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麦当劳化”的路上,城市没了特色

yangguangjujiao 2013-04-02 12:37:41 ■ 周潜之 总第145期 放大 缩小

 

大学城、开发区、市中心、文化广场、展览馆……你现在如果在中国走一圈,会发现哪座城市都有,而且长的都还差不多。北京越来越像上海、上海越来越像广州,还有更多的二三线城市努力把自己建成“小上海”。城市生长殊途同归,越来越缺乏多样性,挤占本土文化成长空间,也让人在城市中迷失自己的方位。

商业力量主导城市规划

2012年9月25日,红星美凯龙出手75亿在昆明建25栋住宅楼和6栋商业办公综合楼,并配套建设各类生活设施,建成一个集商业、高档社区、6A智能写字楼等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

另据媒体报道,位于河南西部的三线城市洛阳已建、在建和规划中的城市综合体项目达10多个。面对如此之多的综合体,媒体追问:“作为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洛阳市地产迈入‘综合体时代’后,又该如何进一步发展呢?”

所谓“城市综合体”,是将城市中的商业、办公、居住、旅店、展览、餐饮、会议、文娱和交通等城市生活空间的三项以上进行组合,因为具备了现代城市的全部功能,所以也被称为“城中之城”。有地产开发商曾大致统计了一下,成都有160个大型综合体,北京有100多个,上海可能最多,是200多个,深圳约有100多个。

综合体的开发,对地产商来说,是有规模效益的。由于配套的完善,后期也会“自然生长”,由于资源实现聚集,无论是居住、办公还是商业开发,都能轻松找到增值空间。但是,大量规模庞大的“城中城”的出现,在任何城市中都难免显得突兀。而且,出于成本的考虑,一座城市的规划如果能轻松“移植”到另外一座城市,对于开发商来说,也会节约很多设计成本。

但是在住房经济当道的今天,大房地产商成为很多城市领导的座上宾,“勾肩搭背”请他们来,希望通过他们的财力和人才,把城市建得现代一些、漂亮一些。对地方政府来说,这可以实现地价升值,对于开发商来说,他们也可以反客为主,按他们的计划,放心大胆地去建“城中城”。商业力量主导下的城市样式,利润是第一追求,哪里还顾得上特色呢?

权力审美对城市内涵的忽视

2012年底,历时3个多月,总投票数近500万,由网友投票评选出的全国十大丑陋雕塑正式出炉。郑州“流氓”小猪,重庆永州“章子怡”雕塑等均不负众望,赫然在列。

北京望京地区的“望京欢迎您”,因形似“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以255931票位居十大丑陋雕塑榜第五位。网友认为,这是拙劣模仿世博会建筑的雕塑。附近市民也认为,这个建筑当作望京地标并不合适。但该地区官方微博却坚称,该建筑设计、构造和功能都有独特性,并不是“模仿世博会建筑的雕塑”。

城市雕塑是现代城市文化的重要符号,一个好的雕塑透露出一座城市的精神内涵。但凡有些城市建筑规划常识的人,都知道世博会中国馆跟北京的一个片区八杆子打不着,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完全没有可能成为该地区精神符号。但不仅顺利通过,而且还建成了,就树立在那里。原因何在?

郑筱津是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体规划所所长,手里总有三四座城市的规划任务在同时做着。在很多人的想象中,她一人设计一座城的工作,是带着梦幻色彩的。但她自己却觉得,自己的工作和浪漫的城市理想毫不沾边,因为很多时候都要与各方面不断地“拉锯”。

例如,在做城市总体规划时,当地领导的贪大思想是最常遇到的问题,一个城市明明只有50万人口,却偏要按照200万人口来做规划。这时候,设计师总要尽最大努力进行解释和说服。这种说服大部分情况下还是会奏效的,但也有例外。例如,在一座西北内陆城市讨论绿化植物的选择时,市领导坚持大面积引进并不适宜本地生长的樱花,结果是种了很多,也死了很多。

针对中国城市规划方面所存在的问题,曾有官员指出,长官意志造成的“权力审美”是对规划最大的破坏。有的领导者角色错位,包揽了规划师、建筑师的活儿,连建筑的色彩都要自己来定。有的领导人光注意细节,但又不懂得超越细节。

由于“权力审美”,审批程序上的“可行性研究”往往变成了“可批性研究”。现在,许多有争议的建筑设计,虽由建筑师绘制,但其设计要求却是来源于某些领导人的想法。

一个人的视野终归有限,一个城市的主管者也不例外。对于城市样式,他们的灵感或多或少恐怕都是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世博会的漂亮建筑”、“别的城市种的樱花”以及“人家城市盖的高楼”等等。事实证明,女士都去追一种时髦,就会导致服饰的“撞衫”,而长官意志、权利审美主导下的城市建设,出现雷同千城一面的“撞城”恐怕也再所难免。

全球化也是社会的“麦当劳化”

