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高交会:10年创新与超越

yangguangjingpin 2010-12-13 17:07:28 总第038期 放大 缩小

莲花山下,秋风送爽。一年一度的高交会,又在这里起航。

10年前,面对当时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国做出了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知识经济的抉择。随着全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市场对技术成果的需求急剧增长,迫切需要一个大规模、高层次的高新技术展示、信息交流、成果转让、技术合作的平台。机遇面前,深圳市委、市政府充分酝酿,决定将一年一度的荔枝节改办为高交会。国家“三部一院”的支持和参加,使高交会成为第三个国家级交易会。

十年来,高交会见证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精彩变迁,经历了中外高新技术的激情碰撞,催生出腾讯、朗科等一大批知名高新技术企业;为中外科技界、实业界、教育界、投资与金融界、外经外贸界提供交流和合作的平台……

 十年一个轮回,对于高交会和深圳的高新技术产业来说,这十年的轮回,不仅使高交会成为中国科技产业第一展,也使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深圳产业结构的第一支柱。

本届高交会上,科技奥运展、航天中心奠基、比亚迪混合动力车发布、手机设计大赛颁奖、华大基因转基因猪发布……“中国科技第一展”在它的第10个年头,依然是精彩纷呈、高朋满座,带给深圳、中国和世界一道最新科技成果的金秋盛宴。

 

高交会10年奏响自主创新最强音

□ 来源:深圳新闻网

震撼业界

“科技第一展”魅力无限

“高交会是一个展示和交易最新技术、最新成果的世界性大平台”,参展高交会的美国杜邦公司全球副总裁DouglasW.Muzyka感叹,“通过这个平台,转化出许多多元化的高科技产品。”

一切以成果交易为核心。这成就了三组国内科技展会难以企及的数字:每届高交会的展览面积超10万平方米,参观者超过50万人次,产品与技术交易额超过130亿美元。通过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发展,高交会成为代表中国顶尖科技研发水平的展会载体。

高交会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

首届高交会,只有5个外国政府组团、21家跨国公司参会。随后,高交会国外组团数与跨国公司数两个指标年年都被刷新,如今外国政府团组数量已高达20多个,其中美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已经是连续多届组团参加高交会;每届高交会的“部长论坛”,规模、层次届届创新高,目前已达10多个国家部长之多;全球资本市场青睐高交会,全球十大证券交易所参展高交会的超过5家之多。

短短10年时间,高交会发展成为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国际性科技盛会,吸引了越来越多外国政要、跨国公司巨头参会。通过这个平台,众多海外留学人员怀揣研究成果,来到大鹏湾畔的这片热土圆一个创业梦。这些熟悉国际惯例、具有比较思维的国际性人才的“加盟”,无疑为深圳的国际化城市建设注入了一股新鲜血液。

高交会国际化的成功,源于市场化的成熟运作。

10年前,高交会开展的初衷,是为项目方和投资方做个牵线搭桥的“红娘”。说白了,就是给科研成果找到市场。为了当好“红娘”,高交会的组织者们可谓用心良苦,首届高交会累计征集项目达到15000项,但由于场地原因,能在展馆“露脸”的不到三分之一,其余的9000多项都进了另一个展场——网站。在市场推动下,于是有了网上高交会。

一切围绕市场而展开。2001年上半年,高交会交易中心通过网站等渠道向社会发布信息,寻求第三届高交会开幕式、闭幕式的合作单位。最后,深圳市邮政礼仪文化有限公司从20多家申办企业中脱颖而出,竞标成功。这标志着高交会在市场化运作方面又迈出了新的步伐。每年高交会,组委会都组织召开广告招商发布会,由专门设立的广告部门进一步按照市场化规则开展广告招商工作,中国移动、深圳航空、华强电子等知名企业都踊跃参加,挖掘高交会广告商机。

就这样,高交会市场化蹒跚起步,尝试却越来越大胆:

——举办的各种活动是针对市场需求来设置的。比如国内有不少企业想借助国际资本市场获得快速发展,面对这一市场需求,高交会为国内企业开辟一条进入全球经济圈的快车道——“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咨询洽谈活动”,深受国内企业欢迎。

——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改进服务质量,满足市场化的需要。比如,交易中心摸索出诸如配对洽谈、super-SUPER等一系列周到的个性化服务方式,使参展商在参会期间获得真正的实惠;针对老客户,交易中心提供跟踪服务,满足他们的各项个性化需求;为了吸引更多的专业观众,交易中心开始针对专业观众提供网上登记部分赠票;为了树立高交会品牌,扩大在国内的影响,高交会到全国各地办洽谈分会,把服务送到各个省市,巩固并扩大客户资源。

