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部长为什么出轨?”2月12日铁道部“一把手”刘志军被调查的消息公布后,类似的帖子在网上不计其数。
今年1月上旬,山西晋城女商人丁书苗被查之后,有关部门已找刘志军谈话。多位消息人士向媒体透露,丁书苗案牵连多位铁路系统中高层人士,是刘志军腐败案的关键人士之一,相关案情已报至最高决策层。
然而,丁书苗链条只是急剧膨胀的高铁利益链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对外封闭得有如铁桶一般的铁道部究竟深藏了多少蚁穴?每年数千亿的高铁投资造就了多少灰色利益链,这些利益链的背后又隐藏着多少安全隐患?
丁书苗、罗金宝和刘志军
丁书苗,貌不惊人,却神通广大,以在北京路子“深”著称,真正“发”起来是近几年的事,是在2006年的高铁投资热之后。那时她资源有限,主要是能从山西铁路系统拿到车皮。2003年以后煤价大起,煤炭运输成为瓶颈,丁书苗乘风而起。知情人称,丁绰号“傻娘”,无钱无色,做生意全凭善处关系。她能从铁路上拿到车皮,是因为搞定了山西铁路的大人物罗金宝。
罗金宝,山西人,门中长辈曾在山西出任显官,其堪称刘志军的嫡系,曾任大同铁路分局局长、太原铁路局党委书记。2005年底,其受命筹备首条开工建设的高铁客运专线——石太线,转至2006年2月,又调任铁道部运输指挥中心副主任兼装备部主任(正局级),专管车皮调度等。2006年10月罗担任呼和浩特铁路局局长,2007年5月任北京铁路局党委书记,2008年3月至2010年4月任乌鲁木齐铁路局局长、党委副书记。
罗、丁与刘志军均关系密切。一位接近太原铁路局的消息人士称,早在刘志军2003年出任铁道部部长之前,丁书苗就通过罗金宝与其搭上了关系。“外面都知道她和刘志军关系好,她也爱揽事,爱包办事。”一位消息人士称,“丁与刘志军是复杂的利益关系,比如给刘志军介绍女孩,丁怎么用钱要听刘的,等等。”
丁书苗深通关系的延伸与杠杆之道,进京后,关系网络的广度与深度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早年就认识丁书苗的山西商人介绍,丁书苗做关系很有一套,通常是从领导家人入手,帮助安排保姆照顾妥帖;又深知秘书的重要性,曾专门在北京召开全国秘书界联谊会,参加者都是省部级以上官员的秘书或前秘书。借助这些关系互相打招呼办事,进一步夯实了这张关系网的价值。
2010年春节后,号称“大同第一温州煤商”的李克伟在发生矿难后逃跑,然后自首,很快牵出了大同的数位官员。当时即有传闻,罗金宝为李克伟安排车皮,涉嫌受贿数百万元。在此微妙时刻,刘志军将罗金宝调回北京,任中铁铁龙集装箱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10年10月,罗金宝被免职,今年1月初与丁书苗几乎同时被正式调查。
8亿中介费
中国在2006年前后大规模启动高铁建设,铁路建设资金年年加码。2006年是2088亿元,2007年为2520亿元,2008年为3000多亿元,2009年6000多亿元,2010年已增至7000多亿元。新项目几乎每个月都在上马,从京津、京沪、武广到郑西、沪杭、沪宁,各地纷纷上马的高铁项目引来了众多分食者,有外资,有国资,也有民企;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人从不同渠道打招呼要项目,项目分配成了一道难题,既是丰收田,也是地雷阵。
铁路系统外的建设公司要拿到项目并不容易。两家高铁供货商负责人介绍说,今年1月1日之前,铁道部只有专家评审会打分一种评标方式,“就是内定,有些专家因此不愿趟这个浑水”。即使是国企,也要有人打招呼,有中间人介绍,上下打点,才可能拿到总包权,丁书苗的中介费出处即在此。据称,丁书苗通过安排铁路建设项目获得中介费高达8亿元,而资金走向成谜。其中4亿元刘志军嘱其不要动,因此她并未提走。
高铁项目太大,刘志军虽然作风独断,但在大型铁路项目的总包问题上注重平衡利益,无意吃独食,谁都不得罪。“打招呼是很普遍的事,有明有暗。”前述供货商介绍说。
在一位业内观察家看来,铁道部通过高铁项目控制的每年数千亿资金使刘志军深深卷入了“关系的漩涡”和“利益的漩涡”,成败均在漩涡里。2010年下半年,高铁投资不断升温,刘志军却岌岌可危。从罗金宝、丁书苗到铁路审计,多条线索都开始指向这位高铁强人。
他认为,刘的保守和独裁放大了他的个人风险,如果高铁在一个更为开放的体制下发展,所面临的腐败风险要小一些。高铁大发展是刘志军力推的结果,也是时势使然,而铁路投资涉及的巨大利益,经常超出了刘志军的控制能力。在很多熟悉刘志军和丁书苗的人看来,刘与丁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利用,在错综复杂的政治背景和经济利益交织下,很多事情甚至并不是刘就能拍板决定的。
