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教育怎么了?

yangguangshenghuo 2011-11-23 23:40:15 编辑组稿/堇钰 总第112期 放大 缩小

 

最近,内地的教育界掀起了一股惩罚教育之风。各地此起彼伏的“绿领巾”、“测智商”、“红校服”、“脱裤跑”、“三色作业本”……是一种怎样的惩罚教育,让我们来看看真相。

陕西西安:

给“差生”佩戴绿领巾

华商报最近踢爆的一则新闻引起了内地教育界的一场大争议,并掀起了各地揭发各种备受诟病的教育方式。该报报道,陕西西安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为部分学生发放绿领巾,要求这些学生进行佩戴。据该校教师解释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所以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以资激励。但家长并不认可这一做法,指责此举会对孩子心理造成极大创伤。

“哥哥姐姐们都是红领巾,我觉得绿领巾不好看,可是不戴的话老师会批评。”一名一年级学生告诉记者,调皮、学习不好的学生就得戴绿领巾,老师要求上学、放学都不能解开,不然就在班上点名批评。记者注意到,不少绿领巾孩子一出校门就赶紧摘下领巾装进书包里。“孩子年龄再小,也有自尊心,嘴上不说什么,也能看得出戴绿领巾不是啥好事情。”家长苏女士认为,此举对孩子心理有极大创伤,学校这种做法有些奇怪。“红领巾是国旗一角,是少先队员的象征,绿领巾怎么能相提并论?”

据了解,上海、北京、武汉一些地方也曾出现过“绿领巾”,作为少先队员预备期的教育形式。但红领巾有其特定含义,两者本来不是同一事物,这些做法已经被叫停。

据媒体报道,共青团中央2004年已开始在全国追查“变色红领巾”。西安市教育学会会长许建国认为,佩戴红领巾是一项严肃神圣的行为,尽管佩戴绿领巾的出发点是激励孩子成长,但红领巾、绿领巾都在校园内出现,不利于孩子对红领巾的认知与尊重。绿领巾虽不是差生的标识,客观上已变相给孩子划分了等次,这容易让孩子幼小的心灵产生自卑感,不利于心理健康。

浙江慈溪:

三个孩子被罚脱裤子跑步

三个小男孩,脱下裤子,在学校操场上跑步,旁边还站着两个女生“监督”。这是10月31日上午8点左右,发生在浙江慈溪市坎墩街道太阳希望小学里的一幕。三个男孩是因为不遵守课堂纪律,受到老师如此“惩罚”。目睹此景的网友拍下照片,发到网上。看到照片后,网友们都震惊了:怎能如此惩罚孩子?

来自浙江在线的消息称,发照片的是慈溪网友“太阳雨cym”。11月1日晚上6点半左右,他在慈溪某论坛晒出了这组“脱裤跑步照”。照片上,三个小男孩穿着校服,看上去只有7、8岁。他们的裤子都褪到膝盖部位,只剩下内裤,在操场的跑道上跑步。“太阳雨cym”说,他上前询问后得知,三个男孩不遵守课堂纪律,受到老师如此“惩罚”。老师还派了两个女同学来“监督”他们。“太荒唐了,难道就没有更好的方式来教育我们的孩子了吗?”这位网友说。

慈溪市坎墩街道太阳希望小学在1998年成立,是一所公办学校,生源大多是附近工厂企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大门东侧就是学校操场,跑道目测长度约200米。太阳希望小学的校长胡孟才说,当事老师姓孙(慈溪方言音,也有可能是“沈”),是一位20多岁的女老师,慈溪崇寿人,持有教师资格证,今年9月份招聘进校做一年级语文代课老师。10月31日当天,当时孙老师发现班上3个男孩上课不认真,“很心急”,于是“象征性”地“羞辱”了他们一下。

网曝后的第二天,大多数学生和家长却都对此事不知情。几个家长都表示:“不可能吧?”王女士的孩子在太阳希望小学念四年级,在她印象中,老师对孩子很关心爱护,不可能出现这种现象。“如果这事发生在我孩子身上,我非得找学校理论一番不可。”她说,“现在孩子还小,但等他们长大了,想起这件事,伤害会有多大!”另一个四年级的女生听说此事后,低头想了一下,喃喃地说:“被这个样子罚,还怎么有脸回教室……”

慈溪市教育局的工作人员表示,此事学校并未上报,他们也是从网上看到。而宁波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的回答是:“代课老师的行为有失人民教师的身份,学校聘请代课老师时务必要调查清楚老师的背景和身份,对学校的教学负责,同时也需要向当地的教育局备案。”

内蒙古包头:

优秀生穿特有“红校服”

10月18日,“要好好学习的Candy悦”在评论西安绿领巾事件时爆料,包头市第二十四中学年级前50名的学生,校服上还写有“包24中优等生”呢。随后,有网友将该校优等生的红色校服照片发到了网上。其中,网友“天佑中华A”在微博上贴出了当地一家媒体记者拍摄的未见报照片,引发广泛关注。照片显示,在一群身穿蓝色校服的学生中间,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穿着红色校服,甚是扎眼。校服背面印有“包24中优秀生,翔锐房地产”字样。