2011年,全国27个省市推出了城市精神标语。在这些标语中,“创新”出现11次,“开放”出现10次,“和谐”出现9次,“诚信”出现7次。“包容”和“爱国”分别出现5次和3次。东部沿海城市多以“海纳百川”来体现包容;西部地区更倾向用“团结奉献”、“艰苦奋斗”等语词。另外,在字数上,选用八个字长度的超过了四成。

有人说城市出现雷同,原因是文化内涵的缺失。似乎是为了弥补城市文化内涵的不足,各城市开始相继大力挖掘自己的城市精神,但结果却让人啼笑皆非。推出城市精神本来是为了寻找差别、发掘个性,用城市精神引导城市建设,让自己的城市与众不同,最后却发现,大家又不约而同跑到同一条轨道上来。

是这个世界越来越单一,还是我们的思维越来越固化?随着全球化的到来,世界越来越单一似乎是大势所趋。放眼望去,“千城一面”的城市不仅是在中国,在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也有类似情况。只不过我们的城市化来得太快,来得太猛,旧屋还没来得及翻修,就索性学着别人重建一个一模一样的新房子、新城市。

世界各国的城市中,你走过的地方越多,越发现它们基本上都长得差不多,一样的玻璃幕墙大楼,一样的连锁商店,一样的星级宾馆,甚至麦当劳的口味都基本一样……

仔细观察麦当劳的成功模式后,美国社会学教授乔治·里茨尔敏锐地发现,麦当劳是全球走向现代化的最佳样板。他在自己的著作《社会的麦当劳化》中分析了作为商业楷模的麦当劳的成功之道。首先是有一个完美的流水线,在其产品生产和服务生产的过程中,通过精确计算“雨会下在哪片山坡上”,实现产品的标准与统一,从而达到了非常精确的自动化程度;其次,就是它特许经营的扩张模式,就像细胞的无性繁殖,迅速、准确和无误,不仅实现了规模的扩大,而且降低了管理的成本。

乔治·里茨尔发现,麦当劳代表的速度、简约、泛娱乐山姆大叔的全球化文化模式,正在世界各地大行其道,不仅影响了商业的模式,也影响了包括城市建设在内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而在这股潮流的影响之下,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多样性,正在急速衰退。现在还能从哪里找到《孔乙己》中说的“和别处不同的鲁镇的酒店”?

在我们的理念中,城市就得像孔乙己所处的年代那样,每一间饭店、每一个酒馆都别具一格,每一座城市也都显示它自然生长的样貌。但现实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城市正变得像快餐店里的汉堡一样,长得一样、口味相同,偶尔可以充饥,多了必生腻烦。

城市化“千城一面”的现实如此悲观,但实现转变的机会还在我们手中。毕竟,中国的城镇化还在进行当中,如果主管者能及时发现问题,并能吸收民间地方文化保护组织的意见,提前避免和预防,还是有机会改变这种局面的。

(作者为本刊特约记者)

 

【链接】

没有草根文化的精英城市终究浮夸

现在我们在规划和设计一个城市的时候,在谈论建筑的时候,似乎都是在讨论歌剧院、图书馆,最多就是咖啡厅这些东西,但是这座城市里有没有生长草根文化,或者说有没有给草根文化留够余地,却都没有给予太多的重视。

我们讲到城市千篇一律,都是从建筑角度来讲。其实从更根本角度看,那儿的人的特色、生活方式还有没有特色,这种生活特色是不是能够重新营造,才是特别重要的方面。

当我们讲到精英文化的时候,不管你讲唐诗宋词讲京剧还是芭蕾舞。京剧虽在皇宫中演,但我们知道它是从草根文化中来的,是从草根文化、民间文化中吸取的活力。我们城市文化照顾到博物馆文化、京剧院文化,可是,如果没有民间文化和草根文化生长起来,那么歌剧院还有什么意义?

城市的建设无论古今中外都不是为了发展文化,或者说主要是为军事目的、商业目的发展起来的。今天城市也一样,这种城市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对民间文化和草根文化是有破坏作用的,而这种破坏作用在各个时期、各个国家、各个地区也不一样。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我们的文化不是很集中在城市,这一点跟西方不一样。西方一般来说城市之外就没有文化精英的存在,文化精英都是在城里面住了。传统社会里,中国文化精英一大半都在乡村,从乡村来回乡村去,乡村里的文化水准很高的。

中西方在城市发生根源上是有差别的。一个重要的区别在于,西方的城市,无论是希腊城市还是文艺复兴起来的城市,都是和自治联系在一起,希腊卫城就是一个文化。中世纪发展起来的城市,是贵族的城市,它们既不会管理城市也没有心思管理城市。西方城市外观都能体现出西方城市的风貌和比较突出的特点,任何人第一次去西方城市特别有感觉,绝大多数城市没有大广场,但是小广场星罗棋布。

没有草根文化的精英城市终究是浮夸的。城市在某种意义上对民间的东西是有压制的,城市比较容易建歌剧院、博物馆这些东西。另外一方面,如果没有草根,没有这些公共的东西,这些所谓精英文化很快变成浮华和装饰性的东西,没有多大意义。作为城市的设计者和规划者、公共艺术创造者必须把这些都考虑进去。

(陈嘉映 雅昌艺术网)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