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中国奢侈品报告》显示,中国人在购买奢侈品地域选择上,呈现出中国大陆、港澳、欧美国家的“1+1+1”的消费法则,即中国人进行的奢侈品消费有1/3留在中国大陆。这意味着,各大奢侈品牌已经将中国大陆作为了“主战场”之一。这种现象的背后,也将为中国带来重重危机!
什么推动中国奢侈品市场?
2005年,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仅在中国的10个城市开设了门店,如今在29个城市设有36家店;古奇(Gucci)在2006年年初还只有6家店,如今已有39家店;爱马仕从2005年的5家店也扩张到今天的20家店。从1979年,皮尔·卡丹(Pierre Cardin)在北京的民族文化宫举办的仅限专业人士参加的服装表演,到现在奢侈品牌在华“圈地式”扩张,中国从奢侈品“入门级”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
中国奢侈品市场繁荣是多种要素相互叠加的结果:一是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人均GDP已经达到 4000美元,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扩大了奢侈品消费的需求。二是社会阶层出现分化。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明显,中产阶级和富裕阶层凸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报告显示,当前中国工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其中全年平均工资最高的金融业与最低的农林牧渔业,比例为4.2∶1,而世界上多数国家行业间差距在1.5-2倍左右。中产阶级和富裕阶层的出现,助推了奢侈品消费市场的繁荣。三是攀比消费。奢侈品消费纯属个人行为,但奢侈品消费的示范效应会激励中低收入阶层透支消费奢侈品。四是境内外价差明显。境外奢侈品的税收和物流负担低,价格相对便宜,有的境外奢侈品价格甚至比国内便宜30%以上,离境购买奢侈品成为时尚。
未来机遇与风险将共存
麦肯锡《2010年崛起的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显示,中国以外的很多国家和地区奢侈品市场发展停滞,甚至萎缩,但奢侈品在中国却蓬勃发展。即便2009年的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还是增长了16%,仅稍低于前几年20%的增长水平,但仍大大好于许多国家的奢侈品市场。2015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将达到1800亿元(按固定汇率合270亿美元)。届时,中国将占全球奢侈品市场的20%还多,超过目前世界最大的奢侈品市场日本。
从欧美日等成熟的奢侈品市场发展规律来看,中国未来奢侈品市场将发生以下变动:由产品消费变为产品服务消费。中国较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产品特别是奢侈品还不能做到极大供应,产品消费仍将在未来奢侈品消费中占相当比重。随着产品供应数量的增加和消费者消费品味的提升,奢侈品的消费方式将发生转变。目前,私人度假酒店、顶级家私、艺术品投资论坛,专为富豪级人士专门定制的顶级保健品等备受关注,这一变化显示出中国买家们已经开始由消费奢侈品向消费奢侈生活方式转变。
由消费国外奢侈品变为消费国内外奢侈品。在较长的一段时期,国外奢侈品的产品质量、个性设计等优势仍将存续。但随着国内奢侈品竞争优势(如民族品牌、设计创新以及价格便宜等)的逐步显现,国内奢侈品将部分替代国外奢侈品。
由大城市消费变为大中城市消费。在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城乡消费品供应的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的差距会逐步缩小,有购买实力的消费者也不局限于生活在大城市,而会逐步选择部分中型城市。奢侈品的消费渠道也会与欧美国家类似,向大中城市转移。
由年轻人消费变为中青年人消费。目前奢侈品消费人群之所以以年轻人为主导,是因为年轻人的父辈乃至祖辈大多是从计划经济时代过来的,经受过一穷二白的磨练,大多也养成了勤俭持家的传统。随着岁月的流逝,现在的年轻人也会逐步变为中老年人,但他们的消费理念会伴其一生。可以预见,未来中国奢侈品消费人群的年龄将有所提高,中老年人在奢侈品消费人群中占有较大比重。$nextpage$
高消费大国背后的忧虑
有人认为中国奢侈品市场的繁荣是中国经济繁荣的积累过程,是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结果,是可持续的。而更多的人对消费品市场过快的增长率以及炫富心理则表示担忧,认为中国人在国外消费是国内市场的4倍之多,消费严重外移,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而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奢侈品消费国,至少有三重忧虑。
一忧:权贵竞逐豪奢,民生焉得不苦? 贪官引领奢侈品消费潮流,已不是什么机密。其一,腐败分子中,贪污受贿纪录接连刷新。在近年揪出的腐败分子中,不仅有千万级的,有的甚至已达亿元之多。其二,在各地举办的反腐展览和贪官赃物拍卖中,从珠宝古玩、名人字画、极品洋酒、世界名车到裹金镶银的生活用具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的贪官赃物展,其品类之丰、价值之高,绝对不亚于一场顶级奢侈品展览。如今,不少地方的大商场,价格不菲的金条面市后很快销售一空;黄金饰品、珠宝乃至箱包、钟表、时装等都成了抢手货。而这些奢侈品的流向更令人大吃一惊,竟然近半数被用于向官员送礼。原来奢侈品风行的一个重要根源在于一些有权的人在“消费”。
