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外不同的“黄色特权”

yangguangshixian 2012-01-07 22:07:01 编辑组稿/陈楠 总第115期 放大 缩小

 

校车制度在国外一些城市已实行多年,早已有了一整套完备而成熟的机制。比如日本横滨,为了避免学生和家长久等,车辆早到、晚点都会依序提醒;又比如在西澳,校车承包商如果不严加管理所辖司机,将会被直接关进监狱。

国外的孩子们乘坐什么交通工具上下学?他们的校车如何保障安全?这几天,我们采访了一些旅居美国、日本、澳洲等国家的杭州人,同时从这些国家的校车官方网站上查阅了大量资料。国情不同,他山之石未必都可攻玉,但总有一些共通的东西在里面。

【法国】

坐公交车上学有奖励

在法国,除了提供校车服务外,当地政府还为坐公交车上下学的孩子提供大力度的补助。

2011年8月27日,张舒带着7岁的小莫离开家乡杭州,再次飞往法国普罗旺斯,为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做准备。他们一家人住在一个名叫拉布里亚纳的村子里,而小莫念书在10公里外小镇上的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国际学校。由于没有校车,每天上班前,张舒会先开车送小莫去学校,20多分钟能到。

张舒说,在普罗旺斯,大多数家庭就近入学,孩子们可以选择坐公共交通工具。这也是法国政府鼓励的,甚至为此提出了“减免部分校园旅行税”的措施,奖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的学生。

当然,当地政府也设了校车线,每天上下学时间各开一班,15岁以下的学生可乘坐。校车司机必须通过严格的驾驶考试,拥有省一级的校车驾驶执照才能上岗。

在法国,符合一定条件的家长还能申请交通补助。张舒家现在每个月拿到的金额为300欧元左右(约合人民币2778元),已经拿了三、四年。

有两种情况需特别指出。第一,当地孩子如果念书时择了校而非就近入学,交通补助将无法申请。第二,倘若孩子有残疾,不能使用一般的交通工具,那么,他将会得到全额交通补助,此时即便天天打的上学,费用也全部由政府买单。

【美国】

客车的设施卡车的骨架

作为一个车轮上的国家,每天都有无数汽车奔驰在美国大街小巷。在这中间,有一种车的颜色全国统一且式样也大同小异。这就是校车。醒目的黄色、卡车头加巴士车身,看上去结实又稳重。根据美国校车协会官网上的数据,全美有过半6岁-18岁的学生坐校车上下学。

一张几年前的旧图又开始在微博上疯转。照片上是一辆完好无损的美国校车和一辆几乎报废的悍马。2006年11月,在美国印第安纳首府,一辆素以彪悍著称的悍马撞上了停在路边的无人校车。结果,悍马半个车体粉碎,校车却安然无恙。自此,美国校车声名鹊起。

在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都有专为校车制定的法律,据说多达500多项。这其中包括对校车坚固性和安全性的规定,包括校车翻滚时的保护、车身连结部分的强度等。一句话,校车必须有“客车的设施,卡车的骨架”。

在美国,通常只有公立学校才有校车。杭州女孩林迪和表妹尼科尔,虽然同在美国内华达州里诺市念书,但在私立高中曦之山上学的林迪每天得由家人开车接送,而在公立小学念四年级的尼科尔可以自己坐校车,早晨8点半、下午3点左右各一趟。

像尼科尔每天乘坐的校车,目前在美国大约有47.5万辆(美国校车协会官网数据)。一日复一日,它们不疾不徐地穿梭于城市间接送孩子。每到一个既定的上、下车点,司机都会先亮起警示灯,然后将标有“STOP”(暂停)字样的红色八边形指示牌往外一扳。

此时,路上往来的其他车辆,犹如见到红灯,立即自觉靠边停车。等孩子们都上下车完毕,校车开走,这些车辆才能恢复通行,总统的座驾也不例外。这事,曾让白岩松感慨不已,并且在他的新书《幸福了吗》问道:黄色校车何时能见于中国的大街小巷?

