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5月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四天时间里超过90万人次海内外宾客到会,现场签约金额突破200亿元,出口成交额约100亿元。那么,深圳文化产业的旗舰下一个目的港又是哪里?文化产业将如何更好的引领深圳新经济的发展?一个明媚的下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深圳市人民政府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的郭永航主任。
必然趋势 走文化创新之路
深圳在创造“一夜城”神话和经济奇迹的同时,文化事业日益繁荣。“这一切离不开盛世中国,国家队文化产业的高度重视。”郭永航说,在党的十六大上,中央将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深圳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深圳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深圳确立了“文化立市”战略,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落实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形成了一批优势产业门类,市场主体逐步壮大,经济贡献率不断提高。深圳正以鲜明的文化特色屹立在世界城市之林。
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可以说原始社会文明的轮廓较为模糊;而农耕文明的核心,以自然力为主体;到后来是以资本和技术为主体的工业文明;之后又经历了知识经济时代,到现在的文化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周期越来越短。文化产业已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全球各国政府已不能回避文化经济这一课题。
文化,是历史赋予深圳的一个重大发展机遇。据郭永航介绍,全国有九个省市被设为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市,深圳便是其中之一。八十年代初,深圳被称为文化沙漠,到了九十年代,深圳步入一个比较理性发展的时期,发展到现阶段的深圳,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战略,走文化发展之路。
深圳提出文化立市这个概念最早是在1999年,在做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示范市研究时,提出这个概念;真正上升到决策是2003年,写入到了市委工作报告中;到了2004年3月,召开文化立市工作会议,把文化立市确立为事关深圳全局的发展战略;2005年,第一次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召开文化产业会议,提出把文化产业发展为深圳继高新科技、金融、物流之后的第四大支柱产业。明确要求加快推进“钢琴之城”、“图书馆之城”、“创意设计之都”和“动漫基地”建设,办好“文博会”,构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为实现第四大支柱产业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调整方案 促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为全面实施文化立市战略,不断提高深圳市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努力构建和谐深圳、效益深圳,促进国际化城市建设,深圳市于去年确立“十个一”方案,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一个定位:把文化产业定位为深圳市的第四大支柱产业;一个会议: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文化产业工作会议,部署文化产业发展的各项措施;一个决定:市委、市政府颁布了《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提出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举措和体制保障;一个规划:把文化产业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并制订《文化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一部法律:发挥深圳立法优势,正在制定《深圳经济特区文化产业促进条例》,将对鼓励文化产业领域的自主创新、保护知识产权,营造深圳文化产业发展良好的法规环境起到重要作用;一套政策:包括《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关于建设文化产业基地的实施意见》、《关于扶持动漫游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深圳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4个文件,从不同角度对《决定》中提出的各项举措加以细化和落实;一个专项资金:深圳成为全国第一个设立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市,市政府在“十一五”期间专门从产业资金中拨款3个亿用来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一批基地:建立一批基地和园区,如华侨城集团公司、大芬村被文化部命名为首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一个平台:精心打造一个平台——文博会,初步搭建起了高起点、高规格的文化产业展示、交易、信息平台,坚持“企业办展、政府办会、兴展兴业”的原则,以买定展,用市场手段运作文博会;一个办公室:成立市文化产业发展办公室,作为市政府直属机构,承担协调和服务的责任,将发展文化产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这个办公室是全国第一个独立、专门设立的负责文化产业发展的机构。
努力沟通协调 “三个两头热”
在深圳人心中,文化不是可望不可及的事,而是自己的优势、自己的骄傲、自己城市未来的重要支撑。“文化立市”提升深圳竞争力。郭永航坦言,现阶段深圳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是面临一些瓶颈,从政府到业界,其间有距离,需进一步加强沟通。主要出现三个两头热:
政府热与文化产业界热。中间需要一套非常健全的政策。下一步深圳市要根据国家最新政策,参照兄弟城市北京、上海等出台的政策,修改完善深圳的政策,理性分析,使政策对路;
项目方热与投资方热。两者之间缺少良性互动,政府和社会要对文化产业目前的状态、项目进行评估,制定目录,吸引社会投资;
制造业热与研发设计热。两者嫁接不是很好,比如说设计应当是所有产业的最前端,是核心和灵魂的部分,但深圳现阶段的情况是一次性买断,一次性服务,没有树立起设计的品牌效应,离形成真正的产业还有一定距离。
筹办文博会 搭建交易平台
深圳文化产业正在唱响“春天的故事”。文博会作为中国惟一的国家级、国际性、综合性的文化产业盛会,其任务是拉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深圳人将创新精神始终贯穿其中,从前两届来看,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文博会的办展模式是实现“五个化”,即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规范化、精品化。生命力强的会展是专业性的,而文博会是一个综合性的会展,所以,要处理好综合和专业的关系。与各主办单位密切配合、精心组织,按照“政府支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打造平台”的思路,坚持市场化运作模式,明确专业化办展方向,提高国际化程度和规范水平,把龙头企业引进来,强化展会交易功能,将“文博会”办成文化领域的“广交会”,进一步推动文化与市场对接,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出口,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使之成为资源最丰富、种类最齐全、规模最宏大的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交易平台。
寻找突破口 打造深圳特色
“未来的深圳将是一座高品位文化城市,是一座文化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城市”就目前深圳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环境来看,首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其次,得益于深圳经济的先发优势,促使了深圳文化产业的长足发展。深圳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独特的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深圳年轻、市龄短,平均年龄轻,学历比较高,来自不同的地区、民族,形成目前开放的、多元的、包容的特征。另外,深圳市场体制环境比较发达和健全,资金环境和人才基础比较好。但深圳却缺乏复合型人才,尤其是大师级和管理型的人才。
文化产品是给人民消费满足人民需求的,发展文化产业的任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满足本市老百姓需求;与兄弟城市之间突显自己的优势与特色;促进中国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势必若干年后,促成全球文化趋同化,小的弱势文化被大的强势文化所同化。但是文化又具有多样性,因而,国家当找准文化发展的定位,城市也是一样,深圳也应该发展符合深圳特色的文化产业。
郭永航认为,下一步深圳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应当把握“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依托现有的优势做成特色,寻找文化产业新的突破口。例如,旧有的文化产业大头是传媒及印刷,我们要提升其技术含量,增加附加值,办精品印刷;而对于新的文化产业,应该重点发展数字产业,利用高新科技,重点扶持数字内容,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等。
立足中国市场 以文化产品创汇
中国是东方文明的发源地,现在到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春天,郭永航表示,政府将花更多气力投到文化产业上来。为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增创深圳市文化发展、产业发展新优势。今后,政府将坚持“突出重点、办出特色、发挥优势、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产业集聚战略、品牌劳动战略、项目拉动战略和外向发展战略,着力营造最适宜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环境,推动深圳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文化资源具有低能耗、无污染、高产出、高回报、发展空间大的特征,对文化产业的认识,要吸取其它产业好的经验和方法,但也要分析认识文化产业本身的规律,稳步推进,逐步推开。文化产业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同类创意只认第一,不认第二,所以,具有相对其它行业来说“死伤率”较高的特点。
郭永航最后表示,文化大门打开之后,文化主权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威胁,但是如果不打开,却阻挡不了网络信息的传递,因而,要积极对待而不是消积抵抗。如韩国就成功挤占了日本己占领的中国文化市场的份额,中国应该正确认识文化产业与文化安全的目标,采取积极主动出击的政策。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