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联系群众的小渠

yangguangbaodao 2012-05-19 12:22:03 总第124期 放大 缩小

 

“蛇口工业区的领导,应具有远见卓识,我想听听您对蛇口今后的发展有何战略设想?”

“蛇口面临人口爆炸、土地挤迫的危机,能否听听您对蛇口土地发展策略的高见?”

“工业区以小股参资形式搞合资企业,供销权控制在大股东手里,实践证明此类企业多数为亏损、持平或微盈,对此你有何看法?若你当选为董事,如何改变或减少这方面的损失?”

“有人说在你任职期间,没干什么实事儿,你同意吗?”

“我们是你手下的员工,感到你总是高高在上,很少与下边交流,你认为这样有利吗?”

“请问:你担任人事经理8年,有多少亲友在正当名义下调进工业区?”

“听说您在XX买了部皇冠轿车,车牌号是WJXXX,请问是否合法?”

……

上述一连串的问题,是记者近日从蛇口工业区董事会选举与答辩会上,在密如架上葡萄般的群众提问中,信手摘来的一小串。

蛇口工业区正在进行第二届董事会选举。按照规章,候选人必须公开演讲和答辩各10分钟。所有工业区的干部职工,都可自由参加与提问。记者常在蛇口采访,涉足这种场合尚属首次,其气氛紧张、热烈、活跃与和谐,为预料所不及。三场答辩都是晚上7点30分准时开始,然而人们入场时间却不断提前,来晚了连站也没地方。300多人的会场,塞下500多人。工业区第一把手总经理乔胜利,两次都被隔在窗外和门口挤不进去。另一领导王今贵,上台演讲后原来的座位早已“鹊巢鸠占”,只好耸耸肩膀“靠边站”去了。

现在让我们继续听听他们的答辩。当然,只不过是另一小串“葡萄”。

问:“你是校长,从未管理过企业,你有信心参与整个工业区的管理吗?”

答:“这是我的弱势。但校长同时也是管理者。工业区是个社区,管理不限于赚钱。人们以为厂长当选天经地义,而校长就不可以进入董事会。我认为董事会是决策层,不是管理层,不是拿图纸,而是拿思想。我的强项是人才开发。”(鼓掌)“在座的人都想被领导重视,我想由我去跟领导说,是最合适的。”(鼓掌、大笑)“我有一条本性,无论干什么,要干就干好。以我的工作态度和经历,如果当选为董事,我能够胜任。”(热烈鼓掌)

问:“听说您的批示经常得不到落实,请问您对此有何看法?”

答:“可能我这个人办事好商量,别人就顶住不办。只要合理的,我会坚持。有些也可能是我批错了。”(鼓掌)

问:“你认为住宅一年四季叮叮当当装修声不绝于耳,应怎样解决?”(鼓掌)

答:“像人喜欢穿衣、打扮一样,住宅装修很难避免。我们正参照国外经验,定制一个‘支撑体系’的方案,就是在建成大的框架以后内部结构按住户要求去施工,给住户留有较大的自行设计的余地。”(鼓掌)

问:“你们公司每月亏损100万美元,仍然发高额奖金,是否在吃国家?”

答:“亏损有多方面原因。主要是投资结构不合理。一亿美元投资中,有8000万元是借来的,每年要付1600万利息,情况正在逐步扭转。我们的职工一天24小时运作,开工后要8—10年才能停车检修。他们比内地同类型企业的职工,要付出多得多的汗水与辛苦,他们的所得是应该的。”(鼓掌)

问:“听说你为了拉票,给学校教师送饮料,请问有没有这回事?”

答:“绝对没有。我们公司每逢‘六一’都给学校送点东西,过去送的很少,很对不起。按照上级给我们规定的上缴、留成4:3:3的比例,我们上缴利税300多万元,经办公会议决定,在企业留成65万之中,给学校赠送了部分文体设备。饮料是教师节送的,当时我不知道改选,也想不到被推举为候选人。”(鼓掌)“我认为单靠几家公司是不够的,希望全社会都来支持教育。”(鼓掌)

问:“人人都为工业区的原始积累献策献力,你却支持太太退职去办私人企业,你认为合不合适?”

答:“在家庭内部是人人平等的,我不能支配太太。办私人企业,是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实践,也是国家法律允许的。”(鼓掌)

“葡萄架”上的“葡萄”果实累累。人们递条子和口头提出的问题,极为广泛深入。诸如教育问题,蛇口效率降低问题,班子团结问题,大龄青年分房问题,以及看病、煤气、治安……等等,凡属普遍关注的、敏感的、“热点”的、“要害”的问题,都有人提出来,无可回避。

当然,“葡萄”生熟不一,滋味迥异,有的较甜,有的较酸涩。试摘几颗:

“你去美国长达一月,干了什么事,花了多少钱,游了多少山,玩了多少水?”

“在你的授意下,你的两个弟弟在蛇口捞了多少钱?”

“你们公司优秀、精干人才流失不少,而你的‘哥儿们’却被提拔重用,请问你的用人原则何在?”

“你经常出入舞厅,是不是掏自己腰包?”

“听说你去XX的机票丢了,打白条子已经报销,后来找到了又报销一次,有无此事?”

……

提问者开门见山,尖锐深刻,但并不强加于人;答辩者或从容不迫,或略显激动,都能坐得住、听得进,总之是你有提问自由,他有回答的自由,互相尊重。会场规定不准造谣中伤,不准涉及隐私和人身攻击,不听制止就得离开会场。人们是严守规则的。会场秩序井然,气氛平静和谐。不过据“老蛇口“讲,提问与答辩中的学问也不少,就不是局外人听一两次所能明了的。

这种演讲、答辩的形式和效果怎样?利弊如何?问、答双方心态又是怎样?记着询问了一些与会者。

问:“你为什么要来参加会议?你觉得这种形式好吗?”

答:“我来蛇口不久,想了解点点情况,听听自己关心的问题。”

“认识一下候选人,总比光看简历、‘朦查查’地投票好点。”

问:“会不会谁演说得好,谁就能多得选票?”

答:“可能吧。不过像我这样在机关工作时间长的人,就不是根据演讲来投票的。很多人都没有来。”(记者按:第一轮推举候选人投票的人数为2800多人,而参加答辩会最多一场,也仅有1000余人。与4400多正式投票的人数相比,就更少了。但机关干部和领导骨干,几乎全到齐。)

问:“作为候选人,你参加演讲答辩,心情紧张吗?”

答:“我是上届董事,答辩等于给我的工作打分,还要回答各种问题,谁处在这种情况都会出一身汗。”

“我不是董事,不怕落选,也不想当官,我一点也不紧张。”

问:“作为工业区主要领导,你认为演讲、答辩意义何在?”

“开辟一个直接和群众见面、听取群众意见的渠道,是对我们平时工作的监督和检验。我们平时工作上‘耀武扬威’、‘叱咤风云’,很少直接听到群众的意见。其实不一定三年才让人家讲一次话,不一定班子变动才搞,平时也可以做。”

问:“你认为演讲、答辩有普遍意义吗?”

答:“不认为。蛇口只是一家企业,演讲、答辩只是联系群众的形式之一。每个单位的情况不同,人员结构、文化素质、作风、习惯都不相同,都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练习群众的好形式。

侧记,侧记,侧面记录也。记到这里可以结束了。

(江式高,《深圳特区报》社高级记者。1949年参加解放军,1981年调入深圳特区报社,是创办深圳特区报的元老之一。曾参与拍摄以邓小平为首的多位中央领导视察蛇口时的照片,现已离休。)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