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以为登上了诺亚方舟,却发现身处泰坦尼克的三等舱;有人寻觅幸福,却迷失在歧视与冷漠中。为投资,还是为移民?在国内楼市限购背景下,一些财力雄厚的中国买家将目光转向了海外购房。
国际商业不动产协会董事许惠钦表示,美国亚凯迪亚、圣玛利诺、罗兰冈、核桃市等地售出的大豪宅,买家都是华人,其中多半是中国大陆新移民,且多数是现金一次付清。房地产经纪黄台荣表示,目前上海、北京的房地产贵得惊人,像上海“新天地”之类的高级大厦,售价高达六七百万美元,同样资金在美国南加州可以买两栋豪宅。
国际地产顾问行之高力国际披露,2011年上半年中国客户通过该行完成的海外住宅项目投资总额达到1.3亿元,逼近2010年全年成交额。2010年该行向亚洲买家出售了790套海外物业,中国买家约占4%至5%的份额,而2011年上半年中国买家份额激增至10%左右。该行分析,由于国内房地产调控日渐严厉,促使部分买家转向海外购房。
“以最热门的加拿大温哥华为例,2011年一季度内地投资者购房比例高达29%。”高力北亚区董事总经理柳维伦表示,内地客户已经取代香港、台湾成为当地最大的移民族群,热门城市还有英国伦敦、澳大利亚墨尔本等。
据透露,目前内地客户多为民营企业家,主要来自长三角的沪杭温地区以及环渤海区域的京津沈地区,偏爱总价在200万加币(按照现时汇率,约合1218万元人民币)左右的豪宅项目,半数以上选择一次性付款,“中国买家不讲价,我们对此也很吃惊。”柳维伦承认,加拿大房价处于高点,2%至4%的租金回报率也偏低,“但买家关心的是移民、贷款等因素”。
海外买房如买菜
中国富豪到底有多富?若干年前有人形容他们“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买房就像买白菜。”不过现在这句话已经过时了,富豪们开始漂洋过海,到美国、加拿大、澳洲、欧洲一掷千金去“抄底”,掀起海外置业旋风。
如今不仅海外房产项目进入中国揽客的消息时而见诸报端,中国富豪狂扫海外房市的架势让很多海外的本地人叹为观止。中国投资者的投资热情“震惊”了美国市场,在强大的购买力面前,美国项目抛出多种优惠措施吸引中国投资者在美国置业,“买房获赠奔驰C300轿车”、“永久产权、负责租赁”、“买房子送私家车位”等措施专门指向中国购房者,吸引了中国购房者的眼球,也极大地降低了购房者的投资成本和投资风险。
根据搜房网2011年3月份作出的海外置业问卷调查显示,美国成为中国购房者最关注的置业国家,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紧随其后。搜房总裁莫天全告诉记者,美国房价已基本触底,此时正是赴美投资置业的好时机。他认为,对于中国富人来说,百万美元只是一笔可以随时动用的闲钱而已,币值问题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实际上,对于大部分中国富商来说,他们买房考虑实用性多过投资性,这群购房者中很多人打算给将来出国留学的子女提前购置居所,而其中一些人的子女可能还在幼儿园。
莫天全透露,除美国外,其他经济陷入低迷的国家政府也开始对中国人的资金充满期待。从炒房团信息发出至今,这段时间内包括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澳大利亚等地官方机构也对此跃跃欲试,表示愿意接待中国购房者赴当地购房,其中包括了多个国家的驻华领事馆的咨询电话,这说明中国人的买房意愿已将触角伸向全世界。
中国富豪在海外扫房可形容为“如狼似虎”,从以下报道可见一斑。2010年10月14日,海外媒体报道:“中国买家花4.8亿美元在美国买了大概8000套公寓。除此之外,这位中国买家还做了一笔交易,其公司Standard Portfolios支付了约1.33亿美元现金买下地区的7座公寓楼,并为后者承担债务。”
中国买家的海外买房热情引起发达国家媒体关注。英国华媒《华闻周刊》报道,华人在海外买房置业的规模越来越大,一位英国房产经纪表示:“5年前我手头上95%的客人是工作在伦敦的企业高管,如今75%是中国投资者。”
