美的综合性国际化港口和区域物流中心。

作为中国重点发展的12个区域性枢纽港之一,当前,连云港港的发展机遇多于挑战,藉以长三角港口群的合作机制和共同营造的发展氛围,以及长三角延伸的港口发展的政策环境,连云港市委市政府信心十足,以构筑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为目标,加快建设集装箱优先发展的亿吨大港,青岛和上海之间重要的干线大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组合大港,推动长三角和陆桥经济带的共荣和发展。

提速亿吨大港

连云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高级工程师宋天德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江苏省省委省政府、连云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连云港的发展,省委书记李源潮、市委书记王建华多次到连云港港口集团指导工作。宋天德表示:港口上下把压力变为动力,将“加快港口发展是硬道理”这条主线始终贯穿于各项工作中,想尽一切办法,采取一切举措,尽早把连云港建成亿吨大港,使连云港真正担当起建设东陇海线产业带的龙头和加快振兴苏北的支柱,成为苏北地区承接国际和长三角地区资本扩张与制造业转移的物流新平台,增强服务于江苏“两个率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连云港港口集团重新定位发展目标,科学调整港口发展规划,以建成集装箱运输为领先的亿吨大港目标总揽发展全局。把优先发展集装箱运输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连云港港建成为在上海与青岛之间又一新崛起的大型集装箱干线港。其次,提速完善港口综合运输功能,加快建设15万吨级深水航道扩建工程、庙岭三期突堤大型集装箱码头工程,大型散货码头工程,北港区围填陆域形成工程,尽快使全港吞吐能力达到1亿吨。再次,千方百计广招客商引资投入,拉伸延长港口产业链,推进临港产业区开发,使“港”、“区”形成互动,着力做好“以工兴港”和“以港兴市”互动文章,全力服务于连云港市地方和苏北区域经济的振兴发展。全港上下全员承压加载提速发展,突破港口建设瓶颈,争分夺秒加快推进;突破项目招引瓶颈,汇集多方力量加快发展;突破吞吐能力瓶颈。

连云港港不仅从调整优化港口的资源要素入手,还积极打造便捷出海口的区位品牌,提升港口的综合竞争力,对老港区港务公司实行合并经营;同中国海运集团合作运营集装箱运输;同中国外运集团、江苏控股公司的合作运营散杂货运输;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债务重组;与新加坡、日本等投资商合资建设港口,开发临港工业,改扩建了7万吨级深水航道和江苏省第一个10万吨级深水散货泊位,使得10万吨级大型船舶乘潮安全出港;另外,新建成了江苏省2个最大的第5代集装箱专业码头;同时,将一大批低等级的泊位通过改造升级,提升为5万吨级,一系列举措给连云港港新一轮发展集聚了力量。据宋天德介绍,经过73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连云港港已经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国际贸易运输枢纽港。截止到2005年底,拥有生产性泊位3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29个,最大泊位10万吨级(水工15万吨级),包括煤炭、集装箱、矿石、粮食、液体、化工品等专用码头,年设计通过能力3877万吨,其中集装箱74万标箱,主航道为7万吨级,双向通航,第五代集装箱船、10万吨级船舶可乘潮进出港。现辟有集装箱航线30余条,包括美西、美加、地中海、中东、欧洲、东南亚6条干线,月航班超过200个,日本、韩国班轮实现日班运作,其中韩国仁川航线为国际客货班轮航线。经营煤炭、木材、钢材、粮食、矿石、集装箱、液体化工品等30个大类160多个货种的货物运输,为全国进口氧化铝、出口铝锭和胶合板第一港,出口焦炭和进口化肥第二港,三大活牲畜接卸港,五大粮食、硫磺接卸港,沿海出口煤炭惟一无索赔港,大陆服务最佳集装箱港,十大最令人满意港口。目前,连云港港突出集装箱优先发展战略,全面提速赶超。2005年吞吐量实现6016万吨,其中集装箱突破100万TEU,跻身全国十大集装箱港和全球百强集装箱港行列,外贸吞吐量实现3884万吨,稳居全国十外贸港之列,外贸比重始终保持在70%左右,居全国沿海港口前列。

面向2010年,连云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宋天德信心百倍,他说:连云港港正加快了实施“亿吨大港工程”的步伐,紧紧围绕“建成集装箱优先发展的亿吨大港、青岛和上海之间最重要的干线大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组合大港”的总体目标,将多元投入资金200亿元,新建设16个港口基础设施项目,新增吞吐能力5000多万吨、新增集装箱运力200万标准箱,为在今后3-5年亿吨大港的实现提供保证。2010年前,重点建设15万吨级深水航道,“庙三突堤”第五代、第六代大型集装箱码头,东港区大型散货码头等工程,使全港设计能力达到8000万吨以上,为2008年吞吐量突破1亿吨和300万TEU提供基础条件。同时,拉伸延长港口产业链,推进临港产业区开发,使“港”、“区”形成互动,并着力做好 “以工兴港”和“以港兴市”的互动文章,以建成亿吨大港为目标总揽发展全局,把优先发展集装箱运输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连云港港建成上海与青岛之间又一新崛起的大型集装箱干线港,全力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