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国经济规模达到世界第二位,世界一流发展规模的经济,客观上要求创造世界一流的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成为中国必须面对的问题。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以文化改革发展为主题,第一次从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上阐述文化强国的“中国道路”,这是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中划时代的历史贡献。理论上的新认识,必将引领文化春天。
《光明日报》:十大文化新闻令人振奋
2011年,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一年,有太多的文化事件令我们振奋,有太多的文化镜头令我们回味,特此,精心选取了十件最值得关注的文化事件。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
10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次全会将“文化命题”作为主要议题,是继1996年十四届六中全会讨论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问题之后,中央全会再一次集中探讨文化课题。会议总结了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了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
文代会、作代会召开
11月22日至25日,中国文联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开幕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对文学艺术工作者提出了“四个希望”。来自中国文联54个团体会员和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内的全国各省区市、各民族、各艺术门类的1545名代表,以及来自台湾地区和海外的29名特邀嘉宾出席本次文代会。来自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在内的全国39个代表团的977名代表出席了第八次作代会,11位在台湾地区及海外华人华侨中享有声望的华人作家列席会议。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揭晓
2011年8月20日,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揭晓,张炜《你在高原》、刘醒龙《天行者》、莫言《蛙》、毕飞宇《推拿》、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成功问鼎。本届茅盾文学奖秉承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在坚持以往评奖经验和做法的同时,对评奖机制进行了大幅度完善与改革:实行大评委制,避免“小圈子”评奖;实行评委实名制投票,充分体现评委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良知;每轮投票结果及时发布公示,增强茅盾文学奖的社会透明度;初评、终评一贯制;提名作品制。第八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过程,引发社会广泛热议和参与,其反响远远超出文学本身。在折射出广大民众参与文化创造、共享文化成果的同时,突出反映了近年来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丰硕成果,给文学创作、发展以深刻启示。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
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该法于201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实施是一个里程碑,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给予民众创作、民众所有、民众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种高度评价和崇高地位,开启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新篇章。目前,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总数已达36项,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
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
2011年春节前,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出台《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要求在2011年年底之前,各地的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中央财政为“三馆”免费开放投入18亿元,分别按50%和80%的补助比例重点对中西部地区地市级和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以及乡镇综合文化站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所需经费予以补助,东部地区所需经费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支持。
广电总局接连出台措施管理荧屏
2011年10月,针对部分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出现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广电总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以上星综合频道为重点,加强电视剧和娱乐类节目播出的宏观调控与管理,明确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定位和功能,切实提高新闻节目播出比例,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10月11日,为坚决纠正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中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广告播出管理工作,广电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
11月25日,广电总局以总局令的形式印发《〈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明确要求:播出电视剧时,不得在每集(以45分钟计)中间以任何形式插播广告。该补充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为做好补充规定的执行工作,同时印发了“关于贯彻执行《〈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的补充规定》的通知”。
