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团购网的“虚拟”黑洞

yangguangshehui 2011-11-23 23:54:04 (编辑组稿/李璇 总第112期 放大 缩小

 

中国网络团购业在1年多时间内从无到有,迅速催生出5000多家网站,规模跃升至世界之首。然而,受“低门槛、高投入、轻内功、难监管”等痼疾影响,团购网站接连关门歇业,如一夜春笋般崛起的团购网站,正以同样的速度被淘汰出局,其遗留的各种“烂尾”问题也成为消费者的心头恨。

行业

团购网乱象已到极限

据团购导航网站团800报告,2011年8月中国新增168家团购网站,总数达到5039家;其中,每月4000万元销售额以上的13家团购网站,8月份总销售额约为12.5亿元。

与之对比的是,据艾瑞咨询数据,2010年全年,团购网站排名前10位的销售额总额不到10亿元,其中前三位是拉手2.6亿元,美团1.4亿元,满座1.2亿元。现在,已经有多家团购网站月销售额过亿,单从数据上来看,据说窝窝团在今年8月拿到了第一,单月超过1.7亿元。

疯狂增长的代价是严重的,管理问题、商家覆盖问题、用户效率问题、成本问题、现金流问题,以及在短短一两年间形成的各种潜规则,已经日益茁壮却因为跑得太快无法顾及的顽疾,正在不断蚀空这个本就不那么坚实的行业。很多人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极限在哪里?

“当一件事的发展已经不符合自然规律的时候,最基本的事情都不可能做到。比如某家成立半年多的公司,发展到了250多个城市,每个城市都有分公司,不出问题才怪了。”某家团购网站的高层告诉记者,“增长的时候是指数级,下跌的时候也一定会是指数级。团购如果要死,会比其他行业快很多,会非常恐怖。”

李大明(化名)就职于一家团购网站,甚至如果追问,你能看到他每天在公司的记录。可是,这个名字也只是出现在他所任职的团购网站中,出现在人事部门档案柜的名单里。没有人知道他其实并不存在,除了这家团购网站在那个城市的负责人,也就是城市经理。李大明这个人,是由城市经理报给总公司的,而他的工资,以及好几个和他一样不存在的人的工资,由这位城市经理代为领取。

“这没什么好奇怪的。应该说,团购行业的混乱是你无法想象的。”一位团购行业内部人士对我说。他举了个例子:在某个城市,他们手下有个BD(业务拓展)经理,曾经到竞争对手的公司里去开晨会,“进去出来如履平地,没发生任何状况”。

他们的竞争对手,在那个城市分公司中有200多名员工,业务发展快,人员增加多,“又整天出出进进的,谁认识谁呢?”甚至其中有些员工,每天只是到公司“点个卯”,然后直接回家睡觉,每月照常拿工资,没有人发现。这只是在团购快速发展中,众多乱象中的一个侧面。

内幕

如今的团购变了味

在今年3月的某活动中,主持人曾经问美团网创始人兼CEO王兴:“你做了校内网、饭否,怎么后来又开始折腾团购了?”王兴当时回答:“互联网中人与人之间的信息高速路已经形成,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有效连接了起来,我开始想现在不该再做关系,而要做能在关系之间跑的内容。”显然他认为,团购一个重要的特质,就是它是个能利用互联网进行快速传播的实体。

某位了解行业模式的中层分析:团购首先要懂得人,懂得消费者心理,懂得如何为双方都带来价值,在区域化运作中这一切有方法论但很难规模化;其次才是互联网,懂得如何找到目标消费者,如何转化流量,如何推广运营;再其次,它的成长因为地域特征,要懂得如何利用资本手段去整合资源(主要是本地商户和已有用户)和扩张;最后,因为它的毛利率低,你赚的是产品中间的一点点差价,可是你地域化运营的成本又比较高,所以要懂得如何掌握平衡。总之,这是一门门槛高、赚钱辛苦的苦生意。

但是这样的一个“苦生意”为什么会让资本趋之若鹜?因为团购还有另外一个令人着魔的优点:这是一个预付费业务。在整个团购的现金流向中,用户在购买团购产品的时候,先将钱付给团购网站。团购网站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之后,再将钱分别支付给商户,比如说,对一个月销售额过亿的团购网站来说,他们在几十天之内,将会一直持有这一亿元,直到将钱给到商户。而到他们把钱给商户的时候,用户新的钱又放进了他们的账户。“这种模式的现金流太好了!”上海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团购网站从业者表示,“网站一直不断运营,账上就一直有钱给你用,谁不愿意呢?”

而团购的另一个诱人之处就在于这个模式在样子上实在太简单了,太适合复制了,也太适于资本的力量发挥作用了,其不错的短期现金流,再加上资本加持后可以势如破竹地全中国高速复制,让其比其他的互联网公司更容易一轮、二轮、三轮地拿到风险投资的钱。在这样的背景下,快速扩张成为了几乎所有团购网站一致的选择。

现状

部分团购网卷款“跑路”

团购真正的盈利模式,实际上应该是产品的差价。商户将产品以某个价格卖给团购网站,再由团购网站卖给消费者,每单赚1块、赚5毛、赚2分,点滴积累。

恐怖的发展速度,掩盖了团购实际上是个微利行业的本质。2010年全年1亿元,就算全部被团购网站自己花掉,到了2011年,用户向团购网站一个月就能付1亿元,用新的单月收入就能将过去一年的欠账还掉。

