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法国:群雄逐鹿,谁将胜出

yangguangjujiao 2012-01-24 22:25:18 刘学伟 总第117期 放大 缩小

  和许多重要国家一样,六边形的法国今年也是大选年,五月份,总统和国民议会都将重选。这是法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当然值得认真关注。

  笔者要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开年第一天的法国一份报纸的头版通栏标题:“2012,欧洲人背水一战”。这就是法国这个大选年的最基本的背景:一片愁云惨雾。

  这里先简单概述一下去年的欧洲故事——震惊全球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这个危机已经开始好几年,那南欧四国加上爱尔兰以及冰岛的“病猪六国”的别名也不是去年才出现。但只是到了去年年中,这个病猪危机才发展到令欧洲人寝食难安的地步。那个引爆点就是希腊国债在市场上的利率,飙升到25%!这种驴打滚式的利率国家如何能借?只能指靠欧盟的救助了。更可怕的是余下的几位病猪友,一个个不甘落后,紧随其后,国债利率也飙升到7%以上。就在前几周,意大利以6.98%的利率成功卖掉70亿10年期国债,已经让市场舒了一口气:“还好没有过7%。”那真像市场上买袜子的标签:“6.99元,不到7元嘛!”

  欧盟峰会、8国峰会、20国峰会已经开了N次,开出一大堆的支票,一时也稳住了市场忧心。但是眼下的钱真的是从哪里来,今后的竞争力又从哪里来,依然是一个不解之谜。

  现在回到法国。为应对这场突然引爆的欧债危机,萨科奇可谓使尽了浑身解数,在历次欧盟峰会上与德国的默克尔分任消防队长与消防车供应商。配合默契,得到欧盟除英国外的绝大多数国家的好评与支持配合。国际上也是一片赞誉。就像萨科奇自己说的,没有让2008年“雷曼兄弟”倒掉的事态重演,当然是大功一件。萨科奇还干成了一件得到国内左右派共同支持的事情,就是挑头武力支持利比亚反对派干掉了独裁者卡扎菲。这两件事当然都为他在法国赢得相当的民意分。

  但是由于萨科奇在法国上台执政仅一年,就遇到那个金融海啸,以后三年,他和他的政府就一直在为挽救危机而搏斗。

  他上台之前,法国就已经相当的困难,他以一个救世主的姿态,以在法国少见的54%的选票入主爱丽舍宫,并同时掌控法国国民议会的压倒多数。他早已誓言要把法国的国债降下来,要把退休年龄推迟,要让法国人多干活,多收入……在上台后他花了三年时间,顶着9次罢工巨浪,居然把推迟退休年龄两年的事办成了。其实欧洲的大多数国家都是65岁才退休。但他已经尽力了。然而压低国债的事他则是一点办法也没有了。为了挽救2008年的衰退危机,和所有的欧洲国家一样,法国放开借贷阀门,大搞扩张财政,才在2009年勉强摆脱了衰退。萨科奇重新雄心勃勃地制定了分期减赤计划,2013年降到欧盟规定的3%,2016年恢复预算平衡。须知自1974年以来,法国的预算就没有平衡过。现在看来,数月前爆发的希腊国债危机,又使这一切成为泡影。现在,法国的AAA评级已经岌岌可危,现有的3%的国债贷款市场利率也眼看不保。

  两个月之前,萨科奇向全体法国人做危机公关时还说,今年1.8%的增长率可以完成。明年的增长率会降到1%。现在年关已过,根据初步统计,今年的法国经济增长定在1%以下,至于明年的情况,最新官方预估是肯定比今年差。笔者的预估是很可能再次陷入衰退,就是负增长。

  民主国家的选民从来都是把经济形势放在第一位。其次的大概就是安全。外交方面的成绩能顶10%就不错。总之在经济形势大坏的背景下,萨科奇的这场选战可渭是太难打。

  直到发稿前,萨科奇都未宣布要参选下届总统。但依他的性格,这是板上钉钉的事。但是至少从迄今的民调数据看,他当选连任的机会真是不大。以笔者的推测,除非确实出现什么大的意外,左派社会党的候选人奥朗德当选的机会当在八成以上。

  和英美的两党制不一样,欧洲大陆国家的党派通常更多,异见更是纷呈,投票制度也更有利于次要党派的生存。比如在法国,选总统和选议员都是两轮多数制,而不像英国是单论简单多数。对议员选举而言,在第一轮中,各种小党派都有表现的空间。而在第二轮的总统选举中,则始终只有左右两个大党的候选人有机会胜选。在法国第五共和的历史上,仅有2002年,极右的勒庞曾击败社会党的若斯潘进入过第二轮。法国左派除了大党社会党,还有共产党、环保党和其它左派小党。右派除了戴高乐派的保卫共和联盟以外,还有中右的贝鲁领导的法兰西民主联盟,极右的勒庞父女领导的民族阵线和几个右派小党。在总统选举中,除了上面说的那个仅有的例外,任何小党从来没有过机会进入第二轮。笔者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始终乐祠之不疲地要参加选举。须知,参选要交保证金,而得不到5%的选票,保证金也是不退还的。议会选举因为是小选区,每个选区选出一个议员,小党在某些选区出头的机会就大一些,但也有限。总之议会中小党的议席比例永远都比他们获得的选民票比例少得多。比如勒庞的民族阵线,几乎每次都能得到10%甚至更多的选票,但在国民议会中几乎是从来没有过哪怕一个议席。因为在任何一个具体的选区中,他都拿不到第一选票,因此也就选不出议员。

