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揭秘医患江湖的“隐形职业”

yangguangjujiao 2011-12-01 16:55:08 编辑组稿/李璇 总第113期 放大 缩小

 

而今医患关系的复杂,催生了医院周边的多种不为人知的隐形行业,比如“医闹”、“医托”,甚至医院自己也养了一个叫“职业打手”的群体,手持棍棒,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打完就跑。互相不信任的医疗纠纷,没有公正的救济途径,沦为以暴制暴……

“职业医闹”月入千元

目前,在医院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每天穿梭于各大医院之间,努力寻找着“商机”……他们往往和出现医疗纠纷的患者家属互相利用,或是在医院门前聚众静坐,或是拉起条幅给医院施压,甚至将死者或伤者抬到门诊大厅,通过这些方式,向医院索取高额赔偿,他们再从中分红,扰乱正常的就医秩序。这个特殊的人群已呈现职业化发展趋势,对医院的正常秩序造成巨大危害——这就是“职业医闹”群体。

2010年9月13日,哈尔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处,一存放着尸体的冰柜立于病房入口处,整层楼摆满了花圈。七八个身强力壮、身着孝服的“家属”们三两个一组“各司其职”,有的负责堵住病房入口处,拦住患者正常出入;有的霸占着医生办公室,坐在办公桌上破口大骂;还有的躺在抢救室的病床上哼着小曲,对出入护士出言不逊。当围观者越来越多时,他们开始做出一些让人同情的举动,时而号啕大哭,时而捶胸顿足。

这起事件源于一名年逾70岁的老人突发急病,入院时已经呼吸衰竭,医生下发病危通知书,经全力抢救后老人仍不治身亡。据该院医政科负责人介绍,这些人已经闹一周了。刚开始“家属”不肯将尸体抬出病房,甚至在病房内为老人祭奠,烧起了冥纸,搞得其他患者不得不纷纷出院。而且这些人还多次将主管医生、护士、医政科工作人员打伤,医护人员每天上班像闯关一样。他们一口咬定:院方必须赔偿50万元,否则就一直闹下去,让医院天天无宁日。院方则表示,如果鉴定为医疗事故,可以通过有关部门认定,作出相应赔偿,希望通过法律程序解决此事。然而,家属却采取了更为极端的手法,在下班时围堵、殴打医政科负责人和医治死者的主管医生。医院不得不报警后,这些人才悻悻而去,并表示明天还会再来。

为了解“医闹”真相,记者走访了各大医院。在病房、卫生间、门诊大厅、墙壁上都会找到这样的字样:“承接医疗纠纷、开医院发票等各项业务。”记者拨通了其中的几个,对方均表示,只要能提供患者病例和索赔要求,就能帮助其解决问题。

记者拨通了其中的一个电话号码,向其表示有医疗纠纷向他求助。电话另一端传来的是一个中年男性的声音:“只要你提供出详细的病历和事情的原因,我们基本都能解决。”至于收费标准,对方则表示必须面谈。记者来到中年男子指定的地点,见到了来谈事的男“业务员”。该“业务员”年龄20多岁,外表邋遢。别看年龄不大,谈起如何用非常手段解决“医疗纠纷”却头头是道。该男子讲,他曾参与7次“医疗纠纷”的活动,每次都很成功。据他介绍,每个“职业医闹”团体都有很多“业务员”,他们多是无业人员,每天穿梭在各医院寻找“商机”。医院的手术室、儿科、妇产科等等科室,甚至太平间,都是他们揽生意的好地方。他们和出现医疗纠纷的患者家属互相利用,一种是在医院门前聚众静坐,或是拉起条幅给医院施压,甚至将死者或伤者抬到门诊大厅;还有一种是“文武全用”即除静坐示威外还要对医生或医政科以及相关负责人进行人身攻击。

该男子还表示,在索赔时,“医闹”团体一般通过两种方式收费:一种是从医院赔付的总赔偿额中,按一定比例进行抽成;另一种是由患者家属说出一个赔偿底数,他们负责跟医院谈更高的价格,获得赔偿后,超出底数的部分全部归他们所有。该男子回忆说,加入“医闹”团体纯属偶然,有一次,没有正式工作的他被朋友叫去帮助处理一个医疗纠纷赔偿,一天下来,他竟然获得了500元劳务费。他百思不得其解,在医院胡闹一下,怎么就可以赚到这么多钱?于是,他正式加入了“医闹”行业,开始受雇于有医疗纠纷的患者家属。他介绍,目前,他每月平均可以得到2000元左右的“劳务费”。

据了解,如按一起“价值”为20万元的医疗纠纷为例,如果赔偿“顺利”,“医闹”通常可以收取两成的“好处费”即4万元。这4万元“好处费”再由“医闹”的组织者抽取大头后向其他人派发。

“医托”家族庞大行规森严

“医托”的行骗有三部曲:第一,与人套近乎。为取得病人的信任,“医托”一般以患者或患者家属的身份,与病人套近乎。也可能假扮医院工作人员,谎称医院某某科今天停业,或今天没有专家坐诊等信息,蒙骗对方。第二,诉说假经历。取得病人的信任后,“医托”接着以“亲身经历”谎称大医院不但贵而且治不好,某某医院某某教授是治这种病的专家,便宜且有疗效,将病人骗至目的地。也可能告知患者,其就诊的医院出现重大疫情,或死了人,千万别进去,一律到××门诊去看等各种情况。最后,用高价药骗钱。在诊室,与“医托”联手的“医师”开出一些十分普通便宜的中草药,以高价卖给病人。

