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学者围观“方韩论战”

yangguangshixian 2012-02-15 17:41:42 编辑组稿/李璇 总第118期 放大 缩小

 

质疑韩寒代笔的事件不断升温,方舟子的跟进质疑,掀起一场韩方间的网络“口水仗”。学者和网友对此观点不一,有“挺韩派”,也有“挺方派”。而最终孰输孰赢,是战争也罢,闹剧也罢,理性与宽容的并存,或是一个开放社会必不可少的精神。

正如北京一学者所说,“‘质疑’不是宽容与否的问题。在这个社会发展阶段上将人们的一种信仰或接近一种信仰的甚至是模糊的精神追求做低俗的商业操作牟利,然后翻云覆雨,必遭天谴。为了人们今后为此类商业操作付出的精神代价比现在小,支持质疑到底,这与赞成左或右无关。”

丁咚:方舟子为何搅浑韩寒之争?

韩寒“代笔门”风波,看似起因于网络名人麦田《人造韩寒》的博文,实则是韩寒“三论”诱发的舆论分裂的继续,并随着重量级人物方舟子的加入而更加复杂化。

韩寒绝对料不到自己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正应了那句老话: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他一在门前挂了白旗,立即引起了连锁效应,将他头上的光环无情地一层层地剥开来,直到公众看到一个血淋淋的本相。

他起初在公众中是以一个毫不妥协的、战斗的公共知识分子形象出现的,为此他还被国际舆论视为中国公共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之一。然而他自己亲手为自己卸下了这副重担——众所周知,在中国要当一个公共知识分子,必然要以牺牲某些现实利益为代价的。

他最终迫于现实压力,试图让自己变成一个知识“政客”,一面说些民众想说然而又无关痛痒的话,一面为利益集团开脱摆好,既要享受民众的膜拜,又欲收获现实好处,两面讨好,左右逢源。

如今看来他是失策了,世界上没有那么完美的事情,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古今概莫能外。果然,在他挂起降表的同时,质疑和反对之声就如潮水般涌来,虽然支持乃至力挺之的仍然大有人在。而最致命的一击来自一篇看似不起眼的博文。

就像方舟子所说的,这个雪球越滚越大,缘于韩寒反应过激——之所以如此,大概是因为韩某势力之大超乎了那位质疑者的想象,于是他立即从原地撤退并向韩寒道歉了。在这一战果的鼓舞下,韩寒看上去昏了头,竟然悬起赏格来,由此引来了势力与之旗鼓相当的方舟子迎头痛击,情势由是急转直下,韩寒连连败退,形象在三论之后再遭重创,“气急败坏”(引方舟子语)之下要和方舟子对簿公堂。

韩寒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受到此一事件打击,后悔当初当了作家。公众都已看到,此前他已经通过公开发表“三论”放弃了“公知”的时代使命。他或许已经忘记了,他在今天能够位列中国少数富有的作家之列,以至可以玩他少年时代就向往的赛车事业,完全是基于他写作和此后作为“公知”声名大振的前提的。

而他背弃这些,宛若游戏,由此可见他不仅“嫩”,而且毫无操守,遑论深刻、责任?

说这些仅仅是就事论事,但并不意味着我对方舟子的搅局行为的赞赏。相反,我认为某些人希望岁末年初的韩寒之争转移方向,将水搅浑,使之复杂化,以此结束革命、民主、自由等敏感字眼的讨论,而最好的手段莫过于抹黑、整垮已经丧失道义形象的韩寒。

在此关键时刻,有人捅了韩寒这个马蜂窝。他完全可以置之不理,或者哂笑一声。即使我是个局外人,也深知在中国的思想界、知识界,请人代笔者不在少数,以团队进行包装打造者大有人在。韩寒就是有这些情形,也是他们中的一员而已,方某人不会比我这样的外省人还无知,却在往昔对这些现象视若无睹,而唯独将打假目标指向韩寒,对其落井下石,不光是不厚道可以形容,简直就是居心叵测,甚至有充当打手的嫌疑。

真正可怜无辜的是随着他们舞之蹈之的广大民众,人家根本没把你们放在心上,都在为自己的利益尽情表演,你们的捧场只是陪太子读书,只会徒增他们的娇气,并在他们已经累积的虚伪声名上增添几道光环而已,而对公众来说实在没什么裨益。

如果说方韩大战有什么实际意义的话,就是让人们看清,在中国要做一个有良知、为公众的知识分子何其之难,而要堕落成名利之徒又何其容易,这又何尝不在提醒我们:现状已经如沉疴在身,不痛下决心改变之,势必病入膏肓,以致无可疗救!

