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询意见的基础上,中宣部发出《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改进文风的意见》,要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把改进文风作为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央政治局八项规定的重要任务,作为改进工作、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的重要机遇,下大决心大气力抓紧抓好。以新华社和央视《新闻联播》为标杆,新闻界重新掀起了一股改文风的运动,力避“长空假”,落实“短实新”。
从清末到“五四”,媒体文风开始变化
自从清末有了印刷出版的专业报纸以来,中国新闻界的文风历经数次流变。据新闻史研究学者、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家林介绍,清末戊戌变法时改良派所做政论文章,对当时社会影响极大。例如,梁启超在《时务报》等报刊上发表的政论文章,《变法通议》和《维新图说》等,气势磅礴,充满感情,浅显通俗,开创了一个时期的报刊以政论取胜的风气。梁启超的政论文章,以改良了的文言写作,在文体上也有革新意义,当时人称之为“时务体”或“新民体”。梁启超、严复,章太炎等都是这一时期中国报刊评论的开山鼻祖。
1904年创办的《时报》是中国近代有影响的全国性日报之一。《时报》独树一帜,专门辟设“时评”栏,每则短评文章虽然只有一二百字,但文字流畅、言辞冷竣、驰骋自如,很受读者欢迎。《时报》首倡的“时评”,要求“以公为主”、“以要为主”、“以周为主”、“以适为主”,给新闻评论注入了生机,是新闻评论演变为独立新闻体裁的重要标志,也推动了报业的业务改革。
辛亥革命以后,各报纸都开始精心写作社论、短评,在新闻性和时效性方面,大大前进了一步。撰稿者大都为当时政坛上的活跃人物,往往以撰写政论作为参与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据方汉奇先生统计,当时政论文章一般占到整个报刊篇幅的1/3以上。
从五四运动之后,新闻界的文风又开始转变。一批进步人士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教条,提倡科学和民主,尤其是针对时事而发的评论文章更多更短更快,刘家林称之为“短小精悍,切入点极为巧妙”。
媒体“假大空”曾几度复燃
1942年,抗日战争正处在最艰苦的相持阶段,而在党内,主观主义学风、宗派主义党风和党八股的文风有抬头的倾向。为提高全党马列主义水平,夺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开展了以“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为内容的整风运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干部会上,针对不良文风写下了著名的《反对党八股》,号召全党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表达方式。
在1947年前的一段时间内,解放区的土改宣传出现了右倾偏向和新闻失实现象,《晋绥日报》带头纠正这一偏向,并发起旨在维护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反“客里空”运动。经新华社的介绍推广,扩展到整个解放区新闻界。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一字为一字,两字为两字,字字为字字,不字为不字,此字也。”指的就是新闻要真实。
现在很多媒体人都感慨舆论监督越来越难做。事实上,解放初期的舆论监督报道做得还是有声有色的。当时,围绕中国建设的目标进行的有针对性的报道,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遗憾的是,这种风气并未坚持下来,土改时期“假大空”之风又开始蔓延,于是就有了大跃进时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说法。在文革中,文风进一步恶化。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文风的建设也取得较大进展,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注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服务,更加贴近生活,适应广大群众多方面的需要。然而,社会转型期由于各种利益调整,党风和社会风气不正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渐渐蔓延到新闻界,媒体的文风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假、大、空”死灰复燃,其危害不可低估。
媒体改文风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