这一消息随即掀起轩然大波。当地一家报社的记者透露,网上所传内容属实,他曾就此事进行过采访。据校方介绍,包头二十四中共有1600多名学生,这批红色校服有100多件,发放于一个月前。其中100件是向初二、初三年级成绩前50名的学生发的,还有一些红色校服作为“进步奖”,奖励给成绩进步特别快的学生。他透露,该校普通学生的校服共分三种颜色,初一学生是白色校服,初二学生是黑色校服,而初三学生是蓝色校服。因此,上体育课时,身穿红色校服的优秀生在人群中非常扎眼,一眼就能认出来。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记者曾就此事对包头二十四中的10余名学生进行采访,其中多数对此表示无所谓。一些家长则认为,此举对孩子的心理影响不好。面对到访媒体,校方解释称,实行此举曾征求家长和学生的意见,他们都同意,而且这么做也是为了给全体学生“树立榜样”。

据当地一位见过此校服的人士介绍,从质地上看,这些红色校服与其他普通校服并没有什么不同。最扎眼的就是背后印的“包24中优秀生,翔锐房地产”字样,因此在人群中能很快进行区分。

针对为何在背面印上“翔锐房地产”字眼,校方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介绍,这批校服是由包头翔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作为捐资助学赞助的。该校一位负责人称,最初看到校服时上面并没有字,“大部分学生的校服没有这个字,肯定不是校方印的,也不是房地产商印的,可能是中间环节加工出的问题”。不管怎样,有网友称,该校为区分好学生和坏学生,违反了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并涉嫌歧视未成年人。$nextpage$

安徽蚌埠:

前10名学生能戴绿领巾

南海网近日也报出安徽版的“绿领巾”:蚌埠市第三实验小学,十几年来,学前班的小朋友们表现好的,都提前戴上“绿领巾”。有家长反映说,学校的作法太不该,难道其他的都是“坏宝宝”吗?

10月26日,有记者来到蚌埠市第三小学进行走访。如学生家长反映一致,在众多小朋友飘扬的红领巾中,有少部分小朋友戴极为惹眼的绿领巾,记者询问得知,这些戴绿领巾的都是学前班的小朋友。“我们班前十名的都戴绿领巾,老师说我是好孩子。”一位学前班的小朋友兴奋地说。来接他的奶奶也显得十分高兴,表示孙子很听话,很聪明,老师很喜欢他。

但也有不少的家长,表示希望学校能取消这种区分好坏宝宝的做法。“不能给小孩子刷上颜色,纯洁的童心需要的是呵护。”一位学生家长称,这么小的孩子,有必要加入竞争机制吗?家长送他们来,就是希望他们无忧无虑地成长,不希望他们过早就有了心理上的压力。据几名家长讲述,“孩子回家就哭闹着要买绿领巾,说没有绿领巾就不是好宝宝,没办法,只有找人做一条绿领巾,在家里戴。”

“都戴了十几年了,这是一种激励的方式,没有什么不妥的。”该校基础教育部的胡主任说,有关绿领巾的具体做法,该校幼教部的高园长最清楚。据高园长介绍,家长所说的学前班,实际上就是幼儿园的大班,的确采取了给“苗苗队员”戴上绿领巾的做法,这是一种激励,学校针对最近家长们的质疑,专门给每位家长发了一封信,做出了解释。“在进入小学之前,每个小朋友都会戴上绿领巾,只是分批戴。”

山东枣庄:

学校按成绩发三色作业本

来自齐鲁晚报的消息称,山东枣庄三十九中根据学生成绩好坏,为学校部分班级的学生分别发放红、黄、绿三种颜色的作业本。

10月31日中午12点,在枣庄三十九中八年级(7)班,正在教室的学生小李介绍说,他们班是在两周前发的三色作业本,班级前30名的学生发绿色和黄色作业本,后30名的学生发黄色和红色作业本。笔记本封面上还分别标有字母,绿色标有A,黄色标有B,红色标有C。

记者随机采访了三个年级的部分班级,八年级已分发了三色作业本,七年级的部分班级只是发了某一学科的三色作业本。记者了解到,以前学校只是发一个黄色的作业本,并没有标注字母。

枣庄三十九中教务处主任张会说,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并体验到完成作业后的成就感和喜悦感,学校决定实施分层次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情况选择难度不同的题目。A类题难度比较大,B类题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知识,C类题是相当于课后练习题性质的巩固基础知识的题目。“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我们承认有差距,但是这样做是为了缩小差距。我们分发作业本只是针对题目难度,并非针对学生本人。”张会解释说。

“这样根据题目难度分层次作业,是为了让老师能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更有侧重点。”枣庄三十九中校长李居涛说。

