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海外大学:在中国发展的机遇和阻碍

banyuesudi 2013-03-03 22:12:45 总第142期 放大 缩小

 

无论是出于狭隘的增加收入的目的,或是出于更为深远的考量(比如为了深入快速崛起并日渐重要的市场),海外大学都争先在中国发展,为自身争取更多席位,建立影响力。

比如英国兰开斯特大学、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以及最近刚刚挤入这个市场的海外学府北卡罗莱纳州的杜克大学。几乎每个月,都会有各类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或者交流计划宣布。有的项目是招收中国学生去海外高校,还有一些是吸引海外学生前往中国。其他的交流形式还包括科研设施或学术交流中心建设、为学生提供双学位等。最雄心勃勃的计划甚至涉及在中国建造校舍、雇佣员工并建立分校。

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感受到,与西方完全迥异的学术标准和价值观打交道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至少在中国当前的政治环境下,学术独立仍然面临很多障碍。中国共产党认为,大学是培养未来政府和市场领导者对国家忠诚度的重要场所。比如,在中国高校除了外国人,所有学生都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由美国的耶鲁大学和北京大学这两所精英学府合办的“北京本科生培养计划”的失败,集中反映了当前外国参与者所面临的困难。2012年7月,耶鲁方面的管理者以费用过高、入学率低和中文课程设置薄弱的理由,终止了这项计划。

2007年,这个方案推出不到一年后,一位名叫Stephen Stearns的耶鲁大学访问学者曾写了一封公开信,抱怨自己的中国学生有严重的抄袭行为。“当我看到自己教过的学生随意抄袭摘录别人的观点却不承认,我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Stearns先生说,“我不得不问自己,为什么要教授这些故意欺骗我的人呢?”他还表示,在中国学者中这样的做法广泛存在并被接受,他认为这个国家已经迷失了方向。

然而,面对政府的鼓励,耶鲁大学的失败经验并没有影响其他机构进入。官员们则希望这些尝试可以停止中国的学术人才移居国外,并推动中国大学改进。

但抄袭、学历及研究造假、考试舞弊仍是很多海外学府在中国发展的巨大障碍。“这里的学术所遵从的价值体系与我们不是同一体系,有太多不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中国合作负责人丹尼斯·西蒙说。

在过去的一年,很多中国机构都参加了亚利桑那州的双学位计划。这个计划使学生能够同时获得美国和中国学历,其参与者已经从3人增长到33人。95%的学生拿到了应得的学分,如果他们要获得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硕士学位需要继续第5年的研究。

西蒙表示,较高的成功率是因为学校在中国投入巨资筛选学术工作者。“我们需要英语能力突出并值得我们投入的人才。鉴于中国学术领域造假和伪造的现状,这笔巨额投资是值得的,我们必须这么做。”他说。

国外学者或机构在中国时常感到无措,不知如何处理政治敏感话题和课程材料。芝加哥大学中国中心主任杨大力表示,自己举办的研讨会课程很少遭遇政治上的限制。

他表示,即使面对公共事件,比如人口控制政策或者器官捐献移植这样的敏感话题,他也不会阻止学者探讨。但他建议学者要谨慎。“他们自身具有很好的判断力,懂得尊重这里发生的事实。这并不意味着他们选择沉默,只是他们清楚,如果不这么做,很多中国同事将不能参与这些学术活动。”他说。

2012年11月,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校长李·鲍林伯表示,他于2009年在北京建立的学术机构将继续坚持学术自由和开放。他还补充说,如果有什么力量威胁其妥协于“某种价值观”,哥伦比亚大学或将不得不离开中国。

(《经济学人》)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