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地震引发核泄漏之后,有关碘可以减轻核辐射的消息甚嚣尘上。而浙江杭州、宁波等地陆续出现了一波又一波食盐抢购潮,多数超市货架上的食盐被抢购一空。虽几日之后,碘能减轻辐射的谣言被攻破,但时至今日,仍有不少民众退盐的消息见诸报端。那么人们为什么容易相信谣言呢?
谣言初始
食盐恐慌 买盐变抢盐
记者搜集将近百万字的资料发现:中国“抢盐”以浙江绍兴和上海为始发地,宁波紧随其后,紧接着波及全国;在时间以及传播方式上,3月14日开始出现苗头,方式主要是口口相传或者电话通知。
资料显示,抢盐风波的始发地在绍兴,但绍兴人的初衷并不是纯粹因为核辐射去抢盐。
记者了解到,在绍兴本地,现在正是腌芥菜的时节,绍兴人的特色之一就是梅干菜,所以这个时节,绍兴人本来就要买很多盐。然而加上一些核辐射的传言,买的就更多了些,随着口口相传的误差,买盐便变成了“抢盐”。绍兴当地的一媒体人告诉记者,在3月14日上午的时候,他的家人便听到了有人去大量买盐的消息,并且消息里面包含了碘盐能防核辐射这一条。
“14号我就听说有人在多买盐了。”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就读的小张告诉记者,而前一日中午他与同学在餐厅吃饭,同学是上海人,饭间同学接到妈妈的电话,说街坊邻居都去超市买了好多的碘盐,日本的核辐射有可能很快到达上海,要多吃点碘盐才能预防。
由于地理位置比较近的关系,上海在绍兴之后开始出现抢盐苗头,根据记者采访发现,3月14日晚上12时,微博等网络交流平台上,尚无抢盐相关信息。抢盐风潮初期,口口相传与电话通知成为传播的主要形式。
谣言发酵
抢盐消息现网络
记者经检索发现,3月15日有10条关于抢盐的信息,发布者1人来自福建,2人来自宁波,7人来自上海。其中上海博友@林小蓉毛毛,在3月15日13:34发布的“#东京~日本~地震~海啸~爆炸#超市里的盐和紫菜都抢疯了,海啸造成的海水污染……”成为最早描述抢盐的微博。
在3月15日当天,抢盐的地域已经从绍兴、上海扩展至宁波、福建等地。绍兴一网友发帖说,15日晚上去超市,看到很多市民在排队买盐,超市营业员说平时一天也卖不到两箱盐,现在还不到傍晚就卖掉了10箱。
谣言扩散
浙鲁粤食盐告急
从3月16日起,浙江、广东、山东等地居民前往超市、便利店抢购食盐,致使这些地区当天食盐的销售量比平时猛增了十几倍。
据报道,家在广东西村的王先生称,16日傍晚,他接到老家茂名的亲戚打来电话,让他在广州帮忙买些盐,亲戚说当地已经没有盐卖了。
“我听到之后很震惊,晚上7时我来到西村的超市,却已经没有食盐卖了。超市的销售说,下午有很多人来超市里买盐,都是一人买上10多包,很快就卖完了。然后我赶快去附近的小士多,结果都表示没有盐卖。”王先生说。
到16日晚上10时,广东个别地方食盐价格已经飙升到10多元一包,而政府规定的普通食盐零售价为1.3元一包。随后茂名、阳江、湛江、佛山、南海、东莞、清远等地均出现食盐抢购。
从16日晚上8点左右,网络上亦检索到山东抢盐信息。“抢盐”风潮开始由东部沿海地区蔓延向全国。
16日,微博上有抢盐相关信息25033条,其中浙江14247条,占半数以上,浙江相关信息中又以杭州最多,其次是宁波、绍兴。
在微博上弥漫“抢盐”消息时,一名网友与浙江省领导的对话,成当天一段“抢盐”佳话。
16日19时18分,网友“方宇琦”在微博上向浙江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说:“蔡部长,现在全省在哄抢食盐,请省领导关注”。
19时20分,蔡奇回复:“请继伟省长关注。”很快,浙江省副省长郑继伟在微博上说:“已部署。”并告诉网友,“盐会有的,请参阅浙江在线。”21时12分,蔡奇再次发布微博:“据环保部门监测,目前浙江全省没有核辐射影响,食盐保证供应。望浙江同学转告。”
当两位省领导发布权威消息后,网友纷纷通过微博转发。截至22时30分,蔡奇那条“食盐保证供应,请浙江同学相互转告”的微博已有近1000人转发或评论。
谣言乱舞
部分浙系资金涌入市场
到3月17日,抢盐潮从东部沿海开始向内陆和中西部地区蔓延,并席卷了包括北京等国内31个省市。记者远在山西老家的妈妈,在17日下午打电话给记者,埋怨为什么没有提前告知去买盐,导致当天下午超市里面所有的盐都被抢空了,“咱家没抢上,眼看家里就没盐吃了”。记者赶紧安抚,不会没有盐的。