而该校学生家长徐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孩子正在读八年级,她前些天刚刚得知学校按成绩发不同颜色作业本的事情。“本来我也不知道,可是我们家孩子和邻居家孩子在一起写作业的时候,我就发现我们家孩子的作业本和邻居家孩子的作业本不一样,我细问孩子的时候,孩子就是不说话……学校按照学习成绩给孩子分发不同颜色的作业本,这太伤孩子的自尊心了,孩子现在都到了懂事的年龄,这样会弄得孩子很受伤。”徐女士还说,自从学校发了带颜色的作业本后,自己家的孩子经常躲着做作业,变得有些沉默寡言。

在七年级(12)班采访时,当记者想要看一下红色作业本时,班里的同学说坐在第二排的一名女同学有,但是这名女同学的一句话让记者感受到了孩子所承受的压力:“我没有,我没有,打死我我都不拿出来。”

江苏无锡:

“差生”被要求测智商

最近,一则有关无锡儿童测智商热的新闻也被无数网友所关注,很多网友将无锡的这一现象斥为“侮辱人格”,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一些网友还拿身边的朋友为例,说明当年学习成绩差的人,未来依然发展很好。如同“绿领巾”事件一样,网上的关注在进行一种反思:到底是谁的智商出了问题:学生?家长?还是老师?甚至是教育本身?

扬子晚报报道说,此次在无锡各大论坛掀起一阵关注热潮的测智商的话题,其实是由一则本地新闻引发的。据报道,无锡市儿童医院在今年暑期开学后的两个月时间里,来此测智商的学生明显增多。据统计,目前已经有500名学生来此,只为测测看自己的智商到底多高。而这一数字,则是往年一年的总和。

为何眼下这么多孩子忽然想起来测智商呢?媒体的报道称,记者蹲点发现,不少孩子是由于老师的要求,在家长的带领下过来的。原因是,一些学校老师认为这些孩子的智商太低,导致了学习成绩太差。而据医院的医生介绍说,来医院测智商的孩子,有近7成左右的孩子都在正常智商的边缘,65-70分之间的孩子占了不少。其中,只有小部分来测智商的学生的确有问题,但多数孩子的智商可以说并不低,而且目前测得的智商分数并不代表孩子今后的智商就一直是这个分数。

那么,为何测智商的事情会突然如此集中,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无锡东林书院论坛的网友“PIPI159753”在帖子《测的是智商,侮辱的是人格》中讲到,学校要求学生测智商的事情不是今年才流行起来的,前几年就开始有了,“一些学校为了甩掉差生包袱,于是叫一些后进学生的家长去医院测智商,甚至开虚假证明说自己孩子智商低。”而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这孩子的成绩就不会计入平均分了,这样班级整体的分数就会上去了,就不会影响老师的“功绩”了。这位网友颇为痛心疾首地说,在这个大的教育环境之下,出现这种“测智商”和“绿领巾”的事情算正常,但是这种给学生随意贴加标签的行为,会产生多大的后果?“最起码整个学生时代都是生活在阴影之中的,郁郁寡欢,不敢跟周围的人接触,唯唯喏喏。”而这,显然不是教育的目的。

耻感文化的畸变

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不管是红校服还是三色作业本,都是一种心罚教育,通过惩罚学生的自尊心来获得教育结果。心罚教育不同于身体上的体罚,它更容易留下伤痕,也更难以自我愈合。而对于这种教育方式,更有评论指出,这是一种典型的“耻感文化”,而老师的心罚教育便是在给孩子强加一种“耻辱感”,寄希望耻辱感能够调整学生的行为。

童话作家郑渊洁说过:“合格的教师和父母的标志: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他什么地方行。不合格的教师和父母的标志:发现孩子的缺点,告诉他什么地方不行。”如今,老师的这种心罚教育便是,缺乏爱心下,对学生的一种功利化教育。可以说,在功利化的老师眼里,哪有时间“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莫不如将成绩好坏的学生“分门别类”地“贴上标签”,带好能为自己获得利益的好学生就行了。

在功利的社会大氛围下,老师不可避免地为自己的教学“走捷径”,但是教育恰恰没有捷径,是一个长期流汗水才能有些收获的行当。正如“测智商”带给我们的启示,老师的绩效考核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分数教育的替代品,而要避免伤害学生来获取利益的行为,恐怕只能靠杜绝此类的考核,把教育当成一种爱心事业。

众所周知,中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了,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行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作为老师、作为教育者,故意忽视这些孩子的感受而采取不合时宜的畸形教育手段,显然对这些孩子自尊心的塑造包括健康人格的形成都是不利的。

事实上,用羞耻来校正学生言行不仅不是创新,而是被历史抛弃的刺字枷号、游街示众等耻辱刑在天真孩童身上重演。其次,惩罚教育是涉嫌身份歧视、侵犯未成年人人格尊严、甚至试图抛弃一部分孩子的教育手段,显然与真正的教育目标背道而驰。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