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七成残疾人真的小康了吗?

pinglun 2011-11-02 21:59:58 本刊记者 李璇 总第111期 放大 缩小

 

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2011年10月13日发布《浙江省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报告》,报告称浙江省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达71.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4.5%。在“十一五”期间,浙江省在残疾人事业方面共做了三件实事:“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创建“扶残助残爱心城市”、筹备“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通过各方努力,到2010年,浙江省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达71.9%。城镇残疾人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53元,农村残疾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7632元。通过“残疾人共享小康工程”,共有10万名残疾人实现脱贫。同时,为进一步服务残疾人,浙江省已建成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137处,康复机构71个,30万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

浙江省残疾人小康实现程度达71.9%,这无疑是让人看了惊喜的一个数字,但新闻发布后,读者却叫骂连连、质疑不断,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民众对70%以上的残疾人实现了小康如此质疑呢?

1979年邓小平在会见外宾的时候提出“中国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并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就是一个小康之家。根据官方数据,到2000年中国人均GDP达到800多美元,已基本实现总体小康。后来十六大又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全面小康,全面小康的经济指标到3000美元。

浙江残联说的70%以上的实现小康,不知道指的是总体小康,还是全面小康。如果是总体小康,早在2000年全国已经基本实现了,现在浙江落后11年才实现,非但不能表扬还要问责。如果是总体小康,按现在的1美元=6.3815人民币元汇率算,3000美元也就是19144元人民币,浙江“城镇残疾人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53元,农村残疾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7632元”,又怎么能是全面小康?但单从数字上看,70%以上的残疾人实现小康就容易被质疑。

用残疾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计算来判定70%以上的实现小康,很容易使大多数残疾人“被小康”。毋庸置疑,残疾人家庭未必全部是残疾人,只要有一个人是高收入,就能让残疾人的平均收入比某些正常人还要高。出生在富豪家庭的残疾人,一年平均收入,那就不仅仅是小康的问题了。根据资料介绍:浙江省的人类发展指数为0.817,属于高等水平,同时也是多年来中国大陆各行省之中人均最好的(2009年以前)。也就是说,在这些数字之下,浙江残疾人更容易因为平均收入而“被小康”。

中国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2010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中国城镇居民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而浙江农村残疾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达763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713元;城镇残疾人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53元,低于全国人均水平3056元。

浙江的人均发展指数“属于高等水平”,浙江残疾人平均收入却整体低于全国人均收入,一个连全国平均收入水平都不够的经济强省、大省的残疾人,就这样“被小康”了。在这种情况下,让人质疑也是在情理之中的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