——按照营销的模式筹备高交会。如今的高交会拥有全球招组展网络,包括国内的4个办事处,以及在英国、德国、美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国设立的代理机构,同时还利用法国专业协会的全球营销网络推介高交会。

“国际化源于市场化,而市场化的成功,源于专业化的吸引力。”参加了全部十届高交会的IDG集团董事长麦戈文表示,通过跟国际专业机构的对接,高交会吸引了大批科研机构、风险投资、高新企业等买卖双方,实现了科研成果的成功交易。作为高交会的常客,麦戈文早就从高交会专业化中尝到了甜头。麦戈文在深圳先后投资了12家公司,包括腾讯、金蝶等,回报丰厚,而这些公司很多都是在高交会上“挖”到的。麦戈文对高交会的专业性推崇备至。

现在,高交会的IT、电子、光电平板三大专业展,行业巨头云集,越来越多的跨国巨头选择在高交会专业展上展示新技术和新产品,每届高交会都举办超过30场的各种专业技术论坛及交流活动;同时在展会网站、票证系统、现场服务等方面不断改进,办展模式向国际专业会展标准靠齐;十年来培养葆有一批高质量的专业观众群,据第三方调查,专业观众数量和人气指数逐年走高,上届高交会专业观众比例已达75.5%,专业客户人气指数达157.7%。

辐射全国

第一生产力神州开花结果

安徽省天长市秦栏镇,一个远离深圳千里之外的小乡镇。1999年,秦栏镇首次参展高交会,就把自己的电子产品“卖”到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经过连续9届参展高交会的培育,秦栏成为海内外知名的“电子镇”——仅电子遥控器的出口就占全国电子遥控器出口总额的70%,创造了“秦栏神话”。安徽省富华电子有限公司就是秦栏镇电子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富华公司是高交会的“老朋友”,多次参加高交会。该公司设立之初,员工仅十多人,年产值不到60万元。发展成为一家拥有员工1000多人、资产1亿多元的大公司,产品远销欧美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等。

这样的故事,举不胜举。

在高交会的推动下,成千上万的科研成果已经走出“象牙塔”,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转化为一项项实实在在的产品,催生了一个个新兴产业群。统计显示,前9届高交会参展项目累计达94390个,参展企业累计达30075家,不少项目成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诠释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涵。

高交会的国际合作平台推动了国内各参展省市与国际的交流合作,许多省市的负责人纷纷提到了连续参加高交会对自己开展国际合作、推动出口业务的影响。在第九届高交会上,湖南省主要以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企业为主体参展,湖南展馆内展出了湖南生物产业方面的最新成就和科研成果,高交会期间,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企业与香港崇裕国际集团和香港古杉集团等企业正式签约。其中崇裕国际以2000万美元收购园区企业玄夏制药,古杉集团投资1.7亿元在园区建设生物柴油新型能源项目,也是园区引进的第一家生物能源项目。第八届高交会上,江西共有86项高新技术成果参与展示洽谈,成功签约20项,签约合同金额16.95亿元。第六届高交会上,广西代表团就签订项目52个,签约金额达22亿元,签约合作的企业包括NEC、可口可乐、STG康美等世界级大企业。

高交会让国内各省、市和高校代表团尝到甜头,成为高交会的忠实朋友。截至今年,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全部组团参展,连续5年实现“全家福”,以“大团圆”形式显示高交会作为“中国科技第一展”的独特魅力。

“高交会不解渴,希望能办到我省来。”众多省市发出这种呼求。在这种背景下,一场不落幕的高交会开始走向全国。

2001年,高交会首次将项目配对洽谈活动在深圳以外地区以高交会分会形式举办,先后在北京、湖北、香港、四川、山东、黑龙江、青岛、哈尔滨等地举办配对洽谈活动。该活动充分利用高交会的各项资源,以举办地为中心,辐射周边地区,带动全国高新技术成果交易和产业化。2002年,高交会组委会分别在香港、成都、青岛、哈尔滨成功举办了4场异地项目配对洽谈活动,引起强烈反响。

在科研成果交易的同时,全新的人才高交会登场。2004年,第六届高交会新增人才高交会板块,秉承“人才推动科技腾飞,智力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打造国际化的人才智力交流平台。首届人才高交会,3天累计进场近9万人众,1050家招聘企业提供了1.2万个职位,交流场面十分活跃。不少省市,如湖北、大连、上海、广州等都由人事厅(局)长亲自带队招聘人才。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司长毕雪融曾指出,人才高交会为国内人才市场的建设打开了一个国际化的窗口,尤其是为毗邻深圳的港澳人才北上开设了一条绿色通道。

