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郡治,天下兴。在全国两会审议通过“十二五”规划纲要后不久,中央政治局于3月28日召开会议,主题讨论加强市、地、州、盟党政正职干部管理工作,传递出了中央干部管理的决心、信心与中央抓干部的积极信号。尤其是在十八大前的换届之年,中央及时研究加强地市领导班子建设,意义更是不一般。
众所周知,地市一级党委和政府机构是中国社会化管理中的关键,处于中国党政管理的“枢纽”位置,其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头连着党和政府的决策,一头连着老百姓的锅碗瓢盆,抓好地市一级党政正职领导干部管理工作是社会管理工作的关键,也是根本。只有抓好了地市党政正职,才能更好地抓住一切工作的根本,让方针政策更好地落实,更好地开展。
近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中,一个越来越明显的情况凸显出来:如果地市一级“一把手”的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发展意思强、具有创新发展思维,那么一个地方的发展就比较快;反之,地市一级“一把手”政治素质不过硬、发展意识淡薄、工作能力不强、缺乏创新发展思维,那么一个地方的发展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同时,如果地市一级党政正职干部不清廉,就会影响许多人,带坏一个班子,还会到下级党委、政府产生不良影响,深圳市原市长许宗衡、茂名市原市委书记罗萌国等就是例子。
而“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向来是中国共产党的用人政策。选拔任用干部既要看才、更要重德。德与才,如同干部素质的两根“支柱”,互为依托,缺一不可。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相比而言,才不够,可以学;德不行,很难补。要做到德才兼备是非常难的事情,现在的官员有德的才疏,有才的德差。现实也是如此,因“德”落马官员时有耳闻。2010年以来,全国法院共判处11名省部级高官,都可谓能力不凡,但都在德上出了问题、栽了跟头。
再反观现状,一些正职官员,在台上读一读秘书或者专家写的稿子,堂而皇之的教育群众,私底下做一些鸡鸣狗盗之事,以至于社会成了官员铺张浪费的天地,权利成了不受约束的腐败源泉,可是凡是被抓出来的官员,大多又是副职为多,难道比其权利更大的更受不到约束的正职官员反而能够安然的置身事外?
在中国,很多名义上的副职官员实际上都有一块自己的小天地,在这个小天地里是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山西省繁峙县检察院副检察长、反贪局局长穆新成被“双规”,据该县知情人士透露,其财产大概有2亿元。杭州市副市长许迈永多年担任西湖区区长、书记,被称“许三多”:钱多、女人多、房子多。这三多都是两位数字,仅钱一项就是二个亿。
一个地位、一个部门、一个地区,如果副职出了问题,正职是肯定有问题的,为什么正职被抓的很少?这其中大抵有两种情况,要么是以副职的问题掩盖了正职的问题,要么是正职的问题牵涉面比较大,上面的人在保护他,所以正职问题才是官员腐败的主因。从一些腐败官员屡屡能够得到提升,我们也可以观察到正职存在的问题相当严重。
所谓“治国就是治吏”,从严治官是国富民强、长治久安的根基。此次,政治局将反腐败的重点放在一把手身上可谓一击即中,枪打出头鸟,控制领头羊,抓好了“一把手”才能让腐败之风气得到有效遏制。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