英国媒体称,由于一些中国人投资当地房产,强大的购买力导致英国房价被推高,将当地人挤出市场。2011年上半年仅仅两个月的时间,中国投资者在伦敦买房金额高达1.2亿英镑(约12.7亿人民币),引起当地人抱怨。房屋协会甚至警告说,许多年轻的伦敦人将不得不等到50岁才能够负担得起房价。
据凤凰网报道,中国人2010年通过房产中介赴海外买房的资金保守估计达50亿元,如果加上直接去海外买房的人,实际的资金规模就更大了。一方面为刺激当地陷入低迷的经济注入了强心剂,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中国买地购房团的到来往往被形容为“狼来了”,变得不受欢迎。
据加拿大《明报》报道,中国富豪疯狂抢购加拿大豪宅之风愈演愈烈,已经由温哥华西区及列治文蔓延至其它城市,造成“遍地买楼热”。温哥华前市议员利德认为温哥华楼价已经失控,大量来自中国的投资者是导致温哥华楼价高升的主要因素,他甚至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限制非本地居民在温哥华买房。
与加拿大类似的情况在澳大利亚等国也屡有发生,面对媒体上不时冒出的“中国购买”,澳大利亚当地人又欢喜又害怕,担心“中国势力”越来越大,“好的楼都让中国人买走了,好地方都让中国人占了,要是再这样发展10年,中文甚至可能成为澳大利亚第一大语言”。为此,2011年5月,新总理吉拉德上台后,开始收紧移民和房地产政策。留学生和外国人买房由以前可以贷款95%,甚至是全额贷款,变成最多只能贷款85%,而且如果没有澳洲绿卡,不允许外国人出租房子;外国人离开澳洲时,必须把房子卖掉,不允许出租。
新加坡第一大外籍买家
近两年来,随着投资、移民、留学等需求的增加,海外置业成为热门话题,继加拿大、澳大利亚后,新加坡也成为中国人海外置业的热门选择地。新马泰距离广州仅有3个多小时的飞行时间,以其四季如夏、海风吹拂的良好气候吸引了越来越多中国人置业的目光。
$nextpage$ 高鸿置地中国区董事总经理叶丹表示,由于受限购令政策的影响,国内富豪在国内购房受限,转而将目光瞄准海外市场,而新加坡是以华人为主的社会,没有语言障碍、宽松的移民政策和信贷政策,都是吸引中国买家前来置业的重要因素。另外,新加坡私宅还有着中国内地房产没有的优势,如新加坡私宅销售的都是套内面积,销售面积即是实得面积,而且均为精装修交房,免去装修的麻烦。
新加坡最贵豪宅之一丽思卡尔顿公寓由高鸿置地开发,项目2008年开盘至今已售出4成,其中不乏来自中国内地的买家,该项目最贵的两套顶层复式户型其中一套就是被来自中国内地买家以3500万新币买走,约合2亿元人民币。
据新加坡世邦魏理仕提供的数据显示,近15个月以来,新加坡30%的豪宅被中国人买走,来自中国的购房者已超过印尼和马来西亚,成为新加坡豪宅的第一外籍买家。世邦魏理仕公寓部执行总监Joseph Tan介绍,原来新加坡豪宅的主要买家来自印尼和马来西亚,自2010年中国内地开始实行限购以来,中国买家比例陡增至30%。新加坡楼市的发展轨迹和中国相似,楼市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在2008年底、2009年初跌到谷底,之后强劲反弹,政府连续出手调控。
不过,近几年虽经历强劲反弹,但时至今日新加坡楼市价格仍未恢复到2007年最高水平。世邦魏理仕私宅部执行董事陈金道表示,目前新加坡房地产市场的销售均价相对于2007年的市场价格,低10%左右,因此对于置业者来说,仍是投资新加坡豪宅的好时机。
此外,目前新加坡购房政策颇为宽松,而且新加坡对于购买祖屋有国籍限制,但对于私宅却并没有国籍的限制,外籍买家在新加坡可只支付两成首付,享受80%的贷款,有了信贷政策的支持,购房门槛大大降低,而贷款利率也处于低位,仅为0.8%。新加坡的租金也比较高,租金回报率约为2.5%~3%,购买豪宅用来出租投资也是比较划算的。据了解,新加坡80%的人口居住在政府提供的祖屋中,20%的富裕阶层居住在私宅中。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国外买家强大的购买需求,新加坡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如抑制投资炒房,避免价格攀升过快,购入首年进行交易要缴纳16%的交易税,以后逐年递减4%,到第五年免税。