记者翻阅17日当天全国各地报纸发现,“抢盐”、“出现抢盐”等字眼成为各大纸媒头版上的字眼。诸如:广东多地出现抢盐现象、浙江抢盐潮蔓延到西部昆明等地。
17日这一天,可以说是抢盐最为疯狂的一天。从东部沿海到中西部地区,再到港澳台,无不“见盐眼开”。甚至有浙系的资金涌入市场,像抢房一样抢购囤积盐。抢盐行为似乎已经开始浸透到金融系统。
地方的抢盐潮引起中央的重视。3月17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紧急发文称,中国食用盐等日用消费品库存充裕,供应完全有保障,各地要打击扰乱市场行为。中国盐业总公司同时启动应急工作机制,加强生产组织和销区市场管理,确保食盐供给。
随后,包括北京、江苏、浙江、广东、海南、上海等多地紧急部署稳定市场措施,并陆续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保障食盐供应措施及澄清谣言。
谣言破灭
网友编段子 调侃抢盐行为
随着抢盐事态严重,国家发改委等部门于3月17日下午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立即开展市场检查,坚决打击造谣惑众、恶意囤积、哄抬价格、扰乱市场等不法行为”。18日晚,各地的抢盐风波逐渐趋于平静。
也有网友通过编段子等方式来调侃抢盐行为。
有网友在微博上写道:“本饭店特别推出‘齁(hou)死你’超值碘盐防辐射卤肉饭套餐,只需98元,送一瓶碘酒”、“家乐福超市咸鱼摊位边上出现了四位保安,以防止随意舔鱼的行为,保安气愤地说,昨天好好的四条大咸鱼硬是被舔成了淡水鱼”……在众多调侃段子的背后,是网友对“抢盐”这一不理性行为的嘲讽和反对。
据商务部监测,截至3月19日17时,除个别省份的少数城市的小杂货店或小超市,因运输配送等方面的原因存在短时缺货现象外,其他地区都已恢复正常运行。
3月20日,杭州市公安局西湖分局依法对散布谣言的网民陈某作出行政拘留10天并处罚款500元的处罚,一场席卷全国的“食盐恐慌”终于告一段落。
谣言魅影
灾难常伴谣言与真相
1976年,地震之后的唐山一度滋生大批谣言,诸如“大地震的发生是因为触怒了什么神灵”、“地震以后要发大水,唐山市要下陷,或成为汪洋大海”之类,尽管事后都被证明是无稽之谈,但在当时,却曾引发唐山以及周边地区的极度恐慌。
在四川汶川发生7.8级大地震后。余震不断,人们的心理状态也变得极其敏感脆弱,各种各样的谣言也随之纷起,且通过网络、手机短信等极其便捷快速的传播方式,在人群中迅速复制、放大。5月14日晚,网上一则“万州要发生强烈余震”的谣言引发万州区居民恐慌,纷纷跑到街头“避难”,重庆市政府新闻发言人马上发表声明,驳斥“万州地震”谣言,并对危难关头制造谣言的行为发出警告。此外,如“湖北黄石市将发生6.3级地震”、“浙江嘉兴等地将发生5.7级地震”、“北京将发生6级以上地震”等消息也迅速传播、扩散,并在一些人心中造成恐慌。面对这些情况,各地政府都及时辟谣,并提醒大家,凡将地震地点和时间“预报”得极为准确具体的,均属谣言,因为目前国际地震预测水平尚达不到这样的精确程度。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某种程度上,谣言造成的心理恐慌比自然灾害本身更加可怕。如果广泛流传,人们不能认识到事实真相,会极大地影响人们的判断力,导致整个社会做出错误的取向。在某种程度上,谣言的流传将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阻碍并影响抗震救灾工作的正常开展。
在2008年4月,山西太原公安局依法拘留了一名通过互联网造谣太原等地将发生大地震的网民李某。类似这样的某处将发生强烈余震并给社会带来极大恐慌的谣言已发生多起。
俗话说“谣言止于智者”,这其实不是很准确,谣言更容易止于信息全面者。掌握信息多的人往往倾向于不相信谣言,原因在于一个简单规则:如果一件事足够重要,自己就应该知道;对比下来,信息不透明也使得从众心理滋生,下层往往比上层更容易相信谣言,因为他有理由相信自己没有足够权限去接触全面信息。所以,与其说谣言制造了真真假假的信息,不如说谣言传播背后体现了对于真实信息的渴望。谣言如此矛盾而真实,它由公众传播的同时又代表了公众的立场,站在事实对立面的同时占据了公众的内心。
老百姓恐慌下有高度渴求
面对灾难,单独个体往往会感到无能为力,会缺乏安全感,人心思危。即使社会各类组织开始行动救援,但由于各种原因,民众内心的困惑并没有在短时间内消失。灾难谣言正是抓住能够满足民众对于了解不明朗的情况、信息缺乏的高度渴望而产生的。