故宫失窃案58小时告破
2011年5月,故宫展厅失窃,58小时后案件告破,做案者为一临时起意的贪财毛贼,此事引发公众对文博单位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5月9日,北京警方接报称,故宫博物院展厅失窃。经查,丢失物品为香港某博物馆在故宫博物院临时展点内展览的现代工艺品。北京市公安机关经过缜密侦查,并综合运用科技手段,在丰台区将犯罪嫌疑人石柏魁抓获归案,历时58小时迅速破案。案件发生后,国家文物局连夜发出《关于切实加强文物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文物行政部门要督促各文博单位按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尽快完成文物风险单位达标,建设高质量、高效能的文物安全技术防范设施设备。
西湖申遗成功
2011年6月24日,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申报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杭州西湖文化景观”顺利通过审议,成功登录《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29项世界文化遗产。西湖是目前中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遗产中独一无二的湖泊类文化遗产,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湖泊类文化遗产。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是文化景观的一个杰出典范,时至今日,其核心要素依然能够激发人们“寄情山水”的情怀。专家认为,西湖的突出性在于它对中国古典景观文学与绘画理念的诠释方式,它通过堤、岛以及巧妙放置的宝塔、亭桥而获得的自然景观提升,达到了将湖变为一座巨大“公园”的目的,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并对东亚的景观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nextpage$
国家博物馆新馆开放
2011年3月,历时3年半,投资25亿元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陆续对公众开放。作为“十一五”期间中国重大文化建设工程项目,改扩建后的国博建筑面积由过去的6.5万平方米增加到近20万平方米,800—2000平方米展厅达到48个。2010年2月,国家文物局将39万余件文物划拨给国家博物馆,使其藏品数量达106万件。除“古代中国”、“复兴之路”、“馆藏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展”等基本陈列外,还设有青铜、陶瓷、佛造像、玉器等十余个各艺术门类的专题展览及国际交流展览,观众可免费参观。新国博已跻身于世界重要博物馆行列,它不仅仅是一个展览场所,还是公众进行高品位文化享受的重要场所,为中国乃至世界各国观众带来无与伦比的精神享受。
《富春山居图》山水合璧
2011年6月1日,分藏海峡两岸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和《富春山居图·剩山图》终于在台北故宫聚首。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360年前被火烧成两段,前段《剩山图》上世纪50年代存于浙江省博物馆,后段《无用师卷》1948年底运抵台湾后一直被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在两岸文化交流日益加快的背景下,经过两岸有志之士十余年的不懈努力,特别是2010年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上深情讲述《富春山居图》分藏两岸的故事,一声“画是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叹引发两岸的强烈反响和广泛关注。可以说这幅画见证了两岸同根同源、折射了华夏儿女的悲欢离合。此次“合璧”的意义早已超越书画艺术范畴,而成为两岸人民在历史、文化和民族层面上的一次“心灵相约”。
《新华社》:不断推进,空前繁荣
十七大以来,中国的文化发展处于一个创新发展的重要时期,党和政府对艺术创作和艺术事业更加关心重视,经费投入不断加大,创作环境宽松和谐,尤其是随着文化体制改革进入加速期,中国的文化生产力得到极大的释放,文化产品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涌现出大量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体现民族精气神儿的精品佳作。
在过去,传统的四时八节,看大戏是主要的节目。如今,可供我们消费的文化产品越来越多——国庆期间,电影院同时上映的电影达10部之多,既有重大历史题材《辛亥革命》,也有商业片《画壁》,更有5部动画片来凑热闹。在北京,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推出的《窝头会馆》,大腕云集;国家大剧院的话剧《王府井》、中国国家话剧院新剧场的《简爱》也吸引了不少观众。喜欢京剧的更是可以过足瘾,梅兰芳大剧院推出 “国庆黄金周,好戏连连看”系列京剧演出,既有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大戏,也有寻常百姓家长里短的折子戏……
2011年,舞台艺术空前繁荣。中国歌剧舞剧院推出了大型原创歌剧《红河谷》,它以20世纪初的西藏为时空背景,演绎了汉藏儿女生死相依的爱情故事和并肩抗战的英雄传奇,儿女情、民族情、爱国情通过大气磅礴的音乐制作、细致精美的舞台得到生动的呈现;庆祝建党90周年《我们的旗帜》文艺晚会,精选各个时期涌现的经典的、经过时间检验的、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音乐和舞蹈作品,经过重新诠释和演绎,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与鲜明的艺术特色,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胜利、走向富强的光辉历程。据统计,全国每年新创作并首演的剧目达上千种,从产量上说,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而且,舞台艺术的整体创作水平得到了提升。
2011年,传统艺术重获生机。当前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精品力作不断,得益于党的文艺方针的正确引导、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各级政府对文艺发展的持续重视和不断投入,尤其是曾经濒危的传统艺术得到了政府的有力资助。2005年11月,文化部在全国范围内确定了11个国家重点京剧院团和17个省级重点京剧院团作为重点扶持对象,与财政部制定了《国家重点京剧院团保护和扶持规划》。从2011年,《规划》进入第二期,国家将每年再投入1000万元对国家重点京剧院团予以扶持。
2011年,影视出版成为文化产品主力军。中国已经从上世纪70年代的“书荒”变成了“书海”。十七大以来,中国的出版物品种和数量屡创新高,不断刷新历史最高水平,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古籍整理、精品翻译取得丰硕成果,文化创新和传播能力不断增强。版权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6.4%。2010年,新闻出版业总产出预计达到1.3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文化产业核心层增加值的60%以上,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