据报道,广东佛山妇幼保健院、佛山中医院门口的医托问题由来已久,多次被媒体曝光,多次被部门整治,但总是“春风吹又生”。2011年9月26日,在佛山某论坛上,有网友发帖《佛山妇幼保健院门前医托为患》,公布了一组佛山妇幼保健院医托在行骗的照片,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

“我们每月都接到大约10例患者因为听信医托上当的投诉,有时一天接到三、四例。”佛山妇幼保健院的工作人员说,这几年,医院与医托进行过多次的“武斗”和“智斗”,“但我们不是执法部门,真拿他们没办法。”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公布了近期医托出没该院的视频监控录像。记者在视频中看到,由于常年在该医院盘踞,医托们应对医院的管理也有了“自己的一套”。例如,医托行骗时,会安排一名人员用雨伞或身体去遮挡医院“小心医托”的告示牌;每次行骗时,医托们总站在医院门外一根水泥柱后面,使电子眼根本无法拍摄到对方的面目等等。“看到医托骗人,我们去拦阻,还被患者误解我们才是骗子。”妇幼保健院的保安人员也很无奈,为了保护患者不受骗,他们偶尔会与医托发生肢体冲突。

而一位多年与医托打交道的知情人士向记者揭秘说,所谓的医托,有专门雇佣医托的医疗机构俗称“老板”。每年到年底,这帮医托就基本不干了,等过年后再寻找“老板”,继续“开张”。据该知情人士介绍,妇幼保健院的医托最多时有20多人,分为两组,每组约12人,轮流值班,他们大都是外地人,但很多人是一个大家族的,有一定的血缘关系。在医托中,内部行规很严,更像培训机构,有被称为“祖师爷”的,那就是领导角色,其次还有“老师”和“学员”。“在这行初入行的,都得培训一年才能上路。”在该人士看来,利益的诱惑是无业人员当医托的原因。据其了解,在妇幼保健院的医托,每月收入4000元左右,高的甚至6000元。“我每次看到医托们得手,都不愿带患者去那家医院,不忍心看到他们就这样被骗。”一位在妇幼保健院搭客的摩的司机说。

据统计,近年“医闹”屡禁不止。2006年全国“医闹”事件共发生10248件,到了2009年上升为16448件,2010年则升至17243件。在一项调查中,96%的受访医生表示其所在医院发生过“医闹”,认为医院正常工作受到严重干扰,正常医疗活动也受到影响,有90%的受访医生呼吁尽快立法保护“行医权”。

医院怕纠纷秘养“打手”

2011年8月23日上午,在江西南昌市第一医院门口发生一起恶性持械斗殴事件。据知情人士称,此事件起因是一名农村患者在南昌市第一医院进行手术时,不幸死在了手术台上。

23日上午10点左右,患者家属30多人乘坐4辆面包车来到医院,寻找院领导要求解决问题。他们进入医院后,便遭到了50多名手持铁榻木棍人员的殴打。从医院冲出来的这群打手,统一在手腕上佩戴了红色的布条,其中有的还佩戴了防暴头盔和穿着警用背心,手持的武器有铁棍和木棍。最终事故导致院方2人、患者家属13人不同程度受伤,家属方面3辆面包车受损。后经民警处置,恢复了秩序。而据知情人士透露,医院里的这群打手是一支由医院职工和保安组成的“护院队”。

在这起暴力事件中,能看到穿戴防暴头盔、警用背心等“专业”装束的打手。这显然不是什么巧合,起码说明南昌市的这家大型三级甲等医院都组织了非常“专业”的团队,来“帮忙”对付所谓“医闹”者。以8月23日发生的这起事故为例,打手们很有组织、训练有素,他们先向家属喷射白色烟雾状物体,然后从医院冲出来,趁机对家属进行殴打。尽管他们着装不统一,但是一律都在手腕上佩戴了红色布条作为标志。

打手们对患者家属穷追猛打还砸车,行为远远超越了维持秩序。这起暴力事件都是因为医疗纠纷引起的。在没有看到明确的医疗事故责任鉴定书之前,孰是孰非,无法判断。但是,仅仅就8月23日的这起暴力事件来说,打手们的行为与“黑社会”并无二致。

一位知情人士说:医院怕“医闹”,患者家属这么闹,一来可能会影响医院的正常秩序,二来医院也怕坏名声,三来还可能威胁到医生的安全,所以医院对“医闹”避之不及。在有的地方,还出台了相关的法规,禁止“医闹”。许多医院都在想办法对付“医闹”。比如,有医疗系统想和公安机关联姻,去年在沈阳,27名公安机关、派出所的领导当上了各大医院的副院长。这一违反《警察法》的异想天开的建议,最后关头被叫停。的确,怎么能让拿纳税人工资的警察去给医院当“保镖”呢,所以一些医院干脆自己从外面请真正的保镖。

许多医务工作者都对“医闹”深恶痛绝。大体说他们的苦衷来自两个方面:其一,人体生理和医疗学科都是非常复杂的,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但是患者方往往对治疗抱有很高的期望值。所以假如出现和他们期望不符合的情况,就会认为发生了医疗事故;其二,有的“医闹”会搅乱他们的工作与生活,甚至威胁到生命安全。而对于院方来说,很多时候他们会表示,患者方在“漫天要价”。

面对患者,对抗性思维无疑会把事情越弄越糟糕。“既然你请职业‘医闹’来闹场,那我就请打手把你们赶出去”,这无疑是一种对抗性思维。在这样的思维下,院方设定好,患者家属就是想“狮子大开口”要钱,就是想闹事,可能觉得坐下来好好谈没用,也可能觉得坐下来好好谈会浪费时间。可怕的是,这种思维在整个医疗行业中都存在。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