在这种情况下,面对谣言,很多人有“哪怕我知道它八成是假的,可是,万一它是真的怎么办”这样的“宁信心理”,这是使得突发(灾难)事件后谣言得以传播的一种心理机制。
为何仅仅是一些小道消息,便让大家陷入慌乱?反思谣言的生成机制和快速传播的原因,专家认为,这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浙江省网监总队队长丁仁仁分析认为,互联网和手机等通讯工具的普及,为信息的快速、大范围传播创造了条件。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4.57亿,手机用户数量近8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高达到3.03亿,这为信息的大规模快速传播创造了基本条件。
而百姓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时,缺乏判断能力,以及所表现出的恐慌、从众和“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理,也是造成谣言被快速复制和传播的重要原因。非典时期抢购“板蓝根”;甲流来袭抢购“大蒜”;凝冻期间连蜡烛也成抢手货……这种集体性的人心浮躁由来已久,表现出民众信息甄别能力和危机应对能力的严重缺失。
为什么容易相信谣言?
谣言存在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它能够让民众在传播谣言的过程中宣泄情感。
任何人对信息都是有选择的,多数人更倾向于选择和传播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或者倾向于选择和传播符合自己心理期望的信息,而不管这种信息是真是假。
比如,在汶川地震后,将有代表性的40条谣言统计后,可以发现谣言信息最多的指向为政府和官员,而富人也可以排到第三。这完全符合社会上“不相信公权力”、“仇富”的思潮。
再比如,汶川地震后,“都江堰化工厂爆炸,污染了水源,成都市要断水”的谣言在成都疯传,由于大家相信“官方不靠谱,万事靠自己”,所以就连一些事业单位都加入“抢水”大军,全城人疯狂买下所有可见的饮用液体。
目前,世界各国的短期特别是临震地震预报,都难以达到避免灾难的要求。于是,有些人便对有关传言采取“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这就给地震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了机会。
但是,正因如此,才更有必要制止极个别故意制造谣言,蛊惑人心的人。要把谣言制止在产生杀伤力之前。特别是在破坏性大的地震发生后,人们感受到地震的可怕,更容易接受相关谣言。
谣言之所以有杀伤力,是由于在抗震救灾的关键阶段,谣言的传播很可能造成社会恐慌,阻碍救援工作的开展。据有关部门测算,一个流传广泛的地震谣言所造成的损失,不亚于一次中等强度的地震。
更值得警惕的是,在地震谣言的恐慌过后,人们往往又因为屡次受骗“狼来了”而麻痹大意,给下一步的防震工作带来困难。
散布谣言很容易造成重大社会恐慌和经济损失,这在国外也不乏先例。1978年2月7日,两个侨居美国的、以赌博为业的墨西哥人,给墨西哥总统写信,声称墨西哥瓦哈卡州的皮诺特帕市,将在1978年4月23日发生强烈地震,并引起海啸。到了当年4月10日,墨西哥《新闻报》就在头版称,美国得克萨斯大学预报,墨西哥将发生大地震。
随后,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的地方报纸居然进一步登载消息,称外国在瓦哈卡州近海的200米深海底埋设了6个核装置,将在1978年4月23日这天,由一架飞机在15000英尺高空遥控引爆。地震谣言和核爆炸谣言造成大量居民外逃,也有人打算趁乱抢劫,只是由于瓦哈卡州长及时抵达皮诺特帕市,才稳定了局势。
1978年5月23日,希腊的塞萨洛尼基市远郊发生了5.8级地震。1978年6月20日,该市近郊发生6.4级地震,47人死亡。1978年7月4日,在靠近市中心的地方,发生5.0级地震,1人死亡。当年7月19日,希腊总统康斯坦丁•察佐斯亲自来到这个城市举行大规模宴会,稳定人心,才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