国洪新:目的和手段

作为一个不相信人类理性的人来说,本人对爱德蒙·伯克是推崇备至的。伯克的另一个观点是:仅仅为了将来所能获得的某种令人怀疑的回报而把现在的利益加以牺牲是不明智的。换一种说法就是:目的要和手段相符,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愚蠢的,等等。

大的例子很多:如孙中山为了追求民主,要求他的党员宣誓效忠于他;国民党代表了先进阶级,却建了最后一座帝王陵墓;以及后来的有样学样,共和国建立了,人倒万岁了;等等,等等。不说了,我们讨论两个小的。

最近韩寒先生捣鼓出了个“韩三论”,其中说到自由时,他讲要“在新的一年,我恳请官方为文化、出版、新闻、电影松绑。”当然,他知道什么都是有代价的,所以他要为此“我承诺,在文化环境更自由之后:不清算,向前看,不谈其在执政史上的敏感事件,不谈及或评判高层集团的家族或者相关利益,只对当下社会进行评判和讨论。”且不说他争取的那些是否是自由(姑且称其为自由),他放弃的倒是实打实的自由。他为了争取自由而先放弃自由了。

什么是自由?心灵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孔夫子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讲的是什么?讲的就是没有别人能够夺去你心灵的自由。当然,有一个人却可以做到,那就是你自己。韩先生也没能免俗,自己“宫”了。

以前和人讨论毛时代与邓时代的区别,我说:毛时对干和不干都是不宽容的,它不仅仅是要求你要不干什么,还要求你干什么;邓时就好些了,你至少有不干什么的自由(当然也不是绝对的)。毛时代想当个逍遥派是很难的,邓时代就很容易:例如六四后,大学生们被要求写那几个月的经历,结果99%都说是回家了,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可见,专制制度的衰落是从对不干什么的宽容开始的(其结束的标志就是出现对干什么的宽容)。

我认为:对于我们个人来讲,亦如是。在宽容上,我们首先要有对别人不干什么的宽容,其次才是对别人干什么的宽容。

这些天,方舟子和韩寒之间你来我往,交锋了不少次了。我对这种揭底的事不感兴趣,所以只是个看客,但是木然在中国选举治理网的一篇文章吸引了我。他文中提到韩说:“近来有种倾向,只要谁不顺眼或出尽风头,总有人去圈方舟子告密,唤他出来揭底,而方舟子也会像警犬般先嗅破绽,再度猎物大小,最后决定是否出来破案。其实揭底本是好事,但总是把鼻子嗅向我的文字是团队所写还是亲笔所为,有个屁用!如果方舟子能去揭开高官的文凭、财产以及情妇的底细,那才叫有种!”并且评论到:“这一招,就如古龙小说里的主人公,杀人于瞬间,杀人于无形。”在随后的文中,又提到圣经中宽容的故事,最后总结说:“方舟子到处打假,却不知最大的造假群体在官场,如果韩寒和方舟子携起手来共同向权力造假开战,幸甚!”

方和韩的交锋,总体来看,是各说各的:方说事,韩说人。老话讲“文如其人”,这两位最近的文章可以说又是个佐证。韩对方揭其底行为的评论是:你揭我的底有什么种?你去揭高官们的底才是有种。这话听起来有些别扭:方揭谁的底那是他的自由,他爱揭谁的底他就揭谁的,他揭不揭高官的底与揭不揭韩的底有什么关系?韩说出这种没有逻辑的话不稀奇,他不是说数学学到初二就够了么?木然网友的随后附和我却没想到,更没想到的是木然网友竟然还提到了宽容,要求要对韩宽容些,并且附议说为什么不去向官场开战。

不知木然网友想到没有:在您要求方对韩干了什么要宽容些时,您对方没干什么却是不宽容的。

南辕北辙,文章的效果可想而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