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2008奥运会和残奥会,北京市政府开展了一项规模浩大的工作:针对讲英语游客可能在餐厅菜单上看到的所有菜名,提供规范的译法。中国官方通讯社称,政府急欲消除诸如“没有性生活的鸡”(chicken without sexual life,指童子鸡)、“丈夫和妻子的肺切片”(husband and wife's lung slice,即四川小吃“夫妻肺片”)之类的“稀奇古怪的英文译法”。该通讯社称,那种奇异的幽默感,“它们所唤起的想象,可以说,并不能引起人的食欲”。
中餐馆菜单上吓人的错误,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人觉得好笑。谁会忘记吃过“火烤狮子的头”(burnt lion's head,即红烧狮子头)这道菜?在网上快速搜索一下,可以看到有关“麻辣Huang炸腹部丝绸”(benumbed hot Huang fries belly silk,实为“麻辣韭黄炒肚丝”)和“香味使牛仔的骨头爆炸”(fragrance explodes the cowboy bone)等佳肴的报道。我个人最爱吃的是“铁板烧”,它被直译成iron flooring cremation(正确的译法应该是baked on an iron griddle)。
中国领导层想要消除这些令人尴尬的错误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在他们决心将最好的一面展现给世界的这一年。当局已敦促北京市民要有序排队,不要说脏话。旅游餐厅被建议在奥运期间停止供应狗肉。有关部门甚至出台了一道有关着装建议的指示,其中包括不要穿着睡衣上街。在这样一个干净、整齐的奥运城市,哪能让burnt lion's head继续存在?
说真的,中餐馆菜单确实需要翻译得像样一些。不光是因为老外可能也想在点菜的时候出出主意,而且,一顿饭吃得好不好,很大程度取决于菜点得是否合适。如果一顿饭点了不止一道酸甜口味的菜,或者样样都是汤,那不啻于一场美食灾难。相反,一顿美餐,会让味觉得到各种各样的丰富体验。即使是在高档餐厅,除非你对所点的菜品略知一二,包括颜色、味道和烹饪方法,是否带汤,形状和特征等,否则你无法点出一桌既刺激而又相互协调的菜肴。
即使是拟定一小部分中国菜的译名就已经够吓人的了(仅四川菜据说就有5000多道),而中餐烹饪方法的用语又是一个挑战。中国厨师使用大量的术语来描述他们的烹饪方法,其中许多是没法翻译的。譬如,熘,意思是将材料切块后,在油或水里煮一下,然后浇上另外备好的酱。用英文如何简练地描述这道程序?一种烹饪方法还包含着多种变化,如炒,基本的炒法叫做“烧”,高温快炒叫做“爆”,在干锅里炒叫做“干煸”。我作为一名厨师在四川培训时,必须掌握56种地道的烹饪方法,而这只是我中餐学徒生涯的开始。将如此丰富的烹饪技巧翻译到简短的菜单上不是易事。
此外,许多种食物没有对应的英文。如“dumpling”,这个词笼统地用于概括从“饺子”、“烧卖”到“包子”等多种中国小吃。还有,如何翻译“粉”?它可以指粉末、粗粉、面条或者淀粉做的粉条。在中国厨房记笔记时,我发现我只能用中文草草地记录,因为没有其他方法能够准确地记下我所看到、闻到和尝到的一切。
那么,或许我们应该效仿法国菜的情况,全盘借用中文词语。不管是在吃还是做法国菜时,英语国家的人能够自如地使用像嫩煎(saute)、蛋黄奶油酸辣酱(hollandaise)和蛋黄酱(mayonnaise)等词。就连最基本的烹调用语,如厨师、菜单和焙盘,也是直接取自于法语。我们不能也同样借用中文吗?在某种程度上,我们已经在这么做了。“锅”(wok)、“馄饨”(wonton)、“点心”(dim sum)和“茶”(tea)等词就源自于福建方言。一些外来的中文概念也跨越了语言的界限,如“小吃”(small eats)和“口感”(mouth-feel),均由中文直译而来。
此外还有味道和文化底蕴的问题。四川最有名的豆腐菜是“麻婆豆腐”,它被直译为“满脸麻子的老太婆的豆腐”(pockmarked old woman's beancurd)。意思虽然亲切,但英文名初听之下像在骂人。同样,四川有一家“耙子火锅”(Cripple's Hotpot)连锁店,还有一家“痣胡子龙眼包子”(Hairy Mole Dragon-Eye Nuns)小吃店,都是以最早的经营者命名,他们其中一位是身有残疾,另一位脸上长了至少一颗带毛的痣。此外,如果你想吃烧鸡肉,你是否真的想知道菜单上还有一道“罐闷动物生殖器官”(animal reproductive organs in pot)?有时候语言上模糊一点或许是件好事。
最后,你如何传达出许多中餐菜名中蕴含的智慧与诗意?以“担担面”为例,这是个很美的拟声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小贩挑着篮子、沿街叫卖的情景。将它译成shoulderpole noodles就失去了音律美;译成Dan dan noodles听起来不错,但缺乏深意。就连译法被官方通讯社点名批评的那道“夫妻肺片”,背后也有一个传说,讲的是上世纪30年代成都有一对在街上卖小吃的夫妇,两人的婚姻非常美满,他们做的这道“辛辣味的牛内脏”很得当地人的喜爱。
北京政府努力的结果,是推出一本170页的书——《中文菜单英文译法》(Chinese Menu in English Version)。书中罗列了2000多道菜的建议译名,是一项可观的成就,对苦于英文译名的中餐馆来说更是一大飞跃。参与此项工作的二十多位翻译竭力保留了许多有用的中文词语,如将“饺子”、“汤圆”和“烧卖”分别音译成jiaozi、tangyuan和shaomai。对于一些名声不佳的菜品(如狗肉)则避而不用,但没有人能够指责他们作了“净化处理”,因为他们也收集了包括“蒸猪脑”和“烧鸡胗”等具有挑战性的菜肴。
然而,这份菜单不过是苍白地描绘了全世界最非凡的菜系之一。一些抒情的词语,如用于形容菜肴绿意盎然的“翡翠”,用于形容诸味齐全的“怪味”,在翻译中都被丢失了。“麻婆豆腐”的译名也没有反映出与成都那位可亲的老妇人的关系。正如周黎明在《中国日报》所写的,这种统一译法是“一把‘双刃剑’,因为在将那些滑稽可笑的错误译法剔除的同时,许多菜名的文化内涵也在翻译的过程中消失了。有些翻译过来的菜名就像是一碗白米饭——能够提供所需的营养,但是寡淡无味。”
部分菜名的规范译法
菜名官方译法
麻婆豆腐 Mapo Tofu (stir-fried tofu in hot sauce)
拌双耳 Tossed black and white fungus
丈妻肺片 Beef and Ox Tripe in Chili Sauce
醉鸡 Liquor-soaked chicken
怪味猪手 Braised spicy pig feet
红烧狮子头 Stewed pork ball in brown sauce
鱼香肉丝 Yu-Hsiang shredded pork
蚂蚁上树 Sauteed vermicelli with spicy minced pork
口水鸡 Steamed chicken with chili sauce
翡翠虾仁Sauteed shrimps with broccoli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