2011年恰逢辛亥革命百年,电影《辛亥革命》和电视剧版的《辛亥革命》几乎同时与观众见面。十七大以来,中国的电影产量连年保持在500部以上,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年产电视剧上万部,是世界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电影票房增速连续6年保持30%以上,票房过亿的国产电影达43部,2010年电影票房超过100亿,改变了进口大片主导中国电影市场的格局。《唐山大地震》、《建国大业》、《集结号》、《十月围城》等电影,不仅弘扬了主流的价值观,而且因为出色的艺术掌控也收获了相当可观的票房,而《潜伏》、《人间正道是沧桑》、《金婚》、《士兵突击》等电视剧不但为我们留存了催人奋进的时代画卷,也塑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银屏新形象。
全国人民同读一本书、同唱一首歌、同看一台戏的文化贫乏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文化体制民族工作者所焕发的生机促进了文化产品的极大繁荣,较好地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提升和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据文化部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同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良好文化交流关系,与145个国家签订政府间文化合作协定和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一批具有民族特色、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文化品牌正在走向世界。
《人民日报》:新认识要引领新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春天已到来
“中国文化的春天到来了。”人们有理由发出这样的欢呼。党的中央全会专题研究文化问题,在新中国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都是第一次;提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奋斗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了新内涵,关系中国前途命运;强调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有利于维护人类文化多样性。鲜明的主题、深刻的阐述,文化地位和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强调和重视;把握新坐标、树立里程碑,文化建设的方位和方向更加明确;兴起新高潮、开创新局面,文化发展迎来新机遇、进入新阶段。犹如大自然春风化雨,一个伟大民族的智慧迸发和文化创造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和辉煌。
理论上的新认识引领文化的春天到来。文化是人类特有的精神之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集中体现。从诞生之日起,人类就开始通过改造客观世界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对于人类都是不可或缺的,前者使人类得以生存延续,后者让人类能够提升完善。而作为精神财富的文化,象征着智慧和品位,代表着优雅和美好,展现着人性的光辉和生活的魅力。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人们始终重视、尊崇乃至敬畏文化。但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过去人们对文化的认识还不那么清晰和深刻。到了当今时代,情况发生深刻变化,文化的重要价值和巨大力量日益凸显。正是在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和世界大势的基础上,党对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作出了新判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以及“四个更加”、“四个越来越”、“一个必须深刻认识到”等论述,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文化上的新觉醒和对文化认识的新飞跃。这无疑为文化发展送来了阳光雨露。
实践上的新部署推动文化的春天到来。文化发展与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进程相联系,具有自身的规律。事实表明,文化发展并不总是与经济发展或者物质财富创造同步,经济发展或者物质财富增加可以为文化发展提供必要条件,但并不必然带来文化发展。实现文化发展,必须注重文化创造和积累,也就是要注重文化建设。纵观近代以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条件和可能进行大规模的文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国力极大增强,物质基础渐趋雄厚;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文化建设深入推进,不断取得新成就,推动文化发展的环境和条件越来越好。正是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新鲜经验的基础上,党对文化建设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许多实实在在的政策措施。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繁荣文化创作生产、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完善文化体制机制、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以及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等阐述,全面展示了我们党对文化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和推进文化建设的新思路。这必将为文化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中华民族勤劳智慧、重文尚礼,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昌盛。中国文化的春天到来了,它孕育希望、催人奋进。我们理当热烈拥抱、倍加珍惜这个文化的春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用心血、智慧和汗水浇灌文化之花,为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创造人民更加美好新生活而不懈奋斗。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