2010年七八月间,有关部门了解到,某大型国有企业在中标铁路项目后,从账外划给丁书苗约1亿元,但进一步调查遇到了阻力。
偌大一个国企要通过一个私企老板去夺标,显然是极不正常的现象。京沪高铁审计报告最后公布时未披露此事,但相关线索已转至有关调查部门,丁书苗为什么如此能量惊人,能从第一层的大总包中获利,她是谁的代理人?这引起了有关部门的密切关注,并在内部立案继续调查。
高铁工程行贿“潜规则”
一位知情人士称,在铁道部长刘志军落马前针对京沪高铁的审计揭露出高铁建设工程招标存在的利益输送“潜规则”,甚至国有企业要想中标都需要通过中间人。这种招标潜规则在铁路系统内已运行多年,此前没有曝出大案。其实,中介人不止丁书苗一个,一般中介费为合同的3%左右,丁书苗参与介绍的项目总金额达数百亿元之巨。
获知有关部门调查后,刘志军和丁书苗通过各种关系疏通。当时,国家审计署正在对京沪高铁进行例行跟踪审计,被查企业也参与了京沪高铁项目,相关部门因此将线索提供给审计人员,审计署后对该企业展开延展审计,这家企业很快承认钱打给了丁书苗,并表示这是招标潜规则。
这种招标潜规则在铁路系统内已运行多年。“这个潜规则很巧妙,国企是不能直接给回扣的,他们拿到总包后要分包,有些就分包给私营公司,通过私营公司给中间人回扣,有的是个人对个人走账。也有私营分包商自己有关系,能分段或在子项目下拿到订单,再找国企合作。”据了解。
这些利益交换不仅体现在铁路轨道机车工程上,也包括火车站新站建设及旧站改造等方方面面。2010年2月审计署公告的京沪高速铁路建设项目跟踪审计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审计人员发现,“在京沪高铁正线、上海虹桥站、南京南站和大胜关长江大桥等工程的招投标过程中,京沪公司、上海铁路局等建设单位存在标书审核不严、未按规定招标等问题,个别施工单位违反招投标相关规定,将工程分包给无相应资质的单位。”
审计抽查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投标书中的118名专业技术人员时,再次发现,有54人的专业技术职称和职业资格与实际不符。审计结果还称,上海铁路局在上海虹桥站建设中,将应招标的工程咨询和桩基第三方检测项目化整为零,规避招投标;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六局等九家单位未经建设单位批准,违规分包工程合计3.12亿元,部分工程被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
2010年10月,铁道部出台了《铁路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实施细则》,确定高铁的站前工程标段招标额为50亿元左右,12月又出台了标段抽签的细则。但直至刘下台前,也没有形成一整套清晰明确、公开透明的招投标规则,没有摆脱暗潮汹涌的潜规则运作。
据了解,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刘志军事发后,召集很多专家讨论高铁的问题,对于高铁的负债累累和“大干快上”带来的安全隐患,专家们均一筹莫展。
铁道部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中国高铁发展战略不会因刘的落马而发生改变。但在很多熟悉中国高铁上马和建设过程的人看来,在刘志军身后,高铁的发展确实面临重新评估,高铁的建设步伐很可能要重新调整,而铁路负债率过高,也是重大挑战。
根据2010年国家审计署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服务中心出具的关于铁道部2009会计年度的审计报告,2009年末,铁道部负债总额已达到1.3万亿元。在1.3万亿元负债中,长期负债(银行贷款和债券融资)约8548亿元,流动负债为4486亿元(短期负债约882亿元,应付款约3604亿元)。铁路每年仅还本付息就要支出733亿元。
比债务更危险的是安全问题。建设周期太快,尽管铁道部边干边制订一系列高铁施工规范,但质量监控挑战很大,许多从事高铁工程建设的业内人士都公开表示担心。一位铁道部的高级工程师则担心高铁路基是否满足了土地沉降要求,“一般要5年,但铁道部等不及,大量改用高架桥设计。”
一位在武汉铁路系统工作多年的人士告诉记者,刘志军下台后,在任命新的铁道部党组书记的会议上,安全问题被中央提到了首要位置。“这是一个信号,意味着未来的铁道部将更加重视安全问题,而非速度问题。”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