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媒体报道,日前,根据中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评审结果,农业部批准发放了3个进口的用作加工原料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消息一出,引发极大争议。不仅是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由于信息不透明,公众没有参与权和知情权,媒体甚至质疑其“闪电”批准违规。对此,农业部回应称,中国其实是生物转基因安全评估最严格的国家之一,这次3个新品种的安全评审非常慎重,从申请到批准历时3年时间,不存在违规操作的问题。
实际上,这并非中国第一次批准转基因大豆进口,2012年中国进口大豆已经达到5838万吨,加上进口大豆加工能力主要为外资把控,大豆油一直是非常有争议的食品品种。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进口大豆并非像外界想象的仅可在食用油领域把持市场,“加工原料”的安全证书意味着其可以进入更多食品领域。
联合国粮农组织2011年公布数据显示,世界市场上82%的棉花和75%的大豆都已经转基因化。据总部设在美国的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服务组织介绍,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起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推广种植,2011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达到1.6亿公顷,包括德国、西班牙等欧盟国家在内的29个国家已批准24种转基因作物的商业化种植。世界卫生组织2005年发布报告称,国际市场上交易的转基因作物均经过严格审核,在大量实践中并未发现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事例。
由此可见,转基因作物早已进入全球公众的日常生活。但不应忽视的是,虽然转基因作物对人类生命健康和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尚未得到证实,这并不代表将来这些潜在影响不会成为现实。
转基因油已占市场逾6成份额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批准进口的3个转基因大豆品种分别是巴斯夫农化有限公司申请的抗除草剂大豆和孟山都远东有限公司申请的抗虫大豆、抗虫耐除草剂大豆。此前,中国已经批准了5个转基因大豆品种进口用作加工原料。中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彭于发告诉记者,由于进口大豆出油率高等特性,进口大豆目前主要用于压榨加工、生产大豆油和豆粕等,后者可作为饲料。
记者走访北京某超市看到,在食用油货架上,调和油、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菜籽油等为目前市场主要品类。其中大豆油以及调和油中的大豆油原料,绝大多数为转基因油。此外,很多菜籽油也标注为转基因原料,花生油基本上都是非转基因产品。这意味着已有大部分转基因产品进入了中国消费者腹中。价格方面,转基因产品的价格比非转基因要便宜一半以上。
艾格分析师马文峰表示,从全国油料市场来看,去年中国进口了300多万吨油菜籽、5800多万吨大豆,此外,还有棕榈油和大豆油等。根据用于油料压榨的数量和出油率,一年转基因原料油产出至少在1500万吨以上,比照2400万~2500万吨一年的消费量,转基因食用油至少已经占据了6成以上的市场份额。
据了解,随着进口量的激增,转基因大豆也由南方一路北上。比如,黑龙江压榨企业仍大部分使用国产豆,但开机率最低;吉林按照国产、进口大豆比价选择使用,开机率也不高;辽宁压榨企业因依靠大连港,主要采用进口大豆。这也使得转基因豆油和豆粕等在当地抢占更多市场。
业界忧心的问题之一在于进口量是否会激增。彭于发表示,发放安全证书只是说明该品种是安全的,可以进口。中国进口大豆主要是国内需求决定的,进口与否以及进口数量是市场行为,大豆进口没有配额等贸易措施限制。
与此同时,农业部也在力证安全性问题。彭于发解释,按照中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规定,此次农业部批准的3个转基因大豆品种是在其他国家安全评价的基础上,又安排相关单位在国内分别开展了环境安全和食用安全验证试验。这3个品种进行了生存竞争能力及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环境安全检测和抗营养成分检测及食用安全检测。
彭于发介绍,从理论上来讲,获准用于加工原料后,转基因大豆可以在各种加工用途中使用,包括油脂压榨,也包括豆浆、豆腐等食品生产。“我们进行了非常全面的安全性评价研究,包括直接食用、加工成食品,也包括流入种植领域带来的环境影响等,对于安全性,民众不需要过于担心。”他同时表示,“目前,进口大豆主要用于压榨,进口企业会根据经济效益选择用途,也不排除有企业会用进口大豆作原料加工豆粉等食品,对于这些可能,我们都做了全面的安全评审。”
除了安全性考虑,社会各界的质疑来源还在于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有知情人士表示,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目前在相应的专业法律中并没有信息披露方面的规定,政府部门的行为是合乎法律的。但是,公众对于转基因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公示、披露的过程也是知识传播的过程,“农业部以及相应的转基因安全评审部门都做了很多工作,但是信息不透明造成了公众很多的误解,转基因这样敏感的信息只有更透明才能减少误解。”
专家力挺VS公众担忧
通过生物技术,把某个基因从一种生物中分离出来,植入另一种生物体内,另一种生物就因此有了植入基因的“功能”。杂交只能在同物种之间进行,转基因却可以在完全不同的物种之间进行。例如,抗虫转基因植物,转入本来存在于细菌体内的“BT基因”,使植物本身产生杀虫能力。
据介绍,中国转基因大豆进口始于1997年,目前共有8个转基因大豆品种获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彭于发说,根据中国《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输出国家或者地区已经允许作为相应用途并投放市场,是中国申请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前提条件之一。农业部近日批准的3个大豆品种除输出国已批准相同用途外,也在多个国家获得批准。
彭于发表示,中国大豆每年播种面积在1.2亿亩左右,而我们的品种和技术水平相比一些国外国家还有差距,多乱杂和混收混种问题比较突出,劳动力成本也不断上涨。国内的播种面积满足不了需求,近几年,每年都进口5000多万吨大豆,这些大豆按现有的品种和技术水平来测算,需要4亿多亩的耕地,而中国没有这么多的后备耕地资源。$nextpage$
食用到底安不安全?