据了解,由于中国内地买家强劲的购买力,新加坡发展商如远东国际、凯德、高鸿也看好中国市场,纷纷前往中国推销豪宅,重点面向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推广。
买一座房子多一条退路
据《南都周刊》报道,中国人已经成为美国房产市场的第二大买主。根据全美房地产经纪人协会的统计数据,从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海外购房者在美国房地产市场上投资了大约820亿美元,如果按交易金额算,9%的金额来自中国居民,达到了73.8亿美元,仅次于加拿大,位居第二。
“我管这个投资叫做进退自如:退,就算我不移民,房子本身不愁租;进,如果我移民了,可以卖掉这个公寓,再买一栋独立洋房。”已经在美国买房投资的陈煜云说。
北京的厕所换洛杉矶的洋楼
美国人喜欢中国客人,因为中国客人口袋里装满了现金,比如郭媛一家。郭媛2003年在北京西四环买了第二套房子,当时房价是8000元一平方米,她认为:“无论怎么样,在北京四环内总要留一套住宅,要么自住,要么留给孩子。”
北京有个流行的说法是,住在北京三环以内的人,只要把自家的厕所卖了,在美国洛杉矶就能买座洋楼。这让郭媛产生了一个想法:卖掉房子、去美国抄底。郭媛的房子在2009年底卖出去了,卖得非常顺利,看房那天,她接待了上百个来看房的人,第二天就签了合同,最后成交价是35000元/平方米,整套房子卖了350多万。
与此同时,郭媛的儿子David开始在美国寻找合适的房子,“在我们学院,有30个中国学生,其中有4个买了房子。”David告诉记者。在他所在的区,2000英尺,也就是180平方米的一栋别墅,售价在20万美元以内。2010年初,David买了一套200多平方米的独栋洋房,成交价为25万美元,价钱差不多是北京那套房产的一半。
在整个买卖的过程,David一家没有掏过“额外”的钱,在北京卖房时,所有税、杂费都由买方掏,而在美国,根据当地的政策,所有中介费用都由卖方承担。
投资,可进可退
与郭媛一家不同,上海人陈煜云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投资房产,有更成熟的投资理念,拥有很多海外投资经验,这些经验反过来指导其在中国的房产投资。2005年以后中国物价上涨,陈煜云手头有闲钱,在美国有广泛的人脉,中国的限购、限贷以及高企的房价,已经让他对投资国内物业兴趣索然。
在上海佘山地区的别墅动辄售价上亿元人民币,在多伦多只需500万左右加元(约合3250万元人民币)即可买到类似面积的豪宅,且周边环境和教育资源等软硬件设施均要优于上海。相比多伦多,曾多次被评为“世界上最宜居”的温哥华吸引了更多投资移民,2011年6月,均价90万加元、毗邻温哥华冬奥速滑馆的高档公寓River Green一售而空,90%是华人买家。
对于在海外置业,陈煜云有自己的判断:“过去华人都移民去温哥华,现在温哥华房子的涨幅已超过60%,变得一房难求,所以未来的移民潮方向必定是美国。”在他看来,华人移民美国不外乎4个地方:“不是在洛杉矶、旧金山,就是在纽约或波士顿。”西岸一直是华人在美的聚居地,而东岸的两个城市一个是经济中心,另一个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大学。
陈煜云选择了气候宜人的旧金山和全旧金山最好的公寓,一套售价120万美元的服务公寓,“我知道100万美金在美国可以买3栋独栋别墅,但那不适合我。”因为他没有打算移民,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打理自己的房子,而服务公寓有专人服务,也有物业管理,正好符合他的需求。
陈煜云的房子在买进的第一天,就已经有人租住在那里,租金是5500美金一个月,其中公寓的管理费每个月高达1000美金,地产税为1.4%,这样算下来,房子一年的投资回报率不到5%,虽然是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但是“在美国的政策中,你把你的A物业卖掉,再买进一个B物业,如果这两个动作在12个月内完成,它是没有税的。”
全世界都盯上了中国人的钱袋子。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