团购行业内,“拆东墙、补西墙”已经是个公开的秘密。团购的本地化服务端需要大量的投入,尤其是在不断的新店开张中,亏损是难以避免的;与此同时,团购网站动辄几千人的人力成本、大量做广告的营销费用,每天都在消耗巨大的现金。在快速上升通道中,团购网站账户上的现金,就这样在快速积攒与快速消耗中维持着一个微妙的平衡。只要稍有不慎,平衡失衡,欠用户的钱、欠商户的钱,包括风投所投资的钱,就将灰飞烟灭。一些中小型团购网站因入不敷出而难以为继,只好率先关闭,黯然离场,甚至出现一些网站卷款跑路现象。

近日,团购网站欧拉团被曝出收钱后“人间蒸发”的消息。网名为“自由飞翔”的上海网友陈小姐告诉记者,9月20日欧拉网正在举行中石化和中石油的加油卡团购,面值500元的加油卡只卖458元,她和单位同事一起团购了9张加油卡,花费4122元。结果第二天该网站页面就已无法打开。在此次欧拉团事件之前,今年8月份,国内另一团购网站900团也上演了类似一幕:百余网友在缴纳团购费用后,网站却再也无法登录,据估算网友损失达数十万元。

针对团购网站倒闭现象,团购消费专家团800联合创始人胡琛表示,团800最近对北京地区的团购网站做了一轮最新核查,发现有116家团购网站已经打不开,或者已不再销售团购产品。同时,团800也对广州、天津、南京、武汉、成都、杭州、长沙、西安8城市共185个地方团购网站做了抽查,其中超过一个月没有更新的网站达12%,另有4%的网站以改版、内部调整等理由关闭了团购业务。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冯林认为,由于较低的门槛和大量的资本介入,团购市场在初期即进入过度竞争状态;而伴随领先团购企业的市场扩张进入尾声以及融资渠道的冷却,遂出现大量中小团购企业倒闭的情况。

困境

集体赔钱也要赚吆喝

与此同时,团购的疯狂成长中,已经孕育出许许多多诡异的现象。比如“贴钱”,一份商家提供180元的自助餐,团购网站为了让产品更加诱人、数据更加好看,自己贴20元,最后在网站上以160元的价格出售。这时候,这个商家见到有便宜可挣,就自己去购买这份团购产品——购买的价格是160元,团购网站返还给商家的却是180元,商家左手倒右手,一份挣团购网站20元。

更夸张的是,为了追求数据和对商家更大的话语权,团购网站会在一些城市承诺对商家进行包销。比如一份套餐,团购网站在卖之前先将20万份的现金给商家。可是,这家商家很有可能卖了5万份之后人去楼空,拿着现金跑路。对团购网站来说,这根本是不可预估的风险。“有些商户,根本就是跟城市经理串通好的。等商户赚了钱,和城市经理偷偷把钱分了,损失的也就是团购网站而已。”团购网站的混乱,由此可见一斑。

正如前所述,在团购快速成长时,为了各地的灵活机动,城市经理一般都拥有很大的权限,又因为扩张太快管理不到位,无法给他们加以太强的约束。这就导致了在贴钱、包销等冲数据的方式中出现种种问题,包括“吃空饷”的情况也时有发生。“还记得一家网站前段时间为了冲销量,95块钱拿来的加油卡,92块钱卖。”有人开玩笑说,“我们私下讨论,这还不如直接团购人民币呢,给大家发钱,数据更牛。”

同时,团购的激烈竞争导致团购人才的薪水急剧升高,管理成本越来越大。据说上海有一位团购从业者,在跳了两次槽之后,年薪翻了4倍,而很多人一年以内年薪成倍提高成为了常事。美团网副总裁王慧文就曾经感叹,“有个我特别看好的人想挖过来,但一谈价格,比我们的预期高了快一倍,只能放弃”。竞争快速提升了团购从业者的期望值,这也成为了团购网站越来越重的一个负担。

发展

行业危机正在到来

团购网站的洗牌正在发生并将持续下去,这个过程至少要持续一年半左右。目前团购消费集中于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还处于观望状态。另外,在现有的行业格局下,大型综合的团购网站位置已定,“亿元”俱乐部相继涌现,而这也意味着最终的决战还远未开始,大站间的拉锯较量仍然将持续一段时间。

团购导航站团800联合创始人胡琛表示,中国的团购网站数量在一年时间里发展成为全世界之首,这其中确实产生了不少漏洞,恶性竞争也普遍存在,行业内确实需要一段时间来反思和整理。“从格局上来讲,国内网络团购行业正在向哑铃形发展,要么是大者恒大,要么是小型网站在细分市场生存,部分中型团购网站可能不够灵活,打不过本地的团购网站。在这种情况下,或将有一大批被淘汰。”胡琛称。

也有学者认为,团购企业的倒闭一方面有助于缓解行业过度竞争的状态,帮助团购企业摆脱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向增强用户体验;另一方面,在团购企业大量倒闭的同时可能涉及的善后问题,将影响部分消费者对团购的信心。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不容忽视。

胡琛也表示,团购行业竞争激烈,部分公司经营不善而转型或者关闭,在任何一个行业都会存在。最重要的是,这些企业需要对与其发生过交易行为的消费者负责,在自身业务转型的同时,做好对消费者服务的善后处理。但令人遗憾的是,一部分团购网站关闭后,对之前与其发生过交易行为的消费者采取了“不通知、不退款、不回应”的三不管态度,给消费者带来财务损失的情况时有发生,使整个团购行业也染上污点。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