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项体现深圳滨海城市特色的亮点工程、满足深圳市民对高品位滨海休闲生活需求的民心工程,7月28日下午,随着深圳市长许宗衡的一声宣布,备受市民关注的深圳湾滨海休闲带工程正式开工建设。开工仪式后,许宗衡在市民中心主持召开会议听取项目设计和投资情况汇报,要求高起点、严要求建设该项目,争取在2010年竣工使用。
深圳湾滨海休闲带项目是深圳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强化滨海城市特色、完善城市功能的重点项目,也是体现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市民民生净福利的重点项目。其景观工程西起南海酒店,东至红树林海滨生态公园,总长15公里,分为5个区段。根据规划部门的相关设计方案,深圳湾滨海休闲带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打造一条具有时代性、标志性和生态性的绿色滨海长廊,一张体现生态与人文相融合的城市文化新名片。建成后的深圳湾滨海休闲带项目,将成为一个功能完善的公共滨海地带、特征鲜活的城市地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生态体系,将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运动、观光旅游、体验自然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区域,充分释放和展示深圳这个现代滨海城市的无穷魅力。
许宗衡在听取项目设计和投资情况汇报后,要求相关部门按照设计方案进一步优化稳定现有岸线规划、综合布局、主题内容、投资规模。许宗衡指出,深圳湾滨海休闲带项目建设必须高起点、严要求,精细再精细、生态再生态、人性化再人性化,穷尽思路、不留遗憾,打造精品、确保一流。要特别注重增强海岸休闲带的文化内涵;要与周边建筑设施统一规划、加强衔接,避免相互冲突、重复建设;要注意对岸线的生态化处理,对整体绿化景观的艺术化处理,对夜景灯光等细节的精品化处理;休闲带上道路和所有建筑物等配套设施要与生态景观、滨海特色、现代理念协调融合,并最大程度地做到人性化设置、方便市民。总之,要把深圳湾滨海休闲带建设成为老百姓满意、社会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精品工程,为深圳城市发展书写值得骄傲的一笔,各级各部门要特事特办、开足绿色通道、确保资金安排,争取该项目在2010年特区成立30年之际基本竣工投入使用,作为向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和2011年大运会的献礼工程。
工程建设
分5区段打造15公里休闲长廊
深圳湾滨海休闲带将分为5区段进行建设,打造绿色滨海休闲长廊。其中,A段位于滨海大道南侧,B段为后海填海区东侧,C段为西部通道口岸区东南侧,D段为东角头沿岸,E段为海上世界片区。
深圳市工务署负责A、B、C段共长9.06公里,规划面积60.86万平方米的建设工作。A段西起大沙河入海口,东接红树林海滨生态公园,规划岸线长约4公里,将在现有的岸线外往南扩展0~160米,形成几个小半岛形状的区域,规划新增面积约15.98公顷。B段北起大沙河入海口,南至后海区内湖入海口,规划岸线长约1.2公里,自现有岸线外扩0~135米,规划总面积约12公顷。C段北起后海区内湖入海口,南至口岸区南海堤,规划岸线长约3.86公里,外扩约0~290米,景观规划总面积约32.88公顷。
目前,D、E两段的建设已具规模,C段正在进行软基处理施工。昨日开工的是滨海休闲带的B段,标志着深圳湾滨海休闲带工程建设全面铺开。
环保特色
构筑环深圳湾大公园系统
“随着深圳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深圳湾沿岸的较低区域被填起来产生新的土地。当城市向海湾‘生长’时,海湾的生态系统也迅速发生了改变,除了那些非常有价值的生态保护区外,相当规模的红树林生态系统也不复存在。政府和市民认识到,保护和发展健康的生态系统并为市民提供亲水休闲空间的重要性,这也是建设深圳湾滨海休闲带项目的起因和设计宗旨。可以说,深圳湾滨海休闲带不只是公园,它更是一项浩大的深圳湾生态修复工程。”市建筑工务署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按照《深圳湾滨海休闲带景观工程》确定的总体目标,滨海休闲带将成为一条具有时代性、标志性和生态性的绿色滨海长廊,一张体现生态与人文相融合的城市文化新名片。在深圳市政府今年初通过的《深圳东西部海岸线与深圳河沿岸整体城市设计研究》中,深圳湾被划入深圳中部岸线,明确了在这条中部岸线上,深圳湾将成为深圳现代化滨海城市生活的集中展示区,政府将对这里进行集中投入和深度设计。
中国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的规划师说:“生态修复才是这个工程规划设计中的最重要理念。这个工程营造景观的目的不是为了城市形象的需要,更重要的是通过促进区域生态系统的完善,构筑一个形态完整、功能完善的生态体系——环深圳湾大公园系统。”
滨海美景
主题公园让市民享受海天之美
目前,滨海休闲带的D、E段已初具规模,下一步建设的重点为A、B、C三段。在A、B、C三段的规划设计中,从大沙河口至侨城东这条长11公里的海岸线上,规划了10多个不同主题的区域公园,并通过完善的步行、自行车系统将其串联在一起。