  现在我们来说左派大党社会党。这是第二国际最有底蕴的大党之一,曾出过饶勒斯和密特朗那样的有人格魅力的大人物。但是现在他们当年的风流人物已经流失殆尽。英雄人物不世出,好不容易有一位,就是IFM前总裁施特劳斯·卡恩,又被那个举世皆知的风流故事给毁掉。真是天不助法国也。前一阵参加法国社会党内初选的几个人物,真是挑不出一个好样的。那个奥布莱,是社会党大佬,戴洛的女儿,里尔市的市长,现任社会党的总书记,那个形象真的是比德国的默克尔还不如,整一个家庭妇女样,人望实在不高。另两个候选人,是一对同居20年,孩子都养大了然后又分手的不婚伴侣。一个是上一届的总统候选人罗亚尔夫人,一个是前任的社会党总书记奥朗德先生。说句实话,社会党人选出了相对而言最好的奥朗德。但这个奥朗德,在总书记任上把社会党搞得一团糟,否则他也不会鞠躬下台。社会党上一次执掌中央政权已经是10年以前若斯潘当总理的时候,他们现在的头面人物没有一个有部长以上的履历。只有卡恩是当时若斯潘总理手下的深孚众望的经济部长。不过他没准还有机会当奥朗德的总理,那样法国人又可以舒一口气了。奥朗德是个实诚人。但以中国人的传统观点,“齐家治国平天下”,他连家都齐不了,如何治国平天下?总统候选人,应当在一切方面都是国民的楷模。他最大的缺点是木。这个词在法文中也有,读音完全一样,而且与中文的意思接近。在中文中,木的意思主要是笨。在法文中则是好好先生,谁也不得罪的意思。但是在这个必须喂法国人吃苦药,需要杀伐决断的艰难时刻,本来就太过仁慈的社会党,再遇上一位太过善良的社会党总统,那个萨科奇都灌不下去的苦药,奥朗德又如何灌得下去?

  现在我们来讲制度。民主制度的最巧妙的一个机制,就是通过政党轮替修正路线。好像司机总是把方向盘左打之后再右打,通过反复的左右打方向盘而保持中道。问题是具体到今天的法国,右派已经连续执政了10年,经济形势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每况愈下。要换就只有换左派。但是,左派又能有拯救经济沉疴的能耐吗?

  通常的规矩是这样的,右派把经济搞上去以后,由左派上台来给国民分配利益。利益分得太多,导致经济疲软以后,再换右派来勒紧裤腰带,并让经济重新恢复活力。问题是这一套如今已经不灵了又怎么办?

  再往远的说,就要讲到西方在二战以后建立的普选制度,和这个制度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人民主权学说了。

  人民主权的理论众所周知是由法国人卢梭首倡。它确认,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所有公民都拥有平等的一份主权。这个实体如果有一万个公民,每人就拥有万分之一的主权。不过这个完全平等的理论上的主权,在西方的政治实践中长期没有兑现。而在这些普选权并没有兑现的时代,至少有一些国家,比如300年日不落的英国,可是保持了长期的繁荣安定。

  大家现在都已经完全熟悉的普选制度,其实在西方确立的时间并不久。美国到1965年以后才完全废除种族隔离,实行平等普选。瑞士的妇女也是到1971年才获得投票权。法国妇女是1944年得到的投票权。简言之,基本完整的普选权在西方的确立是在二战以后。1945年以后长达30年的普遍繁荣,给了西方人实施普选制的底气。在这个时代的发达国家,城市化、工业化、第三产业化、中产阶级化突飞猛进。再加上左派精英和普罗大众的努力,普选制终于成为兑现的普世价值。

  但自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以来,廉价的石油不再敞开供应,其它的基本资源的价格也开始飞涨。说到底是非殖民化运动导致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独立,让西方失去了予取予夺的权威。这样西方的经济就丧失了大约1/3的优势。

  然后是左派长期斗争得来的普遍的社会福利化。到头来,全体公民,生老病死有依靠,仿佛真正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离共产主义都不远。但是这些在经济运行良好的时代建立起来的制度,遇到普遍萧条的时代就不知道该如何运转了。

  这第三次打击就是全球化。在全球化中第一得益者自然是发动全球化的跨国公司。第二得益者则是接受从发达国家转移而来的制造业的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受害者自然就是发达国家的整体利益了。这三项因素,再加上一些其它的次要因素,比如不停地花钱打仗,最后就导致了今天西方国家普遍债比天高的局面。

  怎么样解决问题?从常识看,自然是政策要退回去,制度也要退回去。人们常说“倒退是没有出路的。”但向哪个方向前进是出路呢?更多的民主?还是更多的全球化?而要真正退回去达成共识那又谈何容易,那非得等到大难临头的前一天。但等到那一天会不会太迟?这句话应当是讲到根子上了。进退维谷,如何办?

  西方500年繁荣,的确底蕴深厚,一时半会儿且垮不了。但要再恢复青春则是难乎其难。如果它们长期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新兴国家可不会等他们。眼看着,新兴八国的GDP总额就要超过西方七强,再过些年头,世界就真的可能要换人坐庄了。

  (作者为留法历史学博士,中国选举与治理网专栏作者)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