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菲军事对峙与贸易往来齐头并进

banyuesudi 2012-05-19 12:02:07 总第124期 放大 缩小

 

南中国海再起争端。4月10日,菲律宾海军试图在黄岩岛扣捕中国渔民,被中方海监船制止。双方对峙由此展开。中菲两国均宣称正在寻求和平的解决途径,但尚未有迹象表明僵局会何时结束。

詹姆斯城基金会前研究人员萨曼莎·霍夫曼(Samantha Hoffman)最近在《中国简报》上发表文章表示,人们有理由担心中菲对峙会发展成军事冲突,但也有理由相信中菲两国不会越过底线。中国国防部长梁光烈最近表示,军方的行动要根据国家外交的需要,他相信对峙问题可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与对峙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菲两国在4月20日庆祝了“中菲友好交流年”的启动。中国是菲律宾第三大贸易伙伴,去年两国的贸易额达到历史最高的300亿美元,并计划到2016年将贸易额增加至600亿美元。即使南中国海问题得不到解决,这一目标还是可以达到的。霍夫曼认为,这种对峙与贸易增长的并存局面说明了中菲关系的复杂性。

中菲对峙并不令人惊讶,但这是近年来两国在领土问题上最严重的一次升级。上世纪90年代中菲关系的特征是好斗。但进入21世纪后,双方关系有所缓和,似乎两国的纠纷已是过去。有迹象表明中菲的确是在认真考虑资源共同开发的可能性。2004年,菲律宾国家石油公司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签署协议,在南中国海共同进行地震研究。同年,北京与马尼拉在救灾和人道主义领域加强了安全合作。2007年中国前国防部长曹刚川访菲期间与菲律宾签署了价值660万美元的军援协议。双边贸易也发展迅速,从2000年到2005年,中菲贸易额增长了433%。这些事件表明,中菲关系正在朝合作的方向发展。

经济关系仍在取得进展,但并没有对双方总体关系起到太大积极作用。菲律宾总统阿基诺三世去年9月访华期间,双方都强调了经济合作,却没有提及领土争议的解决。今年,中菲贸易和投资仍在扩大,但是最近的军事对峙说明经济合作无法消弭南中国海争端。

南中国海问题的关键在南沙群岛主权。中国在主权问题上逐渐强硬的姿态是新一轮中菲矛盾的来源。中国的海监船在争议海域巡逻的频率有所增加,驱逐国外船只并实行禁渔令。中国渔民抱怨国外日益增加的限制措施,呼吁中国加紧巡逻。因此,中国通过宣示主权来为巡逻正名。但让中国失望的是,菲律宾对中国的主权宣示表示反抗。事实上菲律宾在此问题上一向强硬。

矛盾正在升级。可是中国为何要用如此强硬的方式宣示主权,而不采取更加和平的处理方式呢?霍夫曼认为,这里面的原因有很多,但有两点最为重要——能源和战略考量。

南中国海资源丰富。中国估计其潜在石油储量为2130亿桶。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消费国、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中国的能源需求极其庞大,且还在不断增加。而菲律宾则想通过增加国内石油产量来实现自给自足。

在黄岩岛对峙一事上,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问题是关键诱因。今年2月,菲律宾能源部长约瑟·阿尔门德拉斯宣称菲律宾将继续推进15个近海钻井的开发,其中有2个钻井位于中国主权宣示的范围内。中方强烈抗议了菲律宾的这一举动。随着这些钻井的开发,中菲冲突将继续升级。

不过,霍夫曼认为能源开采并不是中国强硬立场的唯一原因,因为中国曾表示其能够通过与中亚及其他石油市场的合作来解决能源问题。南中国海有着世界上最重要的航线,中国大约80%的能源进口需要通过位于南中国海的航线运输。中国海军的军力扩张以及海监船在南中国海海域的巡逻可以保障这些航线的安全。由此,其他国家对中国的疑虑也增加了。

美国的“亚洲轴心”战略也加剧了中菲矛盾。美国与菲律宾正在加强军事合作,而且美国在中菲矛盾中的利益诉求非常明显。4月底,美菲在南沙群岛附近的巴拉望岛举行了联合军事演习,可是往年美菲联合军事演习都是在不那么敏感的吕宋岛举行的。与美国的军事合作让菲律宾更加自信。

迄今为止,中菲军事对峙尚未影响到两国的经贸往来,但后者也不太可能有助于前者的解决。和平解决途径的缺位将不可避免地把对峙带向军事冲突。但是霍夫曼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即使军事冲突真的发生,其规模也是有限的,因为菲律宾的军力有美国的支持。此外,中国决策层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也会影响到中菲关系。中国军方在宣示主权上被赋予了多大的权力?这种权力会被发挥到何种程度?从根本上来看,我们无法确定中菲是否会越过最后的底线。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