2010年,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10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强调要从三个方面下工夫改进文风。一是短,力求简短精练、直截了当,要言不烦、意尽言止,观点鲜明、重点突出;二是实,讲符合实际的话不讲脱离实际的话,讲管用的话不讲虚话,讲反映自己判断的话不讲照本宣科的话;三是新,在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上有新思路、新举措、新语言,力求思想深刻、富有新意。“不念稿”,正是“短、实、新”精神之体现。
2011年8月,中共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组织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长期以来一些新闻工作者作风漂浮、新闻传播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现象得以扭转。“新闻纸上无新闻”、“新闻播报无新闻”等被受众诟病的现象,也正在发生变化。十八大以后,这种改变更加明显。
作为新闻史研究学者,刘家林更希望这种改变能持之以恒,同时也要避免媚俗倾向。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刘涛则认为,现在媒体改文风似乎已经形成了一个套路,但是,对老百姓说真话一定不能成为套话,套话容易虚化,虚化易成假话。他认为改文风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说百姓能听懂并喜闻乐见的话。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须有“观世音菩萨”精神,即为“观人情冷暖,看世态万象,讲究美学、技巧和修辞,拥有菩萨般的悲天悯人情怀”。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史安斌认为,媒体要有清晰的定位,在走转改的过程中,要实现从“引发话题”到“议程设置”的转变,从“在场”到“发声”的转变,从“单媒体”到“多媒体”的转变,这样才能不断提高传播影响力。
【链接】
《新闻联播》的话语体系是一面镜子
中国传媒大学有声媒体语言监测与研究中心、中国广播电视年鉴日前联合发布了“2012媒体关注度十大榜单”。榜单很细,有24类之多,其中,央视《新闻联播》备受青睐,仅其用语榜单列就有5类:成语、政治用语、经济用语、文化用语、科技用语;另外19类为新闻媒体最关注的新闻热点、情感、易读错的词、易写错的词、“体”,等等,各有“十大”。别的都好理解,“情感”也成一类,颇觉没有年度性,诸如“幸福,紧张,快乐,担忧,激动,痛苦,失望,震惊,舒服,焦虑”,以社会层面而言,不是年年如此?
不少媒体在报道这个榜单的时候,均以关于《新闻联播》的那些为“新闻点”,尤其突出它的十大成语。道是,与上一年相比有所变化:“继往开来”和“坚持不懈”进入榜单,而“坚定不移”、“一如既往”、“前所未有”、“长治久安”、“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来之不易”和“丰富多彩”等8个成语则继续占据前10位。这个“新闻点”抓取得很有意思,概因我们都知道,《人民日报》正在动员网友征集“你最反感的官话套话”,这十大成语在国人耳熟能详之列,难免给人以此即官话套话的相关联想。虽然从时间关系上看,榜单发布在1月8日,《人民日报》微博向网友征集也是1月8日,二者并无“串通”的可能,属于赶巧碰在一起形成了新闻“互照”。再以小人之心度之,大家对“新闻点”的那样抓取,实际上也正有此种用意:自己看吧,尽在不言中。去年这个榜单也有,却没有给人留下什么印象,或可从侧面进行印证。
但这种榜单的发布无疑是很有社会价值的,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这是为国家留史,为社会留史”,因为媒体的关注与传播往往体现了社会舆论的热点。除此之外,愚以为还呼应了中央提出的“下决心改进文风”。寻常我们谈论官话套话的多寡,只是凭主观感觉,耳边嗡嗡响着;这个榜单则是利用现代语言监测技术,在海量的动态流通语料库中,经过统计、计算,自动提取候选,最后人工确认形成。也就是说,排序完全依据数据,媒体范围覆盖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客观性不言而喻。官话套话似乎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出现频率未尝不可以作为衡量基准之一,说得多才形成套路嘛。
从《新闻联播》的既有“定位”来看,官话套话多一些不足为奇,至少媒体人理解,那是不以他们自身的意志为转移的。可赞的是他们也在变,前两天我瞄了一眼,发现各地的雾霾天气就上了头条。新年伊始,另一权威媒体《人民日报》也在变,舆论监督上了头版头条,未知破其天荒与否。内容鲜活,“接地气”,语言自然鲜活,官话套话哪有立足之地?“十大成语”是否官话套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新闻联播》的话语体系的确是一面最容易照到的镜子,你如果官话套话嘟囔个不停,底下的势必就有样学样。我想,如果《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这两个一动一静的权威媒体把头带好了,“官话套话”就不难得到遏制,中央提出的改文风就不难取得实质性进展。
(《南方日报》)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