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战早期,前苏联与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让人摸不着头脑。为什么莫斯科害怕马歇尔计划甚于害怕杜鲁门主义?为什么前苏联会在冷战期间抛弃它最亲密的社会主义盟友南斯拉夫?为什么赫鲁晓夫在内政外交上的去斯大林化努力在初期会导致中苏关系缓和?为何斯大林试图与非殖民国结盟的努力失败了?赫鲁晓夫又为何在冷战有所缓和的时候以反帝国主义者的身份向这些国家敞开怀抱?
在他的新书《再现冷战》中,著名的社会建构主义学者泰德·霍普夫通过分析前苏联当时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对国家身份的认同来解释这些看似不连贯的政策。霍普夫提出,了解一个社会如何看待自身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许多问题,包括政府的政治政策。也许哪天那些对国家身份有不同认识的人就上台执政了,谁知道呢?看看1979年的伊朗,或者今日的阿拉伯世界,就是如此。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