搞活经济

成为深圳腾飞重要“引擎”

“没有高交会,也就没有朗科的今天。”谈到高交会,朗科CEO邓国顺心怀感激之情。1999年,邓国顺和同伴成晓华发明了全球第一款闪存盘,并取名朗科“优盘”,从此改写了中国电脑存储领域20年来无原创性发明的尴尬历史。当第一届高交会参展报名工作接近尾声的时候,展位都已排满,他俩怀揣闪存盘要求参展。高交会相关方面慧眼识珠,特事特办,免费给邓国顺安插了一个展位。“当初的展台只有我现在办公桌的2/3宽。”邓国顺笑着说。但正是这个展位,成就了朗科,邓国顺和成晓华两人累计收了四五百张名片。4年后朗科占领了国内闪存盘市场75%以上的份额,并创造了近5亿元的销售奇迹,被IT业界誉为世界“闪存盘之父”。

首届高交会后,邓国顺和成晓华坚决把公司设在深圳。

像朗科这样在高交会获得市场、资金、科研成果的故事比比皆是。在高交会拉动下,深圳经济得到全面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迅猛起飞,成为中国高科技的旗舰城市;会展经济迅速繁荣,跻身全国四大会展城市,拉动餐饮、酒店等第三产业快步发展;深圳已成为中国创业投资最活跃的地区,创业投资机构数量、创业资本额、项目投资数量等三项指标均占全国三成以上。

作为科技展,高交会对科技产业的拉动最为直接。数据显示,最近10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一路狂飙,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实现跨越式增长,2007年达到7598.76亿元,高新技术产业整体规模自2005年以来稳居国内大中城市第一位;自主开发高新技术产品产值份额过半,高新技术产业由引进技术加工制造为主转向自主开发为主。去年,全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4454.39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58.62%。

十年弹指一挥间,深圳高新技术产业“三级跳”,开始迈向国家创新型城市新的目标。

在深圳,有全国媒体津津乐道的“四个90%”: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专利由企业申请。这一组数据,清晰地勾勒出企业在深圳技术创新中占绝对的主体地位。科技部曾指出: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多年攻坚希望形成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在深圳已经率先建立。

高交会的举办,使深圳拥有了最丰富的创新资源,从而成功实现了工业发展从依靠三来一补向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转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依赖外资转变为以自主创新为主导,经济的增长方式也实现了从资源消耗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一批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本土企业得以迅速成长。2007年全年高新技术产品产值7598.76亿元,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比重达58.6%,在深圳的出口总额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43.1%,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深圳的第一支柱产业。从2006年起,发明专利申请跃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去年PCT国际专利申请2480件,占全国的45.9%,连续四年居全国第一。

高新产业的发展,拉动了风险投资活跃的神经。如今,深圳已成为全国创投业最活跃、凝聚力、竞争力最发达的地区,创投机构的数量和管理创业资本额占到全国的1/3。截至2007年9月,深圳本土创投机构达200余家,有投资实力的专业机构100余家,创投管理机构80多家,相关中介机构30多家。深圳创投管理资本总额超过300亿元人民币,累计投资项目超过1000个,其中投资深圳地区占60%以上,催生出一大批知名科技企业。如迈瑞、腾讯、朗科、冠日、达实智能等知名企业都是在高交会上引起投资商的关注,最后获得风险资本的注入。

高新产业只是高交会影响力的冰山一角。

在高交会拉动下,深圳会展业同样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深圳市网银展览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蒋卫东是一个“老会展”,每年帮助展商设计搭建高交会的展台是他公司最大的一宗业务。他对高交会的带动效应深有感触:“没有高交会,就无法形成展览服务产业,深圳的会展经济就无从谈起。”目前,我市有大大小小展览公司近千家,包括展览主办单位、设计搭建等相关的工程服务公司等,而高交会举办前,主办单位和工程服务单位加起来也不过30家。

会展业汇集巨大的商流、人流、信息流,给深圳带来大量商讯、商机。在业界,普遍流传着会展经济效益“1︰9”的说法,即会展经济可对城市经济有强力的拉动作用,其投入与产出的比例高达“1︰9”。已形成品牌效应的高交会,推动形成了会展经济迅猛发展的势头,而高交会无疑也已成为会展业的“龙头”。高交会举办以前,深圳几乎没有国际上知名或者成规模的展览项目,形成不了规模气候。高交会举办后,经过高交会的带动,展会数目逐渐增多,每年达到了70个,而以前每年不过20个展会。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