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读《论语》思为官(一)

yangguangwenhua 2011-04-20 21:34:32 文/夏海 编辑/堇钰 总第098期 放大 缩小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在什么样的人可以为官从政的问题上,孔子认为,只有读书人才能为官从政。其中最有名的一句话,也是千百年来被世人所反复引述的,这就是“学而优则仕”。实际上这句话引述不完整,也不是孔子直接说的。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弟子子夏说,从政而有余力,就去学习;学习而有余力,就去从政。尽管如此,只引用“学而优则仕”,还是符合孔子的原意。

在孔子看来,读书人就是和为官从政联系在一起的,为官从政是读书人实现人生抱负的主要载体。“学而优”,不能仅仅理解为书读得多、读得好,而且也是指人品修养好,具体的化身就是君子的形象。“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鄙;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只有文采和质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算是一个君子。在孔子看来,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去为官从政。

“不怨天,不尤人”

当然,读书人,即使达到了君子的要求,也不可能全都去为官从政;即使进入了仕途,也不可能时时事事顺心如意。这时,孔子就告诫我们要“不怨天,不尤人” 。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孔子说,不要担心没有职位,只担心自己没有任职的本领。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要设法拥有使别人了解自己的本领就行了。这一思想在《论语》中有多次表述。在《学而第一》篇中,“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说,不要怕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品德,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的才能、品德。在《卫灵公第十五》篇中,“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孔子说,君子只忧愁自己没有才能,不忧愁别人不了解自己。

“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

孔子强调读书人为官从政,需要有通达的心态和良好的自我修养。孔子认为,读书人为官从政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国家政治清明,缺少这个条件,读书人是不能为官从政的。否则,就是助纣为虐,就是耻辱。

“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古代以谷物作为官员的俸禄,所谓“谷”也就是做官的意思。弟子原宪问什么是耻辱。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可以出来做官领取俸禄;国家政治黑暗,也去做官领取俸禄,这就是耻辱。

那么,读书人应该怎样对待政治黑暗的国家呢?孔子要求退隐、归隐,不要出来做官;即使做官,也不要显露出真本领,应付了事。孔子举了两个人作例子加以说明。“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史鱼和蘧伯玉都是卫国的大夫。孔子说,史鱼这个人真是忠直啊!国家政治清明,他像箭一样直;国家政治黑暗,他也像箭一样直。蘧伯玉真是一个君子啊!国家政治清明,他出来做官;国家政治黑暗,他就将自己的本领隐藏起来。孔子虽然肯定了史鱼的正直,但是他更欣赏的是蘧伯玉,强调只有国家政治清明,才能为官从政。

在《公冶长第五》篇中,“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宁武子也是卫国的大夫。孔子说:宁武子这个人在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就显得很聪明;在政治黑暗的时候,就装作愚蠢。他的聪明,别人可以赶上;他的装作愚蠢,别人无法赶上。这段话说明,读书人在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出来做官容易,而在国家政治黑暗的时候退隐、归隐不容易,毕竟有着俸禄的引诱。

以上几段引文似乎可以概括出孔子关于读书人为官从政的思想,即读书人为官从政,既要书读得好,又要人品好,还要头脑清醒。只有达到这些条件的读书人,才能为官从政。“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孔子说,坚定道的信念,努力学习它,誓死固守它。不进入危险的国家,不留居动乱的国家。天下太平,就出来从政;天下不太平,就退隐。国家政治清明,贫穷和卑贱便是一种耻辱。国家政治黑暗,财富和尊贵便是一种耻辱。

由此可见,在政治清明的国家里,孔子是鼓励读书人为官从政的,否则,没有俸禄,生活贫贱,也是一种耻辱。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