【中国】

理想与现实暂有差距

仅有单纯的安全校车,并不等于广义上的校车安全。避繁就简地说,一个完整的校车安全系统,起码应该包括生产、运营、管理与监督等环节。而实际情况却是,在2000年左右,教育部曾就是否建立校车制度进行过调研,结论是,在中国不适合建立校车制度。主要理由是教育部在校车问题上没有实际的管辖权力,很难协调相关各部门。

而在2010年,中国大陆发布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这是首部针对小学生校车的管理制度,其中第四章针对校车的要求和标准是强制性的。但是,一个令人尴尬的现实是,这是一部针对校车的管理制度,而在内地的绝大部分地方,很多学校采用的是普通的客车、面包车甚至三轮车,而这项制度对这些车辆并没有约束力。这就形成了,制度一套、现实一套的尴尬。

对于校车工程,一些有条件的发达地区已经开始建设甚至投入使用了。浙江省德清县就在2011年投入了2000万元人民币一次性购入79辆美式校车,这种校车除了拥有上下车自动拍照系统、GPS定位等高科技装置,台阶、窗户等细节设计更是“武装到牙齿”。中国刚刚建立的校车国标《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就采用了德清校车标准。

每年,中国有超过1.85万14岁以下儿童死于交通安全事故,约有9000万学生需要乘坐安全规范的校车,专业校车的市场容量将超过100万辆。然而截止2009年底,中国专业校车实际销售量仅为900辆。偌大的中国,校车却如此稀缺。而相当于奔驰价的校车,在中国2000多个县中,有多少地方可以承受?中国校车100万辆空缺的尴尬,谁来问责?

在中国发展校车是没钱吗?显然不是,GDP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的中国远还未实现它教育投入占GDP4%的承诺;在中国发展校车是没政策吗?也不是。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校车的相关技术标准,而且一些生产校车的企业还可以得到政策的支持,同时教育部也选取了一些地方作为校车的试点地区。那为什么中国校车的发展还是如此缓慢?只有一个原因,没人重视。校车本就是一个复杂的工程系统,涉及到多个部门,这也使得校车变成一个相对棘手的事情。

在中国并不缺乏特权车辆,只不过,这些数量更为庞大、经费更为充足的车辆并非校车,而是专供政府公职人员的公车。由此不难看出,目前中国合格校车的匮乏,真正匮乏的并不是标准、技术,也不是经费、财力,而是政府动真格地重视教育,厉行“百年大计,教育第一”的意志和决心。喊了多少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豪言壮语,现在真的不能再穷教育、苦孩子了。必须想方设法让校车比公车豪华、结实,不能再用孩子的生命换社会的重视。

【香港】

管理规范机制配套

据了解,由于香港的中小学是在学区内用电脑派位,学生不一定能去离家最近的学校上学,因此学生的居住地区也颇分散。一般在开学初,学校会发放表格统计学生的搭车意愿,三年级以下的班级,基本上80%以上的学生家长都会填“愿意”,高年级搭校车的比例相对少一些。

据了解,香港校车可分为两种,学校校巴和别名:保姆车的私家小巴。按照香港法律规定,所有校车需要在有关部门注册并在指定运行的路线上行走,车身需印上“学校私家小巴”的标志。

大部分学校会把校车业务外包出去,在每个开学年度,以招标形式邀请校巴公司投标,只有部分国际学校自己运营管理。为了保证运行安全,校车一律为3年以下的新车,并以专车专线形式运作。

香港运输署规定,校车必须安装安全带,乘坐校车的学生也必须系安全带,否则将严厉罚处。校车一般要配有跟车保姆随行,下车时,3年级以下的学生,保姆必须看到家人来接才放手,四五年级才可自行下车离开。

而超载在香港是违反法律的,校巴严格执行一人一座。如被检控超载,首次定罪将处罚款5000港币及监禁3个月,如再次被定罪,可处罚款1万港币及监禁6个月。

此外,香港运输署今年亦要求所有新登记的校车,必须装设“保护式的座椅”,即采用防火材料制造并加防撞软垫的高背座椅,而每排座椅之间的距离尽量减少,减低车辆发生碰撞时学童被抛离座位的机会及受伤程度。

除新车、座椅及保姆开支等基础保障外,油价、维修费、停车场、养路费及保险费一系列配套成本也价格不菲。在这种情况下,香港校车收费自然不便宜,一般要月交300至800港币不等,贵过同等车程公共交通的几倍还多。通胀压力下,车费亦不时传出加价消息,不过家长都乐于慷慨解囊,为孩子买一段安全的路程。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