二忧:低龄化“炫富”明显,企业发展后继乏力。世界奢侈品协会调查显示,在消费者组成结构上,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呈现出“低龄化”特征:73%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不满45岁,45%的奢侈品消费者年龄在18岁至34岁之间。全球奢侈品消费者年龄最小的就在中国。中国第一代、第二代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没能太多地享受生活,所以把这种希望转嫁给子女,希望他们能享受到,导致有些小学生就用最好的手机、最好的书包、最好的钢笔。这些孩子在还没有创造价值的时候,就开始使用价值,长久下来就失去了自己去创造价值的动力。须知,创业难守业更难。
三忧:奢侈之风滋长,国人丢了勤俭传统。古人云,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是中国人的传家宝,毛泽东同志一再告诫我们:“要使我国富强起来,需要几十年艰苦奋斗的事件,其中包括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这样一个勤俭建国的方针。”而今许多年轻人争相追逐奢侈之风,宁可啃着馒头买名牌奢侈品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和奢欲。为面子花掉几个月的薪水去换一个手包;勒紧裤带过日子也要买时装、香水。经济发展了,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追求高品质生活无可厚非,但是不能未富先奢、崇尚享乐主义,这不利于社会的平衡发展。
总而言之,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奢侈品消费国并不值得喜,而应为之忧。特别是中国人在国外的奢侈品消费是国内市场的4倍之多,只是肥了别人而已。当然,也决不是说就不要奢侈品消费市场了,积极推动国内奢侈品产业的国际化进程,创造奢侈品中国品牌,乃是当务之急。
奢侈品消费税的不同意见
早在去年3月,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就曾经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商务部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产品等20种高档消费品品牌中,内地市场价格比香港要高45%左右,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
2011年6月15日,在商务部的例行发布会上,姚坚对是否降低奢侈品关税的问题再次做了阐述。姚坚表示,关于扩大海外中高档消费品的国内销售,应当说随着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了4000美元,居民收入持续增加,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10周年,进一步促进贸易便利化,中国进一步降低进口的关税,包括部分中高档商品的关税,也是大势所趋。
商务部研究院的研究员李健认为,我们的经济发展了,人民收入水平提高了,老百姓追求更美好生活愿望也在发展,也在提高,所以我们的政策,我们的管理措施应该适应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趋势。降低中高档消费品的关税,不仅有利于促进国内消费,更有利于促进国产商品提高质量。如果我们采取一些措施,能够降低关税,减少一些进口管制,减少一些非关税措施,使国外一些优质消费品进到国内市场来,消费者多些选择,同时也会促进国内同类产品提高质量。
而2011年7月财政部网站刊登了中国财经报的一篇题为《不应取消或降低奢侈品进口消费税》的文章。文章指出,奢侈品消费税是对部分只有少数人才能消费得起的奢侈品(如高档手表、高尔夫球及球具等)征收的一种税。取消奢侈品的进口消费税,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很多:一是冲击国内企业。二是加剧收入分配不公。三是,本国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得不到保护。
文章引用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尚希的话:“如果扩大对进口产品的消费需求,那将损害国内企业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导致国内企业要么倒闭,要么更严重地依赖于外部市场,对中国经济将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取消或降低奢侈品进口消费税不利于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鼓励消费者在国内购买外国奢侈品,无助于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扩大内需的目的是为了拉动中国的经济增长,不是为扩大内需而扩大内需,更不是为了拉动外国经济增长而削弱中国的国际竞争力。鼓励消费者在国内购买外国奢侈品,表面上看是为了扩大“内需”,但实际上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极其有限。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