据华商报报道,“进口转基因大豆是用来加工食用油和饲料的。平时我们餐桌上吃的豆腐、豆浆等食品,基本都是用东北的非转基因大豆制作。”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风田是国内知名的农业与食品安全专家,他告诉记者,转基因大豆被改造的部分是Bt蛋白,而在制油过程中,蛋白最后是分离到油料饼粕中,食用油脂通过精炼处理后基本不含有蛋白。不直接吃蛋白部分,应该就是安全的,“这是被科学证明了的”。
郑风田同时表示:“当然,万一不法商贩用转基因大豆替代国产非转基因大豆,直接用来制作日常食用的豆制品,那就产生了不确定性。但只要把住关不让转基因大豆直接上餐桌,比如做豆腐、豆浆,只是榨油,不会有太大风险。”
没证明有害就视同无害?
食品安全专家董金狮表示:“在现有条件下,没有结论证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一定有害,所以视同无害。但也并不能证明一定无害。”他建议,对转基因食品要慎重食用,比如,未成年儿童、育龄期的男女、孕妇等,应尽量减少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的风险。
那么在国外,转基因食品是什么情况?据介绍,美国国内销售的含转基因成分的食品已超过5000种。尽管检验水平和标准未必相同,美国在这一点上和中国的逻辑相同,默认经过批准的就是安全的。
在美国,转基因食品不强制要求使用“转基因食品”标签。这一点和中国不同,“中国现在要求转基因食品必须在食品标签上明确标注,如果不标注就会构成违规。”董金狮说。
为什么一定要进口?
能不能不进口转基因大豆?“我们种的根本不够用。”郑风田直言。
中国栽培大豆已有5000多年历史。而时至今日,中国大豆产量已由原来的世界第一位,退居为继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之后的世界第四位。2012年中国大豆产量为1280万吨。如果不是有最低价收购等政策支撑,只会更惨淡。
2012年,中国大豆消费中83%靠进口。而进口大豆主要是转基因品种。转基因大豆的优势在于:含油率比普通大豆高2到5个百分点;因规模化种植,单位生产成本远低于国内。“而东北的大豆要贵得多,所以现在产量不断萎缩。”郑风田说,如果东北的传统非转基因大豆急剧消失,后果很严重。“转基因大豆成为豆制品原料,那就可怕了。”
是否会威胁粮食安全?
进口大豆占中国总消费量已超过80%,这样大规模进口会不会带来粮食安全问题?“目前进口的转基因农作物都是经济作物,不是粮食,所以不会出现粮食安全问题。大豆主要作用是油料,油的话,多吃点、少吃点,不会有决定性的影响。”郑风田说。
当前转基因大豆商用技术和专利多数掌握在美国公司手上,拥有转基因大豆专利最多的正是本次获得农业部安全证书的孟山都,达到了374件。
郑风田认为,所谓“依赖进口会降低中国的话语权”是个伪命题。“中国在国际粮食市场上,本来就没有话语权。”不过他认为,中国并不是从美国一家进口,还有巴西、阿根廷等国。将供应地分散开,一方面避免受制于人,另一方面也降低安全问题发生的几率。
市民:多少有些不放心
目前进口的转基因大豆规模已是国产大豆规模的3倍以上。进而可以推测,随着转基因食品的市场份额不断增大,以及国内非转基因大豆种植空间的进一步缩小,未来极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是,包括转基因大豆在内的各种转基因食品,获得在国内的种植许可权。对此,公众的反应大都诧然:原来我们已经吃下了这么多的转基因食品及其加工产品,但对相关信息却知之甚少。
对于转基因产品,多数受访市民表示还是有些不放心。“我现在买油会看看是否有非转基因的标识,毕竟这些转基因产品是否安全也没有定论。”郑小姐对记者表示。也有市民认为,转基因产品的价格确实划算,但是不会长期吃一种产品,会转换着各种不同的产品食用。“我们希望国家不要盲目引进转基因作物,应该多为老百姓提供一些自然的食品。”市民陈先生说。
(编辑组稿/毕晓宁)
【欢迎转载 请注明来源】