市建筑工务署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几年来,农林渔业部门一直在深圳湾进行红树种植,希望能更大规模地恢复红树林生态。滨海休闲带在整个工程建设中,除了恢复红树林外,还将栽植一些植物,完善整个区域的生态体系。例如,在A、B、C段每个工程段内的各区域公园内,将根据不同的主题,种植不同的亚热带植物,这些植物既可以完善区域生态系统,又可以营造出不同的主题特色。”
日出露天剧场和婚庆公园之间,将专门建设一个湿地公园。建成后,潮汐湿地随深圳湾一起潮涨潮落,水中的岩石时隐时现,岩石上还将雕刻一些与海潮有关的诗句。人们在湿地中的小路穿行时,还可以观看小鱼、螃蟹等动物在潮涨潮落时的不同表现,享受海天之美。
目前,人们沿着这条休闲带,只能从南海酒店走到大沙河口,将来整个工程完成后,则可以直接从南海酒店向东步行或骑自行车到达侨城东。
多种途径进入滨海休闲带
规划提出,利用现有的滨海大道等市政道路,增设辅道和掉头车道与深圳湾滨海休闲带接驳,方便市民自驾车进入。同时结合A区段华侨城旅游区轻轨线路的延伸、南山商业文化中心内湖公园的旅游轻轨线路规划,方便旅游人群进入深圳湾滨海休闲带。
规划还建有10多处停车场。并综合考虑了区域内地铁站点的服务范围,设计了8条步行通道直达深圳湾滨海休闲带。
步行道串起各公园景点
15公里长的深圳湾滨海休闲带光在A、B、C三区就规划了中湾阅海广场等10余个公园。这些公园基本上是半岛形状,观海、亲水的效果俱佳。而将它们串起来的,则是完整的步行系统。
据介绍,未来深圳湾滨海休闲带将有15公里长的、连续的步行系统。不仅要建步行道,自行车道也在规划之中。即设计有单独的自行车道,也设计了和步行道合二为一的道路。
滨海休闲带A、B、C段公园简介
中湾阅海广场:位于深圳湾的中部,是远望整个深圳湾景色的最佳位置之一。
海韵公园:以优雅而低调的山体、树林和草坪为主体的休闲空间。
白鹭坡:有面向大海的缓坡,面向东西两个方向的日出平台和日落平台,有宽阔的台阶供游人坐观晨光与暮色,而远高于海平面的平台空间则可使游人在锻炼嬉戏之时饱览湾景。
北湾鹭港:公园的主要入口和休闲区域之一。在沙河东环岛的东侧是公园入口休息广场和鹭港儿童天地,西侧供游人观鸟。
小沙山:保持现有状况,只在山顶增加观景遮阳棚。再建沙河步行桥,自然和缓地连接A区和B区。
追风轮滑公园:是专为青少年提供的自由自在的轮滑天地。
流花山:一个五彩缤纷,演绎季节交替的美丽空间,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鲜花盛开,令人心悦,是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弯月山谷公园:山上是远眺深圳的城市剪影和观赏深圳湾景色的绝佳之处。山顶有一座现代造型的观景塔,既可供游人登高远望,又将成为滨海公园的地标。
日出露天剧场:剧场三面环山,面向深圳湾。
湿地公园:位于日出剧场和婚庆公园之间,有一个小型潮汐湿地,供游人安全地近距离了解潮汐生态。
婚庆公园:将是深圳的年轻人梦寐以求的婚典胜地。主景广场的尽端则是伸入海面的水上婚庆礼堂。
海风运动公园:拥有大片开畅而平坦的活动场地。
专家之言
是公园更是生态修复工程
“我们的目标是,构筑一个深港共同的、形态完整的、功能完善的环深圳湾大公园。但是,深圳湾滨海休闲带不止是公园,它更是一次浩大的深圳湾生态修复工程。”
大面积种植红树林
翻开上世纪80年代初的深圳地图,当时的深圳湾比现在的深圳湾面积大得多,沿海红树林、湿地等生态系统基本上保持了自然风貌。随着深圳城市建设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深圳湾沿岸线的较低区域被填起来以产生新的土地。当城市向海湾生长,海湾的生态系统迅速地发生了改变,除了那些非常有价值的生态保护区外,相当规模的红树林生态系统已不复存在。政府和市民认识到保护和发展健康的生态系统和为市民提供亲水休闲空间的重要性,而这也是建深圳湾滨海休闲带项目的起因和设计宗旨。
“过去30年,我们在深圳湾多次填海造地,创造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客观上让沿岸的生态系统受到了一定影响。我们希望,通过实施深圳湾滨海休闲带工程,能够全面地修复深圳湾沿岸的生态系统,实现可持续发展。”该规划师表示。
据介绍,在实施深圳湾滨海休闲带工程时,沿岸将种上大量的抗风树种、乡土树种。此外,市农林渔业局已经开始在深圳湾北部沿岸种植大批的红树,虽然在海里种红树不在深圳湾滨海休闲带工程范围之内,但是大面积种植红树林将和深圳湾滨海休闲带共同构成良好的深圳湾生态环境系统。为各种野生动物和鸟类提供一个更好的栖息环境。
填海工程减少一半
深圳湾滨海休闲带早在几年前就开始概念规划。2004年,深圳湾15公里海滨休闲带景观工程概念性设计评标,选出了一、二、三名。
此后,市城管局、市规划局为此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2006年,市委常委会决定对深圳湾滨海休闲带规划作出调整,主要是大量减少了填海和人工景观。
“最初的规划方案,填海面积有1平方公里多,修改后的方案,将填海面积压缩了一半。”该规划师说。
据了解,深圳湾滨海休闲带工程实施后,深圳湾的岸线形状将基本固定下来,政府不会考虑再在深圳湾进行大规模填海造地工程。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