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奥会“超越、融合、共享”的理念,在7年的筹备过程中逐渐深入人心,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更多人了解了残疾人,残疾人也更多地融入了社会。
“欢乐大PARTY”
中国首位残奥会盲人记者青风恨不得把耳朵立起来,全场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掌声、音乐声、歌唱声,让他“耳”不暇接。
“我真的太兴奋了!我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热烈的场面,真像一个欢乐大PARTY。真的,大家像关注奥运会一样在关注着残奥会,让我非常感动”,他说。他手里和所有人一样,挥舞着小手电,满场都是闪闪的星光。
中国向世界承诺“两个奥运同样精彩”,这个“精彩”最先从开幕式开始,每个来看开幕式的人都和看奥运会开幕式一样激动。
戴姆里奇从纽约过来。他说他的朋友两周前到北京看了奥运会,结果大力推荐他到中国看一看。
“我的朋友跟我说:‘你一定要到那里去看看,’”戴姆里奇说。“所以我来了,不出所料,一切都那样井井有条。我在电视上观看了奥运会开幕式,现场看残奥会的开幕式一样好!”
“原来残疾人这么了不起”
残奥会不仅是全世界残疾人运动员的盛会,同样也有健全人欢乐的身影。开幕时上,很多健全人欣赏着残疾演员动人的表演,享受着残疾运动员的快乐。
河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学生小董幸运地抽到了开幕式的门票,但这并非是她关注残奥会的唯一原因。因为残奥会的筹备,对残疾人更多的宣传,让小董越来越了解这个群体,发现他们身上很多亮点。
她说,以前对残疾人接触的很少,没什么太多感觉,但现在,她发现残疾人在很多方面都非常了不起,原来的不了解转变为钦佩。“我觉得他们和健全人一样,只是更加辛苦,付出的更多。所以我以后会尽自己努力多帮助他们,他们其实和我们一样,我们对他们要平等看待,”她说。
从爱尔兰来北京的希奇说,在欧洲,人们不会对残疾人大惊小怪,而且无障碍设施非常便捷。在中国,对残疾人的态度转变还需要一段时间,但他已经看到事情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我在‘鸟巢’看到了很多很多无障碍卫生间,这就是一个好的开始,”他说。
“我觉得通过残奥会,大家会发现残疾人其实和他们一样,能比赛,会工作,充满爱,”36岁的希奇说。他原来是一名警察,一场车祸夺走他的双腿,但这并不影响他陪女朋友到北京参加比赛,并成为幸福的准新郎。
“来自陌生人的帮助多了”
中国肢残人协会副主席王延为看残奥会开幕式和比赛再次来到北京。按照他的话说,他来北京有“一百次”了,但这次来却发现一个明显的变化。
“我在外面有不方便的时候,很多陌生人都特别热心,主动帮助我,这在过去非常少见,”这位坐在轮椅上的副主席说。“人们的观念变化了,”他感叹说。
残奥会仿佛是推动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加速器,加速北京无障碍设施建设,更加快人们观念的改变,从以前的歧视、漠视,到现在的关注、理解与包容。人们对残疾人的态度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哈尔滨市人大代表贺先鹏坐在轮椅上,让同事推着他进了“鸟巢”。他觉得,残奥会不但能唤起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同时也是残疾人自我激励的过程,能让残疾人更加自信、自强,更好地融入社会。
新西兰的观众肯尼迪说:“有时候我会忘记我的丈夫是残疾人,他喜欢我把他当作健全人来看待。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