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行行长罗伯特•佐利克
世界银行现任行长罗伯特·佐利克将在今年6月卸任,他已表示不再寻求连任。美国《纽约时报》记者安妮·洛瑞(Anne Lowrey)撰文称,卸任将引起一场发达国家与新兴国家之间的冲突。发达国家习惯于为世界主要金融组织指定领导人——在世行成立后的70年中,行长一直由美国指定,而欧洲则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定总裁。但这次,巴西、印度和中国等新兴国家正奋力争取使世行领导人的选任更为开放透明、更具包容性。这些新兴国家的经济飞速增长,其国际政治影响力也在增强。同时,对于发达国家这些国际经济体系的老看门人过于庞大的影响力,一些国际救援组织也颇有怨言。
洛瑞称,虽然世行领导人曾对开放行长选任制度作出承诺,20国集团也承诺支持新的、开放透明的、任人唯贤的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高层领导人选任制度,但现状并没有什么实质性改变。2007年,欧洲国家领导人支持了美国前总统对佐利克任世行行长的任命,而华盛顿也对欧洲指定法国前财政部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表示支持。如今,奥巴马政府正在考虑新任世行行长的人选,有望在几周内宣布最终结果。
佐利克曾表示要改变世行领导人任命的精英模式,并称发展中国家有不少有趣的创新经验。但他也说,“如果美国在国际经济组织中占主导地位并拥有责任感,那么国际社会将从中获益。”美国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对佐利克在世行取得的成就大加赞扬,称其为“非凡的优秀领导者”。
但是,也有人对佐利克及其数位前任在世行的表现并不认同。美国经济学家杰弗瑞·萨克斯(Jeffrey D. Sachs)在辛迪加项目上批评了现行的世行体制。他说,当今世界犹如站在十字路口,如果国际社会不能协力对抗贫困、资源紧缺和气候变暖等问题,那么世界将面临长期的资源战、政治动荡和环境恶化困境。一个拥有恰当领导力的世行能够在应对这些危机时起到重要作用。
萨克斯说,美国官员一直将世行视为维护美国外交政策和商业利益的一个外部机构。世行总部距离白宫仅两个街区,这让美国政府能够轻而易举地主导世行事务。自世行成立至今,由美国人任世行行长的不成文规定造就了11位来自美国的世行行长,可没有一位是经济领域的专家,也没有一位曾在对抗贫困、环境问题上有丰富经验。相反,美国是从华尔街和政客中挑选世行行长的,这大概是为了保证世行的政策与美国的商业、政治利益保持一致。
可是,萨克斯进一步分析道,这一举措事与愿违,不仅损害了美国的利益,也伤及全球。由于世行高层在专业上缺乏战略眼光,世行一直没有一个清晰的战略方向。许多项目都是为了迎合美国公司的利益,而不是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着想。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世行领导人都把美国的理念强加于世行事务中,这些理念完全不符合最贫穷国家的利益。例如,上世纪90年代时,世行曾努力遏制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的大爆发,可是最终却未能见效。而且世行在促进非洲、亚洲和南美的农村发展上也收效甚微。
萨克斯认为世行的许多工作人员都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如果没被美国狭隘的利益主导的话,世行本可以取得更大的成绩。世行有潜力在全球重大事务上发挥促进作用,农业生产率、动员信息技术支持可持续发展、部署低碳能源系统以及提高全球教育水准等事务应当成为世行的首要任务。而现在,世行对这些问题浅尝辄止,没能起到有效的领导作用。要把世行拉回正确的轨道上,就要使其高层具备专业能力。世界需要一个创新的机制来解决其面临的复杂问题,如果世行行长还是由华尔街或美国政客来担任,那就是对国际社会的重大打击。
现在,巴西、南非、印度等新兴国家都准备推出各自人选,世行希望在4月20日宣布最后结果,并表示要任人唯贤。澳大利亚“对话”网站称,考虑到华盛顿在世行行长这一位置上的长期把持,最终结果很可能仍是由美国人出任。然而,奥巴马还有机会打破这一陈规,通过支持前巴西总统卢拉·达希尔瓦任世行行长来增进与南美的关系。有一句老话说得好,“有些事,美国想要它发生,它就会发生;美国若只轻微反对,它还是会发生;美国要是竭力反对,那它一定不会发生。”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