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正文

中印卷入印度洋之争

banyuesudi 2013-06-25 21:35:42 总第150期 放大 缩小

4月中旬,一个野战排的中国士兵行进20公里,越过边境,进入一般意义上认为的印度领土,并安营扎寨。被印度军队发现后,中国军人拒绝离开,两个亚洲大国陷入长达3周的对峙僵局。直到双方均作出让步,中国士兵从喜马拉雅山撤离,退回到争执前状态。这一事件是近年来中印间矛盾冲突的一次典型案例。它提醒人们,在数十年来一直维持争议状态的茫茫雪域,边界争端是如何升温的。

中印双方都试图淡化此次事件。在最近一次到访北京时,印度外交部长库尔希德强调,中印两国“达成一致”,在未决的领土问题方面,“双方意见并无显著差异,也不存在棘手问题”。新任中国总理李克强5月19日访问印度,这是他上任后首次出访。两国就边界争端问题都释放出平和友好的声音,尽管此前数十轮的会谈并未取得任何实质性进展。为共建互信,两国5年来首次协议举行联合军演。

当中印双方政府习惯于搁置世界屋脊争议时,另一场全新的地域争端却在远离喜马拉雅的印度洋发生了。4月,印度国防部发布的一份报告警示,中国海军对印度所辖海域造成“重大威胁”。中国的潜艇舰队发展迅速——已经拥有45艘舰艇,而印度只有14艘。中国海军已经越界扩大了巡航海域。报告指出,中国海军“意图明显”,就是要争夺印度洋“高度敏感的海上交通航线”控制权。仅在2012年,印度国防部就记录了在印度洋上与疑似越界巡航的中国攻击型潜艇间的22次“接触”。 这些情况加剧了印度媒体原本的猜疑。他们指责中国试图打造印度洋“珍珠链”——即中国当局意图在环印度洋国家建立一系列港口、潜听哨、海军基地,形成对印度的包围。

中国海军从2006年起开始在印度洋海域出现。当时,中国船舰与各国船舰一起在亚丁湾巡航,打击索马里海盗,保护这条重要的国际运输枢纽线路。支撑中国经济的原油大部分是由波斯湾途经印度洋运抵中国。中国当局认识到了保卫海上运输航线安全的重要性,开始进入马六甲海峡。

很多印度战略军事家认为,中国海上活动的扩大是其国际地位提升的自然结果。任何处于上升期的国家为维护长期性的经济利益都会有扩张行动。但中印的共同崛起仍然把世界的目光引向了未决水域。理论家和分析人士认为当前的情况类似19世纪初英俄大博弈时期。而19世纪美国海军军官、地缘战略学家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的著作在中印两国都重新引发了关注。

马汉说明了一个国家为保护其经济发展而扩张海上力量的必要性——大英帝国以及后来的美国都应用了这一理论为发展蓝本。但是如果中国和印度都走上海上发展的道路,势必会形成对抗局面。在中国开展印度洋海上活动的同时,印度为自身经济利益在南中国海采取的一系列行动以及与越南间的军事联盟也引发了中国方面的警觉。华盛顿美国外交政策委员会中印关系专家杰夫·史密斯表示:“中印双方都不足以在对方后院采取行动。”不过近期的情况预示了将来可能还会出现紧张局面。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2012年出版了一本名为《搅动乳海:中印关于印度洋-太平洋问题的对抗》。作者莫汉引用了古老的印度传说来比喻当前中印战略困局。神魔双方为争夺仙露搅拌乳海,过程中产生毒素,机智的毗湿奴第一个处理了毒素,帮助找到了仙露。

在莫汉的比喻中,毗湿奴应该是指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区拥有战略优势的美国。但是对美国来说,国防预算缩紧,与中印关系敏感复杂,是否愿意介入平息这场中印竞争不得而知。可以想见,美国的介入是中印双方都不愿看到的。杰夫·史密斯表示:“在这场边界之争中,未曾提及美国一词。”印度洋海水最终是否被毒物侵染,最终还是取决于中印双方的政治决策者

(美国时代周刊)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