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2012台湾领导人大选结果出炉,马英九以51.6%比45.6%的优势赢得“大选”并获得连任。《纽约时报》驻华记者安德鲁·雅克布斯(Andrew Jacobs)注意到,这次选战受到了数百万大陆网民的热烈追捧,他们在网络上搜寻各种选举的花边新闻和热辣评论,然后在社交网站上大肆分享。
选举结果出来后,安德鲁发现微博上变得热闹不堪,各种消息让人眼花缭乱。有网民赞叹投票进展之顺利、落选者蔡英文的风度,以及马英九独自撑伞发表感言的姿态——这和大陆某些官员受到的精心呵护形成鲜明对比。有网民表达了对台湾选举的羡慕之情,但同时也为台湾感到骄傲。因为暴力曾一度践踏台湾大选,而如今台湾同胞成功地举行了一场远离暴力的选举。一位网民在微博上说道,“在海的另一边,台湾竖起一面镜子;在海的这一边,我们看到了未来的自己。”
这是台湾自1996年以来的第五次大选。安德鲁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台湾大选对大陆的领导人带来了一些挑战。一直以来,中国政府宣称西方民主制度不适合中国国情,但同时又强调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可是,尽管两岸已经分立60年之久,如今在这个拥有2300万人口的岛屿,言论自由和自决权已深入人心。
安德鲁还注意到,官方媒体对台湾“大选”的报道与网络上的热议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官方媒体对投票过程的报道十分平淡,避免使用“民主”、“总统”这些字眼,并将其淡化为一场地方选举,强调台湾的省级地位。总的来说,新华社将马英九的当选视为两岸关系缓和的佐证,新华社在其通稿中说,“台湾民众用选票表达了求安心、求稳定、求发展的心声。”虽然大陆媒体在报道此次选举时被通知只能使用新华社通稿,但报纸编辑们用通栏标题、大幅图片等方式来打擦边球。一位大型日报的编辑说,“没人说我们不能在头版报道这次选举,所以我们就这么做了。”香港大学中国传媒项目研究员班志远评论说,官方媒体与互联网之间在报道上的差异说明了一个问题,即官员们对迅猛发展的新媒体仍然束手无策。
在大陆民间,对台湾选举的关注如滚雪球般暴涨。不少大陆企业家专程赴台近距离体验台湾领导人大选,房地产大亨王石就是其中之一。王石通过他的微博实时报道大选现场情况。“宝岛的政治环境成熟了,”他这样说道。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陆商人表示这次台湾“大选”让他对政治有了全新的理解。“民主降临中国只是时间问题,”他说。
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委员丹·布卢门塔尔(Dan Blumenthal)在《外交政策》上也撰文表达了同样的看法,“台湾的政治正走向成熟与变迁。”不过,布卢门塔尔所谓的“成熟”更多地是指台湾人对大陆的逐渐疏离。布卢门塔尔指出,“九二共识”对普通台湾选民来说无关痛痒,移民台湾的大陆“外省人”的子女已经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人,他们对大陆没有感情。如今,台湾人有一种共识,他们希望从两岸贸易中获益,但同时也希望保持作为“台湾公民”的尊严。
蔡英文批评马英九在与大陆对话时不够强硬,没有维护台湾的“主权”。蔡英文在本次“大选”中获得了45.6%的选票,不少台湾人对她的观点表示认同。但蔡英文没能说服选民相信她能够在维护台湾“主权”的同时,在两岸贸易和局势稳定上取得和马英九同样的成就。布卢门塔尔认为台湾“大选”的一个发展趋势是,选民越来越在乎哪一位候选人既能够与大陆搞好关系,又能维护台湾的“政治地位”。布卢门塔尔认为大约有90%的台湾人希望维持现状——既有独立的身份,又不与大陆发生冲突。
布卢门塔尔也提到了台湾领导人大选对大陆意识形态的冲击。这次令人鼓舞而又自由公平的选举向大陆人民证明了民主并不会与儒教文化相悖。台湾经济蒸蒸日上,令许多发展中国家羡慕不已,这也证明民主并不一定要以牺牲经济发展或社会稳定为代价。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