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高校职称评审曝“黑市”

yangguangshixian 2012-06-04 19:16:40 总第125期 放大 缩小

 

5月4日,一网友爆料湖南高校负责职称评审的评委名单刚刚确定即遭泄露,身为评委的警察学院教授刘一兵在宾馆“开房收钱”。5月5日凌晨,湖南省教育厅在其官方网站上对此事进行了回应:目前已终止刘一兵教授2011年度高校教师系列职称评审专家资格,有关情况正在进一步调查核实。

一条送礼短信揭丑闻

5月4日上午,网友“马山寨主”发微博,“今年湖南高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昨天在母山基地开始。前天下午评委名单刚定,全省参评教师即获悉名单,一年一度的疯狂送钱活动开始。今年体育专业评委刘一兵教授为方便老师们送钱,在新天宾馆开了套间并广而告之,一时门庭若市,楼层服务员只要遇到打听2408房间的,便会说:‘你是要评职称吧?’”

他还配发了一张手机短信的照片,这条短信的内容是:“评委名单刚出,今年体育专业评委为湖南警察学院刘一兵教授,湖南大学体育学院蒋恺教授,吉首大学体育学院刘少英教授,邵阳学院体育系谢小龙教授。请准备3万到4万元,于今晚到新天宾馆2408房间找刘一兵教授,晚了就送不进了。”

“马山寨主”的微博发布后迅速引发网友关注。事后“马山寨主”未回应记者的采访请求。湖南省纪委预防腐败室副主任陆群则向记者证实,“马山寨主”和他有过交流,他本人不便公开身份,可以证实的是,这条短信来自于一部三星手机,由“马山寨主”拍下传到网上。

陆群曾就短信内容的真伪向其母校的老师核实。陆群对记者说,其母校的十几名教师为评职称,5月2日就赶到长沙送礼。而他从知情人士处获悉,目前评副教授,一个评委要送5000元的红包,而正教授价钱在8000到10000元之间。单评一个副教授,就要送出三四万元。陆群称,当晚对很多湖南高校教师是个不眠之夜,送礼和收礼只能在一晚上完成。

涉事评委证实有人来送礼

在上述短信中,提到体育专业的评委刘一兵教授,在“新天宾馆2408房间”。刘一兵被指在这个房里收过红包,网上资料显示,刘一兵是湖南警察学院警体部主任。陆群透露,他母校的一位体育老师曾赶去给刘送钱。此外,送钱对象还包括短信中提到的谢教授。这名体育老师对他说,在向另一个教授送礼时人太多,“没送进去,为此十分忐忑”。记者通过陆群联系这名高校教师,这名教师因有顾虑拒绝了采访。

记者赶到长沙新天宾馆进行探访,在2408房间敲门后没人回应。蹊跷的是,对这个房间的近况,得到了多种不同说法。新天宾馆一名服务员证实,3日晚还见到评职称的人住在这个房,但目前不知道是否退房。而酒店前台在查询后称,近日没有一个叫“刘一兵”的人入住。该酒店的另一个服务员却表示,最近一个星期这个房间一直空着,“网上的都是谣言”。

记者致电刘一兵本人。刘先是否认5月2日曾入住新天宾馆,而在得知当晚有人见到他后,他又回应称,2408房住的是他的朋友,他当晚确实出现在这个房,但他是为了探望这个从益阳赶来的朋友。巧合的是,在他探望朋友时,该房间当晚突然来了很多来送礼的教师。刘一兵表示,这些来送礼的高校教师“在门口就被他拦回去了”,并否认自己收红包。刘一兵还说,因为不断有教师赶来打扰,他的朋友当晚没睡好觉。记者又联系到短信提及的邵阳学院体育系谢小龙教授,谢同样表示未接收红包,并称对此不知情。而对于为何评委名单很快流出,他表示也不知情。

教师实名举报评审潜规则

记者发现,对于湖南省高校职称评审中的问题,确实早有人进行公开实名举报。2009年,娄底职业技术学院财贸系讲师吴辉申评副教授,他出版过两本专著,自认为材料很过硬,有同事给他打电话,让他去长沙送礼,他说自己极其反感这种做法,没有去送,结果这一年他真没评上。

吴辉说,当领回职称评审资料时,他觉得自己太孤傲了,不应该这样。“明年再评,我就去送礼”。2010年再评,他去了长沙,“我10月28日下午入住长沙某宾馆,看见到处都是赶来送礼的人。29日早晨7点,天刚蒙蒙亮,我们几个人去科长的房间,我第一个看到了评委名单。赶紧,我托关系找到了一个朋友,认识了其中的一位评委,送了5000元礼金。”

吴辉告诉记者:“我认为自己条件不错,2009年没通过是因为没有人收我的钱,所以他们压根没有看我的材料。2010年我只需要找一个人,让他们都看我的材料,那么我必通过无疑。”

2010年11月8日,评审结果出来了,他还是没通过。

他说,由于没过,事后,他找到收钱的评委要回了这笔钱。他从这位评委那儿获知,这位评委确实尽力了,把他的材料向每位评委作了推荐,“但最后一投票,7位评委,我只获得一票。”

吴辉认为,他所申报的学科一共有7个评委,“送一个不行,至少得送4个才能过”。他告诉记者,就他所知,送礼的现象确实非常普遍,“就我所知道的情况而言,通过评审的,几乎没有看到谁没有送过礼”。

促使吴辉公开实名举报的原因,是这位评委告诉他,他在述职报告中称自己的学术成果曾获领导批示,但有评委看到这个时笑了,“他们这样侮辱我,笑话我,让我下决心要挑战这个潜规则”。

为此,他以有关评委“泯灭学术良知,丧失学术道德,未忠实履行评委职能,评定不公”为由进行公开实名举报,并于2010年11月通过网络发出举报信。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也坚持要求实名接受采访报道,“我就是要跟这种腐败现象进行坚决彻底的斗争”。吴辉告诉记者,时至今日,虽然他一再向有关部门实名举报,但仍无结果。

高校腐败愈演愈烈

“高校领域的腐败已经不能低估。”复旦大学国务学院浦兴祖教授对此也深有感触,十多年前,他就撰文呼吁把学术腐败纳入到国家的反腐败事业中去,当时苗头已经出现,如今更是愈演愈烈。

广东某重点高校教授告诉记者,送了礼,就算条件没有达到也可以弄成合格;而没送礼,即使条件都合格,也有可能通不过。他还透露,涉及评职称有两个关键环节,一是本单位的人事处,另一个就是评委。如果想要评职称而条件没有达到,可以“操作”的环节也是这两处,一是人事处,把材料弄好,若有某个地方不合格,弄成合格;另一处就是评委,万一有某项不合格,评委也可以投票通过。

即使条件都合格,也要找评委。因为评委有着绝对的权力,“你虽然合格,但评委可以认为你条件不够硬,是勉强达标”,这样也可以刷掉。“他们对于自己的投票不用做任何解释,唯一的解释就是没有通过。”上述教授说,他自己也吃过评职称没有送礼的“亏”。

除了职称,还有许多领域也涉嫌这类腐败,诸如高校申请博士点、硕士点,以及一些项目验收、评估。浦兴祖教授坦言,他多年前就体验过这种评审“待遇”,不仅是现场的评委会收到“打点”,一些通信评委也会被“烧香”,“如果评委名单还没有确定,一些可能入围评委的人也会被提前‘提示’关照。”

劳动人事厅官员则说,职称评审不只是在高校,一些事业单位或者政府部门也有要求,但是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职称能够带来直接而明显的回报,而且不同职称的差别非常大,比如一个高级职称所带项目的经费随便就上百万,因此这种情况下要想“搞定”评委自然付出的代价就高。

网友讨论众说纷纭

5月4日,事件在微博被爆料后瞬间形成了较高的关注度,根据调查显示,33%的网友对花钱买职称习以为常。搜狐网友称:这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不单单是评职称,只要是评比的,哪个不是这样?腾讯网友:这太普遍了,不送礼不靠关系,门都没有;有关系不送礼,可办可不办;只送礼没关系,送了也白送;有关系又送礼,一定成。

22%的网友表示,依法严惩而不仅仅是行政问责。新浪网友:刘一兵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其受贿行为已经符合立案条件,当地检察院应予立案调查。

19%的网友表示,对教育现状表示担忧。人民网网友:有权力就有腐败,即使被视为道德楷模的教授也丧失了良知和底线,悲哀!教育在让我们获得知识的同时,却让我们的良知一步步走向沦落。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如此这般的教育怪状,不得不令人担忧。对现行职称评审制度有17%表示有异议。人民网网友:职称腐败和一系列腐败一样,一开始职能部门用政策挖坑,权力拥有人因势利导,最后形成利益链条,然后前“腐”后继。无语无奈却又欲罢不能……

9%的网友选了其他。腾讯网友:现在一些大学的所谓职称,其实和专业能力没多大关系,这也只不过是分赃的通行证。上下都心照不宣,从而促成了这样明目张胆的行为。中国网网友:职称评审背后的腐败绝对触目惊心,由于其背后存在着巨大的寻租空间,同时由于监督工作的缺乏,使得评审腐败日渐猖狂。

(编辑组稿/李璇)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