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耻感文化与现代教育

yangguangshenghuo 2011-11-23 23:39:08 总第112期 放大 缩小

“绿领巾”、“脱裤跑”、“红校服”、“三色作业本”、“测智商”等等惩罚教育在内地的教育界此起彼伏,可谓是花样迭出。其实,不管是哪一种惩罚方式都属于心罚教育,通过惩罚学生的自尊心来获得教育结果。而对于这种教育方式,有评论指出,这是一种典型的“耻感文化”,而老师的心罚教育便是在给孩子强加一种“耻辱感”,寄希望耻辱感能够调整学生的行为。

众所周知,中国传统文化讲求“羞耻感”,所谓“礼、义、廉、耻”等道德规范,无不是在强调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道德规范。所谓的耻感在乎的是“人言可畏”,就是听到别人说自己后,就将想做的事停止不做了。中国传统的耻感文化,可以说是古代哲人对于社会和人生的一种高度抽象,它立足于人的个性修养,延展到整个社会的道德评价机制,形成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耻感文化传统。

历史发展到了今天,如何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遗产,为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高等教育发展提供符合国情的持久动力,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在此情况下,作为老师、作为教育者,故意忽视这些孩子的感受而采取不合时宜的畸形教育手段,对那些他们认为不听话或成绩达不到要求的“差生”进行各种羞辱式的惩罚,以为这种污辱人格尊严式的教育手段就可以刺激或促进学生转变为应试教育制度下的“好学生”,这才是教育最大的悖论,也是与真正的耻感文化背道而驰的